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

1 消息二那么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表达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 .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 1 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阔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 ,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 1949 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播送、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表达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 .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 ( 五个 W) 是: When( 何时 ) 、 Where( 何地 ) 、 Who( 何人 ) 、 What( 何事 ) 、 Why( 何故 ) 。

有的还加上 How( 如何 ) ,即“五个 W 加一个 H 〞,成为新闻“六要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课时:《课文导入》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教材封面和目录,引导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由翻阅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篇目。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本册教材的特点和亮点。

4.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期望和目标。

计划。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标题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和期待。

2. 预读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辅助解答。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并互相解释和理解。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计划。

第三课时:《课文赏析》教学目标:通过课文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的插图和标题,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和意义进行猜测。

2. 阅读赏析: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2第20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9周最新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附教学反思)目录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路透社新闻 3.“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5.藤野先生/鲁迅 6.回忆我的母亲/胡适 7.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8.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1.与朱元思书/吴均12.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春望/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学习描写景物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13.背影/朱自清 14.昆明的雨/汪曾祺 15.那树/王鼎钧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17.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8.苏州园林/叶圣陶 19.梦回繁华/毛宁 20.蝉/法布尔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愚公移山/《列子》 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工作计划经过一学年的适应,很多同学已经适应初中生活,且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还有待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高,学习自觉性不高,上课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有拖欠,课外阅读理解欠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6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较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第一单元1.1 课文《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信息,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新闻两则》。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信息,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5.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2 课文《散步》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感受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散步》。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学生感受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5.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二章:第二单元2.1 课文《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赞美。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和赞美手法。

2. 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绘和赞美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创建情景,导入 (约
1.师: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 事,这些新近发生的事通过报纸、电
1.拿出准备好的资料, 准备讲述。 2.口述所搜集的新闻。其他学生
视、广播等途径被我们知晓,就是我
注意记录所讲新闻的时间、地点、
们常说的新闻。谁能跟我们讲讲他这
人物、情节等。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 2 页~ 9 页。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 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 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 的联系。 ◆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疑点 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
教师活动 1.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新闻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 另一篇作品——《中原我军解放南 阳》。南阳是……(介绍新闻背景) 2.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出 感情。 3.对学生朗读作出评价,并范读。
学生活动 1.听教师介绍背景资料, 有必要可作 记录。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与前一篇的异 同。
1.听教师朗读, 注意感受其感情基 调。
2.适当介绍第一则新闻背景。
2.倾听,必要处作好记录。
3.让学生散读一二次。
3.自由散读,了解文章大意。
4.抽查几人朗读,并给予评价。
4.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三、理解第一则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约 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将课 文分成若干个层次,概括出大意。 2.抽学生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给 机会补充。 3.归纳小结。引导划分的依据, 并提示学生要学习革命前辈英勇 奋战的精神。 4.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理清本 文的六要素,培养其分析能力。
21 日 17 时~ 22 日 22 35 万

渡过兵力 30 万
2/3
大部
第 2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 2 课时) 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
教师活动 1.结合课后练习三,揣摩课文语言。 ( 1)由学生看书上题目自主完成,要 求列提纲。 ( 2)抽学生指出每组两个句子的优劣 及理由。 ( 3)小结。 2.师:在课文开头和结尾处,有些语 句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宏伟的气势和军 威,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3.抽学生回答。 4.师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这篇课文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 1.仔细阅读全文, 在文中找出相应
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条(板书) ,请大家 句子用以阐述。
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2.抽多名学生发言。 ’
3.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3.师归纳小结。
三、导入第二则新闻 (约 ________分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学习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 2.了解两篇新闻的背景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的幻灯(见练习设计) 。 ◆学生准备 1.搜集几则新闻,准备在课堂上讲述。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 语, 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 1 课时)
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逐步板书) , 4.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反映新闻
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加强对新闻结
写作特点的语句,加以体会。
构五部分的具体介绍。
4.师: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 有它自己的特点,它要求叙述事件
立场、 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 具体,
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
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层次, 并归 纳各部分大意。 2.回答问题。 3.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答案, 感受文 章的革命气息。 4.在教师诱导下理清本文的时间、 地 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等六要素。
四、分析本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 初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 (约 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 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
1.在教师讲解时作好相应记录,然后 阅读课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分。标题就是……请大家结合课后 习二,分析这篇新闻的五个部分。
2.发表意见, 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本文的结构,作好
2.抽学生发言。
笔记。
(约 ________分钟)
学生活动 1.在教室指导下揣摩课文语言。 ( 1)自主完成题目,列出提纲。 ( 2)发表意见,要有自己的体会。 ( 3)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2.仔细阅读开头和结尾, 找出相应 语句。 3.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体 会。 4.随教师的指导感受文章的用词特 点。
二、讨论课文的写作特点 (约 ________分钟)
两天听到或看到的新闻?
3.根据教师的讲述,检查自己所
2.请二位同学试着讲两则新闻。
记录内容的准确性,评判自己描
3.根据学生说的结果进行诱导,引起
述事件的能力。
学生对新闻学习和写作的兴趣。
二、朗读第一则新闻,对文章产生整体认知 (约 ________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第一则新闻, 注意要读得流 利、有气势,给学生以表率。
描写。请大家默读课文,感受新闻
的上述特点。
板书设计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1~2 句) 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 3~16 句)
时间
兵力
中路军安庆一
20 日夜~ 21 日
30 万
芜湖

西路军九江一
21 日 17 时~ 22
35 万
安庆
日 22 时
东路军南京一江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