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合集下载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后感《生活的艺术》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好书。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我被书中关于生活的诠释所打动。

作者用简练而精准的文字描绘了生活的种种瞬间,让我重新思考了生活的真谛。

作者认为生活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要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和美好,用心感受每一个细节。

正如书中所说:“生活的艺术就是将生活中的琐碎变为美好。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妙之处就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放慢脚步,用心去感悟,便能发现生活中无尽的乐趣。

其次,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如何通过艺术的体验来丰富生活。

作者认为,艺术是生活的调味剂和灵魂的抚慰者。

通过欣赏音乐、观赏绘画、阅读文学等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平凡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艺术也能够带给我们启迪和灵感,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思考和理解生活的意义。

这些观点在我看来非常有道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通过欣赏艺术来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性。

另外,我在阅读中也收获了关于生活态度的启示。

作者在书中指出,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完美和成功,而在于平淡中的满足和快乐。

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从中学会成长和坚强。

正如书中所言:“生活就是一种态度,不是避难所。

”这个观点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价值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旅程。

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那么无论前途如何,我都能够从中寻找到快乐和满足。

最后,我还在书中找到了自我反思和成长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强调,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不断改变和进步。

只有在不断地修正自己错误和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并给生活中注入更多的精彩。

这个观点让我深感自省的重要性,并促使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改变,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综上所述,《生活的艺术》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11.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

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2.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3.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4.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遗忘的,一切都会解决的。

——安德烈·莫洛亚《生活的艺术》5.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

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

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6.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

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7.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是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

人们往往耗费许多时间去读新闻纸,我以为这不能算是读书。

因为一般的新闻纸读者,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要从而得知一些毫无回味价值的事实经过罢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8.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罕有了,所以崇拜他们。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9.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0.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

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2、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3、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

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4、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

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5、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

”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

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6、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7、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8、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

能够写女人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

9、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10、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

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

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11、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1,分清力所能及与鞭长莫及的事情2,专心致志与分内之事3,透过表象认识事物的真实内涵4,了却心愿自有其要求5,看待事物要还其本来面目6,行动要与生活之道和谐一致7,伤害我们的乃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8,不要自责更不要指责他人9,功德在于自己10,对自己的主要指责要全神贯注11,接受既成现实12,你的愿望总是可以控制的13,充分利用落到自己头上的一切14,照管好你恰好拥有的东西15,人生最好心气平和16,凡与你无关不予理会17,愿望不能脱离现实18,视人生如赴宴19,勿为他人的消极想法所累20,演好你该扮演的角色21,每件事都有其正当之理22,快乐只能在心中找到23,谁也伤害不了你24,死亡与灾难的考验让人精神成熟25,坚持属于自己应予珍视的思想26,对卓识的追求常遭误议27,处心积虑取悦他人是危险的误区28,品德比名望更重要29,有利必有弊30,使自然意志与自己相融合31,自制是我们真该力求做到的32,珍视自己的思想与理智33,考虑再三之后再行动34,精神上半信半疑是成不了事的35,对自己要实事求是36,责任体现于人们相互间的关系37,让动机与行动符合天意38,忠实不是盲从39,诸事都是客观而超然的40,决不要压制高尚的念头41,明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42,言谈不可有不良动机43,流行娱乐大都不宜44,与人为伍要小心45,照料好自己的身体46,力避轻浮的异性交往47,不用为自己的名誉或意图辩护48,行为端庄高尚49,仿效模范人物提高自己的品行50,谨言慎行51,不图一时之快而图持久的欣慰52,表明态度,坚定立场53,得体与可行54,实在才能把握好自己55,保护好你的理智56,注意适度57,慧中比秀外更重要58,关心心智胜于身体59,虐待源自错误的印象60,凡事都有可提和不可提的两个把61,重要的是要清楚地思维62,指称要正确63,智慧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言论来显露64,为你自己简朴地活着65,远见卓识有赖于时时保持警觉66,睿智人生行高于知67,将准则付诸行动比证实准则更重要68,现在就开始按你的理想行事69,对心灵的呼声作出回应70,哲学的真实目的71,真正的快乐72,戒除自负自大73,兴旺发达的人生有赖于自给自足74,万事开头难75,美德和高尚客观地存在着76,对社会习俗要打个问号77,贤德者无敌78,做一位世界的公民79,你内心深处的热望不过就那么回事80,正确使用书籍81,与他人交往时要小心82,一而再地宽恕83,高尚之人始终如一84,相信你的道德直觉85,勿怒对做错事的人86,只有高尚的人生才是兴旺发达的人生87,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88,理智至高无上89,学会自愈90,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风雨交加都要坚持到底91,要额手称庆92,决不要随随便便讨论重要的事情93,真正使我们快乐的是什么94,习惯的力量95,管好此时此刻1.搞好人际关系成功要素是:要塑造好人缘公众形象.2.人缘其实就是人际关系。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_生活艺术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读书心得_生活艺术读后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学习新的知识声母j q x与ü的相拼的规则.
1.跟老师拼读:j+ü=ju q+ü=qu x+ü=xüq 、x 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 q x 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 q 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 qu xu 被蒙上眼睛的是谁呀?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日期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教材版本
課题名称
“汉语拼音 ”第6課《j q x 》
难点名称
掌握j q x和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有难度,学生容易忘记j q x与ü相拼的时候ü上两点要省略,所以学生容易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掌握j q x与ü相拼省略ü上两点的规则,对于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来说,有点难度.
(难点巩固)
三、闯关练习.
找找好朋友.
j-ü(ju jü)
q-ü(qüqu)
x-ü(xu xü)
设计意图:通过做练习让学生巩固字母j q x 与ü相拼的规则.
小结
拼音敎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拼音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条件.本节課巧妙地将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融合在动画、儿歌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正确拼读j q x与ü组成的音节,收到了良好的敎学效果.

读《生活的艺术》有感(五篇)

读《生活的艺术》有感(五篇)

读《生活的艺术》有感(五篇)读《生活的艺术》有感 1《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老先生旅美专事创作的第一本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广为流传的作品。

作者站在一个当代人的立场上,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娓娓道来。

生活如同谱写乐章,人会在美感的引导下,将生活经历变成一个主题,而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

细品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那个闲适随性的世界之中。

林老先生说:“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势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穷究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

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他的文字舒缓而有灵性,幽默而不乏睿智,*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他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引领着我们从迷茫中走出来,以旷达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淡漠之心去对待名利,以火热般的情感去拥抱生活。

作者主张心地坦白、*情合理的人生哲学,认为只有出世哲学与入世哲学的相互调节和谐融合才能不违背人的本性,产生和谐的人格。

在对于人生哲学的认识上人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禁欲和厌世,像印度佛教那样通过对肉体的折磨达到精神的圆满;另一个是极端世俗化,沉溺于官能享受,如同中国数千年来各个王朝的覆灭时的状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也有不少人沉溺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

《生活的艺术》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将道家消极的人生观与儒家积极的人生观适度的融合起来,在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和,做一个合乎情理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给人生带来欢乐与情趣。

生活之中我们心情难免浮躁,但读了《生活的艺术》后,作者的那份悠然的情绪和中庸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

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昂贵,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

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

只要我们认真和执着,充实每一天,我们可以永远快乐。

当我们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造的魅力,从而快乐;当我们悠闲的时候,可以静悟生命,从而快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可以从中汲取一种奋斗的激情,从而快乐。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摘抄《生活的艺术》是法国作家杜布罗夫的一部著作,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智慧和情感。

本书着力强调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综合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来培养和发展。

在这本书中,作者特别强调了一个核心概念——生活的自律。

他认为,自律不仅是艺术的基础,也是人生的基础。

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塑造自己的行为和品质,以及自由和满足感。

作者提到的自律要求包括对时间的合理管理、对欲望的控制和坚持不辍的努力。

与此同时,作者还介绍了生活的智慧和情感,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他认为,智慧是一种洞察并理解世界的能力,通过它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情感则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并赋予生活意义的关键因素。

作者认为,在生活的艺术中,智慧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在书中,作者向读者提供了许多实践的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培养生活的艺术。

其中一个重要的建议是保持警觉和觉察。

作者说,每个人都应该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思考生活中的细节。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生活的期望。

他认为,期望是驱动我们追求艺术生活的动力。

但是,他也强调了对期望的适度和理性,避免落入过度追求的陷阱。

作者提到了一种重要的观念——接受生活的现状。

他鼓励人们学会接受并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过于追求未来的理想。

通过阅读《生活的艺术》,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践的建议,激发了我对于生活的思考,并为我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指导。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尝试去实践书中提到的理念。

首先,我开始更加注意时间的管理。

我制定了一个清晰的时间表,并试图遵守它。

这样,我可以更好地分配我的时间,合理安排我的生活。

其次,我尝试控制我的欲望,不再过度追求物质的满足。

我开始珍惜我所拥有的,享受当下的生活。

同时,我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的观察。

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

生活,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画家,用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在这幅画卷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一段精彩。

林语堂曾说过,“生活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
生活的本质。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定律,而是充满了变化和惊喜的艺术之旅。

在这个旅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智慧驾驭生活的起伏,用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

生活的艺术在于如何在琐碎的日常中发现美好,如何在烦恼和挫折中保持乐观。

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感恩、每一次坚持,都是我们在生活的画卷上勾勒出的一笔笔精彩。

而这些精彩,恰恰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生活的艺术也在于如何与他人相处。

我们需要学会包容、理解和尊重他人,才
能在人际关系中创造和谐与美好。

正如林语堂所言,“生活的艺术在于如何使自己快乐,也使他人快乐。

”只有在共同的快乐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生活的艺术还在于如何与自己相处。

我们需要学会自律、自爱和自省,
才能在内心深处找到平静和满足。

正如林语堂所说,“要活得快乐,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

”只有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中,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生活的艺术,是一门永远无法学完的课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和成长,才能在生活的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愿我们都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用心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与心的作用
• 呼吸的本质与人的心理状态紧密相连。 • 心中生起不净、任何染污,呼吸就不正常、急 促、沉重、身上的不舒服的感受同时升起。 • 当心中的不净念头过去了,呼吸又变得轻柔起 来,但潜意识感受随时存在着。 • 当 • 因此呼吸不仅可以帮助探寻身体的实相(感受 ),也可以探讨心的实相(当下)。
当下喜悦的祈祷文
愿你们获得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安详、真正的 和谐!
开始深入潜意识的手术
• 当一个人开始调整潜意识时,可能会变得焦躁 ,(净水的故事)而使困难倍增。但是要了解,表面 的困难事实上是助缘,这是进步的一个征兆。 深入潜意识的手术已经开始,脓疮开始流出来 ,这过程让人不适,心的习性反应就是不喜欢 这样,但却是消除浓肿、却除不净染污的唯一 的办法。 • 只要你坚持,明天会比今天顺利,但你得自己 来,没人可以替你!你必须亲自探究内在的实 相,由粗重到微细的实相,你必须自求出路!
• 呼吸是探讨自身实相的一个工具。 • 身体分外在和内在器官两种。 • 内在器官我们一无所知,对构成你身体 的细胞组织也一无所知,其实它无时不 在变动,身体各部位一直在产生无数的 生化及电磁反应。
呼吸的桥梁作用
• 不用想象、持名或观想,那会让你更加虚幻, 无助于借由呼吸探寻自身的实相开始。因为世 间苦是众人皆苦,放之四海皆准的,是原则。 • 因此不要落于宗派之别,因为每人皆有呼吸, 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观察呼吸这件事。 • 借呼吸,是你从求知到已知的桥梁,兼具意识 及无意识、刻意到自然、不正常到正常,粗重 到微细。
无常
• 刚开始时你哪怕有片刻的平等心,这些 片刻对改变心的心性是非常强力有用的 。逐渐你可以到任何感受都能接受的阶 段,知道一切感受都是无常的,都会变 化消失。
如何享有真正的幸福
• 在面对生命的起起伏伏、兴衰荣枯时, 仍然能保持心的平稳。 • 当在内心深处有着这种平等心,我们就 能享有真正的快乐。
净化心
• 运用当下的力量,哪怕片刻消除内在的负面情 绪,从痛苦中解脱,这是深入人心潜意识的一 项手术,目的找出并根除深藏其中的复杂情绪 。 • 当观察呼吸时,你能从身体、心里连接。当这 一个片刻你觉知到当下的实相,没有任何虚妄 。你不会贪求更多的呼吸,或是对你的呼吸产 生嗔恨,你只是观察,平等心,不起反应。
潜意识
• 这时心脱离了三种根本烦恼,它是纯净 无染的,而这意识层面片刻的纯净无染 ,对潜意识所积存的不净杂染有着强大 的冲击。这些正面能量和负面力量的交 会,产生爆炸性的作用,深藏在潜意识 中的痛苦不净,浮现到意识层面,以各 种方式呈现出来。
• 请私人秘书的故事
潜意识的特点 意识
只有当意识层面纯净 时,潜意识才会浮出 来给你清理。
心的实相
• 不在当下 • 当你需要关注时,心跑到哪里去了?不 是过去就是未来,这是心的习性,它不 想停留在当下此刻。
• 请大家自己举一些不在当下的例子。 • 表演:几个人,一卷纸巾,工作生活的目标。
100%
• 事实上,人要活在当下才对!过去的已经过去 ,未来的也都要等到它成为现在。就算你拥有 全世界所有的金钱都不可能活在过去或未来。 • 成为当下此刻的主人,如何不在此刻产生习性 反应,如何快乐地活在当下。如果现在是好的 ,你就无须担心未来,因为未来只是现在的产 品,因此也一定会是好的。 • 100%的精力放在当下!100%!
Welcome to生活的艺术来自之潜意识的实相
告诉你一个快乐人生最大的秘密!
• 太阳:温暖、希望、和谐、快乐、积极、
发光体、补充能量、表扬、赞美
• 黑洞: 死亡、黑暗、吞噬、害怕、空、消
极、吸收能量、指责、批评
告诉你一个快乐人生最大的秘密!
• 变成太阳! • 远离黑洞!
提纲
• • • • • • • 生活的艺术的概念 什么叫实相 探讨自身实相的工具:呼吸 心的本质(活在当下、潜意识) 哪三种基本烦恼引起痛苦 潜意识与意识如何运作 净化心
三种基本烦恼
• 心念老是在过去或未来中流转,这些念 头是什么类型呢? • 有时候念头毫无条理的生起,没有头绪 可言。这样的心理行为,一般被视为癫 狂的征兆,是精神病的一种。可我们一 样疯狂,迷失在无明、虚幻及错觉这中 ,这叫作痴。
三种基本烦恼
• 即便有条理的念头,也都具有乐或苦的感受, 如果是乐的话,人就产生喜爱的反应,进一步 形成贪爱执着,也就是贪。 • 如果是苦的话,人就产生排斥的反应,进一步 形成嗔恨厌恶,也就是嗔。 • 心一直充满了贪、嗔、痴,其它的染污不净都 是从这三根本烦恼而起,每一种都让我们痛苦
结尾:桶的故事
• 如果平等心只是表面的,那在生活中不会有帮 助,就像我们每个人内在(潜意识)都带着一 大桶汽油。来了星星之火(习性反应),马上 大爆炸,造成几百万更多的火星子,更多的痛 苦。 • 当我们清空这个桶,火星子还会来的,但它烧 完自身带来的燃料就没有了。 • 当我们更加持续练习,我们自然就产生爱心与 慈悲、快乐的清凉甘露,甘露装满了桶子,这 时,火星子还会来的,但马上就被熄灭,连自 已带来的油料也不会燃烧。
活在当下
• 心一直要丢下当前实相,逃往不可得的过去或 未来,因此,这颗不定的心总是焦躁不安、苦 不堪言。 • 生活的艺术第一步就是要学习活在现在这一刻 ,把心放在当下。无论当下好坏、粗浅、粗重 与微细。 • 可我们总是不放下,总是丢失平等心。不在当 下,请问:心不在当下,它到底在哪里呢?三 个地方去找!
生活的艺术
内心安详和谐的生活 • 自己过着这种生活,同时 带给别人安详和谐,学习 一天天快乐地过日子同时 进一步提升心灵,达到完 全清净自在的最高喜乐。 要学习和谐生活的艺术 • 首先要找出不和谐的原因:
外在还是内在?
(影响圈与关注圈)
关注圈与影响圈
影响圈 所有你所能控制的事情 关注圈 所有你所关心的事情
关注圈
影响圈
影响圈
影响圈像肌肉,会因运动而增大或
更具弹性。不常用的话,就会退化。
两个基本问题
• 一、如何向内? 答:借助呼吸的工作向内 • 二、向内探什么? 答:向内省视来探查真相。探讨“我”的 实相。由粗重、表面、明显到微细的实 相(这句话听不明白,先放一边,或先背下来)
(奶茶的故事)
认识呼吸
生活的不艺术
每当心中生起染污不净,譬如生气、憎恨、激 情、恐惧等,人就会变得痛苦。不如意的事情 发生了,人就绷得紧紧的,内心开始打结。而 当所求不遂时,人同样会在心里制造紧张。人 的一生就不断重要这种过程,一直把身心两方 面都绑得死死的,难以自拔。而且人们不会只 让自己承受这些痛苦,还会将之发泄给周遭的 人, 这当然不是良好 的生活之道。
潜意识
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 影响意识。
平等心
• 要借由呼吸去感受。 • 所有体验到的每种感受,不要起习性反 应,不再打上贪爱或嗔恨的新结,不再 替自己制造烦恼痛苦。 • 对愉悦的感受不会希望它持续发生。 • 对不愉悦的感受不会期待它快快消失。
由无明到觉知
• 打破你心中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鸿沟。 • 通常意识一点都不知道潜意识所经历的 事,也由于不知道(无明),潜意识层 面一直在起反应;所以当它们浮现到意 识层面时,就已经强烈到轻而易举地击 败了你的心。 • 借由呼吸和当下的工具,你整个心变得 非常清醒、觉知;无明也随之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