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2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导演黄建新认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掌握资料不足,往往将领袖人物的性格模式化,让观众难以接近。

B.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经受住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考验的四川,以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两个加快”全面推进的姿态,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平台上,展翅高飞。

D.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加大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做到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近一时期,关于我国东北和东北亚几个国家古文化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中国东北与各国边境接壤最多的的是黑龙江省,因此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往往也就集中在这里。

我国东北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确有许多文化因素与东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似之处,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美系异常密切,然而我们在全面考证这种关系的前因后果时,却发现东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黑龙江,而是辽宁。

A.我国古代的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密切B.东北亚古文化被各个国家学者密切关注C.东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D.历史上,东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辽宁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辽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度学期考试 满分:10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

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

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

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

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

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

”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

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

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

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

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

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

”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

2021年辽宁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辽宁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辽宁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方面,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往往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

“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

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

有很多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为人们所理解。

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异,有些可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传播有效果、能落地。

比如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迎,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当有影响力的影片。

这可以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例子。

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并不特别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接受的有趣形象,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全球影响。

这种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材料二: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Youtube上走红。

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

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

辽宁省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辽宁省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2013-2014辽师大附中期中考试 高 三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校对:高三备课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到3题(每题3分)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

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

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

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

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

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

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

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

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

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

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

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

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

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

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

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

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

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

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

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

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

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

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

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

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

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

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

第 I卷 阅读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西方神话学理论认为,神话中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

英雄神话的产生是神话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英雄神话中,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而人则处于世界的中心”。

可以看出,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主要不是根据神话的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也就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

这种植根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希腊神话,其新神、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

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来。

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思想家批判、扬弃之后,才能被希腊哲学吸收,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与希腊神话不同,主要是产生于祖先崇拜观念基础上的中国神话,不但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而且由于祖先所崇拜的对象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核心地位上的主神。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

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

他们各自生息、发展于一隅,后来才先后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共主。

地位虽然变了,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

不同血缘、不同祖先的夏、商、周三朝不但在政治上相互排斥,而且在文化上也难于相容。

一旦推翻旧王朝,前朝一切统统废弃,一切重新开始。

各部族内部都盛行祖先崇拜,但只崇拜和神化自己部族的祖先,而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

辽宁省辽宁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新人教版

辽宁省辽宁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新人教版

辽师大附中期中考试高 三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到3题(每题3分)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1973年,陕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

而中国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 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

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 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

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公元前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现。

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

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

2021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

《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8000万。

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

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

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

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伊尹则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

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主客、长幼等有序落座。

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烦琐的美食套路。

外卖,把“如何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

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

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

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

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性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

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

外卖还拯救了单身一族。

早在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卷(39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附.属(fù)可憎.(zēng)铜臭.(chòu)供.销(gōng)B.曲阜.(fù)拙.劣(zhuó)走穴.(xué)词藻.(zǎo)C.苍劲.(jìng)茎.叶(jīng)诤.友(zhēng)字帖.(tiè)D.应.届(yīng)连累.(lěi)脊.梁(jǐ)压轴.(zhò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融会贯通拉拉队书声琅琅到处传诵B.牙牙学语美滋滋心灰意懒声音宏亮C.逾期作废罗丝钉感情融洽委曲求全D.顾名思义笑咪咪毛骨悚然要言不烦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A.清莹淡薄流失B.轻盈淡泊流失C.轻盈淡薄流逝D.清莹淡泊流逝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人物。

B.在俄罗斯流光溢彩的古典文学长廊里,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名著值得我们流连。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D.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1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2分,每小题3分)大海的波涛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

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

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

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

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

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

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

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规律。

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

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

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

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6.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A.气泡将空气带入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

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

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

7.能作为海浪气泡“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A.大小气泡的形成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

B.海浪气泡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C.形成海浪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大决定着涛声的音质。

D.不起眼的气泡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海浪中的气泡能发出纯美、浑厚的声音,这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的。

B.地球上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影响着大气的温度,而二氧化碳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水中的大小气泡决定的。

C.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小气泡形成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衡的规律。

D.浪尖卷裹的空气被海浪分割成大气泡,海水表面的空气同时被浪花带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气泡。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气泡是管状空洞被海浪切割形成的,其直径超过了1毫米,因此在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也就更急促、更洪亮。

B.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发现能量守恒的规律,可见这个规律是对物质运动现象的准确的抽象。

C.有关科学家对海水溶解二氧化碳的研究,可能为减弱地球“温室效应”提供新的思路。

D.浪花气泡成了弹奏动人音乐的天才的演奏家,这种奇妙的比喻表明科学和艺术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阅读下在文言文,完成10—13题。

(12分,每题3分)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初辟丞相府吏,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指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者可论.,大者可杀论:判罪B.后以儒术举.为侍郎举:推举C.茂辟.左右问之曰辟:躲避D.岁时遗.之,礼也遗:馈赠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亭长为.从汝求乎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默解与之,挽车而.去有牵牛而.过堂下者D.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苛政猛于.虎也12.以下句子编组为四组,全部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组是()①举为侍郎,给事黄门②心知其谬,默解与之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④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⑤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⑥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也不解释,就把马解给了那人,那人找到了丢失的马后,把马送还了卓茂,并感谢卓茂的大仁大德。

B.卓茂担任密令时,有人告发部下一位亭长收受别人赠送的米肉。

卓茂问明情况,原来是那人怕亭长而自愿送给亭长的礼物,并非亭长乘威所致。

C.告发亭长者认为,官吏不应给收受别人的礼物,如果收受,就是违背律条的规定,亭长收受了自己的米肉,应当向上司告发,使其受到惩治。

D.卓茂认为,不论是邻里老人,还是官吏百姓,都应该“有仁爱,知相敬”,有经纪礼仪,以互相往来,以顺应人情,不应死守教条,无限上纲。

第二卷(111分)四、(23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子亡马几何时?(2分)译文:(2)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2分)译文:(3)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2分)译文:15.为下文划线的句子断句。

(5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填空(4分)(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边庭流血成海水,。

(3),樽酒家贫只旧醅。

(4)吴楚东南坼,。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

(8分)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分)(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诗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4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18分)晒月亮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

虞山有一座庙,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大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

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

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

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

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

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癫狂。

有洁癖,好奇装异服。

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

午睡醒来,推开房门就是竹林。

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

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

常健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到心旌摇摇,悟入清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