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模拟)
辽宁省沈阳市民办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阶段练习(二)语文(范围:第1、2、3、4单元,第5单元16、18课;语法:名动形数量代;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同学们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练习题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及练习号;2.须在答题卡上作答;3.本练习题包括4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
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逃窜(cuàn)销耗(xiāo)酬劳(chóu)疲倦(juàn)B.扒开(bā)倚靠(yǐ)惩戒(chéng)淡雅(yǎ)C.灼烧(zuó)书塾(shú)烂漫(màn)莲蓬(péng)D.懒惰(duò)纯粹(cuì)清脆(qīng)添制(zhì)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中国人在制作食物过程中选择和创造了不同的器物。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器具中,发展出繁多的烹饪技艺,烹调着美味。
器,让食物有了更好的味道。
除了烹饪美食必备的器具,中国饮食的多彩,________有许多来自于民间实践中的智慧,这些________丰富了我们的食物,实现了对食物味道完整彻底的________,成为中国饮食器具中最令人________的创造。
A.还奇思妙想体验惊叹 B.还与众不同检验赞叹C.却与众不同检验惊叹 D.却奇思妙想体验赞叹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完美切出的钻石。
②因为年轻人胆气最足,站在人生的开端,前方呈现出诸多可能。
③如果仅仅做到一种可能,是对生命的很大浪费。
④青春绝不是一个削足适履、固步自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打破模子、百变新生的过程。
⑤一块璞玉需要雕刻更多刀,才能够表现出一个完整的层面。
2019-2020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搓捻.(liǎn) 抚.弄(fǔ) 蹒.跚(mán) 酝酿.(niàng)B.停滞.(zhì) 黄晕.(yùn) 感慨.(kǎi) 争执.(zhí)C.屏.息(bǐng) 徘徊.(h uǐ) 蜷.曲(juǎn) 树杈.(chà)D.倾.向(qīn) 芦苇.(wěi) 水藻.(zǎo) 清冽.(liè)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决别伫蓄弧形栅栏 B.绰号判逆轮翻须臾C.威摄褪色锭开离谱 D.抖擞响晴寥廓栖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全村男女老少个个穿得花枝招展....,攒聚在河边兴致勃勃地看龙舟赛。
B.时至今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越是善于倾听的人,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C.此事先生有何高见,望不吝赐教,我当洗耳恭听....。
D.我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尘封的相册,里面珍藏着我童年的记忆与欢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B.我那坚如磐石的信念被震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C.看着身边熟悉的风景,我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D.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5.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①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②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
③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了一团团的红雾。
④细碎的绿叶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座的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6.下列对寓言《三头公牛与狮子》的寓意或启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三头公牛生活在一起,非常团结,因此狮子虽然一直很想吃掉它们,但是都没能得逞。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第一、二单元)试卷(含答案)

……订……________考号:_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 铅笔填写;2、不到时间不能交卷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嫩芽(nèn ) 倘若(tǎng ) 憔悴(qiáo ) B. 分歧(qí) 攲斜(qī) 絮叨(xù) C. 霎时(shà) 花瑞(ruì) 匿笑(ruò)D. 拆散(chāi ) 诀别(jué) 瘫痪(huàn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莅临 朗润 烘托 秋风潇瑟 B. 健壮 澄清 骄媚 呼朋引伴 C. 淅沥 草垛 干涩 花枝招展 D. 缭亮 静谧 喉咙 咄咄逼人3.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B.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到达,登上)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D.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这里指婴儿出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5.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文化中,山是仁者的象征,_____________;水是智者的代表,____________。
我对水更多一些亲近,而对山更多的是敬畏,不仅仅是因为北方的山雄伟,南方的山灵秀。
当山在漫漫雪季黑黝黝地直指苍穹时,它____________;当山在云和阳光的辉映下阴晴晦明时,它又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第15周)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
(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的句子是:,。
2.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至少答出两种)(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当寒冬的雪落在rén jìhǎn zhì的旷野,我开始给春天写一封长长的信。
桌上烹雪煮茶,信里邀约故人。
而后在茶烟里遇见文字的温暖……静谧的夜晚,随意翻开一本书,新旧都无需在意。
新有新的美感,旧有旧的醉意,因为每本书里有都住着一个灵魂,或cūguǎng豪放,或精致婉约,或轻灵洁净,或温柔多情……这些灵魂,有的是住在桥边的红药,每三两点雨滴落,灼人的红便会唤起心底的;有的是住在深闺的木槿,只有斜阳的黄昏和澄澈的月光才可惊醒窗牖上的光阴。
展开一卷书,亦如谓见一个倜傥而多情的人, quán fú已久的情愫氤氲。
因为遇见一本好书也是讲求缘分的结果,所以偶然得之,方明了其中的欣喜。
与书里文字相慰问,滋味浓烈深沉,似故人重逢,暖有余温。
等我们老了,也必然心有柔软,懂得通透的世间万象,也更加懂得赤子之心的可贵。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 rén jì hǎn zhì (2)cū guǎng (3) quán fú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缭绕柔软弥漫B.围绕柔软蔓延C.缭绕坚强蔓延D.围绕坚强弥漫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遇见一本好书也是讲求缘分的结果,如果偶然得之,方明了其中的欣喜。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II)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II)班级:姓名:考号:得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考查(20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尴尬.(ɡǎ)震悚.(sǒng ) 蹒.跚(mán) 杯盘狼籍.(jí)B、祈.祷(qí) 门槛.(jiān) 愧怍. (zuò) 随声附和.(hè)C、氛.围(fēn) 颓.唐(tuí) 奔丧.(sāng) 锐不可当.(dāng)D、急燥. (zào) 匀称. (chèn) 水凼.(dàng) 惟妙惟肖.(xiào)2、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件案子扑朔迷离....,破案人员难以理清头绪。
B、袁隆平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黄晓明和朱宏涛是一对好朋友,他们每天相敬如宾....,形影不离。
D、巴西世界杯区间,五湖四海....的友人相聚里约,享受一场足球的豪门盛宴。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记者来到我们学校采访了许多徐老师的先进事迹。
B、王宁同学提出的建议,大家采纳后并积极研究。
C、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使张洋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夏天的旧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4、下了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小说家,“荷花淀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白洋淀纪事》,《芦花荡》这篇短篇小说就选自这部集子。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三峡》这篇散文选自北魏时期郦道元编纂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三峡是我国长江上的三个峡谷,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D、我们学过鲁迅的《社戏》、《阿长与<三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推广的今天,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更是学习基础之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习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人见面,非常亲热,拉着手寒喧(xuān)了好一阵子。
B.轰隆隆,雷声从远处传来,振(zhènɡ)动山谷。
C.他不小心打碎了那个漂亮的玻璃杯,于是耳朵里塞满了妈妈的唠叨埋(mái)怨。
D.缜(zhěn)密的逻辑思维,是思路清晰流畅的关键。
2.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酝酿觅食萤火虫不屑置辨B.狼藉鄙夷文曲星张皇失措C.滑稽问鼎孺子牛获益匪浅D.深邃肆虐度假村一劳永逸3.指出正确说明下边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及意义的一项:( )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A.“近”本来是名词,这里作形容词,意思是依靠。
B.“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
C.“近”本来副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进去。
D.“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靠近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雅安地震中,儿子抱着88岁的老父亲排队等待救治,之情让人感动。
(2)近来,日本针对我固有领土钓鱼岛一再挑衅,制造事端,对此,大家无不。
(3)莫言在楼道昏黄的灯光下忘我写作,有人从身边经过他都。
(4)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相比实在是。
A.反哺义愤填膺浑然不觉相形见拙B.哺育义正言辞浑然不觉捉襟见肘C.反哺义正言辞混沌不知相形见拙D.哺育义愤填膺混沌不知捉襟见肘5.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据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我市举行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全市44所学校10万多名师生参加演练。
B.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品质,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C.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等国播出,受到热烈欢迎,覆盖当地1亿人口。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月考试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8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描绘的是一个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春夏花朵娉()婷而立,秋冬流水风霜高洁,四时各有其美。
向四周眺望,也许还能看到山中无人豢()养却四肢矫健的飞禽走兽。
除了美景,在文中欧阳修也写下了字字(zhēn)____ 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或许[ ]如此心无旁(wù)____ 之人,[ ]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佳作。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古人往往在山水名胜中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1)娉()婷而立(2)无人豢()养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1)(zhēn)____ 言(2)心无旁(wù)____3.下列对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流传”与“留传”区别在于“流传”既指时间的传承,又指空间的扩散。
而“留传”只指时间的传承。
B. “游目骋怀”在句中是指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C. 句中的“领略”也可以换成“领悟”。
D. “抱负”在句中意思为志向、理想、愿望。
4.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_________ _________(二)古诗词默写(7分)5.《观沧海》中点明观海地点,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总写春光消逝时景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作为主旨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4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我们熏陶、感染。
在莫怀戚的散步中,我们学到了处理分(qí)的艺术;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cuì)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闻到了酝酿.()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途中风景,尽情感受!(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分(qí)纯(cuì)酝酿.()热忱.()(2)文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其改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B.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C.父母常年在外,奶奶年迈多病,拈轻怕重....,很多农活儿就落在了年仅十二岁的王安身上。
D.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3.古诗文默写(10分)(1)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2)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3)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对学与思关系的辩证讨论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诫子书》中诸葛亮从反面论证淡泊宁静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面句中加点词可用句后括号内的词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A.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别出心裁)B.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
(企图)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见贤思齐)D.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因循守旧)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C.随着我市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D.家长为自己孩子购置的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B.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C.试卷发下来,我一看见得了满分,真是喜出望外。
D.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二、现代文阅读(三)阅读《谈敬畏》,完成下面小题。
谈敬畏①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德国哲学家康德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更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
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感知万物的神圣,才能有内心的庄严与自知。
②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
试看我们最伟大的发明、最精密的制造,一摆在大自然的创造面前,即显得拙劣。
而人类移山填海式的壮举,初看热闹非凡,当越出大自然的容忍限度,必然遭到加倍的惩罚。
敬畏自然,就是认清大自然的威力,正视大自然的神圣。
③我们还应敬畏生命。
每条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
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有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
④我们同样需敬畏规律,敬畏法则。
人力即使再强悍,也无力对抗规律,我们可以高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现实只给出合乎规律的答案。
如果说规律非人力所创,应该敬畏,那么,法则完全由人制定,是否无需敬畏呢?华盛顿作了很好的回答,他将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因为戴上了比普通公民更重的法律枷锁。
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⑤很显然,世间需敬畏的东西还很多。
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
对它们心存敬畏,不是由于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庄严。
⑥没有敬畏之心,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只有心存敬畏,人们才能更加充满理性、良知与责任感。
呼唤敬畏,其实就是要人们(甲)、(乙)、(丙)。
4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5 . 根据第③段内容,在段末横线处续写一句话。
6 . 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第⑥段中的(甲)(乙)(丙)处。
①懂得人文关怀②认识自身渺小③体现内心自律(甲)处应填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柳絮飘飞(作者:陈继军)①上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絮状物飘进教室,学生正无心听讲,看到这些不速之客,一个个很兴奋,有的用嘴吹着那单个的如白毛般的柳絮;有调皮的学生甚至跳起来抓向空中那团状的柳絮。
这正是暮春三月之时,柳花飞舞在江南的空气中,引起我无尽的思绪。
②柳是一种非常易成活的植物。
俗语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折一根柳枝插入土壤,就可以长成一棵婀娜的柳树。
印象中小的时候家乡的柳树特别多,尤其是那河边,到处可见那如弯腰浣纱的古代女子一样的垂枝绿柳。
那个时代正是崇尚军人的年代,小伙伴们白天聚在一起必演的节目一定是打仗的游戏。
而打仗必备的道具一定是那柳枝条扎成的头箍。
采几根柳枝,编在一起,扭成圈状,大小和头的大小相仿,柳枝的柔韧性极强,尤其是暮春时候的柳枝,更是如绕指柔,一般不会折断,套在头上,柳枝上缀着的柳叶形成了一个叶环,这和影片里那些战士们带在头上的伪装确有几分神似。
③长大后我对柳又有了新的美好的认识,那就是在很多诗歌里都遇到了熟悉的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我发现柳在诗歌里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送别诗里有、思乡诗里有、田园诗里有,就连边塞诗里也有“羌笛何须怨杨柳”。
婉约词里伤春怀人,柳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佐料;豪放派也不弃柳,“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柳在中国诗歌王国里孕育成长为最为夺目的一颗璀璨的星星。
柳是美的,柳所蕴含的文韵更是动人的。
④我的思绪收回到课堂:“静一静,大家既然这么喜爱这个东西,有谁告诉我这是什么?”⑤我这一问效果很明显,学生静下来了,但是也没有人回答我的话了。
“我们前面学过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枝上柳绵吹又少’中的‘杨花’和‘柳绵’就是这个,它就是柳树开的花。
”⑥“柳树还开花,嘻……哈……”⑦“大家对柳树熟悉吗?谁来介绍介绍。
”⑧又是一阵沉寂,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咭:“我老家好像有。
”但是始终没有学生站起来回答,我一阵惘然:“那我们继续上课吧。
”⑨杨柳是中国的原生树种,距今 4000 多年,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较方便。
柳树则成了人们最常取的木材之一,而且人们还发现柳的再生能力很强,柳树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
因此人们砍伐柳树的时候,就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保留树干,以待日后再用,这就是留树,后来就变成了柳树。
⑩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砍伐工具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机械化,再粗大的树木几分钟也可以让它倒下,这种情况下生长相对比较缓慢的柳树就慢慢淡出了人们使用的范围。
再加上一些小的河流在乡村里渐渐变少甚至于完全干涸,那么岸上的杨柳自然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次回到故乡留心找那从前随处可见的杨柳,却遗憾地发现在乡村的土壤里已经很少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⑪乡村如此,城里自不待言,城里的树木主要以观赏树木为主,现在新建的小区、公共场所如雨后春笋,种植树木也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很多名贵的树木被购买并移植,有的甚至还是远渡重洋而来,毋庸置疑,一株株价值不菲。
但很奇怪的是,最便宜的又有着婆娑姿态的柳树却难入园艺家们的法眼。
⑫每当到春暮之时,看着空中飘舞的柳花,心中有种特别难以言明的感受。
柳花啊!你们在空中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就是想找一个地方落脚,我知道,你们落在地上,只要有土壤、有充足的水分就会很快地生根发芽,就会很快地抽枝生叶。
然而连乡村都充斥着水泥马路,城里又哪有地方容你们落脚呢?即使有那么一小块零碎的土壤让你们暂且栖身,你们又怎么敌得了人们世俗的眼光。
在这满是雾霾的空气里,你曾吟唱的烟柳离情已成为异类。
你就远远地飘走吧,也许在遥远的地方会有一块让你尽情生长的沃土,会有一群折柳吟诗的人们。
(选自《痴人说事》)7 . 文章多次出现课堂的情景有何作用?8 . 第⑫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作用?9 . 本文介绍柳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10 . “每当到春暮之时,看着空中飘舞的柳花,心中有种特别难以言明的感受。
”像这种被自然万物触动情思的体验你也一定有过吧。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实际,把这种“难以言说”的感受写出来。
(100 字以内)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1 . 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
①俭以养德 ___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④遂成枯落___________12 .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夫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3 . 下面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的“夫”与“逝者如斯夫”的“夫”用法一样。
B.“淫慢则不能励精”的“则”与“学而不思则罔”的“则”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C.“夫学须静也”的朗读节奏应是“夫\学\须静也”。
D.结合文章的语境,“将复何及!”的语义可以理解为“(即使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句子默写15 . 默写名篇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②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④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⑤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⑥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五、诗歌鉴赏16 .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①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①篱落:篱笆。
(1)一、二句写出了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看到的__________、幽远的小路、_____________、满地的落花、初生的新叶等景象。
(2)三、四句中追蝶儿童这一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请就此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17 . 文化积累——按下列要求填空(1)杜甫,字子美,自号,唐代诗人,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