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到 报道 报导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剖析

(四)正文常见错误。
1.行文规则错误。 2.错别字。 3.错词。 4. 语法、文字表述错误。
1、行文规则交任务。
如“市级人民政府对信用社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是督促信用社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加 强对信用社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信用 社坚持为`三农' 服务的经营宗旨……。”
标题中的专业述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个 完整的词,却被分成两行排列,这不符合公文标题的 回行要求,为了避免把它完整的词拆开,又使标题排 列更加对称美观,应当把“发展计划执行情况”8个字 移至上一行。正确写法如下:
关于惠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0年计划草案编制情况的汇报
2. 错别字。
错别字多为疏忽大意造成,如不能及时发现
和纠正,往往导致印发的文件重印。错别字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1)字形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如“借鉴” 写为“错签”;“纪委”写为“经委”; “鱼、虾” 写为“渔、虾”等。
(2)音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如“偏僻”写 为“偏辟”;“签订”写为“签定”; “举一反三” 写为“举一返三”; “通信”写为“通讯”; “报 道”写为“报导”等。
例二:《关于对x x x x x x的决定(代拟稿) 修改意见的函》(惠府函〔2005〕186号)中, “意见”与“函”同时使用,也属于文种重复的 情况,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关于x x x x x x的决定 (代拟稿)的修改意见》。
2. 缺少文种。
如《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惠州港口 岸扩大开放有关问题的批复》(粤府函 [2004]330号),标题中的“批复”是国 务院批复件的文种,省政府转发国务院的 批复应当用“通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惠州港口岸扩 大开放有关问题批复的通知》。
报导和报道的区别

谈谈报道与报导的区别简要说明一下报道与报导的区别:一是语音方面:首先是读音不同,道是dao四声。
导则是dao三声。
但这些只要会说普通话的人都知道,不是区别的重点。
要注意的是,在口语中,有时dao这个音被弱化,即出现偏四声但弱化的现象;则当dao音被这样弱化时,人们使用的更多的是“报道”这个词。
二是两个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词性和用法上:1、报导和报道在作为名词且当宾语使用的状态下,二词有等义词关系。
如下面这两句话一个意思:我看了你关于她饭量很大的报道。
我看了你关于她饭量很大的报导。
这是二词作为宾语的情况。
2、当二词作为主语使用时,也有等义词的关系。
如:报道重点提到了她一顿饭吃5个馒头的问题。
报导重点提到了她一顿饭吃5个馒头的问题。
3、当作为名动词使用时,更多的使用“报道”而非“报导”。
如:她一顿饭能吃5个馒头这事,您报道报道呗。
同上,这时候,dao轻度弱化,偏四声,所以指“报道”这个词。
什么是名动词现象?就是名字直接当动词使用的情况。
典型的例子是:“你电话我”和“你给我打电话”是一个意思。
这是“电话”一词出现了名动词现象。
4、作为动词单独使用时,两词也会有等义词的关系。
如下面两句话意思完全一样:这件事你报导了吗?这件事你报道了吗?综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书面语言中,报道和报导有等义词的关系,而在口头言语中,更多的使用“报道”,而非“报导”。
也因此,一些正规的书面文字,如重大新闻等等,需要咬文嚼字斟酌书面语的使用时,会更多的采用“报导”。
行政公文常见格式错误

10. 没有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计量单位的 命令》(国发〔1984〕28号)和1990年国务院第 65次常务会议批准的改革我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 的名称采用:平方公里、公顷、平方米,而不用 亩、万亩。
行政公文常见格式错误
11. 标点符号错误。
(1)表示概数不要用顿号隔开。 如“目前惠州潼湖侨场归难侨居住的仍然是上世 纪六、七十年代安置时,……”,“六、七十年代” 表示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六七十年代”。
例二:《关于对x x x x x x的决定的修改意见 的函》中,“意见”与“函”同时使用,也属于 文种重复的情况,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关于x x x x x x的决定的修改意见》。
行政公文常见格式错误
2. 缺少文种。 如《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惠州港口岸扩大 开放有关问题的批复》,标题中的“批复”是国 务院批复件的文种,省政府转发国务院的批复应 当用“通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转发国务院 关于同意广东惠州港口岸扩大开放有关问题批复 的通知》。
(2)音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如“偏僻”写为 “偏辟”;“签订”写为“签定”; “举一反三”写为 “举一返三”; “通信”写为“通讯”; “报道”写 为“报导”等。
(3)音同形近而义不同的错别字。如 “录像 带”写为“录象带”;“部委办”写为“部位办”; “鉴定”写为“监定”等。
行政公文常见格式错误
3. 错词。
行政公文常见格式错误
• 病句·成分缺失 在目前的杭州,野鸭增加的时候,到这里来过 冬的越来越多了。
• 病句·子母项兼容 这里有很多人、男人、女人 。 • 病句·语意混乱 他们即使很愿意也不愿意来。 • 病句·逻辑混乱 有的上班随便串岗的人必须严厉处罚。 • 病句·双重否定 在他没有出生以前 • 病句·前后矛盾 从上海到杭州,只用了3个多小时不到一点的
二年级下词语盘点A4打印

第一单元1、找春天脱下冷冻小溪溪水棉衣棉花脱落探病探头摇摆摇头摇动山野动摇田野野外躲闪解放解开野地脱手脱发棉布2、古诗两首未来追赶追求店面花店干枯枯黄徐州烧火烧菜发烧光荣花菜菜叶住宿野菜菜心菜地徐徐上升3、笋芽儿山冈世界世道世面问世地界竹笋笋芽毛笋草芽发芽呼喊呼唤叫唤呼吸喊叫轰响喊声呼气笋干春笋冬笋4、小鹿的玫瑰花弟弟哥哥姐弟骨头骨气抽水抽空拐弯浇水浇花浇灭终于终点安静平静躺下躺椅谢谢道谢答谢渐渐微笑细微微风微小拐角哥们第二单元5、泉水瓦片泉水清泉必然然后自然结果打结股子股票股份干脆清脆松脆石塔白塔杜鹃泉眼果然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冒失雷雨打雷雷电需要必需迈进迈开迷人奇迹迷路叔叔足迹笔迹冒雨刀锋水滴点滴飘洒洒水泥泞泥水黄泥泥巴水泥古迹雨滴7、我不是最弱小的扑倒锋利利害有利铃声打铃弱小微弱期末芬芳夏天应该活该应用应当托福起早摸黑体弱多病第三单元9、日月潭海岛展开展出建立白纱纱布纱巾环绕围绕隐约隐身节约约会失约约定节省省会省长茂盛盛大盛会丰盛盛开取胜胜利名胜古迹10、葡萄沟四季季节留下留学留念杏子茂密山坡坡道搭建采摘钉子水沟足够能够季风甜蜜摘除亲密密切细密哈密瓜月季花甜言蜜语11、难忘的泼水节巨龙恩情龙眼祝寿长寿松柏柏树活泼泼水特别奇特特点敬礼鲜美鲜花新鲜双脚风度度量角度凤凰敬爱龙井龙泉谢恩12、北京亮起来了结束花束省府市府单位单打单元单独争夺夺目故宫打扮雄伟雄壮伟大伟人伟业闪烁辉煌光辉少年宫第四单元13、动手做做看另外志向同志志气题目题海提问提包提水浪漫漫长朗读开朗起哄喝水哄骗骗人晴朗漫步水漫金山漫山遍野14、邮票齿孔的故事刀子菜刀要求请求仍然仍旧大使出使使节天使方便便衣便条便宜英雄英国英语车票门票票根整齐整理完整正式方式而且15、画风丹青乌黑乌云文艺艺术艺人明显忽然丝巾丝带吐丝眨眼笔杆波涛浪涛涛声陈旧松涛陈皮转动转身转弯斜阳斜坡大显身手第五单元17、古诗两首纱窗窗户窗门含片火炉山岭鸣叫打鸣绝句灭绝绝技绝活银色白银银光烟火香烟烟草水流流行流动柳树柳叶柳枝流利口天吴桃红柳绿18、雷雨垂下耳垂打乱下沉沉没沉重沉思压力气压电压逃跑飞越越过阵雨阵地彩虹彩色蜘蛛重压阵风逃走布阵乱哄哄19、最大的“书”名册岩石黄岩宝贝宝物宝玉趴下脚印刨土埋没大陆陆地铁块铁丝铁片质量厚重海底质地铁钉家底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忠心忠告导游向导积极乘积积木稠密稀少稀有打针针眼碰面慌忙积水导向教导碰碰车心慌意乱第六单元21、画家和牧童兄弟兄长呆板商量商场挤车拱桥决定决心价钱钱包金钱购物采购购书批评批语评语评价评比抹布评定22、我为你骄傲报纸报道报到报导报名玻璃拾到破坏打破粉碎打碎碎片打滑滑坡滑倒继续连续册封信封骄傲傲慢骄阳23、三个儿子拎包拎水水桶木桶停止停泊停车聪明胳膊晃荡晃动摇晃飘荡失聪沉甸甸荡秋千耳聪目明第七单元25、玲玲的画小狗狗毛楼梯楼房高楼云梯梯子天梯肯定不肯首肯脑筋动脑脑门皮筋筋骨牛筋头脑乱糟糟摇头晃脑26、蜜蜂引路惊讶谈话派人引路引导牵引列队列宁蜜蜂蜂鸟敲门敲打附近附加远近近处派出所引人注目谈笑风生近水楼台先得月27、寓言两则守卫保守守护守法丢失焦急学费费用浪费花费指望看望探望计算算术此外从此木桩树桩化肥肥大合肥肥水不流外人田28、丑小鸭石灰讨厌探讨厌食冰冷冰凉结冰鸡蛋蛋壳蛋花外壳地壳鸭蛋鸭舌欺负欺压负重白鹅翅膀鹅毛大雪第八单元29、数星星的孩子勺子水勺斗争跟斗玉米宝玉组织组员组号珍珠珍宝水珠珠宝明珠数量数学数字钻研钻洞科研睡觉睡着午睡距离间距离开分离离别30、爱迪生救妈妈加油汽油油条菜油检查检票查收团圆团队团结面团斥责责怪发炎炎热夸奖发奖得奖奖品夸口31、阿德的梦死亡消亡灭亡鸡肉鸭肉肉丝耐心耐力谜语谜面谜底传染传人传奇传说染色染发人类类别分类种类门类严寒庄严严密寒冷寒风寒气寒号鸟。
词语辨析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暴戾?暴力]“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暴力”。
[卑劣?卑鄙]“卑劣”指卑鄙恶劣,着重指做法的下流恶劣,多用书面语,语意较重,如“手段卑劣”。“卑鄙”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着重指灵魂肮脏言行丑恶书面语口语都可用,语意较轻。如“卑鄙无耻”“卑鄙龌龊”。题例:如湾当局分裂祖国的 行经,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卑劣)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按照?依照?遵照]都是介词。“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使用“依照”多,如“依照刑法第×款第×条”。“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保护?养护]“保护”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多用于具体事物,有时也用于抽象事物。用于人时,其对象多是百姓或弱小者,如“保护眼睛”“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养护①保养维护,如“养护公路”②调养护理,如“经过一段时间养护,伤口就愈合了”。题例: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自来水相对于瓶装矿泉水和桶装纯净水等来说,在促进青少年牙齿正常发育和对牙部整体 等方面起到的正面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饮用水。(保护)
报道范文怎么写

报道范文怎么写报导范文怎么写报导是新闻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读者传递各种信息。
一篇好的报导不仅要准确、客观地报道事件,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那么,究竟怎么写一篇好的报导范文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一篇好的报导范文应该有清晰的结构。
通常来说,一篇报导可以分为导语、事件经过、相关背景、专家评论、社会影响等几个部分。
导语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简要介绍事件的基本情况,引出整篇报导的主题。
事件经过部分要详细、全面地报道事情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方面的信息。
相关背景部分可以对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让读者对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专家评论部分可以请相关专家对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增加报道的权威性和深度。
最后,社会影响部分可以报道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让读者对事件有更深入的思考。
其次,一篇好的报导范文应该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
在报道事件的过程中,记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
不要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不要对事件进行主观评论,而是要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思考。
在采访相关人士时,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不要对其进行人身攻击或歪曲其发言内容。
只有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
另外,一篇好的报导范文还应该具有丰富的信息和深度的分析。
在报道事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收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只有信息足够丰富,报道才能更加全面和具有说服力。
同时,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可以通过采访相关专家、调查相关数据等方式,增加报道的深度和可读性。
最后,一篇好的报导范文还应该具有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
在报道事件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新闻报导怎么写

新闻报导怎么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清楚.主要内容..这个事主要表达的意思.一;如何写新闻,首先是“标题”,它是传播信息的眉目,也是信息的精髓。
标题里还有引题,副题,就是经常说的正题和引题、副题,大家常说的引题,经常在正题的上面,例如坚持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正题为“钢铁工业走出节能增产新路子”。
下面副题是“钢产量6年增加1200万吨,总能耗减少160万吨标煤,短缺品种产量大幅度增长。
出此以外,副题还负有交代形势、说明背景、烘托气氛,以引出正题的作用。
通俗的说,就是正题上面的一行小字是引题,正题下面的是副题。
正题称为主题,是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的概括与说明,它是写新闻的特点,也是必须具备的。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单行标题(就是一个标题)一定要准确、醒目。
不能写着张三拐到李四身上,文章内容也要围着主题转,叫做一个中心。
准确做到文题相副,不能文不符实,更不能文不对题。
用题目吸引读者,通常看报纸文章标题黑字,格外醒目,标题的鲜明突出,引人注目。
例如昌图一烟花厂发生爆炸,死伤惨重。
这样的标题令读者立即动心想看下去,这就是题目起到的决定性和吸引作用。
讲一下什么叫导语。
所谓的导语,就是文章开场白,或开篇的第一句话,第一段文字。
它是一则新闻里最有价值、最精华部分的概括。
据说导语是美国人发明的,他们是最早提倡新闻必须有导语。
毛主席非常重视文章的精练。
他在审阅一个文件时,加了这样一段话:“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
”导语的写法是多种形式,1、有叙述式;例如,云南干部群众,一说起种砂仁致富的事,总少不了夸奖中国药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是他们为基诺族打开聚宝盆。
这种写法称为叙述式导语,用凝练的语言,扼要的叙述出一则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这种写法是导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
2、结论式例如:题目为“市场决定一切”,导语是中国彩电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日公司,现以似乎到了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报到 报道 报导

“报道”“报导”“报到”的区别(乱写字,考试失分,人前掉份儿。
行文严整,机会多多!)报道bào dào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或指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词语解释①动词,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消息。
②名词,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他写了一篇关于小麦丰收的~。
③同“报导”,但是比“报导”更常用。
相关记载亦作“ 报导”。
1.报告;告知。
唐李涉《山居送僧》诗:“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闻。
” 元王修甫《八声甘州》套曲:“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粧楼外月儿高。
”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沙汀《记贺龙》二十:“直到我们已经上马,在大道上跑过一段路了,那乡下人还提了灯站在分手的地方,望着我们大声报导着方向,深恐我们走错了路。
”2.通过报纸、杂志、广播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秦牧《深情注视壁上人……》:“ 斯特朗写了好几本关于报道中国革命的书籍,给中外读者留下颇深的印象。
” 柯岩《东方的明珠》三:“ 英国和瑞士的报纸、电台竞相报导。
”3.用书面或广播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海默《从城里来的姑娘》:“报纸上,关于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报导越来越多了。
”如: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报道就占去了一半发稿数字。
报道与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
都指:一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二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人民倾向于用“报道”。
二者的读音不同。
“报道”读bào dào, “报导”读bào dǎo。
注意使用时不要将“报道”误读作bào dǎo,把“报导”误读作bào dào。
荒客:“报道”与“报导”区别何在?《现代汉语词典》对“报道”的解释是:“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道”“报导”“报到”的区别
(乱写字,考试失分,人前掉份儿。
行文严整,机会多多!)
报道bào dào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或指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词语解释
①动词,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消息。
②名词,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他写了一篇关于小麦丰收的~。
③同“报导”,但是比“报导”更常用。
相关记载
亦作“ 报导”。
1.报告;告知。
唐李涉《山居送僧》诗:“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闻。
” 元王修甫《八声甘州》套曲:“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粧楼外月儿高。
”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沙汀《记贺龙》二十:“直到我们已经上马,在大道上跑过一段路了,那乡下人还提了灯站在分手的地方,望着我们大声报导着方向,深恐我们走错了路。
”
2.通过报纸、杂志、广播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秦牧《深情注视壁上人……》:“ 斯特朗写了好几本关于报道中国革命的书籍,给中外读者留下颇深的印象。
” 柯岩《东方的明珠》三:“ 英国和瑞士的报纸、电台竞相报导。
”
3.用书面或广播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海默《从城里来的姑娘》:“报纸上,关于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报导越来越多了。
”如: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报道就占去了一半发稿数字。
报道与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
都指:一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二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人民倾向于用“报道”。
二者的读音不同。
“报道”读bào dào, “报导”读bào dǎo。
注意使用时不要将“报道”误读作bào dǎo,把“报导”误读作bào dào。
荒客:“报道”与“报导”区别何在?
《现代汉语词典》对“报道”的解释是:“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对“报导”的解释是:“报道。
”很明显这样解释是有问题的,从词典里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近义词,但看不出它们的区别。
而且现在“报导”用的越来越少了,为什么?陈丙甫:“报道”“报导”的消长所反映的是社会集体下意识进步。
我
觉得:“报导”有主动引导读者和舆论的意思。
而“报道”是纯客观的报道,由读者自己去判断价值。
后者更符合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因此现在用的越来越多。
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可能是下意识的,但却也反映了观念的进步。
这大概也可算一个社会语言学的话题吧。
“报道”与“报导”的区别
来源:《当代修辞学》2004年第05期作者:陆丙甫,荒客
报到
【词语】:报到
【注音】:bào dào
【释义】: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新生今天开始~。
1.报告已经来到。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旧制,宰相报到,未刻方出中书,会岁大热,特许公(赵普)纔午归第,遂为永制。
”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四章:“饭后,郭祥站起来,要去团营报到。
” 老舍《四世同堂》八五:“他去找地下工作者的机关,一来是为报到,二来是看看能否借到一辆自行车。
”
2.报道;禀报。
明吴承恩《点绛唇》曲:“数声啼鸟,报到花开了。
”《白雪遗音·八角鼓·清晨起》:“手提兔毫,锦片片的文字写的高。
写罢搁笔自己睄。
童儿报到有人找,忙把书笺案上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