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财政收支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 第三版 每章案例参考答案(人大版)

《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 第三版 每章案例参考答案(人大版)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案例参考答案冯德连主编绪论案例参考答案 (2)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2)第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3)第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九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十章案例参考答案 (7)第十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9)第十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14)第十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第十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绪论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主要包括七大主题: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该教材提出了其他作者没能系统论述的新观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方法;规模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政治学与贸易政策理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世界资本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要素流动。

2.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历史表明政治力量可以超越技术进步的作用。

(参阅[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版,第18-19页)。

引力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公式为:ij j i ij D Y Y a T ⨯⨯= ij T 是i 国与j 国间的国际贸易额,i Y 是i 国的GDP ,j Y 是j 国的GDP ,ij D 是两国间的距离。

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2)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对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造成约束。

(3)技术上的差异使得欠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

2.答案:上世纪50年代初,普雷维什(Prebisch )和辛格(Singe )的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即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国际贸易产生的贸易所得的分配因此是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倾斜的,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亟待城市转型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亟待城市转型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亟待城市转型城市转型:挑战“荷兰病”在中国,有着很多有着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比如石油之城大庆、煤炭之城大同。

历史上,这些资源型城市虽然由小到大、走向繁荣,但由于过于依赖资源优势,造成经济构成单一,当资源由多变少,甚至枯竭时,危机也开始产生。

上世纪中国著名的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夜间生产的画面,火红的挖掘场景,曾经感动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作为著名的煤电之城,那高高扬起的挖煤的电镐,也被印上了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

但2005年,曾经日夜赶工生产的海州矿,在生产了24亿吨煤炭后,却停了下来,原因就是煤已经被采完了。

更为紧迫的是,2000年前后,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阜新市已经有几十对矿井相继关停。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我们,几大煤矿基本上,都已经破产,大量的产业工人,面临失业煤碳资源逐渐枯竭,让阜新这座煤电之城产生了不小的困惑。

据统计,当时阜新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5.6万产业工人相继下岗,这一数字占到了职工总数的36.7%;从全市来看,共有19.8万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此外阜新还面临着棚户区拥挤成片,采空区不断沉陷的尴尬处境。

阜新有市民告诉记者,好多人心里很不理解,老的下岗了,小的还在上学,学费交不起,没有一点办法,那时候是最艰难的。

事实上,这种资源型城市如今面临的困境并非阜新所独有。

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荷兰发现天然气,通过大规模天然气开采,荷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也打击了本该发展的其它工业,当荷兰的天然气逐渐枯竭时,荷兰陷入经济下滑的困局,荷兰的遭遇在国际上通称为“荷兰病”。

而在阜新患上“荷兰病”之前,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曾出现过不同形式的“荷兰病”。

那么阜新又该怎么办呢?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记者,城市的出路在哪里,这么多下岗职工待就业,社会保障不十分完善,工业结构又不合理,既单一又少,实力还不强,这个城市的出路在哪?阜新能否治愈“荷兰病”,对全国同类城市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本重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简答题1.什么是“荷兰病”,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决定大力开采,使得短时期内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到这些行业,经济一时繁荣。

人们财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进口品的需求,使得荷兰国内相关的工业受到发展限制,随后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大幅波动,经济增长态势由此崩溃。

故称“荷兰病”,亦称“资源诅咒”。

现在所称“荷兰病”,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1)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引起本币升值。

2)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减少,失业激增。

3)初级产品出口的兴旺被其他部门生产萎缩抵消。

4)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5)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徒然下降,甚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6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界定: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

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和地中海等。

现在非洲一些国家仍处于该阶段。

特征:1)没有现代科学技术;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3)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4)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质:1)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2)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繁荣,但紧接着却是危机和衰落。

(2)起飞前提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界定: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最初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西欧开始的。

由来:1)在西欧,进入前提阶段是由其内部因素引起的,如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结构等因素。

2)而在现代史中,大部分传统社会是由先进社会外部入侵而进入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中国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中国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荷兰病 体制惰性效应 资源转移效应 财政政策 财政分权 人民币汇率效应 面板数据模型 迁徙自由 身体 贫民窟 财政收支体系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 西方 融会贯通 职业建构力 经验局限 经济增长 符号 社会主义 目标模式 现代化 激励机制 激励成本 法治推动力 法律 求助关系 民间原动力 民主执政 民主 模块化生产网络 有效政府 文本分析 政治思想 政府竞争 收入分配 支出效应 技术创新效应 战略规划 慈善救助 张謇 建构型法治 小康社会 官方主导力 失衡增长 外来直接投资 基础教育 城市化 型制变迁 垂直管理
107 108 109
2011年 科研热词 钢铁行业 财政分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上市公司 利润分配 食品安全 风险 邓小平 通货膨胀 适应和协调 转变发展方式 跨域危机:整体性治理 资本主义 贫困理论 财政集权 财政转移支付 负效应 计划经济体制 规制 规则 行动 血缘关系 融资约柬 节水产业 自由制度 自主创新 经验 经济架构 经济增长 组织间网络 税收增长 税收分权 科层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人论世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 现金持有 现象学 激励效果 深层原因 毛泽东 模式 概括 概念 权力 有限性经验 有限准入 曲折历程 新生代农民工 断层 文学阐释学 文化认同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荷兰病ppt课件

荷兰病ppt课件

11
“中国式荷兰病”
• 定义:来自各种源头的外汇大量涌入,对 整个国家的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 中国式“荷兰病”原因:
• 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外资
的大量流入
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
劳动力密集型出口行业国际竞争力降低、
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最终拖累经济发
展。
12
“中国式荷兰病”
1.“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加工贸易产业的 影响分析
➢一方面,在繁荣的加工贸易和对外贸易带 动下,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加速,几乎以平 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到去年 已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特别地,中 国人均GDP也加速增长并成功地翻了一番 多,显然,中国大力开发外向型劳动力密 集型产业收获了巨大财富
同时,我国物价水平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
13
➢ 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后我国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的繁荣以及相关产业劳动力工资收入的提高 ,我国也产生了显著的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大转 移,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转移效应”
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 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Y 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新出现的部门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夺走了资源。具体地说,新部门通 过施加工资上涨的压力夺走了劳动力,通过市价利率上涨的压力夺走 了资本。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中,原有的工业部门萎缩了。
高失业率、低增长、高财政赤字和高通胀的陷阱
荷兰病简介
5
这种情况不仅在荷兰出现,事实上,20世纪70年
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
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
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
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鉴于此,经济学家们认识

荷兰病

荷兰病

7
结果 一是资源转移效应
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 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 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 力。 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 同时, 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 衰落下去。 衰落下去。
新出现的部门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夺走了资源。具体地说, 新出现的部门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夺走了资源。具体地说,新部门通 过施加工资上涨的压力夺走了劳动力, 过施加工资上涨的压力夺走了劳动力,通过市价利率上涨的压力夺走 了资本。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中,原有的工业部门萎缩了。 了资本。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中,原有的工业部门萎缩了。
9
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 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结果 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 部门的生产扩大 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 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道理,Y 部门的生产将扩大, 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其 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高素质 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 高素质 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 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出口高额盈 利使货币升值, 利使货币升值,从而削弱了出口行业 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5
荷兰病
荷兰病简介
当一个国家发现了新的自然资源,或一个自然资源丰 富的国家发现这些资源的国际价格猛涨,或一个国家 因为某种原因突然收到大量国际援助,这些本来是好 事,为什么说是一种“病”呢? 这一问题的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般情况下, 这一问题的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般情况下, 由于新资源的发现而获得的意外收益的确会对原有出口 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非工业化现象的发生, 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非工业化现象的发生,由于 新兴部门的高收益, 新兴部门的高收益,资本和劳动会从传统产业部门流入 新兴部门。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出口增加, 新兴部门。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出口增加,使该国贸 易收支顺差。固定汇率制度下,将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 易收支顺差。 胀,传统出口部门成本上升,出口减少;而在浮动汇率 ; 贸易顺差将导致本币升值, 下,贸易顺差将导致本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 价格上升,出口减少。无论哪一种情况, 价格上升,出口减少。无论哪一种情况,传统出口部门 都成为牺牲品。

案例六: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

案例六: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

“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一、案例介绍荷兰病的名称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那以前,荷兰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后来,荷兰在北海开发出了新的天然气资源。

结果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冲击导致油价上升,都给荷兰带来了意外的收入。

但情况似乎对荷兰不利,因为荷兰越是增加天然气的生产,其生产出口产品制造业就越是萧条。

由于天然气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资和利润大幅攀升,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和资本,使得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逐渐丧失了。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荷兰病”。

指的是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其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出口高额盈利使货币升值,从而削弱了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繁荣结束后,经济增长崩溃。

因此被有的人称为“资源诅咒”。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

印度尼西亚也是分享石油意外收入的国家。

但是印尼政府在整个飞速发展时期,力争收支平衡,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印尼政府采取了政策将石油收益用于经济发展。

首先,扩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包括资助灌溉系统,鼓励优良品种,改造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增加农业投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货币实际升值,维持其真实的水平,使非石油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在7%的增长率。

墨西哥是仅次于巴西的拉美第二大国,该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过去,由于政策不当,墨西哥也曾走上片面强调发展石油工业的资源诅咒之路。

该国的石油收入虽然较高,但没有用于发展其他产业,而是把钱用在了弥补财政赤字上,结果墨西哥的石油工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他产业却发展缓慢。

后来墨西哥接受了资源诅咒的教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走新兴发展的道路。

1994年墨西哥加入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共同缔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借助于该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把石油输入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个石油进口国,把从美国获得的资金和技术,转而又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建立兴旺的出口加工业,也就是纺织行业,进而又把纺织产品打入美国市场。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问题浅析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问题浅析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问题浅析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享受到的经济发展成果跟经济的发展却是不成正比的,国家财政支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比例过大,财政支出中“缺位”、“越位”现象突出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解决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财政支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最近网上广为流传一篇文章,题名为《不要再给灾区人民捐款捐水了》,署名是韩寒。

里面有一段话,记忆尤深:网易网友说,西南五省,拨了1.55亿元,看到都想笑了,五省人口都至少也是1.55亿人,理想情况平均每人一元钱,一瓶矿泉水都不够,沪杭磁悬浮上千亿,只为了节约10分钟,上海世博会,花了4000亿。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我只知道这1.55亿在分成5份,贵州得到的就更少!政府可以拿出4000亿来办世博,上千亿来修磁悬浮,却拿来1.55亿来救旱。

你们能拿出多少钱来帮助西南救旱?有政府的能力强吗?政府既然能拿出那么多的钱砸在那些撑面子的事情上,这说明政府根本就不缺钱。

虽然后来在韩寒博客里面看到他说这一文章不是他写的,但是他也提到赞同里面的部分观点,关于中国政府财政开支的疑惑。

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虽然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但是也不无道理。

虽然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GDP的增长、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等。

但是,中国财政的开支确实在很多方面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按照财政职能的角度,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和其他支出。

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过大,大量挤占公共开支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在财政各类支出中,行政管理给支出的增长幅度最大,支出金额由1998年1600.27亿元增加到2006年7571.05亿元,膨胀了近4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 荷兰病” 与中国财政收支政 策研 究
龚 秀 国
( 四川 大 学 经 济学 院 , I 成 都 四川 606) 1 0 4
摘 要 : 来 源 于 入世 后 外 向 型 劳 动 力 密 集 型 产 业 繁 荣 的 中 国式 “ 兰 病” 论 出发 , 析 中 国式 荷 兰病 从 荷 理 分 通 过 “ 制 惰 性 效 应” 中 国财 政 收 支 体 制 与 财 政 收 支政 策 的 诸 多 影 响 研 究发 现 , 中 国财 政 收 支状 况 改 体 对 在 善 的 同时 , 不仅 我 国 中央 与 地 方 财政 关 系明 显 恶 化 , 而且 社 会 财 富加 速 向公 共 部 门 集 中 , 国富 民 穷 ” 象 突 “ 现
出 ,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变 受 到 较 大 制 约 。 因 此 , 及 时 对 个 人 、 业进 行 实质 性 减 税 , 极 扩 大政 府 公 共臊 务 范 经 应 企 积
围及 领 域 , 加 环 境 保 护 、 会 保 障 、 疗 卫 生 、 育 、 学技 术 以及 农 业 的 财政 支 出比 重 , 一 步规 范 中央 与 增 社 医 教 科 进
地 方 政 府 的 财 政 税 收 权 利 与 义务 , 而 确 保 中 国经 济 健 康 、 定 与 可持 续发 展 。 从 稳 关 键 词 : 兰 病 ; 制 惰 性 效 应 ; 政 收入 ; 政 支 出 ; 荷 体 财 财 财政 政 策 中图 分 类 号 :F 1 . 1 8 0 4 文献标识码 : A
发 一样 , 动力 资源 的大 规模 开 发利 用 也 会 产 生某 劳 种 形式 的“ 荷兰病 ” 由于 这种 “ 兰病 。 荷 与传统 意义 上 的“ 兰 病” 生原 因不 同 , 了区别 , 荷 产 为 以下称 之 为 “ 中国式 荷 兰病” 。
作为 该领 域研 究 的基础 性 和代 表 性成 果 , o d C r— e n ay( 9 2 的研 究 发 现 , na dNe r 1 8 ) 自然 资源 大开 发 将 导致 由 巨额 财 富 带 来 的所 谓 “ 出效 应 ” S e d 支 ( pn — igE fc)以及 由繁荣 工 业诱 发 的所 谓 “ 源 转 移 n f t e 资 效应 ” Reo reMo e n f c) 从 而 产 生 其 它 ( s u c v me t f t , E e 工业 因遭 受挤 压而 不断 萎缩 的“ 工业 化” 象 以及 去 现 国内非 贸 易 品 ( nTrd dGo d )对 贸 易 品 相 对 No - a e o s 价格 上 升 的 “ 实 真 [率 ( a E c a g ae Rel x h n e R t)升 值” 象 。 现 2 0世 纪 9 O年代 以 来 , 论 界 和 决 策 层 从 发 展 理 经济学 角 度 关 注 “ 兰 病 ” 提 出 了有 名 的 “ 源 诅 荷 , 资 咒 ” Reo reC re ( s u c us )假 说 , 即丰 富的 自然 资 源可 能 诱 导政 府选 择不 合理 的发 展模 式和 不恰 当 的经济政 策 , 滋生 制度创 新 和 技术 创 新 的惰 性 ( 体 制惰 并 即“ 性 效应 ” “ 和 技术 创 新 效应 ” , 而拖 累 整 个 国 民经 )从 济 的发 展 。S c sa d Wan r( 9 5 ah n r e 1 9 )通 过 跨 国截 面 数据 的实证 研 究 显示 , 自然 资 源丰 富 的 国家 反而 有更 低 的 经 济增 长 速 度 和 社 会 福 利 水 平 [ 。徐 康 。 ] 宁、 王剑 ( 0 6 2 0 )的实 证 研 究 进 一 步 表 明 , 即便 在 同

文 章 编 号 :0 3 7 1 ( 0 0 0 —0 4 —0 1 0 — 2 7 2 1 )1 0 5 5


“ 荷兰病 ” 中 国式 “ 兰病” 与 荷 理论 简述
国家 的不 同地 பைடு நூலகம் , 也存 在着 “ 丰裕 的 自然 资源并 未
2 O世 纪 5 O年 代 末 , 兰 在 其 海 岸 沿 线 发 现 了 荷 储 量丰 富 的天然气 资 源并 大 规 模 开 发 , 而使 荷 兰 从 在 2 0世 纪 6 O年代 迅 速成 为 以出 口天 然气 为 主 的国 家 ; 而 , 自然 资 源带 给荷 兰 巨 大 财 富 的 同时 , 然 在 荷 兰盾大 幅度 升值 , 内其 他工 业 特 别 是 传统 的机 械 国 制 造与 出 口工业则 不 断失 去 国际 竞 争力 , 现 了逐 出 步 萎缩 的所 谓 “ 工 业 化 ” D — Id sr 1 ain 去 ( e n u ti i t ) az o 现 象 , 就 是 国 际 经 济 学 文 献 中著 名 的 “ 兰 病 ” 这 荷
20 年 1 01 1月 , 国 成 功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中
( O) 对外 开放 和经 济发 展 由此进 入 了一个 里程 wT , 碑 式 的崭新 时期 , 中 国外 向 型 劳 动力 密 集 型 产业 即
开 始 了前所 未 有 的繁 荣 。笔者 认 为 , 当今 经 济全 在 球 化 时代 , 与传统 意 义 上 的 自然 资 源 大发 现 和 大开
( t h Die s ) Du c s a e 。
成为 经济 发展 的有 利条 件 , 反而制 约 了经济增 长 ” 的 现象 。从 此 , 们常 常 以“ 兰病 ” 人 荷 来警 示 在 国 民经
济发展 过 程 中过 分依 赖 于某 种相对 丰 富 自然 资源 的 危 险性 引。
第 3 1卷
第 1 4期 6
财经理论与实践( 月刊) 双
TH E TH E0RY AND PRACTI NANCE CE OF FI AND ECONOM I CS
Vo . 31 NO 1 4 1 . 6
Ma. r 2 1 0 0
21 0 0年 3月

财政 与税 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