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大纲
(完整word版)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之流体流动,推荐文档

第一章 流体流动 一 基本概念 1、连续性方程2、液体和气体混合物密度求取3、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二、核心公式第一章、流体流动与流体输送机械(1)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例1-9)U 型管压差计(2)柏努利方程的应用(例1-14) (3)范宁公式(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例2-5) 三.问答题1.(7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如何测定的?其特性曲线主要由哪几条曲线构成?答: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在一定转速和常压的清水为工质做实验测得的.主要曲线有:H-Q,N-Q,η-Q 三条曲线,在曲线中要注明泵型号、转速. 2. (8分)试说明层流和湍流的主要区别。
答:1.质点的运动运动方式不同,层流只有轴向的运动,没有径向的脉动,而湍流质点是杂乱无章的运动,两个方向的运动都存在. 2. 流体流动速度分布不同:层流为抛物线形式,而湍流则是严格的抛物线,它的速度分布线前端基本是平直的. 3.运动的受力情况不同:层流主要是内摩擦力,服从牛顿粘性定律,而湍流由湍流应力和内摩擦力共同作用,可以仿造牛顿粘性定律写为:dydu )e (+ν=τ 3. 离心泵启动前,为什么要先灌满水?与离心泵安装高度有关的性能指标有那些? 4.选择输送管路的管径时,从技术经济角度应考虑那些因素?如何选择?5.离心泵的实验中,泵启动前与关闭时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流量调节采用什么方法,其优缺点各是什么? 6. 搞清楚离心泵的扬程与升扬高度、允许吸上高度和安装高度各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6分)(1)扬程又称压头,是泵对1N 液体所提供的有效能J/N ;而升扬高度指泵上、下游两液面的垂直高度,它只是扬程中位能差一项。
(2)允许吸上高度Hg 是指上游贮槽液面与泵吸入口之间允许达到的最大垂直距离。
为保证泵的正常可靠运行,泵的实际安装高度要比Hg 再降低(0.5~1.0)m 。
7.什么是汽蚀余量?答:为了防止离心泵汽蚀现象的发生,在离心泵的入口处液体的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gu g p 2211+ρ)必须大于操作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头(gp v ρ)某一最小值,此最小值即为离心泵的允许汽蚀余量,即gp g u g p NSPH v ρρ-+=2211 (NSPH 为离心泵的允许汽蚀余量)8.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答:离心泵只能空转而不能输送液体的现象。
青岛科技大学621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621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化工类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内容(一)、基本知识1、命名与结构式(1)系统命名烷、烯、炔、二烯、脂环(环烷、环烯、螺环和桥环)、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音译法)、碳水化合物(2)了解以上各类化合物的习惯命名、简单有机化合物的衍生物命名和常见化合物的俗名。
(3)写结构式:根据命名写结构式。
2. 理解下列名词的意义(1) 碳原子杂化:sp3、sp2、sp杂化;(2) 共价键:σ键,π键。
(3)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4) 离域轨道、定域轨道。
(5)共轭体系,共振论,芳香性。
(6) 构造、构型、构象、相对构型、绝对构型。
(7) 旋光度,比旋光度。
(8) 手性(手性中心)、手性碳原子。
(9) 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差向异构体。
(10) 屏蔽效应,去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偶合常数,等性氢原子,δ值,τ值。
(11) 亲核试剂,亲电试剂。
(12) 元素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
3. 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涵义。
4. 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物理状态和来源。
(二)、基本概念和规律1. 掌握下列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烷、烯、炔、共轭二烯、环烃(大、中、小环)、芳烃、苯、萘、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重氮化合物、杂环(五元、六元);糖:单糖(Fischer投影式、氧环式、哈沃斯式、椅式、α,β构型);双糖(哈沃斯式和椅式构象式);多糖。
氨基酸,肽键,多肽结构的测定方法,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结构,核酸(核苷酸与核酸的结构表示法)。
2.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4. 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熔点、沸点、溶解度的解释。
5. 马尔柯夫尼柯夫定则,过氧化物效应,扎依采夫规则,霍夫曼规则,芳烃取代规律,次序规则。
(三)、掌握熔沸点的测定,蒸馏,分馏,重结晶,萃取,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化工原理》考研考试大纲

《化工原理》考研考试大纲《化工原理》考研考试大纲本《化工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重要应用基础课程,以传递过程(动量传递、传质和传热)为主线,涵盖了化学工业中涉及的主要单元操作过程。
要求考生掌握研究化工工程问题的方法论,掌握各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性能,能够进行定量过程计算和基本的工程设计,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2.掌握单元操作过程的典型设备的特性,并了解基本选型能力;3.掌握主要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设计和操作计算方法;4.能够灵活运用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单元操作常见问题。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化工原理》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一)流体流动1、考试内容(1)流体运动的考察方法、流体受力和能量守恒分析方法;(2)流体静力学及压强测定;(3)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4)机械能守恒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5)流动型态(层流和湍流)及判据;(6)流速分布及流动阻力分析计算;(7)因次分析方法;(8)管路计算;(9)流速和流量的测定、流量计。
2、考试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规律,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机械能守恒方程。
能够灵活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
(二)流体输送机械1、考试内容(1)主要流体输送机械的类型及特点;(2)离心泵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流量调节、组合操作、安装和汽蚀现象;(3)往复泵的类型、工作原理、流量调节和特性曲线;(4)其它主要化工用泵(正位移泵和非正位移泵)、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和真空泵的主要特性。
2、考试要求了解各类化工用泵的主要结构、原理和主要用途。
青岛科技大学《835化工原理》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2)管内苯的对流传热系数αi;
(3)当苯的流量增加50%、但其他条件维持不变时,苯的出口温度为 若干?
四、(20分)用连续精馏塔分离某双组分物系,原料液组成为0.20(摩 尔分率,下同),流量为150kmol/h。根据工艺要求,塔顶设分凝器, 冷凝液部分入塔作回流L,部分作为产品D2,由分凝器出来的气相经全 凝器冷凝后作为产品D1。要求产品D1的组成不小于0.9,塔釜残液组成 不大于0.05。操作中取L/D1=1.5,D2/D1=1/4,物系相对挥发度为 2.47,流程如图所示。试求:
目 录
2005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006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007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008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009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010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011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012年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 题
(2)若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方程为
(式中,H为压头,单位为
m;Q为流量,单位(20分)一列管式换热器,管径为φ25mm×2.5mm,传热面积为 10m2(按管外径计)。今拟用于使80℃的饱和苯蒸气冷凝、冷却到 50℃。苯走管外,流量为1.25kg/s;冷却水走管内与苯逆流,流量为 6kg/s,进口温度为10℃。现已估算出苯冷凝、冷却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分 别为1600W/(m2·K)和850 W/(m2·K);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2500W/ (m2·K)。忽略管壁两侧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已知水和苯(液体) 的比热容分别为4.18×103J/(kg·K)和1.76×103J/(kg·K),苯蒸气在 80℃的冷凝潜热为395×103J/kg。问此换热器是否合用?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青岛科技大学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青岛科技大学课程编号:0101101化工原理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总学时:48总学分:3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4学期,每周3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相关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分离工程、传递过程原理等教材:夏青、陈常贵编著,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推荐参考书:[1] 谭天恩、丁惠华等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2] 赵汝溥、管国锋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3] 陈敏恒、丛德滋等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4] 赵文、王晓红等编著,化工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年一、课程目的与要求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打好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工程技能训练。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以三种传递原理为主线,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传递速率等基本概念为理论依据,使学生掌握典型单元操作通用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进行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操作及选型的计算,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属于工程学科,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观点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0绪论(1学时)化工单元操作的历史梗概;本课程的性质及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等化工原理研究方法。
1流体流动(15学时)1.1流体的物理性质1.2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2学时)密度、压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静力学方程的应用(液柱压差计、液封、液面测量)。
1.3 流体流动基本方程(3学时)流量与流速、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完整版)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之吸收,推荐文档

吸 收基本概念1、亨利定律2、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三、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根据双膜理论,两相间的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增加气液两相主体的湍动程度,传质速率将会如何变化?相界面两侧的液膜和气膜中;增大2.对于高浓度气体吸收,为什么不能用脱吸因子法或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而必须用图解积分或数值积分的方法进行吸收过程计算?因为脱吸因子法和对数平均推动力法都是基于稀溶液的相平衡线为直线的假设,而对于高浓度气体吸收,该假设不再成立,所以这两种方法不再适用,必须针对相平衡曲线运用数值积分或图解积分的方法进行吸收过程的相关计算。
4.简要叙述吸收中双膜理论的提出者及其三个基本要点。
双膜模型由惠特曼(Whiteman )于1923年提出,为最早提出的一种传质模型。
(1分)惠特曼把两流体间的对流传质过程设想成图片2-10所示的模式,其基本要点如下:①当气液两相相互接触时,在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的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膜,气相一侧的称为“气膜”,液相一侧的称为“液膜”,溶质A 经过两膜层的传质方式为分子扩散。
(2分)②在气液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1分)③在气膜、液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体的强烈湍动,各处浓度均匀一致。
(2分)双膜模型把复杂的相际传质过程归结为两种流体停滞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依此模型,在相界面处及两相主体中均无传质阻力存在。
这样,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的阻力便全部集中在两个停滞膜层内。
因此,双膜模型又称为双阻力模型。
5.对于溶解度系数很低的气体吸收,可采用哪些措施以提高吸收速率?7、说明传质单元高度的物理意义8、简述填料塔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特点。
9、写出亨利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公式。
主要公式:吸收塔的物料衡算;液气比与最小液气比求m 【例2-8】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脱吸因数法)】提高填料层高度对气相出口浓度的影响四、计算题2、(20分)有一吸收塔,塔内装有25⨯25⨯3mm 的拉西环,其比表面积a=204m 2/m 3(假设全部润湿),在20℃及1atm 下操作。
化工原理考研大纲

化工原理考研大纲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化工反应工程等内容。
考研大纲对于该课程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热力学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和组分下的热力学性质。
考研大纲要求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焓、熵、自由能等,并能应用于化工过程中的计算。
另外,还需要了解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如压缩因子、二项式系数等。
2.传递过程传递过程是指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过程,包括传热、传质和传动。
考研大纲对传热和传质过程有一定的要求。
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要求掌握传热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传质过程主要包括扩散、对流和传质反应等,要求掌握不同传质机制下物质传递的基本规律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3.化工反应工程化工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工程相关问题的学科,主要包括反应平衡、反应速率和反应器设计等内容。
考研大纲要求掌握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原理,如平衡常数、平衡条件等,并能应用于化工过程中的各种反应。
另外,还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化工反应中的应用,如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常数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及其设计原理,如理想反应器、非理想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等。
此外,化工原理考研大纲还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内容,如化工过程分析与优化、化工系统工程等。
这些内容主要是对化工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过程中的问题。
总结起来,化工原理考研大纲主要包括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化工反应工程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热力学原理,了解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并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大纲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工原理的重要概念和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其学习和研究能力。
822化工原理考纲

822化工原理考纲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化工基础
知识、化工过程原理、化工设备和操作等内容。
化工原理的考纲通
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化工基础知识,包括化工行业概况、化工基本概念、化工领
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等内容。
2. 化工过程原理,涉及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热力学、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化工过程中的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基本原理。
3. 化工设备和操作,包括化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
备选择与设计、操作控制等内容。
4. 化工安全与环保,涉及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事故防范等知识。
5. 化工新技术与发展,介绍化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
艺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复习化工原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上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工工程实际问题。
考试时,可能会涉及选择题、计算题、分析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因此,复习时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进行大量的习题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0101102化工原理Ⅱ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总学时:48总学分:3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5学期,每周3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轻化工程、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相关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分离工程、传递过程原理等教材:夏清、陈常贵编著,化工原理(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推荐参考书:[1]蒋维钧, 雷良恒, 刘茂林编著,化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2] 谭天恩、丁惠华等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3] 赵汝溥、管国锋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4] 陈敏恒、丛德滋等编著,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5]贾绍义, 柴诚敬编著,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 J. C. Smith.,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6th ed. W. L. McCabe,New York: McGraw. Hill Inc., 2001一、课程目的及要求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打好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工程技能工程训练。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以三种传递原理为主线,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传递速率等基本概念为理论依据,使学生掌握典型单元操作通用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进行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操作及选型的计算,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要求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观点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蒸馏(16学时)第一节两组份理想物系的气液平衡(2学时)相律和拉乌尔定律、理想溶液相图、相对挥发度、非理想溶液相图。
第二节蒸馏方式简介(2学时)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镏。
第三节精馏原理和流程(2学时)第四节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8学时)基本概念:理论板、恒摩尔流假定;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进料热状况及进料方程;理论板数的确定(含特殊情况);回流比的选择及影响;塔板效率的计算;塔高和塔径的计算;热量衡算。
第五节特殊精馏(2学时)间歇精馏、特殊精馏第二章吸收(12学时)第一节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2学时)气体的溶解度、亨利定律。
第二节传质机理及吸收速率方程(2学时)费克定律、一维定态分子扩散、扩散系数、双膜模型、吸收速率方程式。
第三节吸收塔的计算(6学时)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用量的讨论、填料层高度的计算、理论板数计算。
第四节吸收系数、脱吸及其他条件下的吸收(2学时)脱吸、非等温吸收、多组分吸收、化学吸收。
第三章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4学时)第一节板式塔(2学时)塔板类型简介、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板式塔工艺设计简介。
第二节填料塔(2学时)填料类型简介、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填料塔工艺设计简介、填料塔附件。
配合观看塔设备教学课件及教学录像片第四章液-液萃取( 4学时)第一节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2学时)三角形液-液平衡相图介绍及组成表达方法、液-液相平衡关系、杠杆规则第二节萃取过程计算及典型萃取设备简介(2学时)单级萃取过程计算、典型萃取设备简介第五章干燥(10学时)第一节湿空气性质及湿焓图(2学时)湿空气性质:湿度、相对湿度、比热、焓、比容、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湿空气的湿焓图构成及使用方法第二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4学时)湿物料性质的表示方法、干燥系统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空气通过干燥器的状态变化。
第三节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的计算(2学时)湿物料中水分性质、干燥速率曲线、干燥时间计算。
第四节典型干燥器简介(2学时)第六章其它分离过程(可采用讲座形式)(2学时)第一节膜分离技术第二节吸附及结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蒸馏本章重点:(1)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包括:拉乌尔定律、相图的组成及使用方法(包括温度组成图及汽液相平衡图)、挥发度及相对挥发度;(2)双组分连续精馏的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进料热状态的影响、理论板数的确定(含特殊情况)、回流比的讨论。
本章难点:两组分连续精馏工艺计算所涉及的公式较多,学习时不容易记忆,应注意其推导过程,熟练地掌握物料衡算、进料热状况的影响、最小回流比及回流比的讨论、塔板效率等诸多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吸收本章重点:(1)气体溶解度和亨利定律、吸收速率方程(2)吸收塔的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用量的讨论、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本章难点:学习中应注意把握亨利定律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应注意把握传质机理和吸收过程机理之间的联系,体会讲述传质机理和吸收过程机理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蒸馏和吸收塔设备本章重点:(1)塔设备的基本结构(2)填料塔附件、填料的主要类型及性能(3)板式塔的塔板结构及流体力学性能(4)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本章难点:要以提高传质速率为目标,来理解各种塔板及填料结构的设计特点、评价塔设备性能的指标及各种塔设备的操作特性(包括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
第四章液-液萃取本章重点:(1)三角形液-液平衡相图,杠杆规则,(2)萃取计算的三角形坐标图解法本章难点:如何正确理解三角形坐标图的结构组成,及准确运用该图获得相应信息是本章学习的难点。
第五章干燥本章重点:(1)湿空气性质和湿度图(2)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3)空气通过干燥器的状态变化,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的计算。
本章难点:注意如何准确地在H–I图上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进而查取湿空气的性质参数;干燥过程涉及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应注意其复杂性。
四、主要教学方法本课程的理论课主要采用板书课堂教学,在讲解相应的典型单元设备的原理、操作及设计内容时,辅助以实物、模具、录象和多媒体课件。
五、典型作业练习第一章精馏一、选择与填空1. 汽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汽液两相温度__________,但汽相组成__________液相组成。
2. 汽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若汽液两相组成相同,则汽相露点温度_____ 液相泡点温度。
A. 相等;B. 大于;C. 小于;D. 不确定。
3. 所谓理论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
4.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不变,增加,则_______,______。
A. 增加;B. 不变;C. 不确定;D.减小。
5.某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对、两层理论板,在全回流条件下,已知,则__________________。
6. 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层塔板,其汽相组成关系为_________。
A. ;B. ;C. ;D. 不确定。
7. 某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则该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为________,馏出液组成为________。
8.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不变,减小,则有_________。
A. D增加,R减小;B. D不变,R增加;C. D减小,R增加;D. D减小,R不变。
9. 在塔的精馏段测得、、< (均为摩尔分率),已知,,则第三层塔板的_________。
二、计算题1. 在常压连续精馏塔内分离某理想二元混合物。
已知进料量为 100 kmol/h,其组成为0.55(摩尔分率,下同);釜残液流量为45 kmol/h,其组成为0.05;进料为泡点进料;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6倍;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0。
(1)计算塔釜重组分的收率;(2)求出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2. 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二元理想混合物。
已知原料液的流量为100 kmol/h,组成为0.4(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下同),泡点进料;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 1.6倍;操作条件下平均挥发度为2.4 ;测得现场操作数据:x n-1=0.270, x n=0.230 。
若要求轻组分的回收率为97% ,塔釜残液组成为0.02 。
试求:(1)塔顶产品的流量和组成;(2)操作回流比;(3)第n块塔板的气相默弗里板效率。
3. 某二元混合物以饱和蒸汽状态加入精馏塔的中部,已知、、,平均相对挥发度,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 2倍。
塔底直接蒸汽加热,每层塔板的单板效率。
试求:(1)塔顶采出率;(2)进入第一块实际板(由塔顶向下)的汽相组成。
第二章吸收一、选择与填空1. 吸收操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将_____,相平衡常数将_____,溶解度系数将_____。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不确定。
3. 在吸收操作中,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为_____。
A. ;B. ;C. ;D. 。
4.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常发生在_______单元操作过程中;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通常发生在_______单元操作过程中。
5. 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模型参数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6.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____。
7. 脱吸因数的定义式为____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之比。
8. 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进塔液体组成增大,其它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_____。
A. 不变;B. 不确定;C. 减小;D. 增大。
9. 推动力()与吸收系数_____相对应。
A. ;B. ;C. ;D. 。
二、计算题1. 在压力为101.3kPa 、温度为30℃的操作条件下,在某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NH3。
已知入塔混合气体的流量为 220 kmol/h,其中含NH3为1.2% ( 摩尔分数)。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 =1.2X(X、Y均为摩尔比),空塔气速为1.25m/s;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0.06 kmol / (m3·s);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 5倍;要求NH3的回收率为95%。
试求:(1)水的用量;(2)填料塔的直径和填料层高度。
2. 已知某填料吸收塔直径为1m,填料层高度为4m。
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该组分进口组成为8%,出口组成为1%(均为mol%)。
混合气流率为30kmol/h,操作液气比为2,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
试求:(1)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多少倍;(2)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3)填料层高度为2m处的气相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