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分析
1. 资金匮乏。

农村地区是我国饮水安全工程的重点治理对象,然而由于资金紧张,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不足,致使一些老旧管网不能及时更新,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了隐患。

2. 管网老化。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本高昂,一些地方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导致供水管网老化严重,水质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增加了居民用水的安全隐患。

3. 管理不规范。

一些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致使一些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重要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4. 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对农村饮水质量的监测、管网的维护等工作存在困难。

三、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

政府应该从资金投入、管网更新、管理规范、技术提升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支持和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农村居民也应加强自身的饮水安全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好自己的饮水安全。

只有政府和农村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喝上放心的水,过上健康、安全的生活。

阐述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阐述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全面评估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来自于地下水或者河流,但由于地下水受到地表污染的影响,河流水质受到农业、工业废水的侵害,导致农村饮用水水质严重受到影响。

其中,农村工业和畜牧业废水对水源的影响较大,部分地区水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超标现象频发。

2. 水量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缺少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加之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饮用水量不足,水源难以保障。

3. 饮用水安全设施落后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管网、水处理设施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处理设备,导致治水成本较高,水质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施策:1.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饮用水设施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饮用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提供先进的水处理设备,确保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2. 加强农村饮用水资源保护政府应组织对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与修复,限制农村工业、畜牧业污染,遏制地下水和河流受到污染。

3. 宣传健康饮水知识政府应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意识。

三、个人观点及总结作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我认为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投入,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高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力度。

也需要农村居民自觉维护自己的饮用水资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障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紧迫且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安全饮用水,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健康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工程,其运行管理现状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安全。

目前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1.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投入,然而由于资金有限,导致很多地方的饮水工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饮水安全。

2. 运行维护不到位:一些地方因为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饮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导致管网老化、水质下降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

3. 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缺乏真正的监管机制,导致一些地方存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影响了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对策建议2. 建立专业的运行维护队伍:政府可以组建专业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队伍,开展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4. 宣传教育居民饮水知识: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饮水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从根本上保障饮水安全。

5. 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力: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强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形成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有效约束。

三、结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到农村居民生活的重大工程,其运行管理现状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居民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自身的饮水安全。

希望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农村居民能够安心饮水,健康生活。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农村饮水安全一直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以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滞后,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对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提供参考。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1.水源污染严重农村地区的水源普遍受到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导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水质严重受到影响。

农村居民长期饮用污染严重的水源,容易引发各种水源性疾病,危害健康。

2.饮水设施老化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设施建设年代久远,管道老化、水压不够、漏水严重等问题比较普遍。

这些老化设施难以保证饮水安全,给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担忧。

3.农村居民自来水供应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自来水供应远远不足,很多农村家庭只能依靠自备水源如井水或河水。

而这些水源通常水质不佳,难以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

二、解决对策1.加强水源保护与治理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严格限制农业、工业和生活活动对水源的污染。

通过立法、监管等手段,切实保护好农村地区的水源,确保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2.加强饮水设施建设和维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饮水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疏通管道、修复漏水,提高自来水供水压力,确保饮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饮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加强自来水覆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自来水供应的投入,通过扩建自来水管网、提高自来水供水压力等手段,加大对农村地区自来水供应的覆盖面,确保居民能够享受到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三、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增加农村饮水安全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到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用水知识和安全饮水常识,提高农村居民对水质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1、水质污染
由于农村水源污染源通常是局部性的,造成水源相对落后,未及时受到治理,危害也更加严重。

此外,农村未来的近源污染源可能会增加,也可能加剧农村饮用水
污染的难度。

2、供水干燥
农村水资源不及城市充分利用,部分水资源使用不当,水质空间和时间分布、特
性聚集及特定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偏差。

3、污水未受有效处理
农村污水排放普遍满足不了《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已存在污染源边缘排放及非法排放现象,污染源广泛分布,其中有许多排放无人问津,因此产生的污染未受到
有效的治理。

二、解决措施
1、完善供水结构
加大对农村饮用水的保护力度,强化水资源管理,建立综合多层次的饮用水取水权,强化针对不同地区的湖水、河水、地下水等的水资源配置,保证农村饮用水质量。

2、加强环境建设
建立龙头企业环境和污染源管控体系,强制企业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逐步提
高污染源技术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保护质量,保护农村饮用水安全。

3、探索污水处理新技术
在处理污水方面,应尽可能利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方法,并重视易操作、经济、安全的技术。

建立规范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好地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提高污染排放效率,保护农村水资源安全。

4、加强农村水质检测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水质检测工作,制定细化的水质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前期监测控制措施,对农村饮用水的现状掌握情况,更好地保护农村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背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复杂,资源相对匮乏,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致使饮水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地区仍有近2亿人口饮水困难,其中包括地下水污染、水资源短缺、饮水设施老化等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背景主要源于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均衡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饮水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口的流动,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助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1. 保障农民身体健康。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由于饮水不洁导致的疾病对其生活造成巨大困扰,影响其劳动能力和生产活动。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对于维护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果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将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从而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

饮水安全问题的存在往往伴随着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如果不加以解决,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不仅意味着维护人类自身的健康,也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个关乎农民生活健康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饮水污染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保障农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运行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运行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老化、水质不达标等。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运行管理不规范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不规范。

缺乏定期检查和维护,容易导致设施设备的老化和故障,严重影响了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设施设备老化许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间较早,设施设备老化严重。

老化的设施设备不仅会影响水质安全,还会增加维护和修理的成本,降低工程的整体运行效益。

(三)水质不达标由于农村地区水资源的特殊性,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管理不当,导致部分地区的水质无法达标。

这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加强管理力量和技术培训针对农村地区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可以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加大维护和更新力度针对设施设备的老化问题,可以通过加大维护和更新力度来解决。

对于老化严重的设施设备,可以进行逐步更换,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加强监管和检测针对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可以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管和检测力度,确保水质达标。

可以引入第三方水质监测机构,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保障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除了以上对策外,还应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包括完善的运行管理规定和制度,规范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协同推动饮水安全工程的健康运行;建立健全饮水安全工程的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四、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地区的水资源严重匮乏,水质较差,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地区没有安全饮水,很多地方的水质不合格,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农村居民长期饮用不安全的水源,导致了诸如水源性疾病、营养不良等问题的频发。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解决。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状况,还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这里的字数符合要求吗?】2. 正文2.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状一、水质问题严重。

农村地区存在着水源受到污染和水质不达标的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质监测和治理手段,很多农村的饮用水源水质危害健康。

二、供水不足。

农村地区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山区,供水设施薄弱,水资源匮乏,导致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的饮水需求。

三、用水设施老化。

许多农村地区的管道、水箱等供水设施建设时间较长,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影响了用水质量和供水稳定性。

四、缺乏饮水安全意识。

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较低,对饮水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饮水习惯,增加了水源受到污染的风险。

五、饮水不便利。

农村地区有些居民需要长时间步行到水源地取水,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也增加了用水的困难度。

六、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资金困难等原因,致使饮水安全工程难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2 问题分析与原因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发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农村地区水质受到污染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农田和养殖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可能会渗入地下水或水体中,导致水质受到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杨继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背景和意义第一个方面,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有关的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饮水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于饮水不安全和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的,其中妇女、儿童受害最为严重。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中的一个大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以及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方面的制约,农村供水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饮水困难长期存在。

饮水安全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国家从1974年到2004年这段期间重点解决农村的饮水困难问题。

我们国家通过的以工代赈、扶贫区改水、扶贫攻坚,还有专项的财政资金等措施累计解决了2.8亿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

基本结束了我们国家长期存在的没水吃和取水困难的历史。

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工程建设标准比较低。

技术与设施比较落后,很少考虑水质净化,不能满足饮水安全的需要。

例如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标准低,规定农村的人取水,到取水点的距离,如果不超过一两公里,就不算困难。

即要求往返距离是很耗时间的。

山丘区的取水,如果上一百米以上的高度去取水,这个也不算困难,实际上这种标准很难满足目前我们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农村建设的需要。

根据这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从2005年就转入到了农村饮水安全的新阶段。

即从2004年结束了饮水困难的历史,转入了饮水安全新阶段。

(一)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含义什么叫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即农民能够及时方便的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用水。

农村供水有时候也称村镇用水。

范围只是向县城以外的乡镇,还有农庄供水,以满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用水的需要。

县城作为城市不作考虑,县城所在的镇,不作为农村。

除了这镇以外,其他的镇那都作为农村。

饮水安全不仅仅是喝的问题,还有用的问题,例如洗衣服,日常的养殖,例如养猪。

还有例如事业单位、机关、乡镇政府,还有学校、医院,这些单位的需水也属于饮水安全,是农村供水需要解决的。

发展农村供水,保证饮水安全,是改善农村居民生存条件的基本需要。

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对减少疾病、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说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饮水安全基本状况农村饮水安全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

过去饮水解困阶段,对饮水解困进行了评估,到2004年解决完饮水解困之后。

为了全面掌握我们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存在什么问题,所以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跟卫生部联合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

根据评估的结果,当时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是3.23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4%。

在饮水不安全的3.23亿人口当中,有饮水的水质不安全人口一共是2.27亿,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

另外还有水量不足,取不到多水,还有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

保证率低那有时候有水,有时候没水,取水不方便。

这种人口一共确定的是9558万人,占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

水质问题是占70%,水量不足保证率低的方面是占30%。

这样来讲,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还是一个水质问题。

(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34%的人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危害到广大农村人民的身心健康,也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

下一步水利部有关部门跟国务院做汇报,把这个问题反应出来之后,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这也是对水利工作者的一个要求。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把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

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解决一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和污染水问题,和血吸虫病,以及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四)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首先水利部明确提出要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水利的首要任务。

从2004年开始会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组织编制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简称应急规划,这个规划总投资要78亿,解决2120万人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还有卫生部共同编制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

规划解决 1.6亿人,总投资655亿元,明确提出力争用十年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规划解决的人口由我们原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定的1亿人,现在提到1.6亿。

这反映了国家在进一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步伐。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也标志着我们全国大规模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由2005年开始进入到农村饮水安全的新阶段,在2004年以前是饮水解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问题(一)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在评估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农村饮水安全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叫饮水安全,为进行现状调查评估做准备。

2004年水利部、卫生部联合制定和发布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指标规定当中明确了什么叫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指标,定了两个档。

四项指标当中有一项指标低于基本安全的最低值,就确定为不安全。

具体的,例如饮水的水质,规定了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跟城市一样,就叫安全。

符合在农村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在农村指标低一些,这叫基本安全。

在用水量当中规定了,每人每天可获得水量不低于40到60升为安全,不低于20到40升为基本安全,这是水质和水量方面。

方便程度即人力,例如取水的往返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为安全,不超过二十分钟为基本安全。

实际上现在目前这个标准还没有实现自来水到户,有的可能到供水点,所以这个标准应该还是考虑当时的实际,目前来看还是偏低的。

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保证率例如一年到头,90%或95%能取到水,如果经常取不到水,就达不到用水安全的要求。

(二)农村供水状况水利部和卫生部对饮水安全的问题有了一个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这个指标体系确定完之后,从2004年的11月到2005年的6月,水利部、发改委还有卫生部,共同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

这个工作非常细,首先由各县调查,有调查提纲,调查要求。

然后各省对调查结果评估,最后卫生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再组织专家复核,把情况核实。

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一个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的报告。

把整个饮水安全情况的供水情况摸清,然后这样为下一步规划和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这个评估结果反应,到2004年底,全国农村有3.7万个乡镇,65.27万个村,2.5亿户,一共农村人口一共是9.43亿,当时占全国总人口的72.5%,另外还有1928个国营农场,1244万人分布在农村,饮水安全解决的范围还限于农村。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时全国有集中供水人口一共是3.6亿。

当时规定供水工程如果能供200人以上,或者是日供水能力能够达到20吨以上的,称为集中供水工程。

集中供水工程的受益的人口,这样全国目前讲,应当是3.6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8%。

即总人口一共9.43亿,有38%实现了集中供水。

分散供水人口5.8亿,占农村总人口的62%,即农村有62%还没有集中供水设施,这是一个现状。

1、集中供水情况农村集中供水38%的状况从整个的调查评估情况来看,这些工程明显供水规模普遍偏小,普遍缺少水净化措施,很难保证饮水安全。

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到2004年底,全国的集中供水工程约有30万处,其中在乡镇或者是跨乡镇,稍微大一点的规模,一共有2.15万处,仅占7%。

例如单村工程,一个村就建一个供水工程,打一个井,有一个泵,有管道,然后就直接供水了,占91%。

即91%的工程都是一村一个工程,后面有很多问题,很难管理。

很难达到饮水安全的要求。

从供水规模,每天大于200吨作为一个界限。

超过200吨的供水工程,它所供水的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占13%。

即大部分还是小工程,这跟单村工程的小规模的应当说是一致的。

多数的集中供水工程设施简陋,只有水源,例如井,例如从河里,或者池塘取水。

只有水源跟管道,在集中供水工程当中有处理设施的仅占8%。

这种状况就很难保证饮水安全。

因为特别是目前的水质状况,有些地方的水质好,可以不处理,但是有很多的地方的水质由于污染,地下水,包括地表水,还有劣质水,不处理就很难达到饮水安全要求。

集中供水工程状况也不能保障饮水安全。

从分散供水情况来看,5.8亿人分散供水,这些多数是户建,即自己建,户建、户管、户用的,几乎普遍没有水质净化和水质检测,就更不能保障饮水安全。

2、分散供水情况5.8亿人分散供水量,有67%,三分之二的人采用这种浅井,例如在院里打一个十几米、几米、二十几米的浅井,有的是稍微大一点,有的是直径很小的浅井。

过去的浅水泵的取水采用例如真空泵,还有筒井,手动泵,甚至用辘轳。

有3%采用集雨水窖,可能有些山丘区,或者有些水池来蓄水。

9%为引泉,可能南方的比较多,因为南方山丘区比较多。

剩余的21%就根本没有供水设施,从周边的河、溪水,小溪,还有,坑塘水,以及从山泉水取水,或到别的村去取水。

(三)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根据2004到2005年的调查评估结果,下面就说农村饮水的不安全的状况。

到2004年底,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为3.2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4%。

其中水质不安全的是2.27亿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70%。

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不达标人口是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30%。

饮用水质超标是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达标的分类情况大概有五个方面。

一个是氟超标,有5085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15.8%,还有砷超标,有289万人,占整个的0.9%,另外还有苦咸水,3855万人,污染水包括地下水跟地表水污染有7084万人,还有其他的铁、锰超标的水,超标的人口一共有4410万人,加方便程度整个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一共是3.23亿人。

饮水不安全的3.23亿人的分布状况,从整个来看,东部地区大概是6985万人,占整个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总数的22%,有五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