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A.商业B.服务业C.耕作D.工业【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居民所从事的劳动类型。

【解答】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选:C。

2.【答题】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的居住条件D.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答案】D【分析】本题是对聚落的知识考查。

【解答】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

3.【答题】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个铁路枢纽城市。

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A.平坦的地形B.优越的气候C.便利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聚落的基础知识考查。

【解答】支流与干流汇合处,铁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乡村易发展成为城市,因此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便利的交通,选项C符合题意。

4.【答题】读南方民居和北京四合院景观图,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两三层楼房,主要原因是()A.南方雨水多,多层建筑不利于排水B.北方比较寒冷,房子大有利于保暖C.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D.北方人少地多,房子可以建大一些【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聚落的知识考查。

【解答】各地人们的生活深受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平原多,地势平坦开阔,人口相对南方来说较少,所建房屋是占地较大、宽敞的四合院;而南方地区平原狭小、地形崎岖、人口较多、所建房屋就是占地狭小的楼房。

所以我们推断北方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层楼房,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题(含答案)

《居民与聚落》测试题一、选择题1.南亚的居民大多数属于()A.黄色人种B.白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色人种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北美洲 B.非洲、欧洲 C.北美洲、南美洲 D.北美洲、欧洲3.我国华北地区乡村聚落多且房屋较密集的原因主要是A.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B.人口众多 C.地势平坦开阔 D.经济发达4.下图所示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该国人口总量最大的时间点是A.a B.b C.c D.d5.下列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日本、法国、印度 B.中国、英国、美国C.澳大利亚、德国、美国 D.新西兰、韩国、埃及6.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A.冰屋—北极地区 B.窑洞—中国黄土高原C.竹楼—东南亚地区 D.平顶房屋—中国南方7.世界上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和欧洲B.亚洲和大洋洲C.非洲和欧洲D.非洲和大洋洲8.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倡导()A.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努力增加物质财富和发展经济C.少开采本国资源而从国外进口 D.少用或不用资源,保护环境9.平原地区聚落多呈()A.团块状分布 B.点状分布 C.圆状分布 D.条带状分布10.一般聚落比较密集的地区是A.高山地区B.丘陵地区C.平原地区D.河流上游地区11.“屋内有壁炉和火炕,窗子多为双层玻璃,屋顶大多高耸”,此民居多数分布在()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温暖少雨的地区D.温暖多雨的地区12.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 B.拉丁美洲 C.北美洲 D.亚洲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问题。

13.图中的民居为双层木楼,下面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

该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A.炎热干旱的沙漠B.终年严寒的地区C.炎热多雨的气候D.地势高峻的高原14.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和“中国画里的乡村”的传统古村落是A.山西平遥古城B.澳门历史城区C.云南丽江古城D.皖南古村落读世界地图,完成下列小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上地理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上地理第4章居民与聚落单元试卷附答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一、选择题(每题3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建筑、宗教源地和空间分布备受关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是哪个宗教的代表性建筑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2.图中的代表建筑对应的宗教发源于A.中国本土B.阿拉伯半岛C.古印度D.亚洲西部3.教徒被称穆斯林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4.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目前主要集中分布于A.欧洲、大洋洲B.亚洲、东部美洲C.亚洲、西部大洋洲D.亚洲、东部大洋洲5.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这里的人们主要使用的语言是A.阿拉伯语B.西班牙语C.英语D.法语世界不同地区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读“世界灯光分布影像图”,回答下列各题。

6.从图中分析,灯光亮度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中纬度B.高纬度C.南半球D.内陆地区7.灯光亮度的差异可直接反映的地区差异是()A.城市发展水平B.医疗水平C.教育水平D.国防水平8.下列对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洲的东部、南部和欧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B.亚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D.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9.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已达:A.14亿B.40亿C.70亿D.100亿左右10.世界上黑种人主要分布的大洲是()A.非洲B.欧洲C.拉丁美洲D.亚洲11.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其重要意义是()A.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 B.使人类璀璨文化永久留存C.衬托现代聚落的美感 D.古建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2.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下面选项中属于河流对城市发展有利影响的是()①提供矿产资源②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③提供渔业资源④提供便利的水上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道教14.伊拉克人、沙特阿拉伯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A.英语 B.汉语 C.阿拉伯语 D.法语15.造成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A.地形和气候的差异B.居住人口的多少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D.占地面积的大小16.欧美一些国家的“教堂婚礼”与下列哪个宗教有关()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17.南北美洲的印地安人属于()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棕色人种18.下列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青藏高原 B.亚马孙平原C.亚洲东部南部 D.南极洲19.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B.聚落指农村C.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D.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物的结合体20.人口完全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是()A.交通拥挤和住房困难B.粮食不足,大量开垦草原和荒地C.劳动力资源匮乏、国防兵源不足D.就业机会大副度减少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典型例题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典型例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典型例题选择题1、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的宗教是A.佛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2、关于世界上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少B.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发达国家稀疏C.人口稠密地区自然增长率就高D.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3、世界上人口数量位居前两位的国家是( )A.中国、巴基斯坦B.中国、美国C.中国、印尼D.中国、印度4、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B.C.D.5、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汉语B.英语C.阿拉伯语D.俄语6、关于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B.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C.欧洲的海洋性气候强D.欧洲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7、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大洋洲8、世界唯一没有人定居的大陆是()A.澳大利亚大陆B.北美大陆C.非洲大陆D.南极大陆填空题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_____的工作语言。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④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三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纬度位置方面:___________@海陆位置方面:_________@地形方面:_________。

其中④国的官方语言是_________语。

(2)图中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

(3)①地所在的地区,从人种上看,他们大部分属于_________人种@⑤地所在国家的官方语言是_________语。

(4)②地的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_教。

(5)④地所在大洲南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会带来的问题有哪些_________。

11、给下列地区选择适合的建筑。

①四合院;②厚墙小窗的房屋;③水城;④高架屋;⑤冰屋;⑥窑洞A:东南亚地区________B:北极地区________C:黄土高原________D:威尼斯________E:北京________F:西亚地区________。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专项训练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专项训练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专项训练选择题1、小明和小强对人口增长问题争执不休,小明说:“人口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

”小强说:“人口越少越好,人少不仅住房宽敞,分到的资源也多。

”你认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再快再慢都行B.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C.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人多力量大,利于开发资源D.人口增长越慢越好,这样就不会有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答案:B人口增长过快,会使社会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方面遇到巨大的困难,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财政压力巨大;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A,C、D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故正确的选B。

2、《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的最主要理由是()A.城市,这里“阡陌交通”B.乡村,这里“屋舍俨然”C.乡村,这里“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城市,这里“土地平旷”答案:C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由题目可知,“桃花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说明人们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描述的聚落类型是乡村,结合题意,故选C。

3、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8个婴儿,死亡人数15人,那么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 .8%B.1 .5%C.1 .3%D.4 .3%答案:C】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8个婴儿,死亡15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是28‰,人口死亡率是15‰,所以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8‰-15‰=13‰=1 .3%,故本题选C。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形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防御地震2.著名学者邦奇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了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成为人类大陆。

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密集区主要集中在A.南半球B.中、高纬度C.内陆地区D.沿海平原地区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甲和图乙,根据人口分布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情况推新,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A.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4.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AB.BC.CD.D5.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城市聚落的形成早于乡村聚落B.欧洲经济发达,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C.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在地形、气候、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D.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不因环境而异6.读“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大洲面积最大,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B.乙大洲发达国家集中,人口稠密,增长快C.丙大洲大部分位于热带,人口稀疏,增长慢D.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7.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B.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D.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8.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发达国家人口密度大于发展中国家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D.所有国家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9.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下列描述符合国际经济合作的是A.许多发展中国家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资源密集型产业B.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C.“一带一路”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推进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D.某品牌飞机的零配件全部来自本国,实现了产权自主化1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英语B.汉语C.俄语D.阿拉伯语11.读下列大洲大洋板块示意图,乙所在的半岛主要人种和语言是A.黑色阿拉伯语 B.白色英语C.白色阿拉伯语D.黄色汉语1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基本知识过关训练选择题1、中东地区的大多数民居墙厚、窗小、色浅,这是因为A.受地形影响B.受宗教习惯影响C.抵御冬季的寒冷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2、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起源于()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3、基督教代表性的建筑物的是()A.B.C.D.4、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5、沙特阿拉伯将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利雅得举办第15届G20领导人峰会。

通过担任主席国,沙特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其他G20成员的关系,并就首脑会议的议题达成国际共识。

这将是第一次在阿拉伯世界举办的G20峰会。

沙特阿拉伯居民属于什么人种,主要使用什么语言()A.黑种人、阿拉伯语B.白种人、阿拉伯语C.黄种人、英语D.黄种人、西班牙语6、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乡村比城市交通发达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小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7、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表现之一,下图是下列哪一个宗教的特色建筑()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8、图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照片,下列叙述能够反映它们差异的是()①乡村的建筑更稀疏、低矮②城市的路网更密集③城市有大片农田④乡村商场更多更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填空题9、如图是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请你填出A,B,C三图所代表的宗教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10、世界的聚落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态。

11、在严寒的________ 带、________ 带,广大的________ 带,未开发的带________ ,干旱的________ 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________ 、________ ,人口则很稀少。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他是()A.黑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2.下列图片反映出的宗教中,没有把“耶路撒冷”当作“圣城”的是()A.教堂 B.清真寺 C.犹太会堂 D.寺庙3.下列不全部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一组是()A.英语、葡萄牙语 B.汉语、法语C.俄语、阿拉伯语 D.英语、汉语4.以下四幅图为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请选出正确的演变过程()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5.下列地区中既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又是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是()A.东亚 B.北美洲 C.西欧 D.大洋洲6.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7.一般来说,山区的村落比平原地区的村落()①规模大②规模小③民居分布紧密④民居分布分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英语广泛分布的原因是()A.英语比较简单便于记忆 B.英国曾殖民扩张C.英语历史悠久,传播广泛 D.英国人善于国际交往9.黑色人种的故乡是()A.拉丁美洲的北部和南部 B.非洲的北部和中部地区C.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10.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大洋洲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11.读下图,该聚落选址的依据是()A.地形 B.河流 C.公路 D.气候12.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人种都信奉基督教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C.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人口稠密 D.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13.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 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D.世界上教徒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14.材料:“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南京、镇江、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15个城市(包括台州共16个城市),以约占全国面积1%,人口的6%,生产出约占全国19.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达()
A.50亿
B.70亿
C.65亿
D.40亿
2.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A.亚洲的西部
B.非洲的北部
C.非洲的中部和西部
D.欧洲
3.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在人种上属于()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西班牙
B.英语
C.俄语
D.汉语
5.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佛教
6.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的国家,产生的社会问题是()
A.劳动力过剩
B.自然环境恶化
C.国防兵源不足
D.土地沙化严重
7.造成不同的聚落呈现出较大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A.聚落中居住的人口数量
B.聚落所处的地形不同
C.气候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8.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比较快的是()
A.美国
B.印度
C.法国
D.德国
9.下列地区属于白种人分布区的是()
A.非洲北部
B.非洲中部和南部
C.亚洲东部
D.拉丁美洲
10.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分布在()
A.热带雨林地区
B.干旱的沙漠地区
C.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D.高山高原地区
11.世界著名的艾菲尔铁塔位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2.某地区人口的出生率是1.20%,死亡率是1.08%,则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20%
B.2.28%
C.0.12%
D.12%
13.甲地的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20万人,乙地的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45万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地的人口密度为20人/平方千米
B.乙地的人口密度为45人/平方千米
C.甲地的人口要比乙地稠密
D.甲地的人口要比乙地稀疏
14.目前七大洲中尚未有人定居的是()
A.南极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15.有关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增长越快越好
B.人口的增长越慢越好
C.人口增长过快,不会产生许多问题
D.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16.人们常说的聚落包括()
A.漂泊在大海中的渔船
B.森林中护林者居住的小屋
C.发生战争时难民居住的账篷
D.江苏省省会南京
17.在我国,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的是()
A.伊斯兰教
B.犹太教
C.佛教
D.基督教
18.澳大利亚人主要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阿拉伯语
19.下列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A.埃及
B.印度
C.德国
D.中国
20.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主要语言是()
A.西班牙语
B.葡萄牙语
C.阿拉伯语
D.英语
21.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这说明()
A.人口增长适度
B.人口总量呈减少趋势
C.没有人口问题
D. 有利于经济发展
22.区分世界三大人种的依据是()
A.体质方面的特征
B.宗教信仰的不同
C.语言文字的区别
D.生活地域的不同
23.目前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
A.在所有的国家都存在
B.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C.在发达国家最明显
D.不管在哪些国家都应大力提倡
24.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25.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特色民居()
A.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
B.云南丽江和黄土高原
C.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
D.西双版纳和北方地区
二、综合题(50分)
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5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极端干旱的地区,气候过于潮湿
的地区,终年严寒的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

2.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洲、洲的北部以及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等地。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洲的东部、洲的北部和洲等地。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洲。

3.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5分)
(1)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英国,西半球的洲,南半球的洲,以及亚洲南部的印度等国。

(2)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洲北部和洲的西部。

(3)法语除了在法国使用之外,还在洲使用范围较广。

4.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4分)
A、B、C三个人同乘一辆飞机去非洲救助难民,A、B、C三人都信奉宗教,途中三人交谈,A说我是英国人,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B说我是穆斯林,我们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C说我来自泰国,在我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

(1)A信奉教,这一宗教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

B信奉教主要分布在洲的西部和东南部,洲的北部和东部。

C信奉教,这一宗教主要创始于,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

(2)写出以下建筑属于哪种宗教风格。

①教②教③教
5.读“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2)乡村和城市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是由于的差异造成的。

城市的居民,主要从
事业、业。

(3)简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

6.聚落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根据图片分析我国傣族的竹楼与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4分)
(1)竹楼
(2)窑洞
7.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0分)
(1)计算表中各洲2002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比较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洲。

(3)北美、欧、大洋洲多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状况
B.世界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高
D.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甚至为负,使少年儿童的比重增大
(5)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愈小,愈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B.控制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延缓作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C.人口数量不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保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
1.C
2.C
3.A
4.D
5.C
6.C
7.D
8.B
9.A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D 17.A 18.B 19.C 20.C 21.B 22A 23.B 24.B 25.A
二、1.沙漠雨林高纬度高原山区
2.(1)欧、非(2)亚北美南美洲(3)非
3.(1)北美洲大洋洲(2)非洲亚洲(3)非洲
4.(1)基督教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亚洲非洲佛教古印度东部东南部
(2)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5.(1)聚落(2)劳动生产方式工业服务业
(3)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耕地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列的条件要好于乡村,造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6.提示:主要从气候方面入手,回答竹楼和窑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1)略(2)非欧(3)发达(4)B (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