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引导引导1.陆地环境维护的原那么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针对陆地环境维护〔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面临的许多效果,提出了全球陆地环境维护的四项原那么。

●〝可继续开展〞原那么社会与经济的开展不能影响后代人对陆地的应用。

●〝以防为主〞原那么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人类活动给陆地生物、陆地应用以及人类自身安康带来危害。

●〝统筹统筹〞原那么不得将污染危机直接或直接地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中。

●〝国际协作〞原那么主要包括维护措施的协调、资料交流、监测协调以及技术与资金的互助等,以保证明现陆地环保的全球目的。

2.陆地环境维护对策〔1〕增强陆地环境监测、监视为增加和防止陆地环境污染以及陆地生态破坏形成的危害,必需对陆地环境和生态停止片面监测、调查和跟踪监视,以便及时获取资料,采取处置措施。

展开环境预告效劳,必需开展陆地污染生物效应监测技术,运用遥感遥测、计算机模拟和天文信息技术,以监测、监视陆地污染,为陆地环境维护提供准确、及时的任务依据,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2〕增强入海污染源控制在迷信地规划海域的运用功用,合理确定海域的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增强陆地污染源管理,实施海陆双向监视。

依照国度制定的陆地环境维护法和海水规范的要求,做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置与应用;对入海污染物实行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适当树立深海排放系统。

〔3〕强化陆地综合管理,片面展开生态维护与修复修复被破坏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护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目的。

必需采取措施,加大陆地环境综合管理力度,改善陆地生态环境持量;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坚持养殖水域的水质处于良好形状;片面迷信地看法外来物种,查清、控制其入侵渠道,树立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平安机制;实施陆地生物资源维护与修停工程,维护陆地生态环境。

例如,投放人工渔礁和积极推进〝海上农牧化〞树立,把泥砂底质环境变成岩礁环境,为鱼类生长、繁衍、栖息及索饵提供良好的场所。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A.重金属B.热水C.粉尘D.废气答案:B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B.海水运动蕴藏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C.在海洋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答案:B3.保护近海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D.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伏期休渔管理”答案:A4.海洋空间与利用连线正确的是()A.通信电力输送空间——海底隧道B.生产空间——沿海诸岛C.文化娱乐社会空间——海滨浴场D.储藏空间——工业人工岛答案:C5.关于海洋污染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快速并无限度地将污染B.C.D.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能最终进入海洋解析: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逐渐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但海洋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6.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沿海石油工业B.海上运输C.海上采油D.核电站排放解析:沿海石油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采油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

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主要造成热污染。

答案:D7.关于赤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B.C.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2D.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养殖无关解析:由于形成赤潮的生物不同,赤潮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 2 ℃以上,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海水养殖为赤潮的发生可提供营养环境。

答案:C8.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近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近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疏导引导1.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针对海洋环境保护(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面临的许多问题,提出了全球海洋环境保护的四项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不能影响后代人对海洋的利用。

●“以防为主"原则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人类活动给海洋生物、海洋利用以及人类自身健康带来危害。

●“统筹兼顾”原则不得将污染危机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中。

●“国际合作”原则主要包括保护措施的协调、资料交换、监测协调以及技术与资金的互助等,以保证实现海洋环保的全球目标.2。

海洋环境保护对策(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为减少和避免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必须对海洋环境和生态进行全面监测、调查和跟踪监视,以便及时获取资料,采取处理措施.开展环境预报服务,必须发展海洋污染生物效应监测技术,应用遥感遥测、计算机模拟和地理信息技术,以监测、监视海洋污染,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准确、及时的工作依据,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2)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在科学地规划海域的使用功能,合理确定海域的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加强陆地污染源管理,实施海陆双向监督。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单元综合测评鲁教版选修2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单元综合测评鲁教版选修2

【2019最新】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单元综合测评鲁教版选修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南方都市报2008年9月24日报道早晨6时45分,强台风“黑格比”在茂名陈村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级,受潮水倒灌顶托的影响,东江水位比前天上升约1.5米,造成海滘、望牛墩、洪梅等镇堤围漫顶和出现缺口等灾情。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道滘、望牛墩、洪梅等镇遭受的海洋灾害是( )B.风暴潮A.台风D.洪涝C.海啸2.文中描述的海洋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①来势猛、速度快②强度大、破坏力强③增水过程相对平缓④突发性强B.③④A.①②D.②④C.①③3.文中描述的海洋灾害会造成的危害有( )①封锁航道②耕地盐渍化③撞毁船只④海水入侵B.③④A.①②D.②④C.①③【解析】由材料可知,强台风会引起风暴潮灾害。

【答案】 1.B 2.A 3.D博客中有这样两段描述:地球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它是朝着东南方向打的,那猛烈的气流卷起高楼一样的万米巨浪,那强烈的震荡让海底裂开一道缝隙。

于是东南亚各国美丽的海滨顿成一片汪洋,多少美丽的建筑,顷刻消失。

也许是地球累了,打了一个哈欠。

幸亏他没有伸一下懒腰。

他在努力忍着呢,只这轻轻的一小股气息,就让人类的许多苦心经营,化作乌有。

据此回答4~5题。

4.博客中描述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①风暴潮②台风③海啸④海底地震B.③④A.①②D.②④C.①③5.博客中第二段描述的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B.起始快A.增水过程平缓D.突发性强C.来势猛【解析】该题组以博客中的两段描述为切入点,考查海啸和风暴潮的特点、成因。

第4题,“海底裂开一道缝隙”是题眼,说明这个海洋自然灾害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但海底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没有直接影响,不是自然灾害;由它引发的海啸才是自然灾害;“喷嚏”是关键词,它形象地描述了该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是大风。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11092140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11092140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11092140自动生长夯基达标1.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由于它向陆地排放……〔〕A.重金属B.热水C.粉尘D.废气答案:B2.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向陆地要海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处置应前〝水荒〞的主要途径B.海水运动蕴藏的动力是可再生动力,如潮汐能、波浪能C.在陆地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散布在北大西洋答案:B3.维护远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增强宣传、增强立法、严厉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完成陆地资源可继续应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展消费D.制止过度捕捞,实行〝伏期休渔管理〞答案:A4.陆地空间与应用连线正确的选项是〔〕A.通讯电力保送空间——海底隧道B.消费空间——沿海诸岛C.文明文娱社会空间——海滨浴场D.贮藏空间——工业人工岛答案:C5.关于陆地污染物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海水的分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快速并有限制地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B.陆地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上的消费进程C.陆地污染物能经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坏人类自身D.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能最终进入陆地解析:海水的分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逐渐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但陆地的这种自净才干是有限的。

答案:A6.形成石油污染的主要缘由不包括〔〕A.沿海石油工业B.海上运输C.海上采油D.核电站排放解析:沿海石油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采油形成石油污染的主要缘由。

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主要形成热污染。

答案:D7.关于赤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构成赤潮的生物虽然不同,但赤潮的颜色通常仅出现出白色B.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作的独一缘由C.一周内水温突然降低2 ℃以上,是赤潮发作的先兆D.赤潮的发作与海水养殖有关解析:由于构成赤潮的生物不同,赤潮可出现出不同的颜色。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作的主要缘由。

鲁教版自我小测验高中地理同步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

鲁教版自我小测验高中地理同步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

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自我小测夯基达标1.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A.重金属B.热水C.粉尘D.废气2.保护近海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D.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伏期休渔管理”3.关于海洋污染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快速并无限度地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B.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产过程C.海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坏人类自身D.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能最终进入海洋4.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沿海石油工业B.海上运输C.海上采油D.核电站排放5.关于赤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赤潮的生物尽管不同,但赤潮的颜色通常仅呈现出红色B.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唯一原因C.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2 ℃以上,是赤潮发生的先兆D.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养殖无关6.下列属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的是()①可持续发展原则②以防为主原则③统筹兼顾原则④国际合作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可监测、监视海洋污染的技术有()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8.下列属于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从事的活动有()①科学实验②科普及环境教育③考察④旅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下列现象可能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是()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B.我国每年在近海实行“休渔期”C.大面积的围海造田D.核电站向海洋排放冷却水10.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渔业生产不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B.油轮石油泄漏是海洋污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C.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D.海洋污染集中在远洋地区11.如果原油泄漏,采取的措施是()A.出动清理原油船只,吸取漏出原油B.想办法让泄漏的原油快流到其他海域C.点火烧油,以免在海洋表面形成油膜,污染海洋生态环境D.海洋面积广大,原油泄漏完全不用理睬12.读“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和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2021学年)

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 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3 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3 海洋环境保护素材鲁教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3.3 海洋环境保护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我国采用12海里领海。

一石激起“三”层浪,因为声明语焉不详,印尼,美国等国家都纷纷来打听,你们的领海到底到哪里啊?这可不是小事,事涉主权,如果你宣布的范围与他们的冲突,对方自然要提抗议;事情也涉及商业,人家的货轮如果遇难或者被抢,也知道该找谁帮忙救助。

可是我们中国就是不吭声,不肯发表必须附上的海图。

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苦了周总理为首的外交系统,要是那时候就宣布了海图,跟印尼、菲、马、越、日、韩的关系改善肯定是凭添难度了,不发表声明又不行,所以搞了一出有头无尾的戏。

中国不透底,周边国家也就搁置了这件事,反正你还没宣布边界嘛,等宣布了再抗议也来得及。

只有美国搁置不了,天天来打听,心里急啊。

它是海洋大国,又天天在这边晃,又怕莫名其妙发生冲突,通过好多渠道来打听过,其中包括波兰渠道,中国就是不告诉他。

12海里领海云云,本来就是对付你的嘛,你急,正好。

说起来有钱人就是有办法,美国人不像我们有五千年与人斗的智慧,可他们是科学大国啊,别的不会,做试验有的是经费,准备停当,这就做开了试验.。

从那年开始,你去看看《人民日报》,隔几天就有一篇声明:“美国悍然入侵我国领海,强烈抗议.。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3 海洋环境保护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保护海洋环境 3.3 海洋环境保护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2. 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学习策略】海洋环境问题分为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态破坏。

通过案例对比分析保护海洋环境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对策以及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课前调研】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环境今昔对比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材料,保护海洋环境。

阅读课本与材料说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

【典型例题】1.右图表示我国南方近海水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月份,图中A、B、C三处表层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图示地区沿海多良港,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3)图中C水域赤潮现象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

(4)简述防治赤潮现象发生的措施。

【重点图像】【知识构建】【拓展知识】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自我小测夯基达标1.沿海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A.重金属B.热水C.粉尘D.废气2.保护近海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D.禁止过度捕捞,实行“伏期休渔管理”3.关于海洋污染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快速并无限度地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B.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产过程C.海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坏人类自身D.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能最终进入海洋4.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沿海石油工业B.海上运输C.海上采油D.核电站排放5.关于赤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赤潮的生物尽管不同,但赤潮的颜色通常仅呈现出红色B.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唯一原因C.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2 ℃以上,是赤潮发生的先兆D.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养殖无关6.下列属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的是()①可持续发展原则②以防为主原则③统筹兼顾原则④国际合作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可监测、监视海洋污染的技术有()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8.下列属于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从事的活动有()①科学实验②科普及环境教育③考察④旅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下列现象可能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是()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B.我国每年在近海实行“休渔期”C.大面积的围海造田D.核电站向海洋排放冷却水10.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渔业生产不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B.油轮石油泄漏是海洋污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C.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D.海洋污染集中在远洋地区11.如果原油泄漏,采取的措施是()A.出动清理原油船只,吸取漏出原油B.想办法让泄漏的原油快流到其他海域C.点火烧油,以免在海洋表面形成油膜,污染海洋生态环境D.海洋面积广大,原油泄漏完全不用理睬12.读“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和渤海湾水域水质污染指数年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1996年渤海水体污染范围图”可看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水域受污染最为严重。

说明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排出的废弃物,它们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附近。

(2)1997年各项污染物指标超标63%以上,受污染水域面积占整个海域60%以上,渤海面临“死海”危机。

这对渤海经济带将产生什么影响?(3)针对渤海污染情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进行治理?13.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建立了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口—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等海洋自然保护区。

(1)某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位置是(120°59′E,38°57′N),它可能是()A.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B.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C.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D.蛇口—老铁山自然保护区(2)位于浙江沿岸的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贝藻类极为丰富,原因是什么?(3)简述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4)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外,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14. 2005年,两广遭遇50年来罕见大旱,江河和水库存蓄水位普遍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受近20年来最严重海咸潮倒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咸潮最严重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B.开普敦白昼比北京长C.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剪羊毛D.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割期(2)下列关于咸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珠江流域降水太多易引发咸潮②珠江流域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加重了咸潮危害③上游水库放水有利于以淡压咸④珠江口附近挖沙活动利于减弱咸潮⑤可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咸潮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15.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B.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C.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上消失。

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因素中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因素有…()①大量砍伐森林②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③海水体积膨胀④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在增加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下列措施中属减缓海平面上升的积极措施的是()A.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量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18.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IS技术来寻找鱼群。

如果普遍引用这一技术,则()A.可以使捕鱼量持续增长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C.绝对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下图为“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完成19~20题。

19.影响该海域沿海地区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区封闭程度B.蒸发量C.洋流D.河流径流量20.根据上题资料,该海域污染比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B.入海河流上游水利工程的建设C.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D.石油管道泄露21.读“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近海海洋污染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海口湾、珠江口油类污染标准指数很高?(3)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水大量排入杭州湾、珠江口,会引起哪些后果?(4)保护近海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C.控制人口,改革生产工艺,加大技术投入D.禁止过度捕捞,实现“全部休渔”管理参考答案1答案:B2答案:A3解析: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逐渐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但海洋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4解析:沿海石油工业、海上运输和海上采油是造成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

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主要造成热污染。

答案:D5解析:由于形成赤潮的生物不同,赤潮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2 ℃以上,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海水养殖为赤潮的发生可提供营养环境。

答案:C6答案:D7解析:可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监测监视海洋污染状况,及时获取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A8解析:在实验区内,可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及环境教育、考察、旅游等活动。

答案:A9解析: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海洋污染是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的重要因素;我国实行“休渔期”,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再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围海造陆如缺乏科学论证,容易造成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答案:B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1)陆地上的工业生产大型港口工业大城市(2)将重蹈欧洲北海覆辙,海底无生物,成了海底沙漠;最终将制约环渤海经济带的持续发展。

(3)必须善待“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海洋,在我国环境治理“三河”“三湖”规划中再加“一海”即渤海,把渤海开发纳入到跨世界绿色工程中去,要以法治海,尽快制定“渤海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对治理的硬性约束。

并以此为契机,为全面防治我国沿海海域污染创出一条新路。

渤海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对陆地污染物总量的控制,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13解析:本题以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背景,考查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特色及成因、建区的意义、保护海洋环境的其他措施等。

答案:(1)D(2)位于亚热带浅海大陆架上,阳光可照射海底,植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台湾暖流与浙江沿岸流交汇,饵料丰富。

(3)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可采取的措施有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加强近岸海域赤潮的监测与防治。

14解析:珠江流域冬季降水量最小,咸潮危害最严重。

开普敦白昼比北京长时,北半球处于冬季。

珠江流域降水量少,珠江流量小易发生咸潮。

答案:(1)B(2)C15解析:由图中看出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古代玛雅文明就有了;从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看,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人类和环境是协调的,所以B、D两项是错误的。

答案:AC16-17解析:第16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大面积毁林使森林吸收CO2量减少。

第17题,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问题,应该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16.B 17.B18解析:若在捕鱼中使用GIS技术,可能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19-20解析:第19题,该处是比较封闭的渤海,从图中可看出该海域的沿海地区盐度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沿岸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从而导致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

第20题,该海域紧临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区,因此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向该海域排放较多的污水。

答案:19.D 20.C21答案:(1)陆地上的生产过程(2)沿海工业生产发达,海运繁忙,工业生产与航线上的船舶排放的油污。

(3)近海无机盐类增加,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海水中缺氧,海洋生物死亡,并汇集在一起,形成赤潮现象。

(4)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