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教案(教学设计) 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识字》教学目标:1、认识“校、生字。
\t\t 2、理解并能正确书写“校、生字。
\t\t 3、运用“校、生字进行句子构造。
\t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所学字音识记。
2、导入新教材,呈现“校、生字,并解释字义。
3、板书新字体。
4、声音训练,让学生跟读。
5、让学生进行幼儿园、学校之间进行对比,讨论相同和不同之处。
6、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7、听录音,跟读课文。
8、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有关学校和幼儿园的对话。
9、展示学生的对话,评价合适的对话并给予鼓励。
教学资料:教材、黑板、粉笔、录音机教案二:《小猴子吃桃》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意思。
\t\t 2、掌握句子结构,能独立阅读课文。
\t\t 3、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所学字音识记。
2、导入新教材,呈现课文“小猴子吃桃”,进行学生朗读。
3、解释生字,引导学生猜测生字的意思,然后录音播放,带着学生一起跟读。
4、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5、导入事实问句,让学生回答问题。
6、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自己的故事。
7、展示学生的故事,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叙述能力。
教学资料:教材、黑板、粉笔、录音机教案三:《春》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t\t 2、掌握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t\t 3、能够独立理解并回答问题。
\t教学步骤:1、复习上节课所学字音识记。
2、导入新教材,呈现课文“春”。
3、导入新生字,教授字义,并进行词语学习。
4、让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5、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课文改编。
6、展示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料:教材、黑板、粉笔。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课:《听妈妈讲故事》教学目标:1.能听懂、理解妈妈讲故事的内容。
2.能够认读故事中出现的生字词。
3.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1.学会听懂、理解妈妈讲故事的内容。
2.认读故事中出现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复习:学生和老师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点。
2.导入新课:老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状态。
3.学习故事:教师将教材中《听妈妈讲故事》这个故事进行朗读,学生仔细听,并跟随教材的插图理解故事的内容。
4.认读生字词:教师将故事中的生字词进行读音示范,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用ppt将生字词与对应的汉字进行配对展示,学生根据读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5.听故事并回答问题:教师重新朗读故事,然后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故事中的小猫叫什么名字?小猫喜欢听什么故事?为什么小猫喜欢听这个故事?6.创设情境,表达自己的故事喜好:老师告诉学生:“现在你们轮到自己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了,你们可以先想一想,然后把你们喜欢的故事和你们喜欢的理由写在小纸条上。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故事和理由,并将纸条递给老师。
7.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8.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并读给家人听,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喜欢这个故事的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妈妈讲故事展开,通过听故事、认读生字词、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喜好等综合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
整堂课活动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目标达成较好。
最版统编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小兔的课》学习目标1.了解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掌握旁听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短文,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
3.阅读短文并理解。
教学难点1.旁听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小兔的课1.学习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比较自己的学习过程;2.培养学生的旁听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二:阅读短文并理解1.阅读短文《小兔的课》,了解故事情节;2.训练思维,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三:小兔的课后1.回顾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2.探索学习的乐趣。
参考教材1.《小兔的课》2.《小兔的课后》第二单元:《七色的彩虹》学习目标1.了解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增强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 色彩分类能力。
3. 对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的培养。
3.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彩虹的由来及构成1.学习彩虹形成的原理;2.探究彩虹的组成。
课时二:颜色分类1.学习颜色分类;2.通过活动巩固颜色分类能力。
课时三:认识彩虹1.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2.活动中加强彩虹的认识。
参考教材1.《七色的彩虹》2.《我们眼中的彩虹》第三单元:《种豆》学习目标1.了解种豆的过程。
2.探究种豆的生长特点,发现植物的神奇之处。
3.培养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种豆的生长过程。
2.植物的生长特点。
3.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1.植物的生长特点。
2.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种豆1.了解豆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2.实地观察豆子并进行比较分析。
课时二:实地观察1.实地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2.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部编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课:认识色彩- 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们将认识到不同颜色的存在,能够辨别出常见颜色,并能运用颜色进行简单的表达。
- 教学重点:颜色的认知与辨别。
-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彩色纸张、色卡等。
- 教学流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
2. 活动:让学生进行颜色辨别练,用彩色铅笔在纸上涂色,模仿教师给出的颜色样本。
3. 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沟通不同颜色能够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4. 结束:让学生自由绘制一幅作品,运用所学颜色进行表达。
第二课:学会描绘基础形状- 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们将学会描绘基础的几何形状,能够用简单的几何形状组合成具体的形象。
- 教学重点:基础形状的描绘与组合。
- 教学准备:- 铅笔、纸张等。
- 教学流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几何形状,让学生认识到基础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活动:教师示范如何用基础形状描绘出简单的形象,学生试着模仿并练。
3. 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如何用几何形状组合出更复杂的形象。
4. 结束: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作品,运用所学基础形状进行描绘。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内容)第六课:研究剪纸艺术- 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们将了解到剪纸艺术的起源和特点,能够用剪纸艺术的方式创作简单的作品。
- 教学重点: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与创作。
- 教学准备:- 剪刀、彩色纸张等。
- 教学流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不同样式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美。
2. 活动:教师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学生跟随练剪纸。
3. 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剪纸艺术进行创作,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4. 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互相欣赏。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内容)总结:通过上述教学内容,二年级学生将逐步掌握一些基础的美术技巧与知识。
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对颜色、形状和剪纸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设计(完美版)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2020年8月7日根据最新部编版教材编写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2020年8月7日2021年目录第一单元1 小蝌蚪找妈妈 (3)2 我是什么 (11)3 植物妈妈有办法 (20)第二单元1 场景歌 (27)2 树之歌 (34)3 拍手歌 (42)4 田家四季歌 (49)第三单元4 曹冲称象 (57)5 玲玲的画 (64)6 一封信 (70)7 妈妈睡了 (76)第四单元8 古诗二首 (83)9 黄山奇石 (93)10 日月潭 (101)11 葡萄沟 (110)第五单元12 坐井观天 (118)13 寒号鸟 (127)14 我要的是葫芦 (137)第六单元15 大禹治水 (148)16 朱德的扁担 (158)17 难忘的泼水节 (168)第七单元18 古诗二首 (179)19 雾在哪里 (187)20 雪孩子 (197)第八单元21 狐假虎威 (208)22 狐狸分奶酪 (217)23 纸船和风筝 (226)24 风娃娃 (234)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2.制作小蝌蚪、乌龟等头饰。
3.制作多媒体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2.查阅有关小蝌蚪的成长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活动1 趣猜谜语,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谜面,引导学生读一读:小河水,轻轻流,黑衣娃娃排队游。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教案1.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一、教学目标1.知道15个新单词,比如“唐,闹”。
能写“两个,只是”和其他10个新单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4.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体验自幼独立生活的真谛,并在事情发生时积极探索。
2、重点和难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理解并欣赏文本中表达行为的词语的准确性。
3、课前准备:课件、生词卡、图片四、预览要求: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A部分课时目标:1.知道15个新单词,比如“唐,闹”。
能写“两个,只是”和其他10个新单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步骤:(一)猜谜导入1.老师语录:今天我们向你介绍一位新朋友。
猜猜是谁?2.Ppt给我看拼图3、生交流,说谜底。
(板书:蝌蚪)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
5、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7.揭开黑板书写的面纱(二)一读识字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1)请用拼音朗读课文,注意正确发音,并朗读句子。
(2)圈出单词,读几遍,记住发音和字体。
(3)标记文本的自然段落,并说出每个自然段落的大意。
2.学习新单词(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
(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鼓励。
3、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三)再读感知1.老师读课文,学生在听的时候用“-”来标记小蝌蚪的样子。
2.填空并复习课文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2020秋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教案
1.《小蝌蚪找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
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三、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四、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自学课后的生字,思考课后问题。
2、读课文过程中,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困惑。
3、思考课前布置的问题。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
会写“两、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步骤:
(一)猜谜导入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2、ppt出示谜面
3、生交流,说谜底。
(板书:蝌蚪)
4、板书:蝌蚪,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的特点。
5、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6、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咱们要不要帮忙?
7、揭题板书
(二)初读识字
1、出示自读提示,指生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字形。
(3)标出课文自然段,说说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师相机点拨。
(2)出示会写生字,指导观察字形,正确书写,评议鼓励。
3、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三)再读感知
1、师读课文,生边听边用“——”标注文中的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的。
2、填空回顾课文
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3、小结
作业布置:书写本课生字,并且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字词
2、听写词语
3、引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想一想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交流,出示画面,帮助学生说话
3、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2)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1)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3)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
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3情境填空,配上动作朗读
(五)发散思维。
1、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2、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蹦、跳、蹬
3、播放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4、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5、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出示有关青蛙的资料。
3、欣赏歌曲《小蝌蚪》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