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A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迷人的青海湖》公开课教案
《语文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语文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深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美景的向往,增强对我国自然风光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青海湖的基本概况。
2. 课文中描绘的青海湖美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 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 青海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1.2 播放青海湖的宣传片,让学生对青海湖有直观的认识。
1.3 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概况。
2. 初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讲细读:3.1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2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3.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课堂小结:4.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4.2 教师补充讲解,完善学生认知。
5. 作业布置:5.1 抄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5.2 写一篇关于青海湖的短文,可以是游记、感想等。
6. 课后反思: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6.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延伸:6.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海湖的保护问题。
6.2 邀请当地环保专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七、课程实践活动:7.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青海湖的美景。
7.2 举办“我爱青海湖”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八、评价方式:8.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8.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迷人的青海湖》教案1

《迷人的青海湖》教案1《迷人的青海湖》教案1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自然环境,了解青海湖的保护与景区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环境的重视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情况。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青海湖的保护与景区建设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PPT,青海湖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青海省和青海湖的情况。
2.出示一张青海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Step 2 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使用PPT展示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解读相关数据。
2.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青海湖的位置和周围地理环境。
Step 3 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情况1.展示青海湖生态环境和保护情况的图片和数据,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大家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Step 4 青海湖的景区建设1.展示青海湖的景区建设情况的图片和数据,介绍青海湖的旅游资源和景区建设。
2.学生讨论:学生自由讨论青海湖的景区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分角色讨论:将学生分成政府代表、旅游业代表、当地居民和环保人士四个角色,分别就景区建设问题展开讨论,角色扮演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海湖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和保护情况,以及景区建设对当地的影响。
2.学生反思: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对自然保护和环境问题应该怎样负责任,如何做到爱护环境、保护青海湖。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青海湖及其保护的观点和建议,字数300-5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5《迷人的青海湖》语文A版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美丽景色而自豪的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还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美景的同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如“以青海湖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要求,如字数、格式等。
3.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给予肯定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5《迷人的青海湖》语文A版
一、案例背景
《迷人的青海湖》是六年级下册语文A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描绘了我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青海湖的自然之美,了解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4.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增强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迷人的青海湖》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迷人的青海湖》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写字,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美丽的青海湖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前几课,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观赏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
(板书课题)
2、播放视频:(5分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聆听对青海湖美景的介绍,从整体上对青海湖有个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
3、简介青海湖。
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A版第十二册《迷人的青海湖》word教案3

5迷人的青海湖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写字,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
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准备有关青海湖的图片、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前几课,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观赏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
(板书课题)2.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硕shuò宛wǎn倩qiàn瀚hàn喇lǎ叭bā嫁jià咸xián纵zònɡ泊pō毡zhān(2)读词语。
文武双全诗情画意纵横星罗棋布悠然自得硕大无比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和睦相处争权夺利(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写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2)除了写景,作者还介绍了青海湖的什么情况?2.讨论交流。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简要介绍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播放青海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2. 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面积,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大致情况。
3.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
章节二:青海湖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变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形成过程。
2. 讲解青海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青海湖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质背景。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章节三:青海湖的自然特点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水文特点。
2. 讲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水文特点,如湖水温度、水位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湖水与气候的关系。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如鱼类、鸟类等,引导学生关注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
章节四:青海湖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 讲解青海湖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青海湖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如藏族、回族等,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共存。
2. 教师讲解青海湖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引导学生关注湖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章节五: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讲解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2. 介绍青海湖的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迷人的青海湖》公开课教学设计

5 迷人的青海湖【教学目标】1. 本课要求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通过查字典、工具书等理解词语并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
【教学素材】1.搜集青海湖的资料。
2.青海湖的美景图片。
3.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曾经来到黄果树瀑布前,欣赏她的雄伟气势,又到江南观赏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神秘、令人神往的青海湖看看。
(板书课题)2.简介青海湖。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回答。
不足之处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师补充同时课件出示青海湖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思考。
2.检查读文情况。
(1)如硕shuò宛wǎn倩qiàn瀚hàn喇lǎ叭bā嫁jià咸xián纵zònɡ泊pō毡zhān(2)文武双全星罗棋布诗情画意悠然自得纵横硕大无比烟波浩渺争权夺利美不胜收和睦相处(此处出示课件中生字词的部分)3、指名读课文。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相关问题)(1)课文写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2)除了写景,作者还介绍了青海湖的什么情况?2.讨论交流汇报。
(1)课文写了日月山牧场的景色和青海湖的美景。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范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和地理位置。
教学内容:1. 青海湖的简介: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海省的青藏高原上。
2.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处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之间。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
2.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和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重要性和特点。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水文、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学内容:1. 青海湖的水文特点: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清澈透明。
2. 青海湖的气候特点:青海湖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3. 青海湖的生态系统特点:青海湖周边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湖泊内有多种鱼类和鸟类生活。
1.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的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水文、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青海湖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青海湖的文化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2. 学生了解青海湖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教学内容:1. 青海湖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青海湖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有许多寺庙和修行洞。
2. 青海湖的文化活动:每年夏季,藏族人民会在青海湖畔举行传统的赛马节和藏族歌舞表演。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青海湖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学生展示:让学生分组进行展示,介绍青海湖的文化活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四章: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2. 学生认识到保护青海湖的重要性。
1. 青海湖的保护措施: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迷人的青海湖
【教学目标】
1. 本课要求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通过查字典、工具书等理解词语并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
山河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
【教学素材】
1.搜集青海湖的资料。
2.青海湖的美景图片。
3.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曾经来到黄果树瀑布前,欣赏她的雄伟气势,又到江南观赏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神秘、令人神
往的青海湖看看。
(板书课题)
2.简介青海湖。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回答。
不足之处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师补充同时课件出示青海湖的图片和资料介绍)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思考。
2.检查读文情况。
(1)如硕shuò宛wǎn倩qiàn瀚hàn喇lǎ叭bā嫁jià咸xián纵zònɡ泊pō毡zhān
(2)文武双全星罗棋布诗情画意悠然自得纵横硕大无比烟波浩渺争权夺利美不胜收和睦相处
(此处出示课件中生字词的部分)
3、指名读课文。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件出示相关问题)
(1)课文写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
(2)除了写景,作者还介绍了青海湖的什么情况?
2.讨论交流汇报。
(1)课文写了日月山牧场的景色和青海湖的美景。
(2)除了写景,文章还介绍了青海湖名称的由来。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嫁、硕”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毡”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毛的竖弯钩要写得长一些。
2.学生练字,教师指导。
六、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过渡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旧知。
1.听写生字词语。
(师读词语,各组派出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写)
纵横山峦起伏画框硕大无比宛如星罗棋布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咸水湖争权夺利
(课件出示所考词语,大家纠正)
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青海湖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二、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示地点、方位的词语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师:对,大家针对在这些词语,就能知道作者一路的行踪了。
3.再读课文,重点理解。
(1)师: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青海湖的迷人?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
大家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作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4.根据大家的汇报出示重点句重点理解。
(课件出示重点句及句意)
(1)雨过天晴,每一扇车窗都成了油画的画框。
绵延几十公里的高山牧场,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连汽车的喇叭声也惊动不了它们。
星罗棋布的毡房,似一朵朵硕大无比的蘑菇。
天高云淡,远处,天和地连成一片……
作者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高山牧场的恬静、美丽,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宛如一面晶莹的大明镜镶嵌在天地之间。
沿湖有广阔的平原,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与碧绿的麦类、豆科作物交织在一起,满眼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晶莹明澈的湖水、金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农作物,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喜爱之情。
5.感情朗读,深入感知。
(1)师范读(2)自由练习(3)男女生分组朗读
三、总结全文,掌握写法。
1.词语丰富,比喻恰当,使文章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3.层次清楚。
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面对青海湖的美景,你最想说些什么来表达你的情感
自由表达。
五、布置作业,积累巩固。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5.迷人的青海湖
迷人的青海湖日月山:树木苍翠、庄稼繁茂
青海湖:烟波浩渺、美不胜收
名称由来:各民族团结友爱
【教学反思】:《迷人的青海湖》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工具书等来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让学生通过自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感受青海湖的美。
注重学生的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
感受青海湖的美。
教师深情的范读,起到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再进行男女生分组朗读,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由于时间关系指导不到位的情况,需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