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
高考历史总复习经济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综述: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相继出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历史影响重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和外商企业的影响下,民族工业诞生;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民国建立后到抗战前夕,民族工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逐步趋向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转化文社会主义国营企业,重获新生。
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发动了一系列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面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本专题讲述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历史。
通过学习,要形成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认识,进而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原因,要学会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文明、思想文明发展变化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命题规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指近代工业的出现。
中国近代工业包括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代表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考查内容:(1)从考查的重点看,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的考查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对列强的经济侵略侧重考查其影响,要求考生应辩证地客观地分析其影响;对洋务运动的考查侧重分析其企业的性质特点、目的及影响。
(2)从综合的角度看,一方面将民族主义企业发展历程综合考查;另一方面,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民主革命、进步社会思想、社会生活变迁联系起来,考查经济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3)很多高考试题区域色彩浓厚,地方上著名的民族企业成为有些地区高考考查的一个方面。
高考历史专项精析精炼:考点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3·北京文综·T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解析】选D。
从材料中“洋纱一项进口日多”“无不用洋纱之地”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大量进口洋纱,故D正确。
从“江、皖、川、楚等省”可知A错误;从洋纱“较洋布行销尤广”“或有难销洋布之区”不能得出B、C结论。
2..(2013·福建文综·T19)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外,还包括()表1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时代特征来解读表格数据的变化。
【解析】选C。
表格反映了民国初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短期内在华外国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历史现象。
究其原因,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还应考虑到民国初年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诸如民国政府政策、抵制洋货运动等。
据此判断,A、B、D不符合史实,只有C最符合题意。
3.(2013·江苏单科·T8)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577 257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解题指南】材料中表格数据表明1928-1935年中国轮船船只和吨位数迅速增长,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结合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逐一分析备选项。
XX高考历史一轮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专题复习范文整理

XX高考历史一轮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专题复习专题十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在近代中国早期,民间投资经营的近代资本主义,通称民族企业。
以与清政府、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和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企业相区别,这些都属于中国近代工业。
但在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近代工业则是外资企业,体现了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中国经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时间: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特点:小农经济解体不平衡。
在外国商品冲击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迟缓。
表现:①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洋纱、洋布的输入,使东南沿海一带盛产的土布、土纱的销售陷入困境。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特产品,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自然经济。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开辟更多口岸,获得更多侵略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60世纪19权益。
从快。
影响:①自然经济的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②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
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③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洋务运动背景:①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②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壮大。
③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④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实践:①初期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年代后,开始创办民用工业:如开平煤矿、制造总局;②70上海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③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如京师同文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

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案2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2.表现(1)洋纱输入取代土纱,造成“____”与“____”分离。
(2)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____”与“____”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评价(1)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______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的发展。
(3)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__________的需要,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______,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1)中央:______。
(2)地方:__________、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活动创办军事工业⎩⎪⎨⎪⎧①目的:以“ ”为旗号。
②企业:曾国藩创办的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
创办民用企业⎩⎪⎨⎪⎧①目的:以“ ”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 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②企业: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和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 。
(3)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______三支海军。
(4)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安徽历史:清咸丰十一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安庆机械工业之始,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第8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师用书新人教版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
3.影响(1)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主要活动(19世纪60—90年代)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
核心问题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史料一鸦片战争后,①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②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③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史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
⑤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
不过,④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⑥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⑦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

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最主要)②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家庭“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3、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二、洋务运动—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动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2、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活动:①19世纪60年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曾国藩与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官僚资本性质②19世纪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目的:解决军事工业方面的困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性质:本质为封建经济,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7、失败标志: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有:①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②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③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④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级: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 使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成长。 外交: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 位居六部之上,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军事: 洋务运动使中国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教育上 教育: 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 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1、日本侵华的破坏与经济掠夺 2、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 的全面控制; 3、官僚资本的压榨 1、美国经济掠夺; 2、官僚资本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1937-1945
沉重打击
1946-1949
陷入绝境
从企业的产生来看: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
产生于两半社会,直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起来,不是由 本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从地域看 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
表现 影响
结局 启示
在两半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 要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工业的 振兴和发展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27-1936 发展较快
原因: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 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表现: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国 民生产总值逐步增长。 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 略;为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A
2.(2010· 海南单科)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 汉阳建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B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1张幻灯片)

单元知识梳理
二、洋务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1、背景: (1)19世纪60年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 运动的打击, 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2)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跟外国侵略者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 府内部出现了 洋务 派。 2、目的: 直接目的:为了镇压国内人民革命,抵御外国侵略。 根本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3、指导思想: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4、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 求富 ”
单元知识梳理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三)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1、 时间: 1912—1919; 2、原因: (1)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2)中华民国成立;(3)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代表企业: 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化学工业有一定发展; 4、影响: 为新文化运动开展、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单元知识梳理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 1、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3、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4、影响: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 ;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及相互关系
主要构成: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 生并发展起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同时又对他们有一定的依赖性;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民族资本主义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消亡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 权同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阻 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将它转化为社会主 义的国营经济。 6、新民主主义经济:即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逐步 增强,最终战胜其它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一种过渡经济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