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志愿服务 建设和谐社区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社区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社区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意味着居民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关爱、共同发展。

下面将从社区管理、邻里关系、环境保护等方面,浅谈如何建设和谐社区。

首先,社区管理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

社区管理应强调民主、透明、公正、权责明确的原则。

社区居民应参与决策、监督社区事务,形成自治的共识。

社区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专业素质,注重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妥善解决居民的问题和矛盾。

同时,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安巡逻等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其次,邻里关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核心。

邻里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要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培养邻里间的互助精神,建立和谐的相互关系。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居民活动,如庆祝节日、志愿者服务、邻里联谊等,增进邻里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要注重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促进社区的共同关怀,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再次,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一个美丽、清洁的环境能够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社区应建设公共绿地和花坛,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垃圾分类,减少污染源。

社区还可以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清理垃圾,修剪花草,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最后,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

社区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组织文艺活动,举办文化讲座和展览等,增强居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此外,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义务工作,培养并弘扬社区公民意识,激发居民的社区责任感和参与感。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社区需要社区管理、邻里关系、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

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部门都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和谐社区,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氛围,促进社区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社区服务邻里互助共建和谐社区

社区服务邻里互助共建和谐社区

社区服务邻里互助共建和谐社区社区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也是我们相互交流、互助支持的重要场所。

社区服务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社区,其中邻里互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区服务的重要性,邻里互助的意义以及如何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一、社区服务的重要性社区服务是指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区服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服务有利于增进居民的福祉。

社区服务项目包括健康咨询、老人关爱、儿童培育等,这些项目的开展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幸福感。

其次,社区服务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发展。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居民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的发展,打造一个更加繁荣和有活力的社区。

最后,社区服务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居民们能够互相认识、理解和信任,形成紧密的邻里关系,增进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和谐度。

二、邻里互助的意义邻里互助是指社区居民相互帮助、关心和支持的行为。

邻里互助的意义在于:邻里互助可以提供紧急支持。

在社区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居民遇到困难时,邻里互助可以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缓解紧急情况,并为居民提供安全感。

邻里互助可以增进友谊和信任。

通过邻里互助,居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邻里互助可以共同解决问题。

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需要居民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邻里互助可以汇集居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使社区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共建和谐社区的路径共建和谐社区需要社区居民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路径和思路:首先,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定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社区应该建立各种形式的沟通渠道,为居民提供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使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得以充分发挥。

再次,培育和谐邻里关系。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它不仅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得到改善,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仅是一种道德的体现,更是一种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行动。

本文将探讨志愿服务的意义以及它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与价值观。

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对他人的关怀与帮助。

而志愿服务则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价值观,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个体将从中汲取道德力量,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从而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和谐的内在联系。

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认同感,还能够激发更多人积极投身于服务的行列,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志愿服务,这些差异可以得到弥合,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志愿者们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增进,增加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志愿服务还有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志愿服务通过鼓励人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出正能量,引导社会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通过志愿服务的宣传与推广,可以培养更多人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需求,进而形成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

在实践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也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民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政策与法规,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资源。

社会组织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要注重倡导人道主义价值观,引导志愿者们遵守相关规范,确保服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而普通民众应该从自己身边做起,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大学生使命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大学生使命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大学生使命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国高校中日益兴盛。

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目标和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年轻人对社会的回报与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志愿服务可以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如教育、扶贫、环保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志愿服务也有助于强化社区意识,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沟通,增进社会凝聚力。

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个人成长也有巨大的意义。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与不同的人群接触和交流,大学生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些都对大学生成长为社会栋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目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为人民服务。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目标是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种需求。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教育还是扶贫领域,大学生志愿服务都能够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目标是传递正能量,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能够为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领域的志愿服务。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服务是指社会各界为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各类服务。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提升社区服务的重要性、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社区互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升社区服务的重要性社区是居民们居住的地方,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区服务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促进居民的融入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参与度。

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优质的卫生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和便利的社区医疗服务等。

通过提供这些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三、加强社区互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社区服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邻里相互帮助等形式,增进邻里关系,加强社区凝聚力。

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帮助解决社区内的问题,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需要加强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完善社区规划、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等。

通过加强社区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整体的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五、倡导志愿者精神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需要倡导和培养居民的志愿精神。

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

志愿者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服务项目,如社区清洁、老人扶助、儿童教育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实际帮助。

六、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

政府可以加大对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升社区服务,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社区管理,倡导志愿者精神,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志愿服务社会价值总结:义工服务如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和社会正能量传播

志愿服务社会价值总结:义工服务如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和社会正能量传播

志愿服务社会价值总结:义工服务如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和社会正能量传播志愿服务社会价值总结:义工服务如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和社会正能量传播在当今社会,义工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还可以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和社会正能量传播。

这篇文章旨在总结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并探讨如何通过义工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和社会正能量传播。

一、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1.1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行为,它不以受益为目的,而是以帮助他人为主要目的。

志愿服务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战胜悲观情绪、促进社区和谐、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1.2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志愿服务,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义工服务中,我们往往需要为他人付出,这要求我们在行动中培养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我们更加爱惜生命、珍惜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物。

1.3 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志愿服务中,我们有机会结交志同道合的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交网络,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二、义工服务如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2.1 增强社区归属感义工服务可以增强社区归属感。

在义工服务中,我们往往需要为社区付出,这样一来就会深深感受到社区对我们的重要性。

这样,我们就会对社区产生归属感,感到与社区是息息相关的,从而愿意为社区发展尽一份力。

2.2 缩小社区差距义工服务可以缩小社区差距。

在义工服务中,我们会了解到不同人士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

通过了解,请注意的到困难群体情况,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缩小社区内的差距,使社区内的每个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关心。

2.3 提升社区品质义工服务可以提升社区品质,改善社区环境。

在义工服务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闲暇时间为社区服务,如清理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市容等。

这些服务可以使社区内的环境变得更加舒适、整洁和美观,提升居民生活品位和舒适度,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参与城市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参与城市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参与城市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在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社区建设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并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为社会和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我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并探讨这些实践活动在推动社会和谐与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背景与动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发展个人能力的平台。

因此,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了多个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活动。

首先,参与城市社区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实践活动也为我提供了锻炼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基于以上动机,我积极报名并参与到了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中。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1. 社区环境整治在城市社区建设活动中,我们重点关注社区环境整治。

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清理了社区内的垃圾、绿化了道路两侧的空地,并进行了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

通过这些措施,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2. 社区文化建设为了促进社区居民的相互交流和文化建设,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活动。

例如,举办了书法比赛、摄影展览以及绘画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了社区的凝聚力。

3. 青年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组织了社区义卖、义教、义修等一系列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

例如,我们帮助社区的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帮助社区小学的孩子进行学习辅导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传递了爱心和关怀,同时也传递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三、实践效果与总结通过我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社区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社区环境得到了有效整治,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社区的宜居性明显提高。

其次,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增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社区的文化氛围也逐渐浓厚起来。

做好“五心”服务构建和谐社区(新)

做好“五心”服务构建和谐社区(新)

开展“五心”服务打造幸福社区、快乐家园雁峰区天马山街道苏眼井社区周志贤苏眼井社区位于衡阳市老城区中心,共有居民2001户,总人口6200人。

近年来,我们社区坚持开展“五心”服务,着力构建和谐社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孝心服务社区老人。

百事孝为先,我社区共有老年人989人,其中孤寡、残疾老人130人,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与街道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合作,建立老年人健康台帐,开展老年健康知识宣传,定期为老年人上门服务。

另外,我们还加强社区图书室、棋牌室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贴心服务社区居民。

现在在苏眼井社区居民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社区。

”我们制作并发放便民联系卡2000多张,群众一旦有困难就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社区。

我社区大部分房屋是80年代初建成,基础设施差,道路及下水道多年无人管理,严重破损塌陷、堵塞淤积、粪便横流。

去年5月,为了防止暴雨到来时产生内涝,危害居民生活,我带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将下水道盖板一块块搬开,用勺子将脏物清出,疏通管道,顺利通过雨季。

8月份,通过片区提质改造,彻底修复了道路和下水道,并将院落粉刷一新,让居民渡过了一个干净清新的新年。

当居民将一面绣着“心系社区千家情暖居民万户”字样的锦旗送到社区时,看着他们那开心的笑容,我们也高兴的笑了。

三、暖心服务务工人员。

我社区位于市区中心地段,流动务工人员有600多人。

对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同服务、同管理,协助他们签订租房合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办理居住证,使他们享受和社区居民一样的待遇:小孩就近入学、城镇居民医保等等。

对外出务工的,我们通过电话、通信、网络视频等方式,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四、安心服务失业人员。

我社区共有下岗失业人员823人,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无一技之长,再就业比较难。

我们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开发就业岗位120个,方便下岗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志愿服务建设和谐社区社区既是人民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也是发展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省民政厅认真履行牵头社区建设工作职责,注重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培育队伍和示范引领四个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为指导,以社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内的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和谐社区建设。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政策创制,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优化环境
为营造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的政策环境,我们于2007年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全省力争实现100%的城镇社区有志愿服务,1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的工作目标。

于2011年提请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意见》,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工作要求。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近年来,省民政厅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湖南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估标准>的通知》、《关于印发<湖南省县市区城乡居民依法自治达标率和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统计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
件,把社区志愿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列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和县市区城乡居民依法自治达标工作的考核内容,并根据义工(志愿者)组织的工作特点,先后制定了《义工管理制度》、《湖南省义工服务指导中心管理办法》、《义工登记注册办法》、《湖南义工工作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注重平台建设,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夯实基础
社区是服务居民群众、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平台,为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建设和运转经费保障,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和运转经费保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乡镇无房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的通知》,争取省财政从2011年起,每年投入4365万元补助社区运转经费;于2011至2012年一次性投入2690万元支持县市城区无房社区用房建设;2014年又一次性投入9100万元支持乡镇无房社区用房建设;省民政厅每年也从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至2013年底,全省社区用房总面积为130多万平方米,城区社区平均用房面积达300平方米,全省城区社区普遍设立了“雷锋超市”、“慈善超市”、“爱心屋”等为老助残、扶危救困的志愿服务窗口。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的建设和工作
条件的改善,使各类志愿互助服务活动的开展有了依托,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三、注重培养队伍,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支撑
为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省民政厅及时下发《关于印发<对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通过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改进登记和备案方式,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为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我们充分利用《湖南民政网》、《湖南慈善网》、《湖南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通讯》,大力宣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慈善公益组织的善行善举,积极推介社区志愿服务的常德“武陵模式”、开福区“捞刀河经验”等先进典型。

同时,为提高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能力,2013年6月,省民政厅在长沙举办了全省志愿服务能力建设暨志愿服务记录信息系统培训班,对志愿服务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系统学习培训。

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9055个,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队5000余支,社区注册志愿者83万多人。

湖南省慈善总会还于2006年成立湖南省义工服务指导中心,注册义工16000多人,集合了民间义工团队60多家。

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已成为建
立和谐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生力军,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四、注重示范引领,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创新载体
一方面,我们指导各地把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青少年、下岗职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群为服务重点,努力形成品牌效益,取得了较好成效。

省民政厅慈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开展的“我有我力量”、“情亲一加一”、“美心工程”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省慈善办、省慈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被省文明委、省学雷锋活动领导小组、省志工委授予“湖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先进集体”、“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为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培育慈善、公益、志愿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我们积极探索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新机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我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金1015万元。

省民政厅还从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筹集610万元用于支持环保、助老、助残、志愿者组织培训等项目,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情,并为之创造开展活动的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以实验示范为载体,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

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结合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实际情况,
确定了长沙岳麓区、株洲天元区和郴州北湖区为民政部首批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区。

各试点区均成立了以分管区领导为组长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区民政局,负责协调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制定下发了《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志愿者服务记录办法》,完善志愿服务记录管理机制,明确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时间安排和工作措施。

到2013年12月试点区共注册志愿者12300余人,试点结束后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力争实现全覆盖。

在城乡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中,我们也特别注重社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要求示范单位必须“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者注册率不低于社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0%,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已有242个县(市、区)、街道、社区获得命名表彰,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我们还积极指导长沙市雨花区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主题,打造“十百千”工程:“十”即明确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发展十大类别(养老助残服务、失独家庭关怀、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矫正、失地农民管理、矛盾调解、社区自治社团、禁毒监督、社会事务、环境保护),建立专业性的社区社会组织20个;“百”即扩大社区社会组织规模,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开放性程度,建立百人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100个;“千”
即明确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总量,建立1000个广泛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

逐步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载体,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和《湖南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任务分工》的要求,以及本次会议精神,继续认真履行好部门工作职责,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不断支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机制,积极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发展、新进步,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美丽、幸福、和谐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