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血糖的监测

合集下载

糖病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

糖病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

糖病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blood glucose)水平以确保病情控制良好。

正确的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监测血糖。

一、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在发现血糖偏高时,患者可以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或咨询医生以调整药物剂量。

二、血糖监测的频率根据个体差异和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每日或多次的血糖监测。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应该至少每天监测血糖两次,即在空腹和饭后。

空腹血糖监测可以提供患者起床后的基础血糖水平,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控制良好。

饭后血糖监测可以了解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餐后1至2小时。

三、血糖监测的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监测血糖,包括:1. 血糖仪(glucometer):这是一种常用的便携式设备,可以方便地从指尖或其他部位采集一滴血样。

使用血糖仪前,患者应该先清洁手部,并使用消毒棉球消毒采血区域。

然后使用血糖仪的针头轻轻扎破皮肤,将血液滴到试纸上,等待片刻后,血糖仪将显示血糖水平。

2.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CGMS是一种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它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将数据传输到显示器或智能手机上。

CGMS通常通过皮下植入的传感器来监测血糖水平,可以提供血糖的趋势和波动情况。

四、正确的血糖监测步骤为了准确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准备工作:清洁双手,并确保血糖仪或CGMS设备已经准备好。

2. 采集血液样本:根据设备说明,采集一滴血液样本。

通常可以选择在指尖、掌侧或其他预设的采血区域进行采血。

3. 收集血液样本:将血液样本放到试纸或传感器上,确保血液充分吸收,并等待一定时间以便设备读取血糖值。

血糖监测操作

血糖监测操作

血糖监测操作一、项目分类:常用临床护理二、人员资质:执业护士、执业护师。

三、操作流程:准备1、按医嘱进行两人核对。

2、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3、用物准备:血糖仪、试纸、手套、采血针(2个)、酒精棉球、干棉球。

检查1、检查血糖仪电源。

仪器2、确认血糖仪型号与试纸型号一致,在有效期内。

解释1、核对患者病历号,姓名。

沟通: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评估2、告知监测血糖的目的。

由于……,现在给您测血糖,请您3、取合适体位,患者手指准备,温水洗手。

配合。

4、选择采血部位,手臂下垂10-15s。

消毒1、戴手套。

沟通:××,现在要给您采血了,请您采血2、插入血糖试纸,显示测试状态。

放松,不要紧张。

3、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皮肤,待干。

4、再次核对。

5、正确安装采血针,实施采血。

6、正确测试血糖(确认酒精消毒处已干透,采血量充足,应使试纸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7、嘱患者按压穿刺部位1-2min。

读取1、血糖仪显示结果。

沟通:××,测试血糖已经完成,结果2、读数,告知患者或家属。

谢谢您的配合。

整理1、安置患者,整理床单位。

记录2、洗手,记录。

注:1、目的: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为诊疗及治疗提供依据。

2、注意事项:①测血糖前,确认血糖仪上的型号与试纸型号一致,确认监测血糖的时间(如:空腹、餐后2小时等)。

②确认患者手指消毒剂干透后实施采血,采血量充足。

③对需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应轮换,并指导护理对象血糖监测的方法。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在日常的生活中,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有助于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本文将介绍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血糖监测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洗手:用温水和肥皂洗手,擦干后准备操作。

b. 准备仪器:将血糖仪、测试条、针头等准备好,确保其清洁和可用。

c. 确保血糖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池电量,确认仪器能正常开关机。

2. 测试前准备a. 确定测试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或个人需要,确定测量时段,如早餐前、午餐前等。

b. 挤出足够的血液:用给定的针头刺破指尖,挤出足够的血液以进行测试。

c. 使用测试条:将测试条插入血糖仪中,等待仪器显示测试开始。

3. 进行测试a. 将血液放置在测试条上:将挤出的血液小心地置于测试条上,确保整个测试区域都被血液覆盖。

b. 等待测试结果:根据仪器上的指示等待足够的时间,通常为几秒钟。

c. 记录测试结果:根据仪器显示的数字,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血糖监测记录表中。

4. 后续步骤a. 清理仪器:将使用过的测试条丢弃,清洁仪器并妥善保管。

b. 分析结果:将测试结果与医生或糖尿病管理团队进行分享和讨论,以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c. 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根据测试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剂量。

二、评分标准为了更好地掌握血糖监测结果,我们可以使用评分标准将其分类。

通常,我们将血糖水平分为以下四个范围:偏低、正常、偏高和严重偏高。

1. 偏低:血糖水平过低可能引起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出汗、疲劳等症状。

血糖低于正常范围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a. 迅速补充糖分:进食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或饮料,如葡萄糖片、果汁等。

b. 定期监测:在糖尿病管理团队的指导下进行更频繁的血糖监测。

2. 正常: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a. 饮食控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如何测血糖

如何测血糖

如何测血糖概述人体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通常情况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

空腹血糖6.1 mmol/L就为空腹血糖升高;若有糖尿病症状又查出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血糖峰值>11.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有尿糖阳性,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由于空腹血糖决定着全天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千万要注重空腹血糖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独取静脉血以测定血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

其田定范围为〔0.5~27.7毫摩尔/升(10~500毫克/分升)〕,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备l台血糖检验仪。

测定前先取试纸盒内的密码胶带插入仪器左上方的方围内,抽拉,即会发出声响,表板上显示符号,然后取l条试纸条插入测试孔,按下蓝色键,表板上便会显示出的符号,接着显示出与试纸条和密码胶带相同的密码编号。

刺破指尖或耳垂,取血l滴,滴在试纸条测试区的正中,血滴要全部盖满测试区,按下蓝色时间健,仪器会自动计时,待60秒后发出声响时,用于搞花把血液从试纸条的测试区抹净。

等待数秒,插入测试孔内计时,120秒时,表板显示出血糖值。

一般市场上所测指血或耳血为毛细血管的血糖值,略高于静脉血糖值。

但要注意,当寒冷、水肿及血管痉挛时,稍受影响。

近年我国长春已能生产血糖试纸。

90年代以来国外研制出无损伤血糖检田仪,是用电脑化的近红外线透过皮肤面测量其吸收变化,可在5秒钟内测出2.22~22.2毫摩尔/升(40~400毫克/分升)血糖。

细节问题如果您是以为内最近感染、发热、呕吐、腹泻、外伤等疾病性就诊,抽血化验“顺带”发现血糖高,那么,这个“高血糖”尚不能作为糖尿病的依据。

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测方案

血糖监测方案在血糖监测方案中,准确测量和监控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血糖监测方案,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糖。

一、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它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药物和运动,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二、监测时间和频率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体健康状况、治疗方案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一般情况下,每天监测血糖的次数应不少于4次,包括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

有特殊情况(如运动、生病、调整药物等)时,还需要增加监测的次数。

三、监测方法和工具1. 血糖仪:选择一款精准可靠的血糖仪,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个人需求和预算,可以选择传统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仪或者其他新型血糖仪。

2. 血糖试纸:使用与血糖仪配套的试纸,确保试纸的新鲜度和准确性。

使用前要查看试纸的有效期,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3. 针头和注射器:在采集血液样本时,使用专业的针头和注射器,确保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采集血液样本1. 洗手:在采集血液样本前,先仔细洗手,保持手指的清洁。

2. 准备工具:准备好血糖仪、试纸、针头和注射器等工具,并确保它们的干净和完整。

3. 采集血液样本:选择合适的手指(建议使用食指或无名指),轻柔地清洁该手指,用消毒棉球擦拭,然后用针头轻轻刺破皮肤,使血液滴至试纸上。

4. 测量结果: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等待足够的时间,获取测量结果,并记录到血糖监测记录表中。

五、记录和分析数据建立一份详细的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数值和备注等信息。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分析血糖的波动趋势,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与医生和团队合作定期与医生和糖尿病管理团队进行沟通和咨询,分享血糖监测的数据和问题。

医生会根据你的血糖数据和个人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七、饮食和运动管理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

(完整版)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完整版)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评估准备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申请单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意识状态、检验目的、血糖情况2.局部因素评估:选择合适采血部位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血糖仪性能良好,试纸在有效期内(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无菌棉签、75%酒精)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选择适合采血的部位,核对血糖仪上的调码和试纸瓶上的号码是否一致,协助患者处舒适体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用2根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开机,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实施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将采血针固定在手指欲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挤压手指,把第一滴血滴入试纸测试孔,测试孔应全部被血充满,(注意:血样不能重复添加,也不能涂抹到加样区,足够量的血正确滴入后,不要涂抹、移动试纸,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定值,读取数据,再次查对并做好记录(检验报告申请报告单记录血糖测试结果)用干棉签按压采血针眼处至血止,告知患者测出的血糖结果。

评价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用物及垃圾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健康宣教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感觉舒适,体现人性化关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时间2min,超时终止操作。

常见血糖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一、操作规程1、确认血糖仪和试纸条是否同一产家,代码是否一致;2、熟读血糖仪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3、常用采血部位为中指或无名指的指腹4、消毒时用酒精,待酒精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不要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5、注意观察不同患者的血液流动性,冬季可活活手指,确保采血部位有足够的吸血量;6、采血中不要过度挤压创口,以免组织液渗出,影响血糖结果。

二、注意事项:1、血糖仪试纸条是否过期;2、血糖仪是否存在环境污染;3、试纸条保存是否妥当,有些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试纸条用后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密闭保存,避免其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

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

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2-02-15T02:08:33.92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11月11期作者:李伟[导读] 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5A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科尔沁区第三人民医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摘要】目的: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5A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5A护理模式。

结果:护理前2组的FBG、2hPG均较高P>0.05,护理后FBG、2hPG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剖宫产、早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5A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并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自我管理;5A护理模式;价值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妊娠阶段的特有内分泌疾病,随着患者的血糖水平的升高容易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产后出血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威胁着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例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控以及适当运动等,患者的良好治疗依从性是控制血糖和改善妊娠结局的重要环节[1]。

以下将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5A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9年2月~2021年5月本院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5例,年龄23~36岁,均值为(28.6±1.5)岁;孕周21~33周,均值(26.3±0.5)周。

对照组:25例,年龄22~37岁,均值为(28.7±1.3)岁;孕周21~32周,均值(26.2±0.6)周。

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主要有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教以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联合应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5A护理模式,方法为:(1)询问: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患者的相关资料和信息,重点评估其认知水平以及日常饮食状况,监测血糖水平;(2)评估:结合患者的询问结果,同时依据其血糖等检测结果进行病情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3)建议:充分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给予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高血糖危害性、控制血糖的具体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考核标准

血糖监测考核标准

血糖监测考核标准血糖监测是指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评估一个人的血糖水平。

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是血糖监测的考核标准。

1.准确性:血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高准确性,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这可以通过与实验室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估。

设备精确度的评估标准应符合国际标准,如ISO规范要求。

2.响应时间:血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快速反应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血糖测量结果。

患者需要能够快速获取血糖浓度,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可靠性:血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能够确保在不同时间进行的测量结果相似。

设备应当经历严格的质量控制测试,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4.简便性:血糖监测设备应当易于使用,患者能够独立进行血液采样和测量操作。

设备的操作步骤应当简单明了,并配备详细的使用说明书。

同时,器械的大小也应当适中,便于携带和使用。

5.操作安全性:血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良好的操作安全性,确保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伤害。

设备的设计应考虑到用户的安全,例如防滑手柄、安全锁等设计。

6.数据管理功能:血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能够记录患者的测量结果,并将其呈现给医生或患者本人。

这样,医生和患者可以跟踪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报警功能:血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报警功能,能够在出现异常血糖水平时及时发出警报。

这有助于患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

8.耐久性:血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良好的耐用性,能够长期使用而不受损坏。

设备的电池寿命应足够长,同时设备本身也应具备一定的抗摔性能。

9.经济性:血糖监测设备的价格应该合理,并且易于购买和维护。

同时,设备的耗材(如试纸和针头)也应该价格适中。

这样可以确保糖尿病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血糖监测的费用。

综上所述,血糖监测的考核标准包括准确性、响应时间、可靠性、简便性、操作安全性、数据管理功能、报警功能、耐久性和经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监测
自科室成立糖尿病专科以来,许多糖尿病人经过治疗后,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情也得到了改善,住院期间,我们的责任护士仔细耐心的为病人讲解糖尿病的知识,使他们也了解了疾病,更好的能配合治疗,看到他们的满意的出院将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有些病人有时候常抱怨,老是测血糖,手指都被刺麻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就介绍下为什么要监测血糖。

血糖值的含义:血糖的水平是反映糖尿病代谢失控程度及疗效非常敏感的指标。

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意义不同:
空腹血糖代表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及前一日用药能否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干扰。

餐后血糖代表进餐,加餐后胰岛素分泌情况,以及药物和运动的情况
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
血糖监测的时机:三餐前30分钟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晚上睡前血糖加测1-3点血糖其它特殊时间血糖
为什么提倡七点法?
对糖尿病病情控制不理想或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是必须的
三餐前后的血糖监测有利于调整药物的剂量,种类和用药时间
睡前、夜间血糖的监测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和判断早晨空腹高血糖产生的原因。

七点法便于了解全日血糖是否整体控制在一定目标内。

血糖监测的时间
餐前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很高,有低血糖风险者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任未达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特别是中长效胰岛素者
需要增加监测血糖频率的情况
1改变就餐方式2按照以前的就餐方式就餐,但是出现了头晕,心慌等症状3没有按时就餐或漏餐4比平时进餐多的食物5尝试新的食物6刚调整治疗方案7改变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8有情绪波动时9有应激创伤现在大家都初步了解了为什么要监测血糖变化了吧,希望糖尿病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并及时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饮食,运动,药物,教育,血糖监测。

祝愿糖尿病患者早日康复。

内科钮萍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