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近况

合集下载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30—50%之间。

有研究表明[1]: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利影响,易损害注意力、学习能力及记忆功能,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最新研究表明:[2]抗抑郁治疗不仅能促进psd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psd 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

1一般资料90例psd患者均为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药物组、针刺组和针药组。

90例患者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43一70岁;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31例;病变部位:额叶49例,顶叶19例,枕叶4例,颞叶18例;有高血压病史者64例,糖尿病史者26例,3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构成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选择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符合贝政平[4]《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脑ct证实及《神经康复学》[5]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中抑郁症诊断标准。

②诊断工具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共 24项计分,总分20分为轻/中度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

③既往无精神病史。

④排除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癫痈、青光眼病人;痴呆及失语;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

既往有精神疾病及严重智力障碍;药物及酒精依赖史。

3治疗方法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以稳定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降低血黏度同时使用用脑细胞活化剂,脑梗死患者加用改善脑循环药物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康复治疗。

肢体功能障碍者常规针灸。

3.1针刺组:选用百会穴,用0.25*25mm毫针针刺百会穴向后平刺0.5-0.8寸,印堂穴沿皮向下平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20-80hz。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引起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后遗症,其中包括抑郁症状。

抑郁症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可能有积极的影响。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是中医治疗手法中的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和针灸理论。

该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用针进行刺激,以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和经络系统,达到平衡身体各系统功能的作用。

研究显示,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有一定的益处。

该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抑郁症状常常伴随着脑卒中,使患者情绪低落、失去生活动力。

杵针开穴治疗可以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使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增加患者的活力和情绪稳定。

研究还发现,通过杵针开穴治疗可以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血清5-羟色胺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和抑郁症状。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作用。

脑卒中常常导致患者的一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杵针开穴治疗可以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一项研究表明,杵针开穴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杵针开穴治疗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适用于脑卒中抑郁患者的长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忌此疗法。

杵针开穴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子午流注法杵针开穴治疗对于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症状,并促进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证实其疗效和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也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脑卒中后抑郁症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症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李隽[ 6 1 的报道 显示 ,目前针灸治疗 中风后抑郁症的穴位 , 多配合 西药使用 。针刺治疗具有双 向调节作用 ,既可增加脑 血流 , 张血管 ,改善脑血流灌注 , 扩 还可通过免疫系统和神 经系统调 整大脑 皮层神经 突触 间的兴奋和 抑制过程 , 使神 经递质趋于 平衡。四神聪穴 、本神穴 、神庭穴和神 堂穴等 ,
有 完 整 的病 史 、临床 诊 疗 记 录 和 辅 助检 查 结 果 ,均 符 合 慢性
年龄逐渐 年轻化 。我 院近年来 采用前列 通瘀胶囊 治疗慢性 前列腺 炎 ,取得 较满 意的 临床 疗效 ,现报道如 下 :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9年 2月至 2 1 0 2年 2月来 我 院诊治
3寸不锈钢 毫针 和穴位 常规 消毒 后 , 针快速 刺 入 ,四神 将 聪 穴 、本 神 穴 、神庭 穴进针 后 针体 与皮 肤呈 l 5~2 。 O ,针
生理 康复 评分 :t . 9,P < 0. 1。 =3 3 0 )
3 讨 论
忧郁症 是 以抑 郁心境 自我体验为 中心 的一 组心境 障碍
并 贯 穿 于 疾 病 全 过程 。 文 拉 法 辛 主 要 通 过 阻 断 NE 和 5 HT 的 再 摄 取 和 升 高 -
具有养心和血 、醒神开窍 、疏肝解郁之 功 , 合西药使 用 , 配 可达到很好 的辅助治疗 效果 。从临床统计 来看 , 治疗后观察 组身心 改善程度更 为显著 ,提示可 能与 以中西药结合为 基
4Hale Waihona Puke 中 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额叶综合征非常相似 。中医理 论认 为 , 血管性抑郁症既有郁 病气机不畅 、 志不舒 的特点 ,也有 中风痰瘀互结 、气血 失 情 调 、心神紊 乱的特点。以气郁为先 , 抑郁病病位在肝 ,气血 阴阳失调 ,由此导致了痰蕴 、 血瘀 、 血虚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关键词针灸中药中风后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20%~50%[1],主要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造成障碍,并严重影响中风的康复治疗及预后,使中风患者死亡危险性增大。

临床表现以兴趣减退和情绪低落、失眠健忘、厌世、多疑、喜怒无常为主,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造成障碍,并严重影响中风的治疗及预后,使中风患者康复延缓,死亡危险性增大。

中医认为中风后抑郁的发生和情志不畅、神明蒙蔽、气郁痰结有关。

该病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较强且易复发的缺陷,而中医治疗以其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的优势,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

针药结合是在中风后抑郁症的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将针灸和中药治疗结合运用,这一综合疗法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就中风后抑郁症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以及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初步阐述。

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中风后抑郁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郁证”范畴,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七情内伤。

既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的原因,又由中风所致瘀血导致脉络阻滞所引发,且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发,进而使病情加重,中风后抑郁症产生的病位在脑,但却与心、肾、肝、脾关系密切,患者本虚标实,多数情况下虚实夹杂[2],始病于肝而及心脾,主要为肝气郁结,化火生痰,而痰气相互交阻致使心神失养。

而中医理论中因郁而病者多实证,因病而郁者多虚证,中医学中风后抑郁症中,虚证多为阴血不足、气虚、脏腑亏虚,实证多为瘀血、痰蕴、气郁、气血上逆,虚实兼见且互为影响。

随着现代中医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不断深入研究,对其症状的形成及抑郁症与中风的相互关系认识也不断加深,病因病机理论得以不断完善。

中风后抑郁症属中风与郁症的合病,郁症作为中风的变证[3],是由风、痰、瘀、火等诸邪在中风的基础上交搏郁结,进而导致气血郁滞,肝气不条达、神明不清展,进而出现情绪低落,并最终导致抑郁产生。

因此,中风后抑郁症既存在中风特点,又有气机不畅、情志不舒等郁病特点,发病与痰瘀互结、气血失和、心神失常、清窍蒙蔽相关。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10例 , 穴 取 人 中 、 4 主 内关 、 冲 、 门 ; 气 郁 结 证 配 支 沟 、 门 太 神 肝 期
胆 汤 加 减 治疗 中 风 后抑 郁 症 6 O例 , 有 效 率 为 9 . % 。 总 17 2 4 针 刺 治 疗 ( ) 针 :目前 针 灸 治 疗 本 病 报 道 很 多 , 结 . 1体 归 起 来 不 外 乎 体 针 、 皮 针 、 针 和舌 针 等 。蒋 振 亚 等 “ 采 用 天 谷 头 电
参、 地龙 、 瓜蒌仁 、 当归 、 黄芪 、 山楂 、 枳实 、 甘草等) 结合西药 、 康
复 、5N 治疗 对 5 , 2例 患 者 进 行 临 床 观 察 , 果 抑郁 症 状 消 失 率 结 为 7 . 5 。 姣兰 等 ” 88% 张 以基 本 方 ( 仁 、 花 、 归 、 地 黄 、 桃 红 当 熟 川 芎 、 芍 等 ) 西 药 治 疗 ( 、 度 予 百忧 解 , 度 加 服 阿 咪 替林 ) 赤 加 轻 中 重 2 8例 , 并 设 单 用 西 药 对 照 组 2 8例 。 结 果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8% 。 4.
2 3 中西 医结 合 .
苏 占清 等 “ 基 础 方 药 ( 以 白僵 蚕 、 蝎 、 全 丹
大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中 风后 抑郁 症 为本 虚 标 实 之 证 ,与 正 气 亏 虚 、 血 痰 浊 、 郁气 滞 等 因素 关 系 密 切 ; 瘀 肝 中风 后 抑郁 症 是 在 中 风 的基 础 上 , 由于 风 、 、 、 ( ) 搏 郁 结 致 使 气 血郁 滞不 瘀 痰 热 火 胶
减。
中 、 三组八阵 ) 外 治疗 3 O例 , 总有效 率为 8 . % ; 6 7 认为天谷八阵

针药合治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针药合治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C CMD一 3 》 [ 。
P S D 是 指 在 脑 血 管 疾 病 发 生 后 临 床 上 除 脑 卒 中 的 各
种躯体症 状外 , 出现 以情绪低 落 、 活 动能力 减退 、 思 维 功 能
2 治 疗 方 法
迟滞为 主要特 征 的一类情感 障碍 , 是 一 种 继 发 性 抑 郁 。 其
下 。
3- 3
治 疗 结 果
3 . 3 . 1 2组 患者 临床 疗 效 比较
见表 l 。
表 1 治疗组、 对 照 组 患 者 疗效 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例( %) 总有效
1 临 床 资 料
1 . 1 一 般 资 料 6 0例 均 为 2 0 1 1 年 7月 至 2 0 1 2年 7月 广 东 省第 二 中 医院 针灸 康 复 科 门诊 及 住 院患 者 ,随机 分 成 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治疗 组 3 0例 : 男 1 5例 , 女1 5例 ; 年龄 4 0 ~ 5 0岁 1 1 例, 5 1 ~ 6 0岁 l 5例 , 6 1 ~ 7 0岁 4例 。对 照 组 3 0例 : 男1 2例 , 女
“ 阳脉 之 海 ” 督 脉 相会 . 且 手 少 阴心 经 和 足厥 阴肝 经 均 有 支 脉 循 行 于 头部 , 使 阴气 自达 目系 人 脑 , 以镇 阳 亢 , 平 衡 阴 阳 。然
1 8例 : 年龄 4 0 5 0岁 9例 , 51 ~ 6 0岁
3 . 3 . 2 2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H A MD、 S D S 、 S S S积 分 比 较 见 表 2 。
1 3例 , 6 1 ~ 7 O岁 8 例 。2组 病 例 在 性 别 、 年 龄 分 布 方 面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2 98 ‘
世界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20 09年 第 4卷第 4期
W。dJunl f nert rd i a adwet Mei n 20 V。.4, . r ora o Itga dTai。 ln i e tn sm e dc e 09 1 N。 4 i


综 述 ・

卒 中后 抑 郁 ( otrk e r s n P D) 指 有 p s t edpe i , S 是 so so
明显 临床症 状 的卒 中 ( 对 于静 息 性 卒 中而 言 ) 相 后
引发 的抑郁症 , 现 为 忧 伤或 郁 闷 , 绪 低 落 , 表 情 是对
丧 失 、 望或 者失 败 所产 生 的一 种 异 常 的负 面 情绪 失 反 应 J S 。P D必 须有 脑 卒 中这 个 前 提 , 时又 必须 同
富 、 素从 事脑 力活 动 为 主 的 主客 观 双 重 因素 影 响 平 有关 。③其 他学 说 S i d hm a等 的研究 显示 , 中后 卒
不 同时期病 灶 与抑 郁 的关 系 有 所 不 同 , 急性 期 的抑
因素 的西 医研 究 多 集 中 于 遗 传 、 物 学 因 素 、 经 生 神
2 P D中医发 病 机 制 : .S 中医认 为卒 中后 抑 郁症
是忧郁 患 者 不 能 接 受 现 实 , 至 于 情 绪 低 落 , 思 以 忧
悲伤 , 气 郁 结 不 得 疏 泄 , 于 中 医 “ 症 ” 畴 。 肝 属 郁 范
对其 病 因病 机 , 代 医 家 论 述 颇 多 。《 经 溯 回集 历 医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症 及 其 临 床 治 疗 概 况
王朝 强 王艳 杰 黄泳 沈琴 邱建 忠

近十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十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以中医为主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屡屡见诸文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10年来中医对psd的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滕晶[1]认为情志内伤是中风后抑郁症之重要病因,脏腑虚衰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基础,气郁、痰瘀、正虚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变化。

是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了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病态链的病理变化,并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

高向丽等[2]认为中风后抑郁症的病理基础是肾虚痰瘀阻窍,在此基础上复加情志不遂而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出现精神异常改变。

并认为肾虚痰阻与气机郁滞互为因果,病程中可兼夹痰浊、郁火,日久可出现气血不足之证。

田卫卫等[3]认为中风后抑郁症属中医学中风、郁病之合病,其发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因病致郁,因郁致病。

由于风、痰、瘀、火、虚相搏郁结致使气血瘀滞不畅,肝失条达疏泄,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症状,而且抑郁状态可影响患者躯体残疾的恢复。

总结中风后抑郁症是在肾虚精亏,脏腑功能虚衰的基础上,血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机瘀滞,致使气血痰郁胶结,痹阻脑络,神明失用所致。

严容[4]认为中风后抑郁是其形成以脏腑虚衰为病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因情志不遂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致精神情志发生异常改变。

其规律即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虚实夹杂病态链的改变,在辨证治疗“郁”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虚”“痰”“瘀”的基本病理特点。

陈顺中[5]从少阳论治探析中风后抑郁症,认为血瘀痰结气郁是中风后抑郁的主要病机要素;认为少阳具有易气郁生痰成瘀的病理特点;认为中风后抑郁症与少阳相关,中风后抑郁症以气滞为主,肝气郁滞又是他脏气郁之始动因素,故开郁必以疏肝,并主张治疗从宣畅少阳为主。

2 中药治疗2.1 以肾虚为主从补肾角度拟方:谢静红[6]采用补肾解郁方(生地、熟地各20 g,山药20 g,山茱萸肉15 g,续断30 g,桑寄生30 g,醋柴胡15 g,白芍20 g,当归20 g,川芎30 g,蜈蚣3 条)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对照组服用帕罗西丁,结果表明补肾解郁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 , 有 效 ,5例 患 者 的抑 郁 情 绪 均 得 到 不 同 程 度 的 改 8例 5
聪 分 别 向 百 会 平 刺 0 8 1寸 , 气 后 捻 转 1 钟 , 针 感 .~ 得 分 令
向巅项 部汇 聚 , 留针 3 0分钟 : 上星平 刺进针 0 8 1寸 , .- 向 后透刺 囟会 , 得气 后捻转 , 令针感 向头顶 部放射 , 留针 3 分 0 钟; 鸠尾斜 向下刺入 0 5 1寸, - 得气 后捻转 1 钟 , 分 留针3 0 分钟, 钟进针 0 8 1 5 , 悬 . - . 寸 得气 后行提插捻转 1分钟 , 令
下脘 ( 、 双) 商 双 、 双) 太 乙( 、 双) 外陵 ( 、 双) 大横 ( 、 双) 气旁 ( 、 穴 ( 、 双) 气 双) 关元
下 。 次 留针 3 钟 , 腹针 手 法 三 部法 , 候 气 、 气 、 每 O分 行 即 行 催
气 法 , 治疗 6 为 1 疗 程 。共 治疗 4 0次 个 4例 , 结 果 治 疗 前
进针 0 8 12寸 , .~ . 得气 后行提插捻转 2分钟 , 留针 ; 不 四神

一 述一
穴: 内关 、 水沟 、 四神聪 、 合谷、 太冲 。操作 : 内关行捻转提插 泻 法, 水沟予雀啄泻法 , 四神聪予平补平泻法 , 合谷、 行捻 冲 转泻法 。每 日针刺 1 半 月为 1 次, 个疗程 , 一般进行 l 2 ~ 个 疗程 的治疗 。6 7例 患者经针刺 治疗 后 2 例 痊愈 ,6例显 1 2
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 病 , 中风 病的严 重并发症之一 。西 医对 于此病没有 太好 的治疗办法 , 是 只是 用一些抗焦虑的
药物, 但是针 灸疗 法如 毫针 治疗 、 头针疗法 、 电针疗 法、 针药结合疗法等却在这方面取得 了较好 的疗效 。
关键词 抑郁症; 脑卒 中; 毫针; 头针 ; 电针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4 6 5 (08 0 — 0 8 0 1 0— 8 2 2 0) 7 0 5— 3 0
广大患者的认可 。 现将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章归纳总结 、 综
述如下 :
神志有关 的疾病 。 现代医学证实神庭、 本神位于大脑额叶表
面的头皮层 , 大脑 额叶 是情感 、 力 、 而 智 情志 中枢所在 , 因 此, 本组 穴位 能安神定志 , 主治情 感, 智力 、 神志 、 精神 障碍 等疾病 。庄 子齐等 [ 据 以上理论提出 以智三针为主穴治疗 5 中风后抑郁症 , 果证实该方法疗效确切 , 以迅速有 效地 结 可 缓解患者 的睡眠障碍及躯 体症状 , 获得 良好的临床 效果 , 而 对照组 ( 服用黛安神) 出现 皮疹 、 嗜睡 、 口干 、 不安等 副反应 。 随访 1 , 年 治疗组 复发率 6 9 , .% 对照组 复发率 4 .% 治疗 29 ,
维普资讯
诲 ‘ 28 第 J 第 期 GsJrl T , 0V 2N. 盖 0 年 2卷 7 auon C 2 8o 1o 0 n uaf M 0 L 7 o
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近况
李德平 天津市北辰 中医医院 , 天津 3 00 040 摘 要 中风后 抑郁症 (o t to e d p e in P D 是发 生在 中风后 的一种 包括 多种精 神症状和躯 体症状 P s r k e r s o , S) s s

均平刺 , 均用捻转补 法 1分钟 ; 太冲直刺 0 5 1寸, .- 用捻转
泻 法 1分 钟 。每 次 留 针 3 钟 , 问行 针 1次 ; 日针 刺 1 0分 期 每 次 , 治疗 2 共 0次 。治 疗 结 果 : 组 5 本 6例 , 愈 2 痊 9例 , 效 显
1 3例, 好转 1 2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 . 3 。 智三针 ” 6 4 %“ 是 名老 中医靳瑞教授独创 的“ 靳三针疗法 ” 之一。 本组 3穴 ( 神 庭、 双侧 本神) 均位于前 额, , 为与“ ” 神 有关 的穴位 , 治与 主
组 与 对 照 组 复 发 率经 卡方 检 验 , < O0 ,表 明智 三 针 疗 法 P .5 远 期疗 效 也 优 于对 照 组 。李静 ] 用 醒 脑 开 窍 法 治 疗 中风 运 后 抑郁 症 6 。 治 则 : 脑 开 窍 , 肝 理 气 , 7例 醒 疏 调神 解 郁 。 取
1 毫针 治 疗 李 德 平 等 … 以腹 针 疗 法 为主 治疗 抑 郁 症 。 穴 取 中脘 、 主
用 捻 转 补 法 1分钟 ; 溪 向掌 心 直刺 1 , 缺 、 后 寸 列 申脉 、 海 照
中图分类号 :7 9 4 R4.2
据 统 计 , 0 ~ 0 E 的 中 风 病 患 者 可 出 现 不 同 程 度 的 2 % 6 % 抑郁症 , 患者 出 现 情 绪 低 落 、 劳 、 躁 易怒 、 眠 、 晕 等 疲 烦 失 头 抑 郁 焦 虑 症 状 , 别 是 中年 患 者 , 重 影 响 中风 后 肢 体 、 特 严 语 言 等 的康 复 。 中 风抑 郁症 是 中 风 患 者 常 见 并 发症 之 一 。因 此 , 快 解 决 抑 郁 状 态 , 立 战 胜 疾 病 的 信 心 , 患 者 的 全 尽 树 对 面 康 复 回 归社 会 具 有 重 要 意义 。近 年 来 大量 医疗 工作 者 通 过 针 灸 疗 法 治疗 本 病 取 得 了很 好 的疗 效 且 副 作用 小 , 受 到
~ H M 一 8 1 8 2 治疗 后 H  ̄ 评 分 8 6 7 2 总 有 效 率 A D评 分献~ , 2.+ . AⅡ ) . ̄ .。 为 9 . 3 。鲍 超 [ 以健 脑 调神 针 法 治疗 中风 后 抑 郁 症 。取 35% 2 ] 穴大椎 ~ 、 、 综一 四神聪、 上星 鸠尾、 悬钟 。操作方法 : 大椎呈 7 o 5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