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糯玉米新品种广花糯4号
滑县有机糯玉米规模化生产技术

滑县有机糯玉米规模化生产技术作者:魏党振刘娜周卫学田兰荣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8年第7期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魏党振刘娜周卫学田兰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膳食结构有了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要求,作为增加营养、调剂口味的糯玉米正在逐步得到国人认可;因其籽粒软糯清香,皮薄无渣,营养丰富,口味纯正,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几年,糯玉米市场需求在逐步增加,需求缺口日益显现,加上种植有机糯玉米经济效益突出,滑县形成了一批鲜食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村、专业户等。
随着滑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滑县的鲜食玉米产业正在健康地向产业化发展、规模化迈进。
一、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一)选用良种鲜食糯玉米一般要选择穗大、千粒质量高、粒色一致的品种,这样品种的单穗卖价高。
另外,可根据其生育期加以选择,还要选择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糯玉米品种有:京科糯2000、中糯2号、粤甜糯6号、郑白糯4号等。
(二)种子精选种子精选目的是消除秕粒、小粒、破粒、有病虫害的种子和各种杂物。
尽管种子生产销售单位会对种子进行精选,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大小不均匀的问题,按种子籽粒大小分级播种,可使植株均匀一致,避免大苗欺小苗,便于田间管理,并能提高产量。
(三)晒种利用阳光暴晒种子。
晒种不仅能减少种子带菌,还具有促进种子后熟和酶的活动、降低种子内抑制发芽物质含量、提高发芽率和杀菌等作用,增加种子适应性和吸水能力。
经过晾晒处理的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幼苗粗壮。
晒种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把种子摊放在草席或土场上,勤翻动,连续晒2~3 d,切不可放在水泥房顶上或石头场地及金属板上曝晒。
二、地块选择及隔离(一)选择地势高的地块为保证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他类型的玉米品种严格隔离,以避免因相互串粉而降低品质。
隔离方法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宜。
(二)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区外围300~400 m范围内不栽种其他类型玉米品种,如有林木等天然屏障,可适当缩短隔离间距。
广东玉米审定目录

1.美玉糯6号审定编号:粤审玉2009001选育单位: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小白/920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
春植生育期84~85天,比香白糯迟熟1~2天。
植株壮旺,整齐度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
株高198~209厘米,穗位高82~83厘米,穗长18.5~18.6厘米,穗粗4.4~4.6厘米,秃顶长0.7~1.3厘米。
单苞鲜重227~235克,单穗净重178~182克,单穗鲜粒重128克左右,千粒重246~268克,出籽率70.38%~71.97%,一级果穗率85%~88%。
果穗锥型,穗形美观,商品性好,籽粒紫黄白相间,糯性好。
直链淀粉含量0.88%~3.14%,果皮厚度测定值53.39~70.12微米,适口性评分分别为90.2分和90.8分。
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高抗茎腐病,抗倒力中强。
产量表现:2007、2008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08.6公斤和785.5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7.57%和9.21%,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
2008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852.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5.54%。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亩植3500株;吐丝后23天左右收获。
制种技术要点:因父母本均为糯玉米,生活力弱,顶土能力差,一定要保证播种质量,必要时要每穴多播几粒,以利保全苗。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美玉糯6号为糯玉米单交种。
春植生育期比香白糯迟熟1~2天。
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籽粒彩色,直链淀粉含量0.88%~3.14%,糯性好,品质与香白糯相当,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抗倒力较强。
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2.沪糯88审定编号:粤审玉2009002选育单位:广州市种子进出口公司品种来源:华2022/耘1996特征特性:糯玉米单交种。
春植生育期82~84天,与香白糯相当。
植株壮旺,整齐紧凑,株叶形态好,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进和综合评价

内容 结 果表 明 : 糯 6 8和 美 玉 5号 2个 品 种 品 质 优 、 量 高 、 金 2 产
综 合 性 状 好 . 适 合 在 广 东 省 汕 头 市 及 生 态 条 件 相 近 的 地 区 推 广
种 植 、
量小 区产 : 鲜食 玉 米 : 玉 米 : 糯 引种 ; 头 汕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春 季 鉴 定 结 果 .
糯 玉 米 义 称 蜡 质 米 ,是 受 隐性 突 变 基 因 ・ 控
211 生 育 期 及 植 株 性 状 从 表 1 见 .春 季 参 试 品 .. 可 种 的 生 育 期 为 8 ~ 2 . 汕 头 市 均 能 正 常 成 熟 对 照 6 9d 在
爱 但 目前 糯 玉 米 品 种 繁 多 , 服 务 当 地 农 业 生 产 ,0 9 为 20 年引进 2 7个 糯 玉 米 品 种 在 广 东 省 汕 头 市进 行 试 验 , 以
种仲糯 1 生 育期 为 9 d 广 花 糯 4号 、 14 2 4 、 号 2: 15 、2 3 粤 彩 糯 1号 、 珍糯 2号 、 莲 花糯 、 金 紫玉 糯 1号 等 品种 比 对 照早 熟 6 : 莲 雪 糯 、 糯 6 8 泰科 香雪 糯 2 0 、 d金 金 2、 0 0 泰 科 彩糯 号 等 比对 照 种提 甲4 d成熟 : 其余 品种 的生
种 穗 粗 为 44 ~ .2 n ; 花 糯 4号 、 2 3、 糯 1号 、 .8 59 c 1广 24 珍 金
广东省糯玉米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品种并 投入生 产使 用 。目前 生产 上应用 较多 而且 品 质优 秀 的糯玉 米 品种 主要有 苏玉糯 1 、 号 中糯 2号 、
江地 区农科 所 ) 、中糯 1 ( 号 国审 品 种 ,中 国农科 院 ) 渝糯 7号 ( 、 国审 品 种 , 庆 市农 科 院 ) 京 科糯 重 、 20 ( 0 0 国审 品种 , 北京 农林 科学 院 ) 粤 白糯 1号( 、 省 市农 科 院 玉 米 所 育成 的广 糯 1 白糯 玉 米 ( 定 编号 : 号 审 国审 玉
2 0 0 4 , 过广 东省 品种 审定 的糯 玉米 品种 也 只 0 4 3 )通
等 省份 是糯 玉米 的主产 区 , I 四川 和重 庆年 种植 糯 玉
据统 计 ,0 0年我 国糯 玉米 的种植 面积 已超 过 21 4 0万 h 2 中四川 、 m 。其 重庆 、 山西 、 浙江 、 贵州 及湖 南
又 以广 东省 农科 院 、 广州 市农 科 院和 仲恺农 业 工 程 学院为 代表 。 止到 2 1 截 0 1年 , 东省通 过 国家 品种 广
米 面积 约 53万 h 山西 、 江 、 . m, 浙 贵州 、 南各 省 种 湖 植 面积 均接 近 4万 h 右 , m左 广东 省 近几 年发 展 也 非 常迅 速 , 目前 种植 面 积 已超过 33万 h 其 他 省 - m,
份 如广 西 、 南 、 北 、 南 、 东 、 北 及 海 南 等 云 河 河 山 湖
沪 玉糯 1 、 糯 7号 、 号 渝 烟糯 5号 、 白糯 l 、 黏 郑 号 垦
1 、 号 广糯 1 、 号 京科糯 2 0 0 0及 美玉加甜糯 等 。 尽 管 我 国的糯 玉 米 育 种研 究 工 作 正 在 快 速 发
花糯、紫糯玉米新品种

O 嚣
嚣
花糯、 紫糯玉米新品种
一
时 间隔 离 、 问 隔离或 屏 障隔 离等 几 空 种方式 。3 水肥 运筹 。 () 以有机肥 为 主 , 按控 氮 、 磷 、 钾 、 微的 原则 确 定 增 补 添 肥料 种 类 、 量 , 般 氮 、 、 含 量 数 一 磷 钾 比 1 .:.。 亩施 有 机肥 10 ~ 0 0 : 405 每 0 00 20 公 斤 、 合 ̄ 2  ̄ 0 斤 基肥 和 孕穗 复 03公 肥 施 氮 比 46 55 ( )病 虫 害 防 治 形 . 长2 厘 米 . 粗 果 穗 0 穗 三 、 广应 用情 况 推 45 米 .平均 单 株 结 穗1 个 .无 秃 .厘 . 8 江 南 花糯 经 过 江 苏 省 江 蔬 种 苗 顶 .每 穗 1 ~ 6 .籽粒 排 列 整 齐 紧 科 技有 限 公 司多 年推 广‘ 目前 已成 为 4 1行 . 凑, 红 、 、 、 等色 。 量高 、 呈 白 紫 黑 产 肉 江 苏及 周 边 省 份 花 糯 玉 米 主 栽 区 的 质 厚 、 性 强 、 味 浓 、 中带 甜 。 糯 香 糯 春 主 栽 品 种 .在 生 产 上 大 面 积 应 用 江
品 种 简 介 江 南花 糯 江 苏 省 审 定 早 熟 糯 综 合防治病 虫害 . 正确使 用化 学农 药 . 玉米 杂 交种 ( 苏审 玉 第2 0 0 号 、 0 1 5 浙 禁 止使 用 剧毒 、 高残 留农 药 。 5 适 时 () 种 引 ( 0 8 第 0 9 ) 国 家 保 护 品 采 收 。 玉 米 以食 用 青 棒 为 主 . 适 20 ) 0 号 . 糯 最 种 ,品种 保 护号 : N 0 2 0 98 江 宜 采 收期 为授 粉 后 的2 ~ 5 .此 时 C A2 0 0 7 .. 02 天 苏省 农 业 科 学 院粮 食 作 物 研 究 所 选 鲜 、 、 、 , 味 、 味最 佳 。 甜 香 粘 风 食
早熟糯玉米品种介绍

早熟糯玉米品种介绍
早熟糯玉米品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品种:
1.中科早丰:白糯玉米种子,是国内最早熟的种子之一,从出苗期至采收鲜穗只需要60-68天左右。
株高约180厘米,穗位高约80厘米,总共有18片叶,穗长约20-25厘米,穗粗6厘米。
籽粒为白色,口感不错。
2.超早金糯玉米:一种极早熟的糯玉米品种,生长周期只有60天左右。
株高约170厘米,穗位高约80厘米,穗长约18-22厘米,穗行数约16行,穗粗4.8-5.2厘米。
玉米籽粒较为饱满,穗大且匀称,不秃尖,香味较为浓郁,且口感较好。
3.香糯一号:早熟品种,60天即可上市。
长成之后,株高约220cm,穗位高约95cm,果穗呈圆锥形,穗长18-20cm,穗行数14-16行。
籽粒为白色,皮薄,糯性较强,带有甜味。
每亩地可产550kg的鲜穗,单穗重300g左右。
4.澳早60:一种早熟糯玉米品种,从出苗到采收需要71天的时间。
长成之后,株高约191cm,穗位高约74.1cm,穗长18.2cm,穗粗4.8cm,秃尖长1.8cm,穗行数16.4行,行粒数30.7,籽粒和穗轴为白色。
5.金甜878:早熟超甜型玉米品种,若在长江以南地区
春播,从出苗至采收需要70天的时间,黄淮海地区需要83天的时间。
植株株型半紧凑,株高约269.6cm,穗位高约109.2cm。
花药黄色,颖壳黄色,花丝绿色。
长成之后,23片叶,果穗呈锥型,穗长19.44cm,穗行数16-18行,籽粒为黄色,百粒重约为29.73g。
这些品种的糯玉米在种植后的大约60-70天内可以收获,并且口感甜、水分足,很受消费者欢迎。
糯玉米新组合苏玉(糯)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糯玉米新组合苏玉(糯)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黄小兰;薛林;蔡志飞;陈国清;陆虎华;印志同;石明亮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苏玉(糯)4号原名98W-4,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4年利用糯质自选系354作母本,H2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2003037。
【总页数】1页(P54)
【作者】黄小兰;薛林;蔡志飞;陈国清;陆虎华;印志同;石明亮
【作者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如皋,2265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01
【相关文献】
1.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19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J], 高定新;刘金波;徐福海
2.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639特征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J], 孙卫永;吴嘉点;冒宇翔;郝德荣
3.早熟高产多抗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2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J], 黄小兰;薛林;陈国清;陆虎华;印志同;石明亮
4.糯玉米苏玉糯11号在临安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 [J], 李良华;应文飞
5.糯玉米苏玉糯19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J], 徐勇;康勇;何友;徐福海;张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甜加糯玉米品种介绍

花甜加糯玉米品种介绍
花甜加糯玉米是一种玉米品种,属于玉米科玉米属。
该品种又称“肉甜加糯玉米”,全名叫“肉甜扁玉米”,是一种后糯身甜籽玉米品种。
它主要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分布也比较广,在四川、重庆、贵州等省份有很好的发展。
花甜加糯玉米以其果实颜色美观、气味醇厚、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备受欢迎,具有成为理想食用玉米的潜力。
花甜加糯玉米的种子颜色多样,包括深紫色、绿色、色等多种颜色,体积圆滚润厚,具有粗糙的表面,芯部细腻多汁,鲜美可口。
花甜加糯玉米种子营养丰富,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而且脂肪含量低、钙、铁、钾含量高,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丰富体内钙质,促进人体正常消化吸收,有助于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此外,花甜加糯玉米的抗病性强,耐旱性高,对多种病虫害有良好的抵抗力,且生长期比较短,更易于在旱地、水地进行种植,因此,该品种也比较适合在农村地区进行种植,使用率较高。
花甜加糯玉米除了可以加工成食用玉米和农用玉米外,还可以加工成许多食品,如雪糕、饼干、月饼、瓜子等。
花甜加糯玉米可以榨油,榨出来的油外观澄清,色泽金黄明亮,芳香持久,口感清香润滑,营养价值高,食用价值比其他油品更高。
此外,花甜加糯玉米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可以有效改善家畜的营养状况,提高饲
料的营养价值和营养吸收率。
总之,花甜加糯玉米是一种具有营养、口感优良、抗病性强、耐旱性高的新型品种,具有前景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花甜加糯玉米将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并将成为农业的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糯玉米新品种广花糯4号
作者:陈红弟赵守光黄伟如王秋燕
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1年第01期
广花糯4号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自交系ZN16-1-1为母本,YZ22-1-8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在广东省2007-2008年糯玉米区试与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在2006年春、秋品比试验中,667 m2产量分别为882.5 kg和910.8 kg,分别比对照香白糯增产14.3%、15.5%。
在2007-2008年广东省区试中,平均667 m2产鲜苞833.5 kg,比对照香白糯增产13.5%。
在2008年省生产试验中,平均667 m2产鲜苞974.3 kg,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21.02%,最高的罗定点产量高达1 023.0 kg。
1.2 植株特性
幼芽拱土能力强,出苗快,幼苗叶鞘青色,基本无分蘖;抽雄后,穗上部叶片上冲,下部叶片平展,通风透光性好;全株18片叶,整齐度好,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较好,群体光合效率高;株高穗位高度分别为185 cm、65 cm左右;雄花穗分枝约18个,花粉量大,花丝红色,吐丝整齐、寿命长,植株根系发达,抗倒性强,抗病性好。
1.3 穗粒性状
果穗粗大,穗大粒多,果穗筒形;采收鲜穗偏嫩时粒色红白相间,偏老时粒色紫白相间。
穗长18.8 cm,穗粗5.2 cm,秃顶长1.5 cm。
单苞鲜质量292 g,单穗净质量227 g,单穗鲜粒质量149 g,千粒质量303 g,出籽率65.74%,一级果穗率81%。
2007-2008年广东省区试总评价:籽粒糯性较好,果皮较薄,适口性较好,品质较优。
广东省区试中统一分析,直链淀粉含量1.02%,果皮厚度68.36 μm,适口性评分86.6分。
2 标准化栽培要点
2.1 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集中连片、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中高肥力地块。
种植田块周围400 m2不能种植与其同期播种的其他类型的玉米品种,最好是有村庄、树林等障碍物,以达到隔离目的。
采用时间隔离的,可通过不同的播种期,使与其他玉米品种的开花期错开15天以上。
前茬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园,深耕20~25 cm,熟化土壤,进行整地并施足基肥。
四周挖好排灌沟,做到旱能灌雨能排。
畦宽90 cm、沟宽30 cm、沟深 25~30 cm,每畦种2行,行株距均为30~60 cm,667 m2种植3 500~3 800株。
在畦中顺畦开播种沟,沟宽60 cm、沟深12 cm,在播种沟中667 m2施农家肥800~1 000 kg、碳酸氢铵50 kg、过磷酸钙100 kg、氯化钾30 kg均匀混合沤熟同施,上覆土8 cm后播种。
严禁种子与肥料接触,影响出苗。
2.2 分期播种,均衡上市
早春气温稳定通过12℃即可进行播种,广州首播期为2月上中旬。
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或育苗移栽的,首播期可提前10~15天。
秋植首播要注意高温为害,淋水、灌溉等降温措施较好的可早播;最迟播要确保玉米抽雄扬花避过秋寒,采收期气温稳定在18℃。
首次播种后,按市场需求每隔8~15天再播种一批,具体情况要因当地条件而定。
播种前先精选种子,除去病粒、破粒、霉粒、秕粒,不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种子,确保玉米发芽率达到90%以上。
播种时每穴播2~3粒,并覆盖细土2~4 cm厚,播种后及时淋足水或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以确保出齐苗、培育壮苗,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2.3 田间管理
播种后及时检查苗情。
在3叶期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2~3株;5~6叶期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苗肥667 m2施尿素5 kg,对水浇施,并中耕除草松土。
8~9叶拔节期(约出苗后20天),667 m2施尿素10 kg、复合肥5 kg作壮秆肥,穴施于离茎基部约10 cm处,并进行中耕小培土。
大喇叭口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时期,施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50%。
667 m2施尿素20 kg、复合肥15 kg攻穗苞。
采用穴施,距离植株约10 cm处,并进行中耕大培土,覆土10 cm厚以上,以防止植株倒伏。
开花期667 m2施复合肥5 kg作养粒肥。
整个生长期注意排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大喇叭口期、抽穗前10天、开花后20天(即灌浆鼓粒期)三个关键时期,如田间干旱,持水量偏低,就要灌跑马水或人工浇水保墒,使田间土壤持水量达70%以上。
防止杂草为害,主要是结合中耕培土、松土进行。
2.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和玉米螟、蚜虫、小地老虎。
①农业防治水旱轮作可大大减轻病虫害发生。
增施有机肥可促进玉米均衡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精耕细作,用拖拉机把地打细,可减少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的蛹与虫体数量。
及时摘除茎部病叶、老叶,减轻大、小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②药剂防治防治小地老虎,每667 m2用炒麦麸5~10 kg或稻谷糠拌100 g晶体敌百虫撒施于畦上或于傍晚用2.5%敌杀死1 500~2 000倍液喷雾于苗周围的畦面上;防治纹枯病用30%爱苗乳油
2 000~
3 000倍液或5%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1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大、小斑病用25%叶斑清
2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
防治蚜虫用2.5%扑虱蚜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用80%敌敌畏800倍液喷雾。
为了确保食品食用安全,保证花糯玉米品质,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采收前20天禁止施药。
2.5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确保花糯玉米品质、良好风味的关键。
采收过早,产量偏低,籽粒太嫩;过迟采收,籽粒过硬,品质下降,失去特有风味。
从外观看,当花丝顶端转黑褐色变干,外层苞叶即将变黄,穗顶籽粒用手按压而不破即可采收。
一般在吐丝授粉后20~23天采收最适宜。
大面积种植时,应注意分批播种,分期采收上市,以保持应有的特殊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