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待春风
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

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有关九九消寒图的诗:九九歌(清)王之瀚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荫;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家室共享盈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三九严寒春结冰,罢钓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好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朔风凛冽起新晴;朱第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脚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椒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苑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欲含烟;红梅几点报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朦;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拓展:和冬至起数九一样,九九消寒图也是我国北方的一项汉族传统民俗。
在古代,北方御寒条件较简陋甚至缺乏,为挨过漫长冬季,于是发明以数九等的方法消遣。
数九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
到了明代,开始在士绅阶层产生并发展起了“九九消寒图”,这项在当时“熬冬”的智能游戏,在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对迎春的殷殷心意。
消寒图的形式很多,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画铜钱。
即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汉族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有一种比较有文化味道的:就是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
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
另外,也有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
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
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关于消寒诗图,见诸文字记载的则是明代刘若愚的《明宫史》,其中提到宫中年年都要由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
《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八、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
(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1-24题。
(18分)登泰山记登泰山不难,不必有什么登山装备,最多在山门那里花几元钱买根手杖。
泰山的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去。
《字汇》中记录:“泰,安。
”庄子曾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此山如果不泰,而是奇险危绝,那么多数人会爬不上去。
所以说,登泰山是一种赶庙会式的活动,扶老携幼,浩浩荡荡、摩肩接踵,不是去探险,而是回家,回到某种永恒的怀抱之中。
泰山本来也是舒缓陡峻地势不同。
登山的石阶一修,山势也就变成了直达山顶的陡坡,省略了原始山路的七弯八拐,时间也快多了。
但许多路段很无趣,石阶一蹬接着一蹬,登山者喘气喘得像是在参加奥运会,年轻人还要比赛,最短时间抵达山顶成了登山唯一目的。
我估计孔子当年登山,必是依着山势往上,“仁者乐山”,乐的就是它是山。
山有山的路,要在林泉松壑之间绕行,顺着地势:它高你高,它矮你矮,它平你平,它陡你陡;它雾出高岫,你拨雾而深,它泉过低谷,你涉水而湿。
要像水一样地顺着山之路,而不是一条强行霸占的直线。
泰山没有这种直线,登顶也不是唯一目的,对山势本身的体会才是登山之乐。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泰山在孟子那里,不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山,而是一座圣山。
这就给我一种印象,泰山似乎是寸草不生,只有石刻、不朽的文字和神迹。
我要为泰山准备的不是脚底板而是磕膝头。
当我在一个春天抵达泰山时,发现它其实草木葱茏,流水潺潺,山谷苍翠,雾去云生,真是一座可以颐养生命的灵山。
齐鲁大地上出现这样一座天赐的花果松柏清泉美石之山,那就不仅是给养,也是启示。
世界已经如何,世界应当如何,泰山是一种准绳。
道法自然不是乱法,法的是泰山。
这就是泰。
如果把满山的苍松比作笔,把满山的巨石比作墨,那么登泰山就像是在文房四宝中行走,何况历代文人还在山石上刻了那么多字。
在石头上刻字是大事,那石头本是黑暗之身,字一旦镌入石皮,石头就被文身了,文明了,被文照亮了。
九九天是什么意思呢

九九天是什么意思呢我国民间习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九天是什么意思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九九天是什么意思呢?“九九天”俗称数九,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
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
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九九天养生食物数九寒天,北风刺骨,是疾病的多发季节。
此时若能多食些耐寒、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对预防某些疾病会有一定的帮助。
有助于增强人体抗寒防病能力的食物有:主食冬季可适当增加主食(米饭、面食等)的摄入量。
主食为碳水化合物,较易转化为热能。
奶、蛋、肉和豆类按照营养学家推荐的每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0~1.2克/公斤体重,且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包括奶、蛋、肉和豆类及其制品。
优质蛋白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量较高,是核蛋白、激素、酶和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辣椒辣椒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营养素。
研究发现,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还能使人心跳加快,毛孔张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羊肉羊肉“味甘,大热”,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对预防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贫血、腰膝酸软及诸多虚寒证也有益处。
大枣大枣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常吃红枣可防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和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免疫力。
大葱大葱能祛风解表,清肺健胃,软化血管。
冬春季多吃些大葱,对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动脉硬化均有益处。
蒜苗蒜苗富含维生素C和杀菌素,常吃蒜苗可预防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对动脉硬化、贫血、冻疮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不无裨益。
张晓风《等待春天的八十一道笔画》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武侯区2022届中考二模)

(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等待春天的八十一道笔画张晓风①朋友从远方寄来一张照片。
他在故宫做事,看到宫中一张美丽的“消寒图”,便拍下来寄给我。
那是宫女们填涂的一句诗,诗句简朴大方,字体端稳秾丽,隐含风雷,不失为一幅佳作。
②“消寒图”正式的名字叫“九九消寒图”。
“九九”又称“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日期的方法。
从冬至日算起,叫“入九”,待九九八十一天以后“出九”,便算是春日了。
③关于“数九”,有首代代传唱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杨花落。
”对那一代一代的人来说,岁月是如此诚正可信,童叟无欺,虽然一九二九天已冷得伸不出手来,虽然三九四九河水都冻实了,人在冰上行走。
但一到五九六九,柳树的青眼便蒙然欲睁。
一数到七九,宇宙的呼吸便骤然加快,河开如蜿蜒的巨龙在翻身欠腰,骨节舒张,格格作响。
八九雁来也极为动人,仿佛那群大雁是听到大河解冻才赶来试试它们那善于拨水的红桨似的。
终于,九九到了,杨花飘棉,那长长一冬提着的心吊着的胆也都放了下来,从此,便是春天了!④话说那些宫中的女子们,平日就已类似囚徒。
此时又被严冬禁锢,不免变成双重犯人。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北欧,北欧虽物阜民丰。
但冬日过长,日照不足,居民纷纷害上沮丧症。
有医生发明大型日光屏幕,患者每天对着人造日光,面壁而坐,自能恢复求生欲。
⑤明代《帝京景物略》曾记录:“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曰,九九消寒图。
”⑥《清稗类钞》上有另一种填诗的消寒法。
据说清宣宗御制了一个句子:“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风)。
”共九字,每个字都是九笔构成的。
这样一幅字,用“双钩”的方法写成(所谓双钩,就是把字的轮廓沿边勾划出来,中间留白),贴在墙上,宫中女子,每过一天,便填它一笔。
每个字填九天,九个字填九九八十一天,然后便是春天了。
⑦我问我自己,究竟爱明人的方法,还是爱清人的方法?啊!如果可能,我两种消寒图都要。
描写柳树的诗句古诗

描写柳树的诗句古诗描写柳树的诗句古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韩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居宋诗人:范成大横对关门闭对窗,邻翁见惯不相烦。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咏柳宋杨万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卖痴呆词宋范成大树头花落未成阴,一天风絮共轻尘。
三月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刘禹锡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杨柳枝词唐温庭筠千万条绿丝绦,春来织出几树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江临眺唐王之涣画柳唐寅学画鸦,偷教人。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古风柳·小桃灼灼柳鬖鬖,长短亭亭次第栽。
谁道江南春不好?小桃枝上东风来。
送人游吴唐韩愈春风已先发,江柳日夜新。
弄色黄鹂鸟,迎春紫燕人。
我来定几日,回首梦荆榛。
秋柳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观游鱼唐柳宗元咏柳唐,朝代:唐代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各地的数九歌[指南]
![各地的数九歌[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d18100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7b.png)
各地的"九九歌"的内容也不一样。
如河北的"九九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它地方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枣强县)"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
"(新河县) "春打六九头,卖了皮袄买个牛。
"(晋县)"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气。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单)。
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荆楚岁时记》)湖南的"九九歌"说:"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事务,开门寻暖处。
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地在坝上的蔚县则说:"一九二九,哑门(形容张嘴)叫狗(形容打嗝儿); 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一种民间计算时令的方法。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并没有确切的资料。
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中国民间流行着各种版本的“九九歌”。
编辑摘要∙沧海之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来点评"数九寒天"题材的绘画数九是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民间节气。
它从冬至开始算起,这一天称为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说说九九消寒图(历史典故)

说说九九消寒图(历史典故)九九消寒图,汉族岁时风俗。
从冬⾄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汉族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阴晴的“⽇历”,⼈们寄望于它,来预⼘来年丰⽋,是⼀种很有传统特⾊的、好看的⽇历。
它⼀共有九九⼋⼗⼀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
从冬⾄那天算起,以九天作⼀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天,冬天就过去了。
古代汉族历法(夏历),将周天均分为365.24219⽇。
五⽇为⼀候的,三候为⼀⽓(节),两⽓(节)为⼀⽉。
这样将⼀个太阳年分为⼆⼗四节⽓,前半⽉称为节⽓,后半⽉称为中⽓,甲⼦纪年,60年周⽽复始(这在《淮南⼦·天⽂训》中有详细记载)。
冬夏既⽴,冷暖必分,也就有了“三伏”“九九”之说。
夏⾄后第三个庚⽇(甲⼦记⽇说)为初伏,三伏尽,由热逐渐⾛向凉爽,以此表明“热”的转化程度。
“九九”以冬⾄为数九第⼀天,九天为⼀阶段,共九九⼋⼗⼀天,来说明由寒冷⾛向温暖的过程。
消寒图便是记载进九以后天⽓阴晴的“⽇历”,⼈们寄望于它,来预⼘来年丰⽋,是⼀种很有传统特⾊的、好看的⽇历。
它⼀共有九九⼋⼗⼀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
从冬⾄那天算起,以九天作⼀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的⼀项汉族传统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
九九消寒图是⼀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划,从冬⾄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个笔画,每过⼀九填充好⼀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地,⼀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功告成。
也称作“写九”。
图案画法编辑“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字、圆圈、梅花三种。
各家具体采⽤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的爱好和⽂化素质⽽定。
汉族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图中点得墨⿊⿊,门外已是草茵茵。
”消寒图的梅花样式消寒图的圆圈样式消寒图的⽂字样式⼀般⽽⾔在九九消寒图的⼀侧还应写有《数九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重待春风
“小伙子,就以邮票为例吧,它之所以有用,就在于它能够一心一意粘在一个东西上,一直把它送到目的地为止。
”1910年9月,19岁的胡适在康奈尔大学新生注册的廊道里,读到首位校长Andrew White的欢迎信,校长引用了美国作家Josh Billings 的这句话,来勉励六百多名新人。
是的,我们中的多数人太像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飘浮,翻滚,颤抖,最终无奈地委顿于地。
然而,仍有少数人恰如沿着既定轨道运行的星辰——无常的命运之风始终吹不倒他们,只因为他们的内心有着既定的航程。
知命、知礼、知言,这三个境界在人生中的顺序其实是倒着的:我们都是最先知言,在与人交谈和读书中了解这个世界、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但是知言还不够,还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还需要你懂得礼仪,能够充分尊重他人。
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
当然,更高一个层次当属知命。
所谓知命,或许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境界,这时的人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系统,他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的任何纷扰。
从这个意义上去审视,任何被视为或自称担负着记录职责的媒介,仅仅是记录本身都是困难的,因为记录本身并不意味着打开镜头就是在记录,也不意味着具备有言出必录的意识就是记录。
记录在更深的层面上看是一种能力,一种具有节制,克制,理智的能力,一种能让记录本身充满质感与光芒的能力。
如果再往内里探究,我们会发现,“自由的精神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如是观之,记录最大的酬劳应是记录本身,应是对精神世界深情的凝视,专注的甄选与智慧的收藏。
在选择愈来愈多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专注的热情似乎愈来愈淡漠,一切都更新得太快,前一页的墨迹未干,后一页簇新的书写便迫不及待地要将其覆盖。
人们被无数崭新的事物,新鲜的话题,新人辈出的氛围裹挟着,一路追新求变,一路斗志昂扬却又对所有的新事物浅尝辄止,很少人还留恋这样专注的生活——假如你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两个字,也不存在事业这两个字,存在的是琐碎。
重要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情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
就这么简单。
”刘震云这段话一度被不断转发,其《一句顶一万句》的寓意自不必多言了。
极寒天气煎熬了人们一个漫长的冬季,好在“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心境一直都在,就像我们始终粘在岁月的渡轮上,一直与世界的风云幻变相伴,而始终不变的,则是向着心中的目的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