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入门技巧
行测备考中的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享

行测备考中的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分享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稳定就业的选择之一。
而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解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行测备考中的资料分析解题技巧,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认清题目类型在行测备考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题目类型。
常见的资料分析题型包括数据分析、表格分析、图表分析、图形分析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特定的解题技巧,因此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审题准确对于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目,审题准确是解题的关键。
具体而言,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资料:仔细阅读给出的资料,理解每一个数据、表格、图表等的含义和关系。
2. 弄清要求:认真阅读题目要求,了解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注意限制条件:在题目中会给出一些限制条件,考生需要特别注意,将其考虑在解题过程中。
三、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在行测中,运用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解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1. 对比法:将不同数据进行对比,找出规律和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2. 比较法:将不同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发现问题所在。
3. 归纳法:通过分析具体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4. 排序法:将数据进行排序,找出大小、高低等顺序关系,从而进行分析解题。
四、注意细节和推理在资料分析解题过程中,细节和推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关注细节:注意数据的单位、时间顺序、百分比等细节,避免因为细节错误而导致答案错误。
2. 推理能力: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可以得出一些间接的、隐藏的信息。
考生需要善于发现资料中的线索,推理出潜在的解题信息。
3. 注意逻辑关系:在分析资料时,注意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比例关系、相互影响等。
掌握逻辑关系有助于解题。
五、切忌主观臆断在行测中,切忌主观臆断和带入个人观点。
资料分析题的解题过程需要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不能凭个人意见和主观判断。
2015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过技巧

1、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____。
A、传输层B、网络层C、物理层D、应用层2、在Windows系统中,删除一个文件夹后,该文件夹下的____A、文件被删除而文件夹保留B、文件夹被删除而文件保留C、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均被删除D、只读文件被保留而其他文件或文件夹均被删除3、在Internet域名系统中,com表示____。
A、公司或商务组织B、教育机构C、政府机构D、非伶俐组织4、Pentium IV处理器属于____处理器。
A、第一代B、第三代C、第四代D、第五代5、你可以通过____发布信息、了解信息,也可以即时与他人聊天。
它就象一块巨大的公共广告栏,你可以随便张贴,也可看他人的广告,它就像一个公共的聊天室,你可以与大家同时聊天,也可以找一个人单独交谈。
A、WEBB、BBSC、FTPD、IP地址6、在Word中,如果对当前编辑的文本进行了修改,没有存盘就选择了关闭命令,则____。
A、Word会显示出错信息,并拒绝执行命令,回到编辑状态。
B、Word会弹出对话框,提醒用户保存对文件所做的修改,然后关闭文本。
C、Word会自动为用户将当前编辑的文件存盘。
D、Word会执行命令关闭编辑的文本,而对当前编辑的文本的最新改动将会丢失。
7、在网页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图像格式是____。
A、JPEG和GIFB、GIF和BMPC、JPEG和PSDD、BMP和PSD8、 的网址中,可以明确地看出是属于哪一类机构____。
A、教育界B、政府单位C、法人组织D、公司9、在PowerPoint2000中,若为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飞入",应选择对话框____。
A、自定义动画B、幻灯片版式C、自定义放映D、幻灯处放映10、下列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____A、鼠标B、音箱C、显示器D、打印机11、以下____视图不是WORD提供的视图。
A、页面B、Web版式C、联合D、大纲12、要在Web浏览器中查看某一公司的主页,必须知道____。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备考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备考技巧第一类:文字性资料分析。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其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这里向同学们推荐的是关键词法,要学会把有用的关键词在文段中标注出来,一般可选用直尺或者画圈方式,但怎么知道关键词,这还需要我们从问题入手,看看问题问的是什么,在资料中找寻关键词。
另外,还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而且其中还会设定一些小的陷阱和易混淆成分。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简单通读一遍,这个时间不要太长,推荐时间为30-60秒。
在这一分钟内我们要简要了解一下文字叙述的方法,是采用总分还是并列的叙述,内容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关键词作出标记,筛选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最后,然后根据题目寻找相应的文字资料进行作答。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
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资料分析中的计算技巧

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资料分析中的计算技巧第一篇: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资料分析中的计算技巧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辅导:资料分析中的计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速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同于数量关系部分的计算,资料分析部分的计算过程更具有复杂性、技巧性、估计性等特点。
2015湖南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新鲜上线!8-18人内超级小班!授课效果更好,学习质量更高!考上机会更大!更多最新备考资料搜索:育政公考!首先,资料分析的材料都来自于现实中的统计材料,而真实数据一个常见特点就是数字的数位往往较长,并且数字一般都不便计算,这增加了计算过程的复杂性。
其次,资料分析的计算式往往涉及多个多数位数字的乘除运算,算式较长而数字复杂,因而就要求计算时有更高的技巧性。
再者,与数量关系部分的精确计算不同,资料分析中极少会涉及精确计算,而是根据选项对数字进行适当的估算,这也导致了估算法在资料分析中十分常用。
由于不需要精确结果,因此资料分析更侧重考查考生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段来提高计算速度的能力,同时保证计算结果仍能够接近正确选项。
通过对近几年大量考题的统计,我们提炼出以下几点速算思想:(1)在资料分析中,非精确计算过程要远远多于精确计算过程,很多计算问题往往只需要算出前三位数字就可以判断选项。
(2)在资料分析中,小数点的位置通常是不需要考虑的,计算时可以直接将小数点抹去。
(3)在资料分析中,对算式的各种处理方法都依赖于对选项的理解、判断和分析。
事实上,资料分析中的速算技巧多数都是基于选项的。
(4)资料分析中的计算都以判定出结果为目的,因此计算的方向多是以发现选项之间的不同点作为出发点。
(5)速算技巧的名称并不重要,甚至某些算法之间的区别也不重要,关键是能灵活运用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实战的速算过程往往是多种速算技巧的组合运用。
◎估算法仅适用于四个选项相差大,如两位数首位数字不同的情况下,只需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即可,其估值的粗略程度取决于计算对精度偏差的容许程度。
湖南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题技巧_百.

湖南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数字推理题技巧2015湖南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新鲜上线! 8-18人内超级小班!授课效果更好,学习质量更高!考上机会更大!更多最新备考资料搜索:育政公考!数字推理题型释义数字推理是数量关系模块的另一题型,在国考和联考中也曾多次考查。
从 2011年起国考题型设置出现变动, 这两年没有考查数字推理题型, 此后的几次联考与省考中也曾略去对这个题型的考查。
在数字推理中, 考生应快速判断需要熟知的基础数列。
这些基础数列是在将原数列进行处理后能够判断规律的依据。
基础数列主要包括常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质数相关数列、平方立方数列、周期数列、简单递推数列等。
数字推理题主要包括五类主流题型:多级数列、分数数列、幂次数列、递推数列、多重数列。
在这五类数列类型中,以多级数列最为常考,多重数列已经很少考查。
其余三类题型中, 分数数列侧重考查反约分, 幂次数列侧重考查幂次修正数列, 而递推数列侧重考查三步走递推法与综合递推法。
第一节多级数列多级数列是指需要对数列相邻两项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得到次生数列后, 才能呈现某种规律的数列。
按照四则运算的不同, 可以分为做差多级数列、做商多级数列、做和多级数列、做积多级数列四种数列。
按照层级不同又可分为二级数列、三级数列两类, 若对原数列做四则运算得到次生数列有规律时, 称为二级数列, 若需要继续对次生数列再次经过四则运算得到次生数列才有规律时,称为三级数列。
经过四则运算后的次生数列可能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质数相关数列, 还可能是幂次数列、周期数列、简单递推数列等。
第二节分数数列分数数列是以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为研究对象的一类数列, 可以是数列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律, 也可以是在划分为分子列、分母列后分别有规律。
因此分数数列的考查形式更为灵活, 考点的融合更加巧妙。
分数数列区别于其他数列类型的特征是其数列中含有大量的分数, 分数数列内部各考点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的特征。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分析材料的两个步骤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分析材料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提炼材料主旨申论所给定的资料往往都是围绕一个问题,这些资料大都是不够全面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资料。
所以考生要善于透过这些资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实质,而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
申论材料涉及面广,社会救助、网上募捐、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都有可能进入考查范围。
考生要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要迅速清楚地分辨和提炼出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叙述,也就是材料的主旨是什么。
在概括材料时,考生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
申论考试中给定的资料虽然比较繁杂,但是不管材料多么冗繁,总有一些标志性的关键句在引导考生,这些关键句在揭示材料主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1.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2.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3.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等。
对于这些意义比较重要的词语,考生要先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断。
第二步:掌握分析方法考生在对材料产生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至关重要,对此,建议考生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每一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因此,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进行。
譬如“土地征用与土地的持续利用”问题,就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政治角度分析,某些政府角色定位错误,直接参与其中,从中谋取私利,或在态度上倾向企业一方,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从经济角度分析,最大的问题是征地赔偿与征地收益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不符合价值规律,势必造成社会矛盾;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失地农民的不满,导致了冲突、上访等社会现象;另外,要清醒认识粮食安全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要解决好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2015年国考行测暑期资料分析:计算题技巧详解

2015年国考行测暑期资料分析:计算题技巧详解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多以计算为主,因此计算题是资料分析的必考题型之一,这些题目中有的列式难度偏大,有的计算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对考生分析资料、提炼有效数据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多个数据间的计算,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和正确选项之间有偏差。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将介绍几种常见计算题。
一、求增长的计算题求增长的计算题在资料分析中是最常见的,其中增长包含同比增长量、环比增长量、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年均增长率等,提问方式却各不相同。
1.常见提问方式求增长的计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与上年同期相比,XX约增长了多少”、“XX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多少”、“上年同期XX的量是多少”、“上个月XX的量是多少”等等。
2.高频考查方式:求增长量求增长量的问题,在国考和地方考试中出现频率均较高。
在各类考试中常给出“本期量和增长率”求增长量。
【例题1】 2010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累计完成148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3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其中,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2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比重提升到68.55%,增加了3.24%;固定通信收入累计完成1366.5亿元,比重下降到31.45%。
2010年1-6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
A.2476.7亿元B.2619.6亿元C.2972.0亿元D.3180.2亿元3.特殊考查方式:求跨年增长率求增长率的问题很多,但是一般都是已知“本期量和增长量”或者“本期量和上年同期量”来计算,2011年国考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新的考查形式即求跨年的增长率,下例中求跨年的增长率无需利用本期量和上期量,只需已知两期的增长率即可。
【例题2】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考试,尤其是对于行政职能类的公务员,行测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而要想在行测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资料分析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掌握公共基础知识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公共基础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数学、语文和逻辑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留意这些知识点,遇到有关的问题,要适时地回忆和应用。
在考前,我们也要认真地复习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轻松应对。
二、分析资料问题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提取和分析资料问题。
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其中的重点,资料题是同样的题目类型,但是在不同年份的考试中,资料题的内容和形式是可能会有所变化的。
但总的来说,都会先给出一段文字或一组数据,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我们结合给出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
在学习资料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数据的含义和单位。
在资料中,往往会涉及到许多数据,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和单位,尽可能了解它们所代表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资料,提取其中的信息。
2.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
行测资料往往需要我们从一些数量或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通过整个文章和比较来判断结论的正确性。
那么,要抓住这些关键词,从而确定重要因素,快速提取出所需信息。
3. 精细阅读,仔细判断。
在做资料题时,要仔细地读文本,了解每个细节和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解出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十分注意问题的细节及其条件,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三、多做练习题最后,我们需要多做练习题,熟悉常见的资料类型和各类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进行练习时,我们要尽量选择来自不同企业的试卷作为参考资料,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题意。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审视自己在做题中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在做题过程中,我们也要结合一些实际案例研究、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在应试中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分析资料问题及多做练习题是我们在行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入门技巧
资料整理: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
资料在分析而不在计算——立足数据根据选项,就是你大胆分析推断甚至猜测的依据。
本文要告诉你的理念是资料分析如何巧妙分析而非生硬计算。
资料分析试题要求我们算出精确的数字,分析走向,估出大概范围,我们知道所估结果是偏小还是偏大即可。
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手把手的讲述如何训练和复习资料分析试题。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实战中通常方程要比估算的比例份数法慢很多——而资料里面,首推是:可以先看例子,然后我再说明这种方法的好处:
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可以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可以节省时间;
3、可以保持比较好的节奏和心态。
以上方法也适用于英语阅读理解。
考四六级或者研究生英语的朋友应该有体会。
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讲解,读清楚材料应该限定在1分多内,定位数据+列好式子,用了不到3分钟,最后计算。
其实,基本没动笔,用不到1分钟,就要分析出来答案了。
具体材料:
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2003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B.5002.6亿元C.3979.6亿元D.816.3亿元
2.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A.1:6.87B.6.87:1C.1:2.37D.2.37:1
3.与2002年相比,2003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A.各类企业B.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C.高等学校D.无法得知
首先,大概看看时间和结构:
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
分执行部门看,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
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可以清楚的发现,时间只有03年和02年。
涉及到的分类有中央和地方,以及分职能部门。
问题1:划出关键词“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也就是我们在材料中要找到的。
当读完第一句话时,可以发现我们要找的出现了,在第一句话结尾处标记。
一般解法:975.5÷4.0%,这样的方法对这道题还可以,但对数字不规整的就显得繁琐了些。
我们这样做:975.5估算成1000,4.0%转换成分数,即1/25,则题意可理解为1000是1/25。
显然1000×25=25000,和答案A近似,故答案为A.(国考答案设置是很有技巧的,通常都可以用估算法的;省考差些,但可以结合运用。
)
巧解:975.5亿元,比重为4.0%[注意结合选项:25000,5000,4000,1000]
4%都有1000了,就算10%(十分之一)是1000,那么总量,也是大于是10000的,BCD 离得太远了。
问题2:划出关键词“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只要这两个有了,答案就来了。
当你读完第二句话时此题可以做了。
(停止阅读、标记)。
先求“中央财政支出”,一般解法为:639.9÷8.6%。
我们所用的方法和原理同第一题,但技巧性更强了,639.9估算成640,甚至600都可以,为了体现估算法在真题的资料分析中的实用性下面我们用600计算,8.6%转化
成多少分之一(这是比例转化法的核心和关键),
怎样转化呢?其实只需考虑8.6乘以多少大概等于100即可,8.6×10=86,和100差14,那再加两个8.6就差不多了,所以我们把8.6%估算成1/12,则题意变为:600是1/12,那么“中央财政支出”即为600×12=7200,求“地方财政支出”同理,335.6估算成300,1.9%转化为1/50,则“地方财政支出”为300×50=15000,所以答案约为7200÷15000≈7÷15≈1:2点几,所以答案为C。
解答:
先扫一眼数据:
639.9÷8.6%——700÷10%=7000,大概在7000。
335.6÷1.9%——350÷2%=17500;大概是在17000。
——所以,知道地方的比中央的大。
看选项:
A.1:6.87B.6.87:1C.1:2.37D.2.37:1
答案在AC里面——A是6.87倍;C是2.37倍;
7000,17000,出入再大,也不可能差出6倍去(6倍7000,都四万多了,顶多2、3倍的样子),所以,不用算也知道A不可能对。
问题3: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绝对增长量”,即为两年具体经费的差值,也就是具体的钱数差;一般方法为:算出上一年具体钱数,再和今年的做差,求出。
我们还是使用上两题的原理,但稍微改变思路:以各类企业为例,题中给出“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先把960.2估算成960,再把21.9%转化为约等于1/5,则题意可以理解为:“今年比去年多1/5”,也就是说如果去年是5份,那么今年就是6份,即960是六份,求五分是多少(去年)?但这道题求“绝对增长量”实际就是求一份是多少?所以我们对于这道题只需用960÷6,求出一份,即可,B、C选项同理,B为400÷8或9都可(估算),C为160÷5,还有一点要注意做资料分析尽量不计算,只列式。
A、B、C中A为3位数,B、C为两位数,所以最大的是A。
解答:
(1)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2)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3)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2)与(1)比,总量小,增长率小——直接不用看了。
份数法:960/6=160,
所以(3)也不用看了,因为在(3)中,今年的总量才160。
就算是80+80(去年80,增量80—100%的增长,增量也没有160大。
)
资料来源:中政行测备考平台
更多资料分析专项练习和真题资料,可通过以下链接到中政行测获取
/?ag=2195
更多信息,双击链接即可进入你倾慕的备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