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行测公式汇总pdf

行测公式汇总pdf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这一部分,以下是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公式汇总,以及每个公式的详细说明。

一、单一数据1. 基期值:指的是对比的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2. 现期值:相对于基期量的当前数值。

3. 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4. 增长率:增长量与基期值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二、两数之比1. 比重:部分数值与整体数值的比值。

2. 平均数: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3. 倍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年均增长1. 年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增长量。

2. 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与基期值的比例。

四、隔年增长1. 隔年基期量:在间隔年之前的基期量。

2. 隔年增长率:间隔年的年均增长率。

五、多公式结合这一类题目通常涉及多个公式的组合使用,核心是围绕上述各类型的基本公式展开,相互组合,进行灵活考查。

六、数字推理公式1.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 = 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2. 尾数法:在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时,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3.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涉及和、项数、平均数、中位数等计算。

七、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 单边线型植树公式:棵树= 总长÷间隔。

2. 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 n)` 的最大公约数。

3. 单边环型植树公式:棵树= 总长÷间隔。

4. 单边楼间植树公式:(同上,根据具体情境调整)八、其他1. 截位直除法:在资料分析中快速计算的一种方法,通过四舍五入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以上就是对行测资料分析中常用公式的详细介绍。

希望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汇总推荐文档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汇总推荐文档

同比增长率本期数 ::A 上年同期数:B冋比增长率:m% 已知: 本期数 A 和上年同期数B 求:冋比增长率 m%公式: m% A BA B 100%B已知: 本期数 A 和冋比增长率m%求:上年同期数B公式: B -A1 m%已知:上年同期数 B 和同比增长率 m% 求:本期数 A公式:A B (1m%)环比增长率本期数:A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已知: 本期数 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率n%公式: n% A C 100%C已知: 本期数 A 和环比增长率 求:上期数C公式:C - A1 n%已知:环比增长率 n%和上期数 C 求:本期数A公式:A C (1 n%)本期数:A 上年同期数: 已知 公式 已知 公式:已知 公式已知 公式已知 公式:B本期数A 和上年同期数 X AB 本期数 A 和同比增长率A X m%1 m%上年同期数 B 和同比增长量 A B X 本期数 A 和同比增长量B A X 本期数 同比增长量 同比增长率:m% 求:同比增长量同比增长量 Xm% 求:同比增长量 X 求:本期数求:上年同期数 m%A 和同比增长量 X100%A X求:同比增长率m% 本期数:A 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 环比增长量已知:本期数 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量Y公式: Y A D已知: 本期数 A 和环比增长率 求:环比增长量Y公式:Y — —n%1 n%已知:上期数 C 和环比增长量 Y 求:本期数A环比增长量Y第n年相比于第n-2年的增速(1 m%)(1 m%- n%)-1B,这n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已知第m年的数据指标为A,年均增长率为,求第n年的数据指标B,根据上式展开2、已知第m年的数据指标为A,第n年为B,年均增长率。

第n年相对于第m年的增长B B— B—率为,且一1,即1 —。

根据上式可知,(1 )n-m -,则有(1 )n-m1,A A A(n-m)且大于(n-m),在选项差距较大时,一般使用公式(n-m),即n m比重公式: A C Y已知: 本期数A和环比增长量Y求:上期数C公式: C A Y已知: 本期数A和环比增长量Y求:环比增长率n%公式: n%Y100%A Y跨年份增长假设第n年某指标为A,同比增长m%,增速同比增长n个百分点,则第n-2年该指标A (1 m%)1 ( m n%)年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增长的数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一、数据分析类公式1.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总和÷样本数量在数据分析中,计算平均值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中位数公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为两等分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对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更具有稳定性。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就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对于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众数公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频率出现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

众数可分为单峰众数和多峰众数。

4.极差公式极差表示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百分位数公式百分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一些百分比位置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n,取第p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n+1)×p/100。

6.方差公式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Xi-平均值)^2]÷样本数量7.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开方二、比例计算类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所占数÷总数)×100%在数据比较和分析中,百分比是比较常用的计算方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相对大小。

2.比例公式比例=(所占数÷总数)×比例基数比例基数可以是任意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增长率公式增长率=(现在数值-原始数值)÷原始数值×100%增长率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增长或减少幅度的指标。

增长率为正数表示增长,为负数表示减少。

三、概率计算类公式1.概率计算公式概率=事件发生数÷总样本空间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2.基本概率公式在等可能的情况下,基本概率可以通过统计总数和事件发生数来计算。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一、概述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和热议。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诸多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其中,数学实在是行测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的公式更是让考生头疼的部分。

我们特整理了以下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数量关系题目公式1. 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 = 总值 / 个数2. 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多者 / 较少者3. 反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少者 / 较多者4. 增减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增加 = (增加值 / 原值) * 100百分比减少 = (减少值 / 原值) * 1005. 资料图计算公式根据柱状图、折线图或饼状图进行计算6. 存在关系计算公式混合物的平均浓度 = (已知浓度1 * 体积1 + 已知浓度2 * 体积2) / (体积1 + 体积2)三、判断推理题目公式1. 判断题公式真命题的否定为假命题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2. 排序题公式正序排列:A<B<C逆序排列:A>B>C3. 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物品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公式1.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2. 词类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3. 词语搭配正词相反:冷热、高低动名结合:吃饭、送信五、综合分析题目公式1. 逻辑判断公式A→B 非B→非AA→B 非A→非B2. 选择判断公式对A的肯定是否定了B的否定3. 数字推理公式数字之和、差、乘积、商之间的规律4. 资料分析公式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表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六、总结以上整理的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只是行测知识点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能让考生更快地应对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综合分析等题目类型。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现期比重= ×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21.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基期比重= ×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比重比较
22.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现期比重=
分数打下比较
23.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 ×x%
特殊分数法,当 %可以被视为 时,公式可以化简为
增长率计算
13.已知基期量与增长量
增长量=
截位直除法、插值法
14.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15.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
= -1
代入法
增长率比较
16.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基期量=现期量-N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3)化同法。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基期量×x%

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汇总

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汇总

很多同学第一次备战公考不知该从何下手,不妨从行测中容易提分的资料分析学起。

资料分析一共考察大家三大能力:阅读能力、列式能力、估算能力,而要想学好资料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记住公式。

一听记公式大家就头大,大家不用怕,其实我们要记的公式并不多,经过我们研究你只需要记住19个公式就可以。

那么今天就由专家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公式。

一、单一数据(4个)
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1+增长率)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资料分析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看着不多,但还是要学会在题目中灵活运用。

希望大家能下来结合题目熟练掌握,祝大家考取得一个好成绩!。

公务员事业单位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公务员事业单位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对于资料分析,首先需要熟记公式,然后在识别题型的基础上快速找到需要的公式,接下来就是利用一些速算技巧、结合选项等来选出正确答案。

接下来是我整理的一些资料分析中的公式。

一、高频考点之增长率1.识别:* 问题中出现两个时间比;* 出现“增长,减少,上升,下降,增长率,增速,增幅”等字;* 出现“A比B多多少倍,或增长了多少倍”;* 选项单位一般是%现期2.公式:增长率= 1基期增长量现期-基期增长率= =基期基期间隔增长率= 现期增长率 + 基期增长率 + (现期增长率 x 基期增长率)(注意:间隔增长率当两个增长率都小于10%时,乘积可忽略)二、高频考点之基期量1.识别:题目问的是材料所给年份之前的年份(一般为前一年)现期量2.公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x(1+增长率))1+增长率注:当增长率的绝对值小于5%,且为负时可化除为乘。

现期量即基期量==现期量x(1+增长率)1-增长率3.关于基期量易考点:* 计算基期量* 基期量做差做差技巧:可以列式以后直接比较两个分式大小,判断正负排除部分答案三、高频考点之增长量1.识别:增长(增加)+具体数值(多少)+单位(元、吨…)现期量现期量现期量2.公式:增长量= x增长率 = x 1/n =1+增长率 1 + 1/n n+1现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1+增长率注:常用方法:特殊分数化简法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7% 2/7=28.6% 3/8=37.5% 2/9=22.2% 2/11=18.2% (注意:增长率为正数时,n取正数,增长率为负数时,n取负数)3.增长量考点:增长量大小比较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 大大则大: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一定大;*一大一小看倍数(乘积):分别计算两者现期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增长率之间的倍数关系,锁定倍数关系明显大的那一组(如现期值是4倍关系,增长率是2倍关系,就看现期值),其中数值大的,增长量大。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式大全(数学、逻辑推理、资料分析)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式大全(数学、逻辑推理、资料分析)

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立方和差公式:a3+b 3=(a ±b)(a 2+ ab+b 2)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a -p =p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1)a n =a 1q -1;(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No.2 年均增长率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

No.3 间隔增长率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No.8 比重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A是B的多少倍,A÷B;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

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

(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

“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倍数与翻番1.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

2.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1.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

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

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

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多少倍。

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

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比如,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

平均数相关术语1.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

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

两者的差别在于:(1)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

(2)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

(3)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

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

2.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和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

根据这一定义,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

3.平均增长速度因平均增长速度不等于全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故它不能根据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直接计算。

但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或百分之百)进行间接计算。

增幅与同比增长1.增幅增幅与增加幅度是一个概念,指的是速度类、比例类的增加幅度。

比如,今年5月GDP的发展速度是10%,去年5月是9%,我们就可以说GDP发展速度的增幅是1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10%,今年增幅为9%,那么今年的发展速度就用10%×(1+9%)得到。

2.同比增长同比增长是指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多少。

比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可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

一般标准是: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

所以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越穷,此系数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此系数越小。

强度指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指标对比,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即总人口除以这个地区的总面积。

价格相关术语1.价格价格是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值表现,用货币来表现。

2.价格水平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者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

比如:某市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87元,10月份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53元。

用10月份4.53减去9月份的4.87可以得出全市鸡蛋价格水平10月份比9月份减少0.34元。

3.价格指数表明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商品和服务项目某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与另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相对比来计算的。

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是指国内一定时期内的居民支付所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程度水平指标,简称CPI。

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评价。

发展水平和增长量1.发展水平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达到的实际水平。

2.增长量指某一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这个差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加,负数表示减少。

计算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增长量相关术语1.逐期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去前一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前一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2.累积增长量累积增长量是指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去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固定基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很多考生分不清楚比重变化量和平均数变化率这两个概念,在此小编提醒大家可以通过题干中很多的信息点找到两者的区别,准确列式求的答案。

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概念剖析1.比重变化量指的是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做比较所变化的具体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比重为百分数,百分数之间做比较只通过作差比较大小,所以比重的变化量是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作差所得。

2.平均数变化率指的是现期平均数与基期平均数做比较所变化的百分数。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平均数为具体的数值,所以平均数变化率是现期平均数与基期平均数通过比值求得,研究的是现期平均数相较于基期平均数的增长率。

二、公式对比三、例题精讲对于这两个易混淆概念的区分,可以注意题干中的两个部分,一是题干中是否有与比重相关或者与平均数相关的概念性语言;二是观察选项是百分点形式的还是百分数形式的。

注意到了这两点,基本上就能够很准确的区分好题目的考点。

我们现在通过两道例题来熟悉一下这两个概念。

例1:2016年福建泉州市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04.7亿元,同比下降4.9%,利润总额为486.4亿元,同比下降6.9%,2016年福建泉州市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利润总额的比重相比去年( )。

A.约上升1.2个百分点B.约上升1.8个百分点C.约下降1.2个百分点D.约下降1.8个百分点【解析】A。

由题目和选项可知,所问2016年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比重相比去年变化了多少百分点,可以看出此题符合比重变化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