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顶板及防治水联合检查通报 2

合集下载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由于覆岩层的倾斜或厚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岩层失稳,产生顶板及底板的剧烈运动和变形,对矿井和矿工的安全造成威胁的现象。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制定了以下的细则:
1. 应加强预测和监测,制定合理的覆岩层稳定性评价方法和指标。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评估岩层的稳定性,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2. 采取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支护方式,如合理的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配合适当的支护方式和采煤方法,减少岩层破碎和位移,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

3. 加强掘进前后支护的质量管理,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掘进过程中及时检查和维护支护体系,防止质量缺陷和漏洞的出现。

4. 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井下水分和地下水位的控制。

水分过多会导致岩层的稳定性下降,增加冲击地压的发生风险。

5. 加强岩层动力学研究,提高岩层应力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

通过岩层动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和程度,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矿井工作面和巷道的监理和管理,确保工作面和巷道的稳定性。

对于出现冲击地压问题的工作面,采取及时停产、加固和处理等措施,确保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总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需要从岩层稳定性评价、采煤工艺和支护体系设计、质量管理、水文方面的控制以及岩层动力学研究等多方面入手,综合防治,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冲击地压与防治水细则最新版

煤矿冲击地压与防治水细则最新版

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顶板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分析

顶板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分析

采掘顶板管理排查分析2012年3月16日11时50分,新矿集团孙村煤矿综掘二区号2222运输巷综掘工作面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一人重伤。

为接受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3月20日全矿组织大检查,根据领导要求将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对2012年回采工作面进行分析以及采取措施如下:1 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1 430外水仓主要问题1、430外水仓底盘小门口往里20m顶板稍有离层。

2、小门口往里左帮加强支护处背帮,锚牌不贴岩面。

1.2 3302上面轨顺主要问题1、工作面轨顺2#带采硐室门口和超前支架内顶板有两处锚网破损,需要补网。

2、工作面130-131#架、45-46#架、33-34#架错台,需要顺平顶板。

3、30-46#架顶板破碎,需采取超前移架、带压擦顶移架控制顶板。

4、工作面皮顺转载机60m范围人行靠面侧巷道移近量大,需加强观测,及时支设单体支柱加强控制,人行路要保证0.8m的宽度。

5、工作面皮顺二部带(机电队负责)42、35#供水管路处巷道顶板有两处锚网破损,有网兜,需要补网。

1.3 530采区主要问题530集中轨道巷1. 4寸管路350#、362#、369#、374#处人行路侧帮网破损,需补网。

2. 387#管路处左肩窝断锚杆1条。

3. 389#管路处左帮钢带断1条。

530采区集中皮带巷主要问题1、顶板破网、漏矸、网兜不贴顶板:皮带头储带仓尾5m范围、70m、120-140m、220m、230-235m、二号联络巷内、340 m、445 m、540 m、555-560 m、570 m、700 m、800 m、810 m、940 m、950 m、1110 m、1180 m、1245 m、1255 m、1300 m、1355 m。

2、两帮锚网锈蚀开裂地点有:200--250m处皮带里侧;L3#导线点行人侧;400-450m行人侧;82#架杆处;L1#点前后20m范围内两帮;3联络巷门口;118#、130#架杆皮带里侧;900m处行人侧;P23、P24#导线点处;201-207#架杆皮带里侧;210-215#架杆两帮;221#架杆两帮;223#架杆里侧;238-241#架杆行人侧。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2010年7月30日3时15分左右,我矿-1200东一采区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故,造成6人遇难、1人重伤、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96.29万元。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概况及事故区域自然状况㈠矿井概况我矿位于徐州市沛县境内,距大屯煤电公司 6.5km,距徐州市区约79km。

井田东西走向长13.5km,倾斜宽2.9km,面积约37.8623km2。

目前,探明煤层最大埋藏深度为-1200m,现主采山西组7、9煤,矿井正常涌水量870 m3/h,最大涌水量是907 m3/h。

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属于低瓦斯矿井。

截至2009年末,矿井的工业储量为21492.6万t,可采储量10033.7万t。

我矿于1979年1月开工建设,1986年12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20Mt/a,原隶属大屯煤电公司,1990年1月移交给徐州矿务局。

2009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25M t/a。

我矿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开采上限-260m,开采下限-1200m。

划分四个水平,即 -500m水平、 -750m水平、-1000m水平、-1200m水平。

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

矿井在册职工6332人,其中,原煤生产职工3893人,后勤及非煤职工730人,异地劳务职工1140人,内部退养及其他569人。

目前,全矿共安排3个综采工作面,0.8个炮采工作面和15个掘进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

2009年生产原煤202万t。

㈡事故区域概况1、自然状况发生事故的区域位于矿井-1200m东一采区,该采区东起大屯铁路保护煤柱,西至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北至7煤-1200m 底板等高线,南至9煤-1000m底板等高线。

走向长2006m,倾斜长560m,采区面积1.12Km2。

2、煤系地层该区域主要开采山西组7、9煤,煤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灰~灰白色细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组成的砂泥互层以及煤组成,共含煤两层,含煤系数6.3 %。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矿山事故情况的通报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矿山事故情况的通报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矿山事故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日期】2021.10.20•【文号】矿安〔2021〕160号•【施行日期】2021.10.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近期矿山事故情况的通报矿安〔202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各省级局,有关中央企业:今年国庆节前后,全国共发生10起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造成18人死亡,其中,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接连发生3起较大矿山事故,共造成10人遇难,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

此外,陕西还发生1起泥石流引发的矿山灾害,造成4人死亡。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9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汇能煤电集团巴隆图煤炭有限公司露天煤矿(以下简称内蒙古巴隆图煤矿)发生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10月7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鹿山优质煤有限公司二井(以下简称黑龙江鹿山二井)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7人被困,经57小时全力救援,4人获救、3人遇难。

10月9日,陕西省宝鸡市太白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因连日降雨,发生山体滑坡,致使巷道上方地表低洼处顶板塌陷,约800立方米泥石流涌入井下巷道,造成4人死亡。

10月11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彬长矿业胡家河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胡家河煤矿)综放工作面回风巷超前25米至90米段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重伤、20人轻伤,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近期接连发生多起事故,充分暴露出一些矿山企业依然存在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吸取事故教训不深刻、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

一是违章指挥。

内蒙古巴隆图煤矿未按照废旧巷道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违章安排工人挖开已经填埋的塌陷口,查看废旧巷道走向。

陕西胡家河煤矿明知综放工作面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在没有卸压到位的情况下,违规安排6个区队、145人在该工作面平行作业,违规组织生产。

坚硬顶板工作面防治冲击地压措施

坚硬顶板工作面防治冲击地压措施

TECHNOLOGY TREND某工作面平均埋深1036m ,顶板为13m 厚的灰白色中粒砂岩,坚硬不易冒落,四层煤属中等冲击倾向煤层。

通过进行矿压观测及数据分析,摸清了顶板运动规律,并采取了加强支护、防治冲击地压等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1工作面概况1.1工作面位置及地质条件工作面位于-800m 水平,东为F11断层,西为F12断层,上为上片工作面采空区,下为F15断层,上覆二层煤层尚未开采。

工作面埋深988~1085m ,走向长423m ,倾斜长165m ,煤层平均厚度1.86m ,煤层倾角26°,工业储量0.175Mt ,可采储量0.166Mt 。

煤层以上为13m 厚的灰白色中粒砂岩,坚硬不易冒落。

底板为2m 厚的细砂岩。

1.2生产技术条件工作面使用4MG-200W1型运输机落、装、运煤,DZ22型单体液压支柱配HDJB-800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支柱全部穿铁鞋,柱距0.6m ,排距0.8m ,机道宽度1.3m ,最大控顶距4.5m ,最小控顶距3.7m ,沿切顶排支设一排高分子戗砰,每6m 支设一组丛柱,丛柱支设形式为二梁四柱。

2矿压显现规律分析该工作面矿压观测采用常规矿压观测方法,共观测130排,历经初次来压、三个周期来压,获得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对支柱载荷、活柱缩量、顶底板移近量及移近速度进行了分析。

2.1支柱载荷分析通过观测数据分析,该工作面平均支柱载荷157.5kN /根,最大值329.7kN /根,最大平均值241.7kN /根,157kN (即实测20MPa )以上的支柱占全部观测支柱总数的49%。

综合分析主要是由于工作面顶板坚硬,采空区悬顶难冒落,支柱要承受长悬壁的岩体,而岩体在破断之前的变形和蠕变,会使支柱的载荷迅速增大;大块悬顶冒落即岩体破断时,常出现强冲击载荷,个别支柱载荷达到329kN (即实测42MPa )。

通过比较;支柱的平均载荷与最大平均值、最大值相差较大,主要有以下原因:1)工作面顶板为厚13m 的中粒砂岩,坚硬不易冒落,在采空区常有3~5m 左右的悬顶,是造成支柱载荷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

冲击地压防治细则

冲击地压防治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与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得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得规定,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与相关单位得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企业(煤矿)得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就是冲击地压防治得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其她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煤矿企业(煤矿)总工程师就是冲击地压防治得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第五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六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与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八条冲击地压就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得瞬时释放而产生得突然、剧烈破坏得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可按照煤(岩)体弹性能释放得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分类,对不同得冲击地压类型采取针对性得防治措施,实现分类防治。

第九条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得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得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

有冲击地压煤层得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得,应当进行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一)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得。

(二)埋深超过400米得煤层,且煤层上方100米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得坚硬岩层。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和相关单位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煤矿企业(煤矿)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第五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六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和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八条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可按照煤(岩)体弹性能释放的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冲击地压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实现分类防治。

第九条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

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一)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的。

(二)埋深超过400米的煤层,且煤层上方100米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坚硬岩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击地压、顶板及防治水专业联合检查简报为消除我矿冲击地压、顶板及水害事故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按照通知要求,生产技术科于2013年5月13日组织进行了一次覆盖全矿范围的冲击地压、顶板及防治水专业联合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通报如下:
检查地点及参加检查人员:
3100区域:王超、李明、王维斌、高敬勇、赵绪永
32采区:范三阳、田学春、刘宗宝、陈双、赵乾
东翼区域:董文俊、李桂林、朱晓民、杜保常、王麒骁
一、综采工区:
1、3100材料道防火墙后6m硐室内管子、木料未做防冲固定。

(5月15日前整改)
2、3100材料道固定吊梁用的铁链未与钢筋网的十字花连接。

(5月15日前整改)
3、3100工作面7#—10#支架帮部有轻微片帮,应加强顶板管理。

4、3100材联积水窝於煤多需及时清挖。

(立即整改)
二、掘一工区:
1、3206皮带巷锚索顶具及油泵利用铁链和尼龙绳混合固定,不符合标准。

(5月15日前完成整改)
2、3206材料道、皮带巷两巷后路崩坏或脱落的锚杆(索)防崩铁丝重新完善。

(5月15日前完成整改)
3、3206材料道溜子头固定不符合要求。

(5月15日前完成整改)
三、掘二工区:
1、泄水巷全断面三灰,裂隙发育区存在滴淋水现象需加强观测。

四、通防工区:
1、3100材料道超前内固定控制凝胶泵开关禁止用尼龙绳与单体连接。

(5月15日前整改)
2、3100材料道超前内固定4桶罗克休用的尼龙绳未与钢筋网的十字花连接。

(5月15日前整改)
五、运搬工区:
1、12105材联门口向外水沟清理未及时盖水沟盖板。

(5月15日前完成整改)
2、122集中轨道巷扒裝处水沟内有矸石淤泥应处理.(5月15日前完成整改)
生产技术科
2013年5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