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_第二章_环境
基础护理_第二章_环境.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7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地形地质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质不同, 地壳物质成分不同,各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 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环境中 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 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都与当 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主编 尚少梅 李小寒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章
环
境
2-1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第二节 医院环境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概述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
一、环境概述
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护理学中,环境是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 基本概念之一,护理学家们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含 义。 -环境(environment)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 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可能对人产生 积极或消极作用,人也可以影响环境,人与环境 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5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人民健康,满足人民需要
-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和 掌握有关环境的知识,并运用自身的知识,开展 健康教育,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6
第二节 医院环境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7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基础护理PPT课件:第二章 医院环境与安全

任务一 医院概述
项目一 医院及医院环境
1.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护理人员的职责是: ①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及有利影响; ②护士在与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接触的日常工 作中,应告知他们如何防护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 制品及有放射线的废物污染等,并应用环境知识 指导其预防和减轻潜在性危害; ③采取措施预防环境因素对健康所造成的威胁,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对环 境资源进行保护; ④与卫生部门共同协作,提出住宅对环境与健康 的威胁; ⑤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⑥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 环境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2. 医院的工作特点 (1) 以患者为中心 (2) 科学性和技术性强 (3) 时效性和连续性 (4) 随机性和规范性 (5) 社会性和群众性 (6) 医院工作属于复合型劳动
项目一 医院及医院环境
任务一 医院概述
3. 医院业务科室设置及护理工作
(1) 门诊部 1) 门诊的设置及布局 2) 门诊护理工作
项目一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后简称《条例》)中明确指出:“医院是 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 业单位,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 政策,遵守政府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
项目一 医院及医院环境
任务一 医院概述
(1) 年龄
1. 患
(2) 感觉功能 者因
(3) 健康状况 素
2. 医务 人员因 素
项目三 患者安全
二、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医院硬件条 件包括基础设施、 医疗设备、物品配 备等,能直接或间 接影响患者的安全 。因此,护理人员 应向患者及家属做 好医院环境的介绍 ,减轻患者对陌生 环境的恐惧感,增 进彼此间信任。医 院要定期对硬件设 备进行维护、保养 ,便于及时发现影 响患者安全的隐患
第六版基础护理2-18章名词

第六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习题集第二章:环境 (P9~13)1. 环境: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相对湿度: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3.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29~43)1.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人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为病人体表或体内的常居菌或暂居菌:3.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4.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指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5.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以空气为媒介,随气流流动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6.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7.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8.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并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9.灭菌保证水平是灭菌处理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10.电离辐射灭菌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发射高能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B射线进行辐射灭菌的方法。
11.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化学制剂12.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13.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基础护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第二章医院环境医院:运用医学科学和技术,对患者、特定人群或健康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的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病床、医务人员和必要设备,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已达到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医疗是医院的主要功能和中心任务。
通讯设备:设有自动传呼系统、电话、对讲机。
一切抢救物品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我、定期检查维修。
(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配合抢救:①吸痰②吸氧③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记录:①记录要及时、准确,字迹清晰②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记录时,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如实补记,并标注抢救结束时间及记录时间医院环境特点:①服务专业性②安全舒适性(首先应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③管理统一性(“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定院规,统一管理,保护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病室湿度: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①空间(病床之间距离不得少于1m)②温度22~24(室温过高,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和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散发;室温过低,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活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使患者受凉)空气调节器电扇暖气火炉火墙③湿度50%~60%(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减弱抑制出汗患者潮闷、胸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大量蒸发十分口干舌燥咽痛烦渴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尤为不利)④通风30min(降低室内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传播)⑤噪声35~40dB(“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⑥光线⑦装饰第三章入院和出院的护理实施卫生处置:1.急危重症患者和即将分娩、体质虚弱者可酌情免浴。
2.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者,其物品应消毒后带回。
护送患者入病区:对能步行的患者可扶助步行、不能步行或病情危重者可以用轮椅或平车护送。
根据患者病情安置合适卧位以免患者不适,应保证患者安全,护送途中注意保暖,不能停止必要的治疗。
基础护理学第二章环境

第二章环境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人类的物理环境包括(C )A 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B 能量和信息交换C 生活和生态环境D 朋友和同事的交往2水的污染主要原因是(A)A 人为污染B 自然污染C 土壤污染D 食物污染3可损伤皮肤、致癌、遗传、影响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B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辐射C光线污染 D 土壤污染4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B )A 18~20℃B 18~22℃C 20~24℃D 22~24℃5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C )A 10%~20%B 30%~40%C 50%~60%D 70%~80% 6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C )A 心力衰竭 B 支气管哮喘C 气管切开D急性肺水肿7符合病人休养要求的环境是(B)A中暑病人、室温保持在30℃ B 儿科病人、室内温度宜23℃左右C 气管切开的病人、室内相对湿度40%左右 D 产妇病室、应保温、不可开窗8病室通风的目的,下列何项不妥(A )A 可减少汗液的蒸发和热的消散使病室空气新鲜B 使患者舒适愉快C 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9按国际标准,病区噪声强度宜控制在(B )A 30dB B 40dB C 50dBD 60dB10破伤风病室应(C )A 安静、整洁B 适宜的湿度、温度C 安静、光线暗淡D 空气流通、光线适中11保持病区环境安静,下列措施哪项欠妥(C )A 推平车进门时,先开门后推车B 轮椅应定时注润滑油C 医护人员讲话应附耳细语D 医护人员穿软底鞋12病室湿度过低可导致(B )A 疲倦、食欲减退、头晕B 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C 影响机体散热D 闷热、难受13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C ) A 4h B 2h C 30min D 10min 14病室群体气氛的主要调节者是(C) A 病员 B 家属 C 护士D 伴护人员15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可造成(B )A 医院内感染B 医源性损伤C 无菌观念不强D 责任心不强16下列哪项不是病室通风的目的(B )A 净化空气B 抑制细菌生长C 减少细菌数量D 增加氧含量17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D)A 核实情况B 沉默的运用C 触摸的方式D 用心倾听18倾听对方谈话应(B)A 全神贯注,注意听讲 B 及时评论对方所谈内容C 与对方距离约1m D 双方位置平持,稍向病人倾斜19在护患交往过程中,除以下哪种病人以外,都可使用共同参与护理活动的模式(C )A 产妇术后 B 病人 C 新生儿 D 肢体训练病人20对护理用语的要求,哪项不妥(C )A语言内容严谨、高尚 B 语言清晰、温和言语C 简洁、明快D 书写整齐、清晰21不属于护理单元设备范围的是(C)A.病床床垫枕心枕套B.棉胎大单被套C.茶杯脸盆热水瓶D.床旁桌、椅信号灯22铺备用床的目的主要为(D )A 预防并发症B 暂离床病人使用C 为使被褥不被血液污染D 准备接受新人23铺备用床的操作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A 移开床旁桌距病床20cm,坐椅放在床尾,按顺序放上用物B 对齐中线铺大单,先铺床尾,再铺床头C 棉被套上被套,铺成被筒,两边与床沿平齐D套上枕套,开口处背门放置24铺床时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约为(B)A 10cm B 15cm C 20cmD 5cm 25铺床时,不符和节力原理的一项是(C )A 铺床时备齐用物,按铺床顺序放置用物B 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C 上身保持一定弯度D两腿稍分开,并稍屈膝26麻醉护理盘内不需要准备的物品是(D )A 张口器 B 输氧导管 C 牙垫导D 尿管27铺麻醉床时操作错误是(B)A 按要求将橡胶单、中单铺于床及手术部位B 盖被纵向三折于门同侧床边C枕头横立于床头D床旁椅置于门对侧床边28患者张某,肠梗阻术后回病区应准备(C )A 备用床 B 暂空床 C 麻醉床D 木板床29铺麻醉床橡胶单和中单,其上端距床头为(B ) A 30~40cm B 45~50cm C 50~55cm D 60~65cm30一位候诊病人,突然血压下降,脉搏加速,烦躁不安,护士应(C )A 立即送病人透视化验 B 密切观察病情 C 提前就诊 D 及时送入病室31门诊发现传染病人时应立即(D )A 开展卫生消毒隔离B 宣传安排提前就诊C速转急诊科处理D分配到隔离门诊就诊32住院病员的入院时间、转科时间、出院时间的正确填法为(B )A 蓝钢笔在体温单40~42℃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B 红钢笔在体温单40~42℃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C 红钢笔在体温单39~40℃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D 蓝钢笔在体温单39~40℃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33对门诊就诊的病人首先应实行(C)A 心理安慰B 健康指导C 预检分诊查D 阅读病历采集资料34王某,外伤,右下肢骨折,大量出血,急诊入院,急诊科护士在医生未到来时应立即(D)A 询问事故的原因 B 为病人注射止痛剂C劝慰病人耐心等待医生 D 给病人止血、测血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35住院处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的依据是(C) A 门诊证明 B 转院证明 C 住院证 D 医疗保险卡36接住院处通知后,病区护士应立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C )A医生 B 责任护士 C 床位D护理措施37病区护士接待新入院病人时,处理错误的一项是(D )A 热情接待,迅速安置床位,使病人安心B介绍环境消除陌生感C 科学的解答问题D 满足病人的一切要求38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人入院应安置在(A )A 重危病室 B 观察室 C 心电监护室D 普通病室39心搏骤停做胸外心脏按摩用(D )A 备用床B 弹簧床C 抢救床D 木板床40一般病人入院进行卫生处置的主要目的是(D)A 皮肤清洁B 换上病人服装C 隔离处理D 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41病人出院时,护士送别用语忌用(C )A 注意休息B 按时复诊C 再见,欢迎下次D再来请按时服药42关于出院病人床单位处理错误的一项是(D)A 病室开门窗通风B 撤下污被服送洗C病床、床旁桌椅用消毒液擦拭D 铺好暂空床,迎接新病人43下列不属一级护理的是(A )A 高热患者B 瘫痪患者C 昏迷患者D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者44一级护理病人要求每隔多长时间巡视一次病人(A )A 15~30min B 30~60min C 1~2h D 2~4h 45特别护理病人,下列哪项护理内容是错的(A )A 严格观察病情,设专人24小时护理B 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C 备齐急救药品与器材D 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46二级护理适用下列哪种病人(C )A 绝对卧床的病人B 高热病人C 大手术后稳定的病人D病情严重而急诊症状消失的病人47病人出院后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 取消病人一切医嘱和各项记录B 通知病员在住院处办理手续C 清点物品并处理病人床单位D医疗文件立即送病案室保存48出院病员的病历首页是(D )A 出院记录B 体温单C 出院指导D 住院病历首页二、名词:1相对湿度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第二章环境一、医院环境的特点服务的专业性,安全舒适性,管理统一性,文化特殊性二、医院环境的分类按环境的性质划分: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医疗服务环境,医院管理环境按环境地点划分:门诊环境,急诊环境病区环境。
三、环境的调控(一)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空间:一般情况下,每个病区设30~40张病床为宜,每间病室设2~4张病床或单床,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
温度:普通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为宜,新生儿、老年病室、产房和手术室以22~24℃为宜。
湿度:适宜的病室湿度为百分之50~60%通风:一般通风的时间为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噪声:白天理想的噪声强度是35~40dB(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光线: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促进机体内部分合成维生素D,对辅助治疗颇有意义装饰:防滑等级通常分为三级,一级是指不安全,防滑系数小于0.50,二级是指安全防滑系数为0.50到0.79,三级是指非常安全防滑系数不小于0.80。
(二)医院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控:包括人际关系和医院的规章制度1.医院门诊环境的调控门诊的设置和布局,门诊环境的管理医院急诊环境的调控急诊设置和布局急诊环境的管理:预检分诊的护士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
抢救工作中的抢救物品,准备所有抢救物品,必须要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2.医院病情环境的调控病区的设置和布局,每间病室设2~4张病床,病床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m,每个病区最好设30~40张病床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疗相关感染,是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一)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病人在医院内遭受到自身固有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护理学基础(第二章医院环境)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医院环境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人类的物理环境包括(C )A 社会交往和风俗习惯B 能量和信息交换C 生活和生态环境D 朋友和同事的交往2水的污染主要原因是(A)A 人为污染B 自然污染C 土壤污染D 食物污染3可损伤皮肤、致癌、遗传、影响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B )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辐射C光线污染D 土壤污染4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B )A 18~20℃B 18~22℃C 20~24℃D 22~24℃5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C )A 10%~20%B 30%~40%C 50%~60%D 70%~80%6下列哪种患者需要较高的病室空气湿度(C )A 心力衰竭B 支气管哮喘C 气管切开D急性肺水肿7符合病人休养要求的环境是(B)A中暑病人、室温保持在30℃B 儿科病人、室内温度宜23℃左右C 气管切开的病人、室内相对湿度40%左右D 产妇病室、应保温、不可开窗8病室通风的目的,下列何项不妥(A )A 可减少汗液的蒸发和热的消散使病室空气新鲜B 使患者舒适愉快C 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D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9按国际标准,病区噪声强度宜控制在(B )A 30dB B 40dBC 50dBD 60dB10破伤风病室应(C )A 安静、整洁B 适宜的湿度、温度C 安静、光线暗淡D 空气流通、光线适中11保持病区环境安静,下列措施哪项欠妥(C )A 推平车进门时,先开门后推车B 轮椅应定时注润滑油C 医护人员讲话应附耳细语D 医护人员穿软底鞋12病室湿度过低可导致(B )A 疲倦、食欲减退、头晕B 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C 影响机体散热D 闷热、难受13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C )A 4hB 2hC 30minD 10min14病室群体气氛的主要调节者是(C)A 病员B 家属C 护士D 伴护人员15医护人员言语及行为不慎可造成(B )A 医院内感染B 医源性损伤C 无菌观念不强D 责任心不强16下列哪项不是病室通风的目的(B )A 净化空气B 抑制细菌生长C 减少细菌数量D 增加氧含量17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D)A 核实情况B 沉默的运用C 触摸的方式D 用心倾听18倾听对方谈话应(B)A 全神贯注,注意听讲B 及时评论对方所谈内容C 与对方距离约1mD 双方位置平持,稍向病人倾斜19在护患交往过程中,除以下哪种病人以外,都可使用共同参与护理活动的模式(C )A 产妇术后B 病人C 新生儿D 肢体训练病人20对护理用语的要求,哪项不妥(C )A语言内容严谨、高尚B 语言清晰、温和言语C 简洁、明快D 书写整齐、清晰21不属于护理单元设备范围的是(C)A.病床床垫枕心枕套B.棉胎大单被套C.茶杯脸盆热水瓶D.床旁桌、椅信号灯22铺备用床的目的主要为(D )A 预防并发症B 暂离床病人使用C 为使被褥不被血液污染D 准备接受新人23铺备用床的操作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A 移开床旁桌距病床20cm,坐椅放在床尾,按顺序放上用物B 对齐中线铺大单,先铺床尾,再铺床头C 棉被套上被套,铺成被筒,两边与床沿平齐D套上枕套,开口处背门放置24铺床时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约为(B)A 10cmB 15cmC 20cmD 5cm25铺床时,不符和节力原理的一项是(C )A 铺床时备齐用物,按铺床顺序放置用物B 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C 上身保持一定弯度D两腿稍分开,并稍屈膝26麻醉护理盘内不需要准备的物品是(D )A 张口器B 输氧导管C 牙垫导D 尿管27铺麻醉床时操作错误是(B)A 按要求将橡胶单、中单铺于床及手术部位B 盖被纵向三折于门同侧床边C枕头横立于床头D床旁椅置于门对侧床边28患者张某,肠梗阻术后回病区应准备(C )A 备用床B 暂空床C 麻醉床D 木板床29铺麻醉床橡胶单和中单,其上端距床头为(B )A 30~40cmB 45~50cmC 50~55cmD 60~65cm30一位候诊病人,突然血压下降,脉搏加速,烦躁不安,护士应(C )A 立即送病人透视化验B 密切观察病情C 提前就诊D 及时送入病室31门诊发现传染病人时应立即(D )A 开展卫生消毒隔离B 宣传安排提前就诊C速转急诊科处理D分配到隔离门诊就诊32住院病员的入院时间、转科时间、出院时间的正确填法为(B )A 蓝钢笔在体温单40~42℃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B 红钢笔在体温单40~42℃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C 红钢笔在体温单39~40℃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D 蓝钢笔在体温单39~40℃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竖写33对门诊就诊的病人首先应实行(C)A 心理安慰B 健康指导C 预检分诊查D 阅读病历采集资料34王某,外伤,右下肢骨折,大量出血,急诊入院,急诊科护士在医生未到来时应立即(D)A 询问事故的原因B 为病人注射止痛剂C劝慰病人耐心等待医生D 给病人止血、测血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35住院处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的依据是(C)A 门诊证明B 转院证明C 住院证D 医疗保险卡36接住院处通知后,病区护士应立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C )A医生B 责任护士C 床位D护理措施37病区护士接待新入院病人时,处理错误的一项是(D )A 热情接待,迅速安置床位,使病人安心B介绍环境消除陌生感C 科学的解答问题D 满足病人的一切要求38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人入院应安置在(A )A 重危病室B 观察室C 心电监护室D 普通病室39心搏骤停做胸外心脏按压用(D )A 备用床B 弹簧床C 抢救床D 木板床40一般病人入院进行卫生处置的主要目的是(D)A 皮肤清洁B 换上病人服装C 隔离处理D 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41病人出院时,护士送别用语忌用(C )A 注意休息B 按时复诊C 再见,欢迎下次D再来请按时服药42关于出院病人床单位处理错误的一项是(D)A 病室开门窗通风B 撤下污被服送洗C病床、床旁桌椅用消毒液擦拭D 铺好暂空床,迎接新病人43下列不属一级护理的是(A )A 高热患者B 瘫痪患者C 昏迷患者D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者44一级护理病人要求每隔多长时间巡视一次病人(A )A 15~30minB 30~60minC 1~2hD 2~4h45特别护理病人,下列哪项护理内容是错的(A )A 严格观察病情,设专人24小时护理B 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C 备齐急救药品与器材D 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46二级护理适用下列哪种病人(C )A 绝对卧床的病人B 高热病人C 大手术后稳定的病人D病情严重而急诊症状消失的病人47病人出院后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 取消病人一切医嘱和各项记录B 通知病员在住院处办理手续C 清点物品并处理病人床单位D医疗文件立即送病案室保存48出院病员的病历首页是(D )A 出院记录B 体温单C 出院指导D 住院病历首页二、名词:1相对湿度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环境--基础护理学

可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所有内部因素 和外界条件的总和。环境可以对人产生积极或消极作 用,人也可以影响环境,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
第二节 医院环境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一)、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 3、湿度:病房以50%-60%为宜。 4、通风:通风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
施,它能短时间内置换室内空气,从而降低 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一般通风半小时为宜。 5、噪声:白天较理想的强度是35-40dB。5060dB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工作人员在说 话、行动与工作时尽可能做到“四轻”:说 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6、光线:包括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7、装饰:病室布置简单、整洁美观,优美悦 目。还应注意防滑,通常医院防滑等级不低 于1级。
环境
妇产二科 候 琴
基础护理学第二章环境
环境与健康 医院环境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概述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护理学中,环境是护理学的四大基础概念之一。
1975年,国际护士会在其政策声明中,概述了护 理专业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成为人类 为生存和健康而奋斗的一个主要目标。 (二)、保护人类健康,满足人们需要
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已成为护士的迫切 任务。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和掌握有关环境的知识, 并运用自身拥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努 力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3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社会环境
-医疗服务环境
(1)指以医疗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等 为主的人文社会环境。 (2)属软环境,是深层次的,抽象的,无形的。 (3)包括学术氛围、服务理念、人际关系、文化价值 等,医疗服务环境的好坏可促进和制约医院的发 展。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8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影响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6)温度过高或过低
(7)辐射 (8)废料 (9)室内空气污染
(3)土壤污染
(4)噪声污染 (5)吸烟污染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9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7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地形地质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质不同, 地壳物质成分不同,各种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 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环境中 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 导致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都与当 地地质物质成分的含量有关。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1
医院周围环境的噪声虽非护理人员所能控制,但
护士应尽可能地为病人创造安静的环境。工作人 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特别注意四轻:
说话轻 走路轻 操作轻 关门轻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2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光线
可见光:调整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
健康。 红外线:适量的日光照射,能使照射部位温度升 高,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 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 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辐射能削弱细菌病 毒的活力,抑制其生长繁殖;直射可直接杀死细 菌及病毒。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3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装饰
优美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愉快。病室应布臵简单,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0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噪声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噪声的标准,白天病室较理想的强度是 35~40分贝。 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即十分之一贝尔(beI)。噪 声强度在50~60分贝时,即能产生相当的干扰。 当其高达120分贝以上,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失,甚至永 久性失聪。 长时间处于90分贝以上高音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 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 失眠等症状。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3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护士的职责:
-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因素。 -护士在与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接触的日常工 作中,应告知他们如何防护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 制品及有放射线的废物等,并应用环境知识指导 其预防和减轻潜在性危害。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基础护理学》第四版配套课件
主编 尚少梅 李小寒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章
环
境
2-1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第二节 医院环境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
一、环境概述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
一、环境概述
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护理学中,环境是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 基本概念之一,护理学家们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含 义。 -环境(environment)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全部 机体内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总和,可能对人产生 积极或消极作用,人也可以影响环境,人与环境 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5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人民健康,满足人民需要
-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和 掌握有关环境的知识,并运用自身的知识,开展 健康教育,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6
第二节 医院环境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7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医院环境的特点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 -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
(1)医学专业化
(2)安全舒适性
(3)管理统一性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8
医学专业化
在医院环境中工作的对象是患者,而患者是
十分复杂的生命机体。 护理工作在为提高医学服务质量中起到相对 独立作用的现代医院环境中,专业素质要求 也不断提高,应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熟练 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地照护 患者的生活,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精神护 理、营养指导等服务,并在新技术、新专业 不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满足患者需求。
-社会经济:人群健康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 -社会阶层:反映人们所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健康状况也呈
现种种差别。
-社会关系:人在社会网络中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是否能 相互支持,不仅是影响健康的因素,而且是健 康的基本内容。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0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社会或其亚群成员所特有的物质和 精神文明的总和,即特定人群适应社会环境和 物质环境的传统模式。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影响健康是指各种 个人和社会的行为模式。 -卫生服务:主要工作是向个人和社区提供范围广泛的促进 健康、预防疾病、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保护 和改善人群的健康。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8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湿度
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
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 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 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病人感到 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 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 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 气管切开病人尤其不利。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9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通风
通风换气,可变换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刺激皮肤的血 液循环,刺激汗液蒸发及热的散失,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换臵室内空气的目的。 污浊的空气中氧气不足,使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状况受到 干扰,常产生烦躁、倦怠、头晕、食欲不振等,有碍病人 疗养。 若室内的空气能不断流动,与外界空气持续交换,不仅可 保持空气的新鲜,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而且能使病人 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4
一、环境概述
环境的分类
-内环境
生理环境: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系统,维持生理平衡状态。
心理环境:心理因素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进程、配合治疗的程度 和疗效、疾病的预后以及病人和亲属的生活质量均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5
一、环境概述
环境的分类
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4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医院社会环பைடு நூலகம்的调控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对公众的健康问题或健康需
要提供协助或服务,担负着预防、诊断及治疗
疾病、康复、促进健康的任务。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35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0
管理统一性
医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院规,统一管理,保护患者及
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病区护理单元中,病人及工作人员要求整洁,具体应 做到:
-病室的整齐,规格统一,物品摆放以根据需求及使用方便为 原则。 -病人的皮肤、头发、口腔等要保持清洁,被服摆放以根据需 求及使用方便为原则。 -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遵守有关的工作制度, 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修养空间。 -治疗后用物及时撤去,排泄物、污染物及时清除。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11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南丁格尔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
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
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 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 等”。
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
他们对其周围环境拥有某些控制力。 同时为方便治疗和护理操作,以及为了保证病人有 适当的活动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7
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温度
在适宜的室温中,病人可感到舒适、安宁、减少消耗,利 于散热,并可降低肾脏负担。 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 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影响体力恢复; 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肌肉紧 张而产生不安,又会使病人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一般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新生儿及老年病人, 室温以保持在22~24℃为佳。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1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医院环境的分类
-医院环境是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
可分为物理环境、医疗服务环境及医院管理 环境。
《基础护理学》配套多媒体课件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