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2014-2015)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2014-2015)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12年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脆弱性、保证网络安全的途径;理解内容:网络安全的攻防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及其社会意义掌握内容: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标准;熟练掌握内容: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的配置及网络抓包软件的使用【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安全的攻防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难点: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教学内容】1.1 信息安全概述1.2 网络安全概述1.3 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1.4 研究网络安全的社会意义1.5 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1.6 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1.7 环境配置【课时要求】7节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教学目的】了解内容: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组理解内容:IP/TCP/UDP/ICM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内容: IP/TCP/UDP/ICMP协议的结构分析熟练掌握内容: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命令【重点难点】重点:IP/TCP/UDP/ICMP协议的工作原理难点:IP/TCP/UDP/ICMP协议的结构分析【教学内容】2.1 OSI参考模型2.2 TCP/IP协议族2.3 网际协议IP2.4 传输控制协议TCP2.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6 ICMP协议2.7 常用的网络服务2.8 常用的网络命令【课时要求】7节第3章网络空全编程基础【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安全编程的基础知识理解内容:C和C++的几种编程模式掌握内容:网络安全编程的常用技术熟练掌握内容:注册表编程、定时器编程、驻留程序编程【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安全编程的常用技术难点:注册表编程、定时器编程、驻留程序编程【教学内容】3.1 网络安全编程概述3.2 C和C++的几种编程模式3.3 网络安全编程【课时要求】10节第4章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教学目的】了解内容:黑客以及黑客攻击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黑客攻击与网络安全的关系掌握内容:如何利用工具实现网络踩点、网络扫描和网络监听熟练掌握内容:黑客攻击的常用工具【重点难点】重点:黑客攻击的步骤难点:如何利用工具实现网络踩点、网络扫描和网络监听【教学内容】4.1 黑客概述4.2 网络踩点4.3 网络扫描4.4 网络监听【课时要求】5节第5章网络入侵【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入侵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社会工程学攻击、物理攻击、暴力攻击掌握内容:利用Unicode漏洞攻击和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的技术熟练掌握内容:流行攻击工具的使用和部分工具的代码实现【重点难点】重点:流行攻击工具的使用和部分工具的代码实现难点:利用Unicode漏洞攻击和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的技术【教学内容】5.1 社会工程学攻击5.2 物理攻击与防范5.3 暴力攻击5.4 Unicode漏洞专题5.5 其他漏洞攻击5.6 缓冲区溢出攻击5.7 拒绝服务攻击5.8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课时要求】8节第6章网络后门与网络隐【教学目的】了解内容:利用四种方法实现网络后门理解内容:网络隐身的两种方法掌握内容:利用四种方法实现网络后门熟练掌握内容:常见后门工具的使用【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四种方法实现网络后门难点:常见后门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6.1 网络后门6.2 木马6.3 网络代理跳板6.4 清除日志【课时要求】5节第7章恶意代码【教学目的】了解内容:恶意代码的发展史理解内容:研究恶意代码的必要性、恶意代码长期存在的原因掌握内容:恶意代码实现机理熟练掌握内容:恶意代码的设计与实现【重点难点】重点:恶意代码的设计与实现难点:恶意代码的设计与实现【教学内容】7.1 恶意代码概述7.2 恶意代码实现机理7.3 常见的恶意代码【课时要求】5节第8章操作系统安全基础【教学目的】了解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实现机制、安全模型及安全体系结构掌握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36条基本配置原则熟练掌握内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案【重点难点】重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案难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案【教学内容】8.1 常用操作系统概述8.2 安全操作系统的研究发展8.3 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8.4 安全操作系统的机制8.5 代表性的安全模型8.6 操作系统安全体系结构8.7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课时要求】5节第9章密码学与信息加密【教学目的】了解内容:密码学的基本概念、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容:主流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的原理、PGP加密的原理和实现及PKI信任模型掌握内容:DES加密算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程序实现、RSA加密算法的概念以及实现算法熟练掌握内容:DES加密算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程序实现【重点难点】重点:主流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的原理及PKI信任模型难点:如何利用程序实现主流加密算法【教学内容】9.1 密码学概述9.2 des对称加密技术9.3 rsa公钥加密技术9.4 pgp加密技术9.5 数字信封和数字签名9.6 数字水印9.7 公钥基础设施pki【课时要求】10节第10章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教学目的】了解内容:利用软件实现防火墙的规则集理解内容: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分类、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原理及常用方法掌握内容:防火墙的实现模型、如何利用程序实现简单的入侵检测熟练掌握内容:防火墙的配置【重点难点】重点:防火墙的配置难点:入侵检测工具的编程实现【教学内容】10.1 防火墙的概念10.2 防火墙的分类10.3 常见防火墙系统模型10.4 创建防火墙的步骤10.5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10.6 入侵检测的方法10.7 入侵检测的步骤【课时要求】8节第11章IP安全与WEB安全【教学目的】了解内容:IPSec的必要性理解内容: IPSec中的AH协议、ESP协议和密钥交换协议掌握内容: VPN的功能和解决方案、Web安全的3个方面,SSL和TLS安全协议的内容与体系结构熟练掌握内容:VPN的解决方案【重点难点】重点:VPN的功能和解决方案、Web安全的3个方面、SSL和TLS安全协议的内容与体系结构难点:VPN的解决方案【教学内容】11.1 IP安全概述11.2 密钥交换协议IKE11.3 VPN技术11.4 WEB安全概述11.5 SSL/TLS技术11.6 安全电子交易SET简介【课时要求】3节第12章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教学目的】了解内容:网络安全方案设计方法理解内容:评价网络安全方案的质量的标准掌握内容:网络安全方案编写的注意点以及网络安全方案的编写框架熟练掌握内容: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安全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难点: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12.1 网络安全方案概念12.2 网络安全方案的框架12.3 网络安全案例需求12.4 解决方案设计【课时要求】7节四、教材1、《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石志国、薛为民、尹浩,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2、《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实验指导》,石志国、薛为民、尹浩,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多,网络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提高大众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与能力,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制定一份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大纲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网络攻击与防范的常见技术;3.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4. 培养学生合法、合规使用网络的意识与责任;5. 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 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1.2 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1.3 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与挑战2. 网络攻击与防范2.1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2.2 网络攻击的特点和流程2.3 网络防御的基本原则2.4 网络防护技术与工具3.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3.1 信息泄露与个人隐私保护3.2 网络诈骗与防范3.3 合法、合规使用网络的道德与法律意识4.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4.1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2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与架构4.3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与措施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PPT、教学实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2.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攻击与防范的实践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4. 课堂讨论:开展网络信息安全话题的讨论,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5. 作业与考核:布置作业和实验报告,通过考试和实践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网络攻击与防范、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掌握情况;4. 实践评估:评价学生在实践演练、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表现。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目的和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中的潜在威胁,并掌握保护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具备应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信息安全基础1.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 威胁和风险- 威胁和攻击类型- 风险评估和管理3. 密码学基础-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数字签名和认证4. 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和防御技术- 网络安全架构第二部分:信息系统安全1.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2. 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的安全性要求- 数据库安全保护措施3. Web应用程序安全- 常见的Web安全漏洞-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测试4. 移动设备安全- 移动设备的安全风险- 移动设备安全措施第三部分:信息安全管理1. 信息安全政策和标准- 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 信息安全标准和合规性2. 安全培训和意识- 员工信息安全培训- 安全意识提升活动3. 事件响应和恢复- 安全事件的响应流程- 紧急响应和恢复计划4. 法律和伦理问题- 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伦理和道德问题评估方式:- 作业和项目(30%)- 期末考试(70%)教学资源:- 课本:《信息安全概论》- 网络资源:相关的文献和案例分析备注:本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是为了阐述和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安全使用和管理信息的能力而设立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常规方法和技术,培养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概念和术语。

2. 熟悉网络信息安全的常见威胁和风险。

3. 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 学习网络信息安全的常规方法和策略。

5. 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和意义- 网络安全的基本术语和概念2. 网络威胁与风险评估- 常见的网络威胁类型- 风险评估与威胁分析方法3. 网络攻击与防御-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4. 密码技术与身份认证-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和证书的使用- 身份认证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 网络安全管理- 安全策略和规范的制定- 安全意识培养和员工培训- 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管理6. 网络安全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研究 - 分析安全事件的原因和教训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网络安全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实验实践:通过网络安全实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操作各种网络安全工具和技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真实的网络安全案例,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个人作业:布置网络安全相关的学生作业,如阅读论文和文献综述,撰写安全策略和方法论文等,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五、评估方法1. 学生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设置一次期末考试,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教材。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信息安全》课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信息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软件安全等领域;2、熟悉和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策略,如黑客攻击、病毒、木马、钓鱼等;3、学会分析并解决实际信息安全问题,具备应对各种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包括信息安全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常见的网络威胁和攻击手段等;2、密码学基础,包括密码学的概念、加密算法、散列函数、数字签名等;3、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协议的安全性、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扫描等;4、操作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系统漏洞、安全配置等;5、应用软件安全,包括Web应用程序安全、数据库安全、电子邮件安全等;6、网络安全事件分析,包括日志分析、入侵检测、应急响应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作业和考试本课程将布置定期作业和进行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作业内容将涵盖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和实际应用案例,考试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六、参考资料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将提供以下参考资料:1、《密码学原理与实践》(作者:冯登国);2、《网络安全:攻防与实战》(作者:刘晓辉);3、《操作系统安全》(作者:S.W.McDonald);4、《Web应用程序安全》(作者:石磊);5、《信息安全事件分析技术》(作者:罗守山)。

小学一年级(1)班网络安全主题的班级会议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1)班网络安全主题的班级会议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1)班网络安全主题的班级会议教学大纲目标本次班级会议的目标是让小学一年级(1)班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时间本次班级会议将在下周三的上午9点至10点进行。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网络安全- 简单介绍网络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提醒学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 个人信息的保护- 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信息的概念,例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并告诉他们这些信息应该保密不泄露给陌生人。

3. 密码的设置- 教导学生如何设置强密码,包括使用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以保护个人账户的安全。

4. 不相信陌生人- 告诉学生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要求,避免上当受骗。

5. 安全浏览网页6. 网络欺凌的防范- 解释网络欺凌的概念,告诉学生如何应对网络欺凌的情况,包括保持冷静、及时报告和寻求帮助等。

7. 资源分享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和案例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 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提供实际案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来研究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

- 设计小练和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以确保他们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一个家庭网络安全的规则,例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定期更改密码等。

参考资料以上为小学一年级(1)班网络安全主题的班级会议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网络安全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网络安全本科教学大纲目录网络安全本科教学大纲目录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网络安全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本科教学大纲目录。

本文将对网络安全本科教学大纲目录进行探讨,以期了解网络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

一、引言网络安全本科教学大纲目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

网络安全作为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法律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其教学大纲目录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核心课程1.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是网络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为后续的网络安全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网络安全原理网络安全原理是网络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防护措施。

3.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安全是网络安全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保护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熟悉数据库安全的威胁和漏洞,掌握数据库安全的常见技术和策略。

4. 网络攻防技术网络攻防技术是网络安全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主要介绍网络攻击与防御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黑客攻击的原理和手段,学习网络防御的基本技术和策略,培养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5.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是网络安全专业的管理性课程,主要介绍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培养信息安全管理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网络安全本科教学大纲目录的制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1.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2. 熟悉网络攻击与防御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进行网络安全评估和威胁分析;3. 熟练运用网络安全工具和软件,能够进行网络安全事件的检测和响应;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网络安全团队中有效协作;5. 具备较强的自学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网络安全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意在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技能,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网络安全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网络安全的现状与挑战,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的基本能力。

1.3 课程安排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共计36学时。

二、课程内容2.1 网络安全基础概念2.1.1 网络安全定义与范畴2.1.2 网络攻击与威胁类型2.1.3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2.2 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2.2.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2.2.2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2.2.3 密码学与加密算法2.2.4 安全漏洞分析与修复2.2.5 安全审计与监控2.3 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2.3.1 安全策略与规划2.3.2 风险评估与管理2.3.3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2.3.4 合规性与法律法规要求2.4 信息安全意识与教育2.4.1 员工安全培训与教育2.4.2 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2.4.3 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3.1.2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3.1.3 学生互动与小组讨论3.1.4 网络安全实验室实训3.2 评估方式3.2.1 课堂表现与参与度3.2.2 实验报告与作业3.2.3 期末考试四、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4.1 教学资源4.1.1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4.1.2 网络安全实验室4.2 参考书目4.2.1 《网络安全概论》,王晓阳,清华大学出版社4.2.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李明,电子工业出版社4.2.3 《信息安全与保密学导论》,马骏,国防工业出版社五、课程要求与考核标准5.1 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

5.2 考核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有网络安全领域相关经验的教授和专业人士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与指导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网络信息安全
课程英文名称: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课程类型:考查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学分数:2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网络信息安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任选课。

本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网络安全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解,内容包括:对称密码与公钥密码的基本原理、相关算法及应用,电子邮件的安全,IP安全,Web安全,恶意软件及防火墙等内容,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安全理论与应用技术,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在实际应用环境下能够运用所学网络安全技术分析、判断和解决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6学时)
第一节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主要知识点: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目标
第二节OSI安全体系结构
主要知识点:OSI安全框架,安全攻击,安全服务,安全机制
第三节网络安全威胁
主要知识点:物理安全威胁、操作系统安全缺陷、网络协议安全缺陷,应用软件,网络监听,恶意代码
第四节网络安全模型
主要知识点:网络安全模型
第五节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主要知识点:单机系统的信息保密,网络信息安全,信息保障阶段
第六节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现状
主要知识点:信息安全建设的现状
第二章、数据加密技术(4学时)
第一节数据加密
主要知识点: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密码学与密码体制,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第二节传统密码技术
主要知识点:代换技术,置换技术,Caesar,单表代换密码,多表代换加密,一次一密
第三节对称加密中的流密码和分组密码
主要知识点:流密码,分组密码
第四节网络加密的实现方法
主要知识点:链路加密,节点对节点加密,端对端加密
第五节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
主要知识点:软件加密,硬件加密
第六节数据加密技术的典型应用
主要知识点:数字签名,报文鉴别
第三章、WWW和电子邮件安全(4学时)
第一节WWW安全概述
主要知识点:WWW服务,Web服务面临的安全威胁
第二节WWW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主要知识点:IIS服务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设置,Web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第三节WWW客户的安全
主要知识点:浏览器的安全性,防范恶意网页,隐私侵犯
第四节电子邮件安全概述
主要知识点:电子邮件的概念,优势,工作原理及漏洞
第五节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问题
主要知识点:E-mail的漏洞,匿名转发,电子邮件欺骗,电子邮件炸弹
第四章、入侵检测技术与黑客攻击(4学时)
第一节入侵检测概述
主要知识点:入侵检测的概念,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入侵检测的过程
第二节入侵检测技术分析
主要知识点:统计异常检测,基于规则的入侵检测,密罐
第三节口令管理
主要知识点:口令保护,口令选择策略
第四节入侵检测系统
主要知识点: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混合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与标准化
第五节防范黑客攻击
主要知识点:字典攻击,暴力破解,网络监听,弱口令扫描,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端口扫描
第五章、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4学时)
第一节计算机病毒概述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产生,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来源和分类,恶意软件
第二节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感染病毒的表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第三节病毒的防治策略
主要知识点:检测,鉴别,清除
第六章、防火墙技术(4学时)
第一节防火墙概述
主要知识点:防火墙的定义,防火墙的功能,防火墙的特性,防火墙的分类第二节防火墙技术
主要知识点:包过滤防火墙,应用网关型防火墙,电路级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典型防火墙的使用
第三节防火墙体系结构
主要知识点:双宿主主机防火墙,屏蔽主机防火墙,屏蔽子网防火墙
第七章、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4学时)
第一节Unix和Linux操作系统
主要知识点:Unix系统特点和系统组成,Linux系统的由来和特点
第二节Unix/Linux系统的安全
主要知识点:安全概述,安全策略
第三节Windows系统
主要知识点:Windows系统的发展,特点,认证机制,审计机制,加密机制第八章、网络信息安全实训(4学时)
第一节注册表管理
主要知识点:注册表及其机构,注册表的基本操作,注册表的备份和恢复第二节木马检查及防范措施
主要知识点:被感染后的紧急措施,手工清除隐藏在计算机里的病毒和木马,通过查看端口判断木马的方法
第三节Windows2003安全配置
主要知识点:账号和文件系统安全,使用系统自带工具检测系统感染的病毒,使用Windows2003进行系统入侵检测
第九章、期末综合复习(2学时)
主要知识点:网络安全与系统安全重要知识点的复习,处理作业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现状,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了解安全漏洞带给系统的隐患,掌握常见的安全防范措施与防范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

五、学时分配表
1、课堂教学学时分配表
六、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主要依据是作业、考勤等。

2、期末考试考核办法:闭卷。

3、课程综合成绩评定: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含作业50%,考勤
50%)。

七、推荐教材与学习资源
1、推荐教材:贺广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教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2、主要学习资源:
(1)yusuf bhaiji.网络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 (2)万晓榆.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7
(3)胡昌振.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
大纲修订人:
大纲审定人:
修订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