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2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它应该是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起点,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内容的教学与传统的已成定论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并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质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布置各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之一

第二册 6、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六章生命的历史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本章内容讨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等自然科学课题。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阐述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这一过程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教材从地球演变讲起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的起源。
这节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学的好教材。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一课时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的演变(二)技能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投影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始地球表面的变化;化学进化的过程。
2.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意大利医生雷地证明腐肉不能生蛆的实验投影片,巴思德的“鹅颈瓶实验”投影片,原始地球的投影片,米勒实验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地球上的生物能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个体。
提出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二)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传说和神创论的有关内容。
引出问题,女娲、上帝是谁创造的呢?若不接受传说和“神创论”,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哪里来的呢?提问:看到过蛆吗?蛆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指出这是古代人们提出的一种“自然发生”的说法。
放雷地实验的投影片,并作一些说明。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得出蛆是苍蝇产在肉上的卵孵化出来的,这说明较大的动物是不能自然形成的。
提问:很小的微生物能否自然形成呢?让学生各发表自己的见解。
放鹅颈瓶实验投影片。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得出大小生命都不能自然发生的结论。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精品)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
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五年级上学期生命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生命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诞生。
2. 生命的多样性:动植物的生命特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3. 尊重生命:关爱身边的人和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4.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付出爱心、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5.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多样性、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教学难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形成和生命的诞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
2. 学习生命的多样性:展示动植物的生命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3. 尊重生命:讲述关爱身边的人和动植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4. 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付出的爱心和奉献社会的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正确生命观。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感悟以及课后实践情况,评价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从而检验教学效果。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亲身体验生命的多样性。
2. 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家庭等,让学生将尊重生命的理念付诸实践。
3. 举办生命主题的班会或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件(39张PPT)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和二氧化碳
等气体。
( ×)
⑵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
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蛋白
质等有机物。
( ×)
2.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下地球上会不 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3.宇生说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 物,来自于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彗星
陨石坑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经 常 受 到 陨 石 等 的 撞 击 。 1969 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 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 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另外,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 数十种有机物。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 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 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 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 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3.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 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 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说说 你的看法。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 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 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 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 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想一想
2.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 球上1.会米不勒会的再实形验成证原明始了生什命么??为什么?
米勒实验向人们证明了原始地球上 尽管在不现能在形的成地生球命环,境但条能件产下生,构地成球生上 物 不体会的再有形机成物原。始因的此生,命生,命因的为起不源存从在 无 原机始物生生命成形有成机时物所,需这的一环阶境段条是件完,全如 能 原够始实大现气的、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

环节三
拓展延伸
【中国天眼探索地外文明】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四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五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1.沸水所在装置模拟了什么?
沸水模拟原始海洋。
装气体的球型瓶模拟了什么?
甲烷、氨、氢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冷凝器冷却水模拟了什么?
冷凝器模拟降雨。
为什么要加放电装置?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2.科学家在装置的哪个部分发现了哪种有机物?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装气体的球型瓶装置中发现了小分子有机物。
说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没有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
【过渡】原始地球虽然没有氧气,但科学家推测在原始地球的恶劣环境下,生命正在一点点孕育。为此,科学家们不断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让我们一起跟随米勒的脚步,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
【展示图片】展示米勒及其实验装置,请同学们思考分析:
3.从实验结果看,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学生认真观察米勒实验装置示意图,分析各部分模拟的原始地球条件。
让学生逐渐明确化学进化的过程。
【分析归纳】
【提出问题】米勒实验能证明哪个过程?
虽然这一学说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是可能的,但有机物生成原始生命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尚未有充足的证据。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 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 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识的系统化。
达标练习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
练习。
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
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资料分析:
1、地球上原始大气 包含哪些成分? 2、 地球上原始大气 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 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3、根据原始地球的 环境推测,原始地球 有生命吗?为什么? 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 存在的环境条件
模拟降雨
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试验结 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样的 推测?(米勒得出的实验结论)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 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 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 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回答问题: ①C内导入的气体是模拟 原始大气 。 ②B处水的不断沸腾是模 拟 原始海洋 ,经分析 ,其中E处含有 氨基酸 等 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实验结果说明: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 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 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 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米勒的实验装置
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
地球上的陨石坑
宇生说
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 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从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 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 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 外形成并带到地球上。
巴 斯 德 实 验
界膜
p
淀 粉
p
p p p
p
p
葡萄糖-1磷酸
磷酸化酶
p
p p
团聚体
1、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场所 是: A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海洋和陆地
2、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起源于:B A、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D、火山附近
谢 谢!
有机大分子
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化 学 起 源 学 说
原始生命
原始大气 无机物
高温、紫外线
小分子有机物
(甲烷、氨、 水蒸气、氢等)
雷电
(氨基酸等)
有机多分 子体系
大分子有机物
(蛋白质等)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我国科学工 作者的成就
为什么说这些成就为生命起源 的化学进化假说提供了证据?
•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2)1981年人工合成了一种核酸
这些研究成果,对生命起源化学演化过 程第二阶段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从小 分子有机物形成大分子有机物。1、ຫໍສະໝຸດ 造论上帝创造万物, 最后造人。
(见圣经故事)
2、自然发生论
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 出来的: – 腐草化萤 – 腐肉生蛆 – 淤泥生鼠
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实验
原始地球假象图
分析与讨论:
• 1、在米勒的实验装置中,向密闭的实验装 置内通入的气体代表什么?实验过程中的 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现象? • 2、冷凝管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却 形成液体,这模拟了什么过程?
米勒实验装置(模 拟原始地球的条件)
模拟闪电
原始的大气
原始的海洋
水
有 机 物
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