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PPT课件

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PPT课件
• Vesely 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ip position: a continuing controversy.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3, 14:527–534.
• Verdino RJ, Pacifico DS, Tracy CM.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recipitated by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J Electrocardiol, 1996, 29:69–72.
14
近似法- CXR法的几种读片方法
X线 读片方法
数胸椎/ 数后肋
确定PICC导管头端平第6~7后肋。一般X片里 后肋清晰,前肋不明显且随着呼吸运动会上下
移动
右心耳
右心耳最突出的部位划一条横线,横线以上 的右心耳部位内(上腔静脉下段与心脏相连 处、右心房向前突出的耳状小囊称右心耳)
气管分叉
找到气管隆突后,向下数两椎体或4cm,即 为CAJ
靶向定位 用心呵护
——贝朗舒途坦PICC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介绍
1
内容
① 导管头端定位技术的发展
② 舒途坦ECG定位技术的优势
③ 舒途坦导管的特点和带给临床的益处
2
内容
① 导管头端定位技术的发展
② 舒途坦ECG定位技术的优势
③ 舒途坦导管的特点和带给临床的益处
3
PICC置入途径及头端位置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CAJ)?
7
PICC导管头端位置过浅与并发症的关系
位于SVC中上段
回血
堵管
废管
静脉壁腐蚀 静脉穿孔

PICC管的X线定位 ppt课件

PICC管的X线定位  ppt课件

ppt课件
6
尖端位置异常引起的并发症
另外,导管与静脉壁反复碰撞致机械损伤,血管内皮 完整性受到破坏,暴露基底膜,激发凝血程序,增加 血栓形成几率;尤其输注刺激性药物及黏稠药物时血 小板在内皮损伤部位大量聚集;
ppt课件
7
尖端位置异常引起的并发症
PICC作为非自体组织的一种异物,前端同时会聚集血 小板、白细胞及炎症介质等化学物质,随着留置时间 延长,血栓逐渐形成,堵塞导管,如果栓子脱落,进 入血液循环,会形成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正位胸片上心血管投射影像
上腔静脉 右心耳
右心房
ppt课件
15
上腔静脉的X线解剖
ppt课件
16
正常胸片骨性标记
ppt课件
17
1、第三前肋间 2、第6-8椎体 3、气管分叉下 1-2个椎体 4、心腰部
Lower SVC
ppt课件
18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ppt课件
Lower SVC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19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左侧置入的PICC导管,头端进入对侧的锁骨下静脉
ppt课件
20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PICC导管头端进入内乳静脉
ppt课件
21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ppt课件
22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
ppt课件
23
1、第三前肋间 2、第6-8椎体 3、气管分叉下 1-2个椎体 4、心腰部
当导管尖端位于非中心静脉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 而且从置管到发生并发症的平均时间短,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技术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技术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技术
2 C100心脑血管专用监护仪
主要内容
PICC及心内ECG定位的定义 心内ECG定位的工作原理 常用导管尖端定位方法 心内ECG定位操作步骤
PICC定义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 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 通过 下肢2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 等穿 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 脉的导管。
4
小结
1. 腔内ECG定位导管尖端方法操作简单, 操作及定位床旁完成。
2. 实时监测,随时调整,简便有效。 3. 降低感染、血栓、堵管等并发症发生
率。 4. 减少X片拍摄费用,减少相关并发症
而花费的费用。 5. 避免因无法调管而费管,减少经济负
担。 6. 异位及时调整,减少拍片次数。
感谢 聆听
2. 最佳位置:上腔静脉的下
1/3段,与右心房上壁交
界连接点(CAJ)。
3. 下腔静脉中上段,膈肌以
上部分。
C A
J
综合判断——X线
1.数胸椎法:.胸 椎和肋骨一样,平 5—7胸椎。 2.观察心影法: 不超过心影最膨出 水平 3.看气管分叉 气管分叉下两横指
肺门
气管隆突 心脏切迹
右心房边缘
临床实例——X线
心内ECG定位技术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法Fra bibliotek是标准导联
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
用电极经上2 腔静脉探入近心
端拾取心房P波,根据P波的
特征性变化,确定导管尖端
位置的一种方法。
心电图&心脏的关系
窦房结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ppt课件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ppt课件
06
临床意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
降低穿刺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D
C
B
A
E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
提高成功率
实时监测:实时监测导管位置,提高置管准确性
01
减少并发症:降低导管误入血管、心脏等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02
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患者痛苦
03
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重复操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04
降低并发症
避免空气栓塞
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血管损伤
05
减少感染风险
提高患者舒适度
降低导管异位风险
提高患者舒适度
减少穿刺次数: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患者痛苦。
案例3:患者C,年龄40岁,因长期输液需要PICC置管,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成功置管,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4:患者D,年龄35岁,因长期输液需要PICC置管,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成功置管,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5:患者E,年龄25岁,因长期输液需要PICC置管,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成功置管,术后恢复良好。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
演讲人
2023-08-21
目录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原理
01
利用心电图原理,通过电极检测心脏电活动
02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心电图信号转换为空间坐标
03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空间坐标转换为心脏图像
04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心脏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课件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课件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课件汇报人:2023-12-12•引言•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原理•picc置管术的相关知识目录•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的前景展望•结论01引言0102背景介绍强调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重要性。

简要介绍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背景,如患者数量、导管需求等。

技术发展现状介绍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技术起源、技术发展及技术成熟等阶段。

分析当前技术的优缺点,如定位精度、操作难度、安全性等。

明确研究目的,如提高PICC置管术的定位精度、操作效率和安全性等。

阐述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应用的意义,如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等。

目的和意义02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原理心电定位技术是一种利用心电信号确定心脏位置的技术。

心电信号是通过心电图机从人体体表记录到的电信号,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

心电定位技术可用于指导picc置管术,提高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

心电定位技术概述将picc导管与心电定位系统连接,记录导管头端的位置。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心电信号和导管位置,确定最佳的置管位置。

通过心电定位技术,将心电信号转化为三维坐标,构建心脏模型。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工作原理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优势通过心电定位技术可以精确确定导管位置,减少误差。

实时监测导管位置和心电信号,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心电定位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心电定位技术可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患者。

提高置管准确性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适用范围广03picc置管术的相关知识picc置管术的概述PICC置管术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PICC置管术的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能够快速稀释药物,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如肿瘤、化疗等;外周静脉条件差,无法进行常规静脉穿刺的患者;需要快速补充液体的患者。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课件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课件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可提高PICC置管术的准确性,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具有较大的 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不足与展望
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腔内 心电定位技术的优势。
腔内心电定位无需X射线照射,减少 辐射危害,同时操作简单,可快速确 定导管位置。
要点三
与磁定位技术比较
腔内心电定位无需外部磁场设备,不 受环境干扰,定位准确可靠。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定位准确可靠,可实现快速置管。
不足
需在心脏电信号较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准确判断,对于某些患者可能存在定位效果不佳的情况。
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其应用不仅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也为医疗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动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02
相关知识
pcc置管术
PICC置管术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 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 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操作简便易行
该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对操作者技能要求不高,可有效降低操作 难度和风险。
减少并发症
采用该技术可减少穿刺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和舒适度。来自术推广价值0102
03
应用前景广阔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 置管术等临床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也可扩展 到其他医学领域。
经济效益显著
PICC置管术的适应症包括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 外营养等。

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_rJa

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_rJa
21
ECG的电生理起源——窦房结
窦房结
• 多呈长梭形,也可呈椭圆形和半月形 • 大小约为:
长10~20mm 宽 2~3mm 厚1mm •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 端的心外膜深面,约距心外膜1mm
• Vesely 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ip position: a continuing controversy.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3, 14:527–534.
• Verdino RJ, Pacifico DS, Tracy CM.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recipitated by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J Electrocardiol, 1996, 29:69–72.
• Puel V, Caudry M, Le Métayer P, et al. Sup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 related to catheter malposition in cancer chemotherapy given through implanted ports. Cancer, 1993, 72(7):2248-2252.
• Sivasubramaniam S & Hiremath 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Do we need to review practice on positioning? JICS, 2008, 9(3):228-231.
• Gebhard R, Szmuk P, Pivalizza E, et al. The accuracy of electrocardiogram-controlled central line placement. Anesth Analg, 2007, 104(1):65–70.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技术护理课件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技术护理课件

操作前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体位,准备 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导管、导丝 、心电监测仪等。
01
02
导管插入
在无菌条件下,将导管通过静脉插入 到目标位置。
03
心电监测
连接心电监测仪,监测心电信号的变 化,观察特定波形和特征的变化。
结束操作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固定导管 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05
04
便携化
开发便携式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设备,方便 医护人员在床边进行操作 ,提高护理效率。
临床应用前景
广泛应用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 技术护理将广泛应用于临 床,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 准确、便捷的护理手段。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 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导 致血液循环障碍。处理方法包括抗凝 治疗、溶栓治疗和必要时拔除导管。
感染
导管插入部位可能发生感染,表现为 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处理方法 包括局部消毒、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 物,严重时需拔除导管。
特殊并发症及处理
心脏穿孔
导管置入过程中可能导致心脏穿 孔。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止操作 、心包穿刺引流、抗感染治疗和 必要时手术治疗。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或损伤心脏可能导致心 律失常。处理方法包括心电监测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必要时 电复律或心肺复苏。
并发症预防措施
0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定期对导管及附件进 行消毒灭菌处理。
02
定期评估导管位置和固 定情况,及时调整固定 方式和材料。
03
对患者进行充分宣教, 指导其正确使用导管和 日常护理方法。
定位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adman A, Lawrance J, Fitzsimmons L, et al. To clot or not to clot? That is the question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linical Radiology, 2004, 59:349–355.
• Fioravanti J, Buzzard CJ, Harris JP.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tamponade as a result of percutaneous silastic catheter use. Neonatal Network, 1998, 17(5):39-42.
• Sivasubramaniam S & Hiremath 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Do we need to review practice on positioning? JICS, 2008, 9(3): 228-231.
• Flectcher S & Bodenham A . Safe placement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where should the tip of the catheter lie?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00, 85(2):188-191.
靶向定位 用心呵护
——贝朗舒途坦PICC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介绍
1
内容
① 导管头端定位技术的发展
② 舒途坦ECG定位技术的优势
③ 舒途坦导管的特点和带给临床的益处
2
内容
① 导管头端定位技术的发展
② 舒途坦ECG定位技术的优势
③ 舒途坦导管的特点和带给临床的益处
3
PICC置入途径及头端位置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பைடு நூலகம்
① 贵要静脉
肱静脉
③ 头静脉 ② 肘肘正正中中静静脉

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上腔静脉
直径 6mm 8mm 16mm 19mm 19mm 20-30mm
血流量 40 ml/min 95ml/min 333 ml/min 800 ml/min 800 ml/min 2000-2500
ml/min
4
PICC导管头端最佳位置
上腔静脉下1/3段,靠近右心房交界处
(需垂直悬于上腔静脉中)
头端位于此处的好处:
• 血流量大,能确保药物迅速稀释而不造成血管损伤 • 并发症少,保障患者安全
5
上腔静脉的生理解剖
上腔静脉(SVC)
• 长度5~11cm,平均 7cm
• 宽度2~3cm
6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在哪?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CAJ)?
7
PICC导管头端位置过浅与并发症的关系
位于SVC中上段
回血
堵管
废管
静脉壁腐蚀 静脉穿孔
胸腔积液 炎症
静脉血栓
导管移位
8
头端位置过浅所致并发症的参考文献
• Schwarz R, Coit D & Groeger J. Transcutaneously tunneled central venous lines in cancer patients: an analysis of device-related morbidity factors based on p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2000, 7(6):441–449.
• Kurekci E, Kaye R & Koehler M. Chylothorax and chylopericardium: A complication of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Journal of Pediatrics, 1998, 132:1064–1066.
• Puel V, Caudry M, Le Métayer P, et al. Superior vena cava thrombosis related to catheter malposition in cancer chemotherapy given through implanted ports. Cancer, 1993, 72(7):2248-2252.
• Nadroo AM, Lin J, Green RS, et al. Death as a complica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neonat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1, 138:599-601.
• Fioravanti J, Buzzard CJ,Harris JP.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tamponade as a result of percutaneous silastic catheter use. Neonatal Network, 1998, 17(5):39-42.
• Nowlen TT, Rosenthal GL, Johnson GL, et al.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tamponade in infants with central catheters. Pediatrics, 2002, 110:137–142.
• Flectcher S & Bodenham A. Safe placement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where should the tip of the catheter lie? Editorial II,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2000, 85(2):188-191.
9
PICC导管头端位置过深与并发症的关系
位于右心房
心肌穿孔 心内膜炎
心包积液 心房血栓
心包填塞 甚至 死亡
肺栓塞
静脉血栓
心律失常
静脉血栓
瓣膜损伤
10
头端位置过深所致并发症的参考文献
• Fuchs S, Pollak A & Gilon 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mechanical irritation of the right atrial free wall: a cause for thrombus formation. Cardiology, 1999, 91:169–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