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推荐】专题40+沉淀溶解平衡-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之百强校小题精练系列+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
高中化学练习题【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练习题【沉淀溶解平衡】一、选择题(1~8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9~11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1.有关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aCO3沉淀析出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CaCO3溶于Na2CO3溶液达到溶解平衡时,[Ca2+]与[CO2-3]相等C.升高温度,CaCO3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均增大D.向CaCO3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纯碱固体,会有CaCO3析出[答案]B2.某些盐能溶解沉淀,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号①②③分散质Mg(OH)2HCl NH4Cl备注悬浊液 1 mol·L-1 1 mol·L-1 A.向①中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物质的“不溶性”是相对的B.分别向少量Mg(OH)2沉淀中加入适量等体积的②、③,沉淀均能快速彻底溶解C.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H+4(aq)Mg2+(aq)+2NH3·H2O(l) D.向①中加入②,[OH-]减小,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答案]B3.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实验:①将0.1 mol·L-1 MgCl2溶液和0.5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②取少量①中浊液,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③将①中浊液过滤,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④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饱和NH4Cl溶液,沉淀溶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将①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B .①中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 2+(aq)+2OH -(aq)C .实验②和③均能说明Fe(OH)3比Mg(OH)2难溶D .NH 4Cl 溶液中的NH +4可能是④中沉淀溶解的原因C [MgCl 2溶液与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Mg(OH)2悬浊液,剩余NaOH ,但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 2+(aq)+2OH -(aq)。
2018山东科技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习题+解析)-最新学习文档

1. 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2.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加入过量NaOH 溶液或少许稀硫酸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 --++23322CO NO Mg Ba 、、、B. --++23AlO Cl Al Na 、、、C. --++32HCO Cl K Ba 、、、D. -+++Cl Ba Fe NH 234、、、3. 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A. 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B. 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C. 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D. 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4. 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1)逐滴加入1L mol 6-⋅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3)逐滴加入1L mol 6-⋅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
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A. 33AgNO NaHCO 、B. 32MgCO BaCl 、C. 234Mg Cl HCO NH 、D. 3222CO Na O H 6CaCl 、⋅ 5. 对于表达式)s (PbI2)aq (I 2)aq (Pb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说明2PbI 难电离B. 说明2PbI 不难溶解C. 这是电离方程式D. 这是沉淀溶解平衡表示式6. 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下列溶解平衡:)s ()OH (Ca2 )aq (Ca 2++)aq (OH 2-,加入下列物质,可使2)OH (Ca 固体减少的是( )A. 2CaClB. NaOHC. 3NaHCOD. NaCl7. 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选修四-沉淀溶解平衡高考选题

选修四-沉淀溶解平衡高考选题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sp(Ag2SO4)=7.7×10﹣5 mol3•L ﹣3、Ksp(AgCl)=1.8×10﹣10 mol2•L﹣2、Ksp (AgI)=8.3×10﹣17 mol2•L﹣2.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溶解能力依次减小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B.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C.温度一定时,当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c(Cl﹣)增大,K sp值变大3.如图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H=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3+B.若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C.若分离溶液中的Fe3+和Cu2+,可调节溶液的pH在4左右D.若在含有Cu2+和Ni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B.任何难溶物在水中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大小都可以用K sp表示 C.溶度积常数K sp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D.升高温度,某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它的溶解度是减小的,K sp也变小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少B.将NH4Cl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醋酸至中性,溶液中=1D.向含有BaSO4、Ba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NO3)2,溶液中的减小6.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aq)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B.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变大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7.已知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为1.23×10﹣8mol/L,AgCl的饱和溶液中c(Ag+)为1.25×10﹣5mol/L.若在5mL含有KCl和KI各为0.01mol/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L 0.01mol/L AgNO3溶液形成浊液,下列叙述正确是()A.先生成AgCl沉淀,再生成AgI沉淀B.AgI的溶度积(K sp)为1.23×10﹣10C.浊液中Cl﹣和I﹣离子浓度之比约为4×105D.如果不考虑水的蒸发,升高温度,则浊液中沉淀的质量不变8.已知25℃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mL 0.01mol/L的Na2SO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较原来大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C.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较原来大9.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将等体积的AgCl 和AgI的饱和溶液的清液混合,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清液混合,AgCl和AgI都沉淀B.向AgI清液加入AgNO3,c(Ag+)增大,KSp(AgI)也增大C.若AgNO3足量,AgCl和AgI都可沉淀,但以AgCl为主D.若取0.1435克AgCl固体放入100mL水(忽略体积变化),c(Cl﹣)为0.01mol/L 10.25℃时,用Na2S沉淀Cu2+、Zn2+两种金属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B.25℃时K甲(CuS)约为1×10﹣35C.向100mLZn2+、Cu2+浓度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1的Na2S溶液,Cu2+先沉淀D.向Cu2+浓度为10﹣5mol•L﹣1的工业废水中加入ZnS粉末,会有CuS沉淀析出11.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 ﹣1NH4Cl溶液中的K sp小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12.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MgCO3的溶度积常数Ksp=6.8×10﹣6.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测得溶液的pH=13.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Mg(OH)2是水垢的成分之一B.MgCO3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烧碱溶液可以生成Mg(OH)2沉淀C.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c(Mg2+)=5.6×10﹣10 mol/LD.298 K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CO3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13.在25℃时,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终出现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溶度积K sp (25℃)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B.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C.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相同D.25℃时,在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不同14.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B.0.02mol/L的AgNO3溶液与0.2mol/L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C.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 sp)为1×10﹣3D.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15.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16.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已知:K sp(CaCO3)=4.96×10﹣9;K sp(MgCO3)=6.82×10﹣6;K sp[Ca(OH)2]=4.68×10﹣6;K 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Ca2+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g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17.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氨水中的K sp比在20mL0.01mol/LNH4Cl 溶液中的K sp小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二.填空题(共2小题)18.重铬酸钠(Na2Cr2O7•2H2O)俗称红矾钠,在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我国目前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MgO、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①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主反应: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副反应:SiO2+Na2CO 3Na2SiO3+CO2↑、Al2O3+Na2CO 32NaAlO2+CO2↑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试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2)“③”中调节pH至4.7,目的是.(3)“⑤”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请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4)称取重铬酸钠试样2.500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mL 2mol•L﹣1H2SO4和足量碘化钠(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2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钠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19.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Mg(OH),充分反应,过滤结晶.2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效果,Fe2+、Fe3+都被转化为而除去.(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为宜.其原因是.(3)②中除去Fe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三.解答题(共1小题)20.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 ﹣1)见图.(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写化学式)(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为.(填字母)A、<1B、4左右C、>6(3)在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能、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u2+、Pb2+、Hg2+,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除去它们.A、NaOHB、FeSC、Na2S(选填序号)选修四-沉淀溶解平衡高考选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sp(Ag2SO4)=7.7×10﹣5 mol3•L ﹣3、Ksp(AgCl)=1.8×10﹣10 mol2•L﹣2、Ksp (AgI)=8.3×10﹣17 mol2•L﹣2.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溶解能力依次减小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解答】解:A、在Ag2SO4饱和溶液中,K sp(Ag2SO4)=7.7×10﹣5mol3•L﹣3=c3(Ag+),因此c(Ag+)≈5.36×10﹣2mol/L,在AgCl饱和溶液中,K sp(AgCl)=1.8×10﹣10 mol2•L﹣2=c(Ag+)•c(Cl﹣)=c2(Ag+),因此c(Ag+)≈1.34×10﹣5mol/L在AgI饱和溶液中,K sp(AgI)=8.3×10﹣17mol2/L﹣2=c(Ag+)•c(I﹣)=c2(Ag+),因此c(Ag+)≈9×10﹣8mol/L.所以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溶解能力依次减小,故A正确;B、AgCl比AgI的溶度积常数大,说明AgI难溶,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故B正确;C、由溶度积可知,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平方的比值,且银离子浓度不同,Ag2SO4的Ksp(Ag2SO4)=[Ag+]2[SO42﹣],由于含有[Ag+]2项,因此它与另外两种的溶度积之比中含有[Ag+],故C错误: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SO42﹣]增大,Qc>Ksp,故有Ag2SO4沉淀析出,故D正确.故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B.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C.温度一定时,当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 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c(Cl﹣)增大,K sp值变大【解答】解:A、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的饱和水溶液中,K sp=C(Ag+)C(Cl﹣)是一个常数,在不饱和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不是一个常数,故A错误;B、氯化银为盐,故是强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故B错误;C、温度一定时,浓度熵Q C=K 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K sp值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sp值不变,所以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 sp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C.3.如图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pH=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3+B.若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C.若分离溶液中的Fe3+和Cu2+,可调节溶液的pH在4左右D.若在含有Cu2+和Ni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解答】解:A、当pH=3时,Fe3+已沉淀完全,故A错误;B、由于Ni2+和Co2+完全沉淀时pH相差不大,故不宜采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故B错误;C、从图象可知,pH在4左右,Fe3+已沉淀完全而Cu2+没沉淀,故C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在含有Cu2+和Ni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Cu(OH)2优先沉淀,故D错误.故选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 sp越小,则它的溶解度越小B.任何难溶物在水中都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大小都可以用K sp表示 C.溶度积常数K sp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越大D.升高温度,某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它的溶解度是减小的,K sp也变小【解答】解:A.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小,溶解度越小,不同类型的电解质无法由溶度积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B.任何难溶物在水中不一定存在溶解平衡,只有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才存在溶解平衡,故B错误;C.溶度积常数Ksp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度积常数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温度越高,溶度积常数越小,否则越大,故C错误;D.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如果某沉淀溶解平衡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逆向移动,则说明它的溶解度是减小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K sp也变小,故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少B.将NH4Cl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醋酸至中性,溶液中=1D.向含有BaSO4、Ba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NO3)2,溶液中的减小【解答】解:A、向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水,促进氨水的电离,所以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减少,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溶液中增大,故A错误;B、将NH4Cl溶液从20℃升温至30℃,促进水解,所以铵根离子的浓度减少,一水合氨和氢离子的浓度变大,则的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错误;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醋酸至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说明c(CH3COO﹣)=c(Na+),所以溶液中=1,故C正确;D、在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钡离子的浓度,即为:,而溶度积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比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C.6.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aq)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c(Mn2+)B.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变大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解答】解: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但c(Cu2+)与c(Mn2+)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化学式相似的分子,溶度积大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已知MnS 能转化为CuS,所以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故B正确;C.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Mn2+)变大,故C正确;D.已知Cu2+(aq)+MnS(s)⇌CuS(s)+Mn2+(aq),由反应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D正确;故选A.7.已知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为1.23×10﹣8mol/L,AgCl的饱和溶液中c(Ag+)为1.25×10﹣5mol/L.若在5mL含有KCl和KI各为0.01mol/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mL 0.01mol/L AgNO3溶液形成浊液,下列叙述正确是()A.先生成AgCl沉淀,再生成AgI沉淀B.AgI的溶度积(K sp)为1.23×10﹣10C.浊液中Cl﹣和I﹣离子浓度之比约为4×105D.如果不考虑水的蒸发,升高温度,则浊液中沉淀的质量不变【解答】解:由题意可得,K sp(AgI)=c(Ag+)×c(I﹣)=1.23×10﹣8×1.23×10﹣8=1.5×10﹣16,K sp(AgCl)=c(Ag+)×c(Cl﹣)=1.25×10﹣5×1.25×10﹣5=1.56×10﹣10.A.由数据可知,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碘化银的溶解度,所以先生成碘化银沉淀后生成氯化银沉淀,故A错误;B.AgI的溶度积K sp=c(Ag+)×c(I﹣)=1.23×10﹣8×1.23×10﹣8=1.5×10﹣16,故B错误;C.碘离子和银离子物质的量相等,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c(Ag+)=c(I﹣)=1.23×10﹣8mol/L,此时溶液中c(Cl﹣)=0.005mol/L,c(Ag+)•c(Cl﹣)=1.23×10﹣8mol/L×0.005mol/L=6.15×10﹣11<K sp(AgCl),因此此时不能形成AgCl沉淀,此时溶液中Cl﹣和I﹣离子浓度之比为≈4×105,故C正确;D.升高温度,溶度积增大,故沉淀的量减少,故D错误.故选C.8.已知25℃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mL 0.01mol/L的Na2SO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较原来大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C.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都变小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较原来大【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在该条件下,CaSO4饱和溶液中,c(Ca2+)=c(SO42﹣)=3.0×10﹣3 mol/L,K sp(CaSO4)=9.0×10﹣6.当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的Na2SO4溶液后,混合液中c(Ca2+)==6.0×10﹣4mol/L,c(SO42﹣)==8.6×10﹣3 mol/L,溶液中c(Ca2+)•c (SO42﹣)=5.16×10﹣6<K sp(CaSO4)=9.0×10﹣6,所以混合液中无沉淀析出,最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故选D.9.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将等体积的AgCl 和AgI的饱和溶液的清液混合,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清液混合,AgCl和AgI都沉淀B.向AgI清液加入AgNO3,c(Ag+)增大,KSp(AgI)也增大C.若AgNO3足量,AgCl和AgI都可沉淀,但以AgCl为主D.若取0.1435克AgCl固体放入100mL水(忽略体积变化),c(Cl﹣)为0.01mol/L 【解答】解:A、饱和的AgCl溶液中:c(Ag+)=c(Cl﹣)=1.342×10﹣5,饱和的AgI溶液中:c(Ag+)=c(I﹣)=1.0×10﹣8,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c(Cl﹣)=6.71×10﹣6,c(I﹣)=5.0×10﹣9,c(Ag+)=6.71×10﹣6明显,混合后,AgI必然沉淀,AgCl则不然.故A错误;B、Ksp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故B错误;C、由于c(Cl﹣)》c(I﹣),若AgNO3固体足量,沉淀以AgCl为主,C正确;D、常温下,氯化银的溶解度为:1.342×10﹣5×143.5═0.001.92(g),c(Cl﹣)═1.342×10﹣5mol/L,0.1435克AgCl只有少量溶解,故c(Cl﹣)═1.342×10﹣5mol/L,故D错误.故选C.10.25℃时,用Na2S沉淀Cu2+、Zn2+两种金属离子(M2+),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B.25℃时K甲(CuS)约为1×10﹣35C.向100mLZn2+、Cu2+浓度均为10﹣5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1的Na2S溶液,Cu2+先沉淀D.向Cu2+浓度为10﹣5mol•L﹣1的工业废水中加入ZnS粉末,会有CuS沉淀析出【解答】解:A.硫化钠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2c(S2﹣)+2c(HS﹣)+2c(H2S)=c(Na+),故A错误;B.在25℃时,CuS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S(s)⇌Cu2+(aq)+S2﹣(aq),Ksp(CuS)=c(Cu2+)×c(S2﹣)=10﹣25×10﹣10=10﹣35,故B正确;C.依据此图可知,CuS的Ksp较小,故CuS最难溶,那么首先出现的沉淀是CuS,即Cu2+先沉淀,故C正确;D.由于在25℃下,CuS溶液的是Ksp是10﹣35,小于ZnS溶度积,故向Cu2+浓度为10﹣5mol•L﹣1废水中加入ZnS粉末,会有CuS沉淀析出,故D正确;故选A.11.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 ﹣1NH4Cl溶液中的K sp小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解答】解:A、因氢氧化镁溶度积小,由K sp计算则其Mg2+浓度小,故A错误;B、NH4+结合OH﹣使氢氧化镁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2+增大,故B正确;C、Ksp不随浓度变化,只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D、二者Ksp接近,使用浓NaF溶液可以使氢氧化镁转化,故D错误;故选B.12.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MgCO3的溶度积常数Ksp=6.8×10﹣6.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测得溶液的pH=13.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Mg(OH)2是水垢的成分之一B.MgCO3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烧碱溶液可以生成Mg(OH)2沉淀C.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c(Mg2+)=5.6×10﹣10 mol/LD.298 K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CO3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解答】解:A、水中的碳酸氢镁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镁会继续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沉淀,所以Mg(OH)2是水垢的成分之一,故A正确;B、氢氧化镁溶解度小于碳酸镁,MgCO3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烧碱会发生沉淀转化,生成Mg(OH)2沉淀,故B正确;C、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测得溶液的pH=13.0,溶液中c(OH﹣)=0.1mol/L,由氢氧化镁溶度积常数计算镁离子浓度,Ksp=c(Mg2+)c2(OH﹣)=5.6×10﹣12 ,代入计算得到c(Mg2+)=5.6×10﹣10 mol/L,故C正确;D、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Ksp=c(Mg2+)c2(OH﹣)=5.6×10﹣12,c(Mg2+)=1.1×10﹣4mol/L;MgCO3的溶度积常数Ksp=6.8×10﹣6.Ksp=c (Mg2+)c(CO32﹣)=6.8×10﹣6,得到c(Mg2+)=2.6×10﹣3mol/L,则298 K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CO3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小,故D错误;故选D.13.在25℃时,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终出现黑色沉淀.已知有关物质的溶度积K sp (25℃)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B.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C.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相同D.25℃时,在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不同【解答】解:A、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由难溶物质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故属于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故A正确;B、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性盐,一般情况下溶度积大的沉淀较易转化成溶度积小的沉淀,如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可生成AgI沉淀,故B正确;C、由于溶度积是常数,故氯离子浓度大,则银离子浓度小,故C错误;D、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1×10﹣5mol/L、≈3×10﹣8mol/L、≈2×10﹣16mol/L,Ag+的浓度不同,故D正确,故选C.14.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B.0.02mol/L的AgNO3溶液与0.2mol/L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C.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 sp)为1×10﹣3D.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解答】解:A.Ag2SO4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为:Ag2SO4(s)⇌2Ag+(aq)+SO42﹣(aq),溶解为可逆过程,溶液中一定存在Ag+,故A错误;B.0.02mol/L的AgNO3溶液与0.2mol/L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c(SO42﹣)=0.1mol/L时,c(Ag+)=0.01mol/L,c2(Ag+)×c(SO42﹣)=1×10﹣5<ksp,不会生成沉淀,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当c(SO42﹣)=5×10﹣2mol/L时,c(Ag+)=2×10﹣2mol/L,则ksp=c2(Ag+)×c(SO42﹣)=2×10﹣5,故C错误;D.加热蒸发时,溶液中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故D错误.故选B.15.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解答】解:析出沉淀时,AgCl溶液中c(Ag+)==mol/L=1.56×10﹣8mol/L,AgBr溶液中c(Ag+)==mol/L=7.7×10﹣11mol/L,Ag2CrO4溶液中c(Ag+)==mol/L=3×10﹣5,c(Ag+)越小,则越先生成沉淀,所以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CrO42﹣,故选C.16.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已知:K sp(CaCO3)=4.96×10﹣9;K sp(MgCO3)=6.82×10﹣6;K sp[Ca(OH)2]=4.68×10﹣6;K 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Ca2+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g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解答】解:A.步骤①,从题给的条件,可知n(NaOH )=0.001mol,[即n (OH﹣)=0.001mol].依据离子反应“先中和、后沉淀、再其他”的反应规律,当1L模拟海水中,加入0.001mol NaOH时,OH﹣恰好与HCO3﹣完全反应:OH﹣+HCO3﹣=CO32﹣+H2O,生成0.001molCO32﹣.由于K sp(CaCO3)<<K sp(MgCO3),生成的CO32﹣与水中的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Ca2++CO32﹣=CaCO3↓.所以沉淀物X 为CaCO3,故A正确;B.由于CO32﹣只有0.001mol,反应生成CaCO3所消耗的Ca2+也只有0.001mol,滤液中还剩余c(Ca2+)=0.010 mol•L﹣1.滤液M中同时存在着Ca2+和Mg2+,故B 错误;C.步骤②,当滤液M中加入NaOH 固体,调至pH=11(即pOH=3)时,此时滤液中c(OH﹣)=1×10﹣3mol•L﹣1.则Q[Ca(OH)2]=c(Ca2+)×(10﹣3)2=0.010×(10﹣3)2=10﹣8<K sp[Ca(OH)2],无Ca(OH)2生成.Q[Mg(OH)2]=c(Mg2+)×(10﹣3)2=0.050×(10﹣3)2=5×10﹣8>K sp[Mg(OH)],有Mg(OH)2沉淀生成.2又由于K sp[Mg(OH)2]=c(Mg2+)×(10﹣3)2=5.61×10﹣12,c(Mg2+)=5.61×10﹣6<10﹣5,无剩余,滤液N中不存在Mg2+,故C错误;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则n(NaOH)=0.105mol,与0.05mol Mg2+反应:Mg2++2OH﹣=Mg(OH)2↓,生成0.05 mol Mg(OH)2,剩余0.005 mol OH﹣.由于Q[Ca(OH)2]=c(Ca2+)×(OH﹣)2=0.010×(0.005)2=2.5×10﹣7<K sp[Ca (OH)2],所以无Ca(OH)2沉淀析出,沉淀物Y为Mg(OH)2沉淀,故D错误.故选A.17.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C.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氨水中的K sp比在20mL0.01mol/LNH4Cl 溶液中的K sp小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解答】解:A、因氢氧化镁溶度积小,由K sp计算则其Mg2+浓度小,故A错;B、NH4+结合OH﹣使氢氧化镁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2+增大,故B正确;C、Ksp不随浓度变化,只与温度有关,故C错;D、二者Ksp接近,使用浓NaF溶液可以使氢氧化镁转化,故D错.故选B.二.填空题(共2小题)18.重铬酸钠(Na2Cr2O7•2H2O)俗称红矾钠,在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我国目前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FeO•C r2O3,还含有Al2O3、MgO、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①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主反应: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副反应:SiO2+Na2CO 3Na2SiO3+CO2↑、Al2O3+Na2CO 32NaAlO2+CO2↑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试回答下列问题:(1)“①”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2)“③”中调节pH至4.7,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AlO2﹣、SiO32﹣.(3)“⑤”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请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2CrO42﹣+2H+Cr2O72﹣+H2O.(4)称取重铬酸钠试样2.500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10mL 2mol•L﹣1H2SO4和足量碘化钠(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2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钠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83.84%.【解答】解:(1)固体反应物在搅拌时可充分接触而反应,故答案为:使反应物接触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2)氧化铁不溶于水,铬铁矿经煅烧、水浸之后除去生成的氧化铁,副反应中生成Na2SiO3、NaAlO2等杂质,调节pH至4.7,可生成H2SiO3、Al(OH)3沉淀过滤除去,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AlO2﹣、SiO32﹣;(3)CrO42﹣转化为Cr2O72﹣,CrO42﹣在酸性条件下与H+离子反应生成Cr2O7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42﹣+2H+Cr2O72﹣+H2O,故答案为:2CrO42﹣+2H+Cr2O72﹣+H2O;(4)①溶液中有碘,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碘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终点时,蓝色褪去,故答案为: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②根据反应的关系式计算:Cr2O72﹣~3I2~6S2O32﹣1mol 6moln 0.1200mol•L﹣1×0.04Ln=0.0008mol,则 2.5000g重铬酸钠试样中含有的重铬酸钠的质量为10×0.0008mol×262g/moL=2.096g,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钠的纯度==83.84%故答案为:83.84%19.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Mg(OH),充分反应,过滤结晶.2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4,过滤结晶.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效果,Fe2+、Fe3+都被转化为Fe(OH)而除去.3(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氨水为宜.其原因是不会引入新的杂质.(3)②中除去Fe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Mg(OH)2=3Mg2++2Fe (OH)3;.(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DE(填字母).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C.调节溶液pH=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D.Cu2+可以大量存在于pH=4的溶液中E.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解答】解:(1)①中为了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应加氨水使Fe3+沉淀,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②中根据溶解度表可知Mg(OH)2易转化为Fe(OH)3,因此在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Mg(OH)2可除去Fe3+,③由于Fe(OH)2的溶解度大于Fe(OH)3,所以一般将Fe2+先氧化成Fe3+,再调节溶液的pH=4,形成Fe(OH)3沉淀.故答案为:Fe(OH)3;(2)①中为了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应加氨水使Fe3+沉淀,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氨水;不会引入新的杂质;(3)②中根据溶解度表可知Mg(OH)2易转化为Fe(OH)3,因此在氯化镁溶。
【KS5U推荐】专题36 沉淀溶解平衡-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之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满分60分时间25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1.往锅炉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H+)均会增大B.CaSO4能转化为CaCO3,说明K sp(CaCO3)>K sp(CaSO 4)C.CaCO3溶解于盐酸而CaSO4不溶,是因为硫酸酸性强于盐酸D.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aq)+CaSO4(s)CaCO3(s)+SO42−(aq)【答案】D2.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 sp(CuCl)的数量级为710B.除Cl−反应为Cu+Cu2++2Cl−2CuCl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答案】C【解析】A.由图像可知,横坐标为1时,lgc(Cu+)大于-6,则K sp(CuCl)的数量级为10-7,故A正确;B.涉及反应物为铜、硫酸铜以及氯离子,生成物为CuCl,反应的方程式为Cu+Cu2++2Cl-=2CuCl,故B正确;C.根据反应Cu+Cu 2++2Cl-=2CuCl,反应的效果取决于Cu2+的浓度,如Cu2+不足,则加入再多的Cu也不能改变效果,故C错误;D.酸性条件下,Cu+不稳定,易发生2Cu+=Cu2++Cu,可知没有Cl-存在的情况下,2Cu+=Cu2++Cu趋向于完全,说明2Cu+=Cu2++Cu 的平衡常数很大,故D正确;故选C。
高考化学溶解平衡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溶解平衡题及答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题,是高考化学中的常考题。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考化学溶解平衡题及答案,希望你的答案能有最高的命中率。
高考化学溶解平衡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 (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解析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A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C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
答案 B2.已知298 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的c(H+)=1.0×10-13 mol·L-1B.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3 mol·L-1C.所加的烧碱溶液的pH=13.0D.所得溶液中的c(Mg2+)=5.6×10-10 mol·L-1解析 A项,pH=13的溶液中,c(H+)=10-13 mol/L;B项,NaOH 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c(OH-)=10-13 mol/L;C项,因为向MgCl2溶液中加NaOH溶液后,混合溶液的pH=13,所以所加的NaOH溶液pH>13;D项,溶液中的c(Mg2+)=Ksp/c2(OH-)=5.6×10-10 mol/L。
答案 C3.有关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降低解析AgCl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后,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但不为0,一般说来,升高温度,有利于固体物质的溶解,A、C正确;AgCl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电离出Ag+和Cl-,B错误;向AgCl 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增大了Cl-浓度,促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降低了AgCl的溶解度,D正确。
沉淀溶解平衡精讲精练习与习题

沉淀溶解平衡精讲精练习与习题沉淀溶解平衡(讲义)一、知识点睛1.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沉淀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速率相等,固体质量和离子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2)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对于沉淀溶解平衡A m B n A n+(aq)+n B m-(aq),溶度积可表示为K sp=___________________。
如:PbI22+(aq)+2I-(aq),K sp(PbI2)= [Pb2+][ I-]2。
①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②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外界因素(1)温度大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吸热的,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2)浓度浓度越稀,溶解程度越大,加水稀释,平衡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3)外加试剂①加入相同难溶电解质,平衡不移动。
②加入某种物质(其中含有难溶电解质的组成离子),平衡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③加入能与难溶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平衡向______的方向移动。
3.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溶度积规则(浓度商Q与K sp的关系)Q___K sp溶液中的离子生成沉淀,直至平衡。
Q___K sp沉淀溶解与离子生成沉淀处于平衡状态。
Q___K sp若体系中有足量固体,则固体溶解,直至平衡。
(2)实例分析①做“钡餐”用BaSO4而不用BaCO3②误服可溶性钡盐可用5.0%的Na2SO4溶液洗胃③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的形成④珊瑚的形成4.沉淀的转化(1)实质加入某种能使难溶电解质转化为更难溶电解质的物质,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实现沉淀的转化。
注:两种难溶物的溶解能力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2)实例分析①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用FeS、MnS等难溶物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
【KS5U推荐】专题38+沉淀溶解平衡(第01期)-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大题狂练专题38 沉淀溶解平衡(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1.(1)浓缩液中主要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8.5×10-17。
(2)已知:K sp[Al(OH)3]=1×10-33,K 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
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
(3)某溶液含0.02mol/L Mn2+、0.1mol/L H2S,当溶液pH=_______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 sp(MnS)=2.8×10-13,c(S2-)为1.4×10-11mol·L-1时,pH=5]。
(4)煅粉主要含MgO和CaO,用适量NH4NO3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滤液Ⅰ中c(Mg2+)小于5×10-6mol·L-1,则溶液pH大于________[Mg(OH)2的K sp=5×10-12];该工艺中不能用(NH4)2SO4代替NH4NO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7×10-75.0<pH<7.1511SO和Ca2+转化为微溶物CaSO4,不利于CaO溶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沉淀溶解平衡。
(2) Al3+浓度小于1×10-6mol·L-1时,c(OH-)=1×10-9,pH=5.0,所以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5.0<pH<7.1。
沉淀溶解平衡(附答案)

沉淀溶解平衡根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1、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
在自然界镓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矿,如Al2O3中。
用NaOH溶液处理铝矿〔Al2O3〕时,生成NaAlO2、NaGaO2;而后通入适量CO2,得Al(OH)3沉淀,而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屡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
发生后一步反响是因为〔〕A、镓酸酸性强于铝酸B、铝酸酸性强于镓酸C、镓浓度小,所以不沉淀D、Al(OH)3是难溶物二、填空题1、一些电解质如BaSO4在水中只能溶解很少、可以说是难以溶解,所以称为______________。
尽管这些电解质难以溶解于水中,但在水中也会建立一种_____________。
2、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符合平衡的根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根本规律,其根本特征为:〔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3、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称为_________,简称_________。
请写出PbI2Cu(OH)2 BaSO4 CaCO3Al(OH)3CuS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4、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_________,K SP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它只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无关。
利用溶度积K SP可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5、沉淀转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
〔1〕当Qc 大于Ksp时,情况为:______〔2〕当Qc 等于Ksp时,情况为:________〔3〕当Qc 小于Ksp时,情况为:________6、将AgNO3溶液依次参加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中都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沉淀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分42分时间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1.往锅炉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H+)均会增大B.CaSO4能转化为CaCO3,说明K sp(CaCO3)>K sp(CaSO4)C.CaCO3溶解于盐酸而CaSO4不溶,是因为硫酸酸性强于盐酸D.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aq)+CaSO4(s)CaCO3(s)+SO42−(aq)【答案】D2.已知:25℃时,Ksp[Zn(OH)2]=1.0×10-18,Ka(HCOOH)= 1.0×10-4。
该温度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Zn(OH)2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Zn2+)>1.0×10-6mol·L-lB.HCOO-的水解常数为1.0×10-10C.向Zn(OH)2悬浊液中加入HCOOH,溶液中c(Zn2+)增大D.Zn(OH)2+2HCOOH=Zn2++2HCOO-+2H2O的平衡常数K=100【答案】A【解析】A、Zn(OH)2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令饱和溶液中锌离子浓度为x,x×(2x)2=1.0×10-18,x==6.3×10-7mol·L-l,c(Zn2+)<1.0×10-6mol·L-l,故A错误;B、HCOO-的水解常数为1.0×10-10,故B正确;C、向Zn(OH)2悬浊液中加入HCO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减小,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Zn2+)增大,故C正确;D、Zn(OH)2+2HCOOH Zn2++2HCOO-+2H2O的平衡常数K== 100,故D正确;故选A。
点睛:D为难点,先写出方程式,Zn(OH)2+2HCOOH Zn2++2HCOO-+2H2O再写出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然后上下同乘以c(OH-)的平方,将Kw代入,即可。
3.常温时,若Ca(OH)2和CaWO4(钨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0.58)。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表示Ca(OH)2与CaWO4均未达到溶解平衡状态B.饱和Ca(OH)2溶液和饱和CaWO4溶液等体积混合: c(OH-)>c(H+)>c(Ca2+)>c(WO42-) C.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溶液变浑浊D.石灰乳与0.1mol/LNa2WO4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Ca(OH)2+WO42-=CaWO4+2OH-【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解题思路为:①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②理解曲线上的点、线外的点的含义;③抓住K sp的特点,结合选项分析判断。
注意本题中横纵坐标不是直接用离子浓度表示的,而是用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的,所以横纵坐标数值越大,表示的离子浓度越小;B项,因为含Ca(OH)2的溶液显碱性,c(H+)不可能大于c(Ca2+),所以比较容易就能判断该项是错误的,但是要确定c(H+)与c(WO42-)的大小关系,最好通过计算来判断,因为两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可能析出CaWO4,溶液中c(WO42-)会很小。
4.常温下,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配成饱和溶液,t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离子浓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PbI2的K sp为2×10-6B.常温下,K sp(PbS)=8×10-28,向PbI2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反应PbI2(s)+S2-(aq)PbS(s)+2I-(aq)的化学平衡常数为5×1018C.温度不变,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入了KI固体,PbI2的K sp增大D.温度不变,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铅浓溶液,平衡向左移动,Pb2+的浓度减小【答案】B5.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 sp(CuCl)的数量级为B.除Cl−反应为Cu+Cu2++2Cl−2CuCl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答案】C6.在一定温度下,AgCl与AgI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Cl(s) +I-(aq)AgI(s) +Cl-(aq),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5×106B.向0.1mol/LKI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当I-刚好完全沉淀时,c(Ag+)=2×10-12mol/L C.向AgCl、AgI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氢碘酸溶液,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D.向2mL0.01mol/LAgNO3,溶液中加几滴0.01mol/L NaC1溶液,静置片刻,再向溶液中加几滴0.01mol/LKI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K sp(AgCl)>K sp(AgI)【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知:K sp(AgCl)= c(Ag+) c(Cl-)= 10-5×2×10-5=2×10-10,K sp(AgI)= c(Ag+ ) c(I-)= 10-5×8×10-12=8×10-17。
A.AgCl(s) +I-(aq)AgI(s) +Cl-(aq),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2.5×106,选项A 正确;B .向0.1mol /LKI 溶液中加入AgNO 3 溶液,当I -刚好完全沉淀时,c (Ag +)==8×10-12mol /L ,选项B 错误;C .向AgCl 、AgI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氢碘酸溶液,AgCl 转化为AgI ,氯离子浓度降低,不可能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选项C 错误;D .向2 mL0.01mol /LAgNO 3,溶液中加几滴0.01mol /L NaC1溶液,静置片刻,再向溶液中加几滴0.01mol /LKI 溶液,过量的银离子与碘离子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而不一定是氯化银转化为碘化银,不能说明K sp (AgCl )>K sp (AgI ),选项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注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的计算。
K sp (AgI )= c (Ag +) c (I -),结合溶度积判断沉淀是否转化,易错点为选项D ,,过量的银离子与碘离子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而不一定是氯化银转化为碘化银,不能说明K sp (AgCl )>K sp (AgI )。
7.某温度下,向10mL0.1mol /LCaCl 2溶液中滴加0.mol /L 的Na 2CO 3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1gc (Ca 2+)与Na 2CO 3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Ksp (CaCO 3)=5×10-10B .Z 点对应的分散系很稳定C .W 、x 、y 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y 点D .若用等浓度的Na 2SO 4溶液代替Na 2CO 3溶液,则图像在x 点后的变化如虚线部分所示【答案】C悬浊液中c(Ca2+),图像在X点后的变化在实线下方。
8.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 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 sp(CaCO3)=4.9610-9K sp(MgCO3)=2.110-5K sp(Ca(OH)2)=4.6810-6K 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 ,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 , Ca2+D.步骤②中应改为加入4.2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混合物【答案】AQ sp(Ca(OH)2) =0.010×(0.005)2=2.5×10-7< K sp(Ca(OH)2)= 4.6810-6,所以沉淀Y 中没有Ca(OH)2沉淀,只有Mg(OH)2沉淀,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对K sp的理解和数据的应用,要明确计算K sp时的浓度是混合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而不是混合前的离子浓度。
9.25C.时,Fe(OH)2和Cu(OH)2的饱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lg(M2+)]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温度下,Ksp[Cu(OH)2]<Ksp[Fe(OH)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Fe(OH)2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B.除去CuSO4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2+,可加入适量CuOC.当Fe(OH)2和Cu(OH)2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Fe2+):c(Cu2+)=104.6:1D.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可转化为Y点对应的溶液【答案】C10.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相似。
如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Zn2+或[Zn(OH)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
25℃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往Zn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4OH-=[Zn(OH)4]2-B.若要从某废液中完全沉淀Zn2+,通常可以调控该溶液的pH在8.0—12.0之间C.pH=8.0与pH=12.0的两种废液中,Zn2+浓度之比为108D.该温度时,Zn(OH)2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l0-10【答案】D11.在AgC1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
已知常温下,Ksp(AgCl)=1.6×10-10 (mol/L)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AgCl悬浊液中c (C1-)= 4×10-5.5mol/LB.温度不变时,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向左移动,Ksp减小C.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K sp(AgCl) sp(AgBr) D.常温下,将0.001mol·L-1AgNO3溶液与0.001mol·L-1的KCl溶液等体积混合,无沉淀析出【答案】A【解析】A.常温下,AgCl悬浊液中c (C1-)= c(Ag+)== =4×10-5.5mol/L,故A正确;B.温度不变时,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c(C1-)增大,抑制氯化银的溶解,但温度不变,K sp不变,故B错误;C.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K sp(AgCl)>K sp(AgBr),故C错误;D.常温下,将0.001mol·L-1AgNO3溶液与0.001mol·L-1的KCl溶液等体积混合,Q c= c(C1-)×c(Ag+)=1×10-6>K sp (AgCl)=1.6×10-10,有沉淀析出,故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