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布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GDP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32人民币元)测算,2013年,中国名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折合91849.86亿美元。
这比上年净增95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分季度看,一季度18912.55亿美元,二季度20797.92亿美元,三季度22529.93亿美元,四季度29702.83亿美元。
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为41908元,约合6767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年中人口约为13.5738亿)据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GDP增速为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GDP平减指数同比变化1.6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从环比看,一季度环比增长1.5%,二季度增长1.8%,三季度增长2.2%, 四季度增长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分需求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201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李高令整理

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3年2月20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马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编制实施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并大力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调节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14亿元,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6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61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90亿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6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12531元,增长13.4%。
——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
以六个切入点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全域拆迁面积、城乡基本建设投资、土地收储和争取土地指标三个突破性进展。
“两环十七放射”开工建设总量达70%以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中郑汴物流通道、南三环东延、四港联动大道、国道107线、郑新快速通道新郑段建成通车。
国家、省、市三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是2011年的1.5倍。
生态廊道绿化面积完成3600万平方米。
中心城区功能逐步提升,“六旧九新”片区改造启动项目302个,三环以内177家市场完成外迁23家,启动外迁25家。
四类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60个、合村并城社区98个、新型农村社区68个、新市镇25个,建成安置房800多万平方米。
郑州国民经济3

指标单位1990199520002005201020112012直接进出口总值万美元161291921611019345244215359293528949 直接出口总值万美元111913072123137565933127294140020225632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46537769133841476015800金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亿元86.3464.41215.43116.17990.98964.91044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亿元87373.7881.92428.15717.56112.86794.1教育在校学生数万人84.4114.9139.7191.3222.3227.4231.6专任教师数万人 6.2 5.97.19.412.512.913.6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9645355935106401889721612242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元69215552912477492251105012531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平方米19.82328.229.5-农村居民人均居住平方米21.523.835.443.75254.955.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亿元56.1254.2565.81436.129113252.13845.5工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元21265226901716694327793554141480卫生医疗机构数个9358796881637134740443810卫生技术人员个28410305903113733568495195689165403医疗床位数张20937221222447229295470945275059664市政建设自来水供水量万吨23037325062878330448377243578535825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万平方米85113831777226122853349用气人口万人59.5107.9149.2230439457533城市道路长度公里4285636841131133813901446公共汽(电)车总辆40472813423077478852715548郑州市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及速度指标统计(1990-2013)(三)注:1.199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人均生活费收入代替;2.直接进出口总值.直接出口总值统计范围委及省属进出口公司.1995年.1990年为业务统计数.2000年以来为海关数;3.2013年邮电业务总量按格计算.2001-2010年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以前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4.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以城镇投资;5.2010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包含河南中烟工业公司和河南电力公摘编自《郑州统计年鉴2014》20132013比上年±%421774919.550643823.616500 4.412450.5189342.311.5241 4.113.92266159.81400911.8 --52.6-5.64475.316.4446227.64026 5.77628216.66876415.335413-1.2381513.9528-0.91520 5.15745 3.6三)。
郑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郑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3-3月201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03月20日来源:郑州市政府信息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retype/zoom/9dca2ff3941ea76e58f a043b?pn=2&x=0&y=57&raww=1153&ra wh=114&o=png_6_0_0_135_1126_622_6 2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47. 45880312228968&md5sum=2794198d9b 1142b4ad538517f317b756&sign=752f8b8 f99&zoom=&png=42916-85475&jpg=0-0”target=“_blank”>点此查看个切入点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全域拆迁面积、城乡基本建设投资、土地收储和争取土地指标三个突破性进展。
“两环十七放射”开工建设总量达70%以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中郑汴物流通道、南三环东延、四港联动大道、国道107线、郑新快速通道新郑段建成通车。
国家、省、市三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是2011年的1.5倍。
生态廊道绿化面积完成3600万平方米。
中心城区功能逐步提升,“六旧九新”片区改造启动项目302个,三环以内177家市场完成外迁23家,启动外迁25家。
四类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60个、合村并城社区98个、新型农村社区68个、新市镇25个,建成安置房800多万平方米。
畅通郑州建设扎实推进,地铁1号线顺利实现双线轨通,京广高铁全线通车,郑州东站建成投用,京广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20条,新建停车场367个,新增停车泊位7万多个。
三环快速化工程、高速路出入市口、南水北调跨渠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15•【字号】郑政办[2013]21号•【施行日期】2013.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郑政办〔2013〕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定位,高位谋划、高标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全面记载和反映郑州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全市经济科学发展服务,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工作通知如下:一、编辑内容《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含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与农村政策评价、农民生活、县(市、区)篇、专题篇、资料篇、特辑等8个篇章(含电子图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现代农业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价,有关“三农”问题的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统计资料、图片等。
二、具体要求(一)切实负起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1位领导分管《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撰稿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承担具体事务。
承担撰稿工作的同志要相对稳定,其工作岗位如有变动,应及时调整补充,并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于4月20日前将分管领导、具体撰稿人员名单、职务及联系方式报编辑部。
(二)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各部门要按照编辑出版工作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按时、保质完成稿件撰写、图片资料提供和《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部委托的其他事项(见附件1)。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法规类别】会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郑政办[2013]21号【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4.15【实施日期】2013.04.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郑政办〔2013〕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定位,高位谋划、高标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全面记载和反映郑州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全市经济科学发展服务,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工作通知如下:一、编辑内容《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含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与农村政策评价、农民生活、县(市、区)篇、专题篇、资料篇、特辑等8个篇章(含电子图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现代农业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价,有关“三农”问题的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统计资料、图片等。
二、具体要求(一)切实负起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1位领导分管《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撰稿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承担具体事务。
承担撰稿工作的同志要相对稳定,其工作岗位如有变动,应及时调整补充,并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于4月20日前将分管领导、具体撰稿人员名单、职务及联系方式报编辑部。
(二)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各部门要按照编辑出版工作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按时、保质完成稿件撰写、图片资料提供和《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部委托的其他事项(见附件1)。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市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综合1998年在各种困难和矛盾交织出现的情况下,全市国民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
据初步统计,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27.8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250.3亿元,增长12.9%。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8077元,比上年提高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958.5元,比上年增长8.7%。
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经济效益不理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农业基础较脆弱,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大,治理环境污染任重道远。
二、农业农业获得好收成。
1998年我市认真贯彻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使农村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1998年粮食生产在夏季遭受旱灾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77.8万吨,比上年增长21.3%,夏、秋两季获得全面丰收,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213.8千公顷,夏粮总产量90.7万吨,比上年增长0.73%;秋粮播种面积200.6千公顷,秋粮总产量87.1万吨,比上年增长53.8%;在粮食总产量中,谷物产量161.1万吨,增长19.5%;豆类4.2万吨,增长74.0%;薯类12.5万吨,增长32.3%;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油料产量10.79万吨,增长54.4%;棉花、烟叶生产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减少,全年棉花总产量0.6万吨,减少20.8%;烤烟产量1.1万吨,减少2.6%;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产量持续增长。
2013年河南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河南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河南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工业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未明显改善,产能过剩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工业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工业增长依然存在下行可能,保持平稳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1、工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2012年回落2.8个百分点;1-2月以来各月累计增速波幅不超过0.7个百分点,5月以后开始进入上行通道,12月稳定到2013年以来11.8%的最高点,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2013年,全省工业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一季度的第19位、上半年的第20位前移到全年的第15位,在中部六省的位次稳居第3位。
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
2013年,重工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7.1%,同比增长11.9%,增幅高出轻工业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0、0.9和0.2个百分点,是带动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重点行业增速分化明显。
21个比重超过2.0%的重点行业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设备、医药、金属制品、酒、饮料和精制茶、汽车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等9大行业占全省工业的27.6%,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6%,拉动全省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
而占全省工业53.1%的煤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烟草、纺织、皮革制鞋、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矿采选、专用设备、电力等11大行业增长速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除烟草、有色矿采选、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等四个行业增速在10%以上,其余均呈个位数速度增长,特别是煤炭、电力行业同比仅分别增长5.5%、3.9%,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3和7.9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发布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郑州市统计局(2014年4月8日)2013年,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68070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470.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4亿元,增长9.6%。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5.5亿元,增长5.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0.3%;金融业增加值487.4亿元,增长26.6%;房地产业增加值281.8亿元,增长6.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12.6亿元,增长5.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85.2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56.4:41.0调整为2.4:56.0:41.6。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790.1亿元,增长9.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1%。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7.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
食品价格上涨4.8%;其中肉禽及其制品类上涨5.5%,蛋类上涨4.9%,菜类上涨8.5%。
居住价格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8%;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讯下降0.3%;衣着价格上涨1.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97.5万人,比上年下降3.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64.7万人,下降4.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4万人,增长10.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5万人,下降11%。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
全市民生福利总指数为107.1%,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2%。
粮食总产量168.3万吨,比上年下降0.7%;其中夏粮产量80.5万吨,下降0.3%;秋粮产量87.8万吨,下降1.1%。
全年棉花产量0.2万吨,下降11.3%;油料产量17.4万吨,下降6.8%;蔬菜总产量301.2万吨,下降0.3%;水果总产量29.9万吨,下降3%。
肉、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为26.2万吨、22.5万吨和15.5万吨,分别增长3.4%、1.3%和4.3%;奶产品产量49.9万吨,下降3.6%。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6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75.8千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74.4千公顷,下降2.7%;油料种植面积50.3千公顷,下降2.2%;棉花种植面积2.1公顷,下降19.8%。
全年完成林业育苗面积2.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1%;中、幼林抚育面积38.9千公顷,增长56.9%;造林面积7.9千公顷,下降31.2%;四旁植树852.7万株,增长17.4%。
义务植树355.4万人次;义务植树1272万株,下降2.3%。
森林覆盖率26.7%;拥有森林公园19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
全年农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1.4%;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1千公顷,增长53.5%;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7.4千公顷,下降23.2%。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61.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6%。
农用拖拉机13万台,比上年增长0.3%;农用运输车11.8万辆,下降0.7%。
全年农村用电量37.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6%。
化肥施用量(折纯)23.4万吨,比上年下降2.6%。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57.7亿元,增长11.3%;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015.1亿元,增长12.7%;高技术业完成增加值310.6亿元,增长32%。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7.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1亿元,增长1%;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249.4亿元,增长9.4%;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6.6亿元,增长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47.4亿元,增长24.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49.2亿元,增长8.5%。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02.9亿元,增长5.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154.9亿元,增长12.7%。
七大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19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6%,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92.7亿元,增长10.7%;电子信息业完成增加值320.8亿元,增长33.9%;新材料产业完成增加值411亿元,增长12.3%;铝及铝精深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9.9%;现代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01.3亿元,增长8.1%;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2.4亿元,下降3.5%;生物及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31.2亿元,下降0.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快速增长,其中汽车产量46.1万辆,增长25.5%;发电量518亿千瓦时,增长15.5%;钢材产量525.6万吨,增长4.4%;速冻米面食品产量109.5万吨,增长11.1%;耐火材料制品产量2897.6万吨,增长10.7%;服装产量1.6亿件,增长3.7%;水泥产量2517.8万吨,增长8.7%;软饮料产量344.7万吨,增长34.7%;卷烟1713亿支,增长1.3%;铝材375.3万吨,增长15.7%;电力电缆40.1万千米,增长13.6%;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9645万台,增长40.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利税1377.4亿元,增长6.2%;实现利润948.2亿元,增长7.3%;产销率达到98.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3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完成增加值3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房屋面积14723.6万平方米,增长22.7%;竣工房屋面积3918.9万平方米,增长6.8%。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1091.7亿元,增长41.1%;民间投资完成3165.4亿元,增长22.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4.9亿元,下降2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80.9亿元,增长5%;工业投资完成1377.6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4.4亿元,增长36.5%。
全年固定资产施工项目3206个,计划总投资9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4.8%;新开工项目1957个,计划总投资4943.4亿元,比上年增长70.3%。
重点项目建设998个,完成投资3300.1亿元,增长45.5%。
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73亿元,增长2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45.3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住宅投资910.5亿元,增长34.8%。
商品房屋施工面积972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48.9万平方米,增长13.3%。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814.4万平方米,增长29.7%;其中住宅1976.5万平方米,增长45%。
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137.5万平方米,下降21.5%;其中住宅760.6万平方米,下降27.1%。
房屋实际销售面积1621.9万平方米,增长12.5%;销售金额1161.6亿元,增长28.8%。
(五)国内贸易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65亿元,增长1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1.4亿元,增长15.4%。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72.7亿元,增长13.3%;零售业零售额1910.2亿元,增长13.6%;住宿业零售额21.8亿元,下降10.6%;餐饮业零售额381.7亿元,增长11.3%。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109.1亿元,增长1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138.2亿元,增长11.7%;金银珠宝类25.3亿元,增长17.7%;日用品类53.5亿元,增长9.8%;五金、电料类14.8亿元,增长20.6%;家具类7.9亿元,增长17.8%;石油及制品类120.1亿元,增长12.1%;汽车类606.3亿元,增长11.5%;煤炭及制品类2亿元,增长14.7%。
(六)对外经济全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4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3%。
其中进口176.8亿美元,增长13.6%;出口250.7亿美元,增长23.7%。
市属及以下企业直接进出口总额4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5%。
其中进口171.1亿美元,增长13.6%;出口250.6亿美元,增长23.6%。
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2.5亿美元,增长7%;加工贸易出口203.7亿美元,增长26.8%;机电产品出口219.7亿美元,增长2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8亿美元,增长27.1%。
出口美国91.9亿美元,增长57.4%;出口欧盟62.9亿美元,增长23.8%;出口韩国2.8亿美元,增长30.6%;出口俄罗斯2.6亿美元,增长72.3%。
全年新批外资企业60个,比上年减少12个,下降16.7%。
合同利用外资额18.4亿美元,下降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2亿美元,下降3.1%。
全年国外经济合作合同额1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1%;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16.4亿美元,增长12.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68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6%。
其中铁路217.2亿吨公里,增长0.3%;公路467.5亿吨公里,增长12.9%;航空5849.2万吨公里,增长6.8%。
完成客运周转量37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9%。
其中铁路128.0亿人公里,增长6.8%;公路188亿人公里,增长8.1%;航空26.6亿人公里,增长3.4%。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2209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