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了双桨第二课时导学案9.6 - 副本
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

4.跟着音乐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
环洒悄排
2.看笔顺图,记忆生字
3.教师范写生字。
这四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4.学生在《写字本》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四、达标检测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想一想: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北海的美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指名感情朗读。
三、熟读诗歌,感受节奏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环爽洒悄爱排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2.指导书写
“爱”上窄下宽,秃宝盖下边是个“友”字,结构要紧凑;“爽”要居中写。
(5)“小船儿轻轻飘荡……凉爽的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语文写法上叫反复,三次出现,突出表现了红领巾的欢乐心情,功课做完了,来到北海划船玩,望着眼前的美丽景色,唱着歌儿,尽情欢乐,多么惬意!划船的动作也停下来了,就这么任小船在湖面上晃啊晃。
(6)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同时做出泛舟湖面的样子来。
1.独学,按“四会”要求自学生字。
2.对学,对子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3.群学,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4.汇报展示:
点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àng)
提醒读准三拼音节桨jiǎnɡ,爽Shuǎng
愉:是读第二声yú
洒是平舌音sǎ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1.学习第一小节
柳城县文昌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导学案
让我们荡起双浆第二课时

总结测评
1.比一比,组词。
完()功()排()幸()玩()攻()非()辛()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生活()地欢乐到()的伙伴()地玩耍()的家园()地参加()的祖国()地讨论
3.句中的“谁”指什么?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3.用“悄悄地”说一句话。
【温馨提示】
了解词作家乔羽。
乔羽,他原名叫乔庄宝。他写了一千零三首歌词,同时也创作了三个有名的剧本:《果园姐妹》、《刘三姐》、《杨开慧》。乔羽创作的歌词集《让我们荡起双桨》,著名的还有《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好》、《难忘今宵》、《思念》、《牡丹之歌》、《说聊斋》、《爱我中华》等,他被尊为中国的歌坛泰斗。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
导学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什么时候玩得最快乐?为什么?
2.让学生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在学唱的过程中,慢慢地把诗歌背下来。
【知识链接】
《让我们荡起双桨》:影片《祖国花朵》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7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9公顷)。
【学法指导】
自主
探究
合作
交流
果3、
2.提出疑问,各小组讨论。
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
(1)红领巾指的是()
①少先队员②一种标志
(2)“阳光”是指()
①太阳的光线②党的关怀
(3)水中的鱼儿能望着我们,听我们愉快歌唱吗?这是拟人手法,表达()①鱼儿非常快乐②少先队员借鱼儿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真切感受。
临洮县南街小学导学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让我们荡起双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过程
1.细读第三小节,能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2.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会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堂检测
应映
()照答()放()倒()
飘漂
()浮()扬()荡()泊
4.我会写生字。
三、学生活动
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导语: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
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
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
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
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四、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凉()()()课()()()排()()()洒()()()3、区别组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3.思考:①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②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③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1.口头扩词:荡()()()推()()()课()()()墙()()()2.区别助词:谁()狼()消()西()推()浪()悄()洒()3.添上合适的词语:美丽的()愉快地()凉爽的()尽情地()板书设计1.让我们荡起双桨景色优美——>轻松愉快——>感激祖国教学反思这节课要将学生的思路拓展开,明确是党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对此,要给学生做两个情感牵引;一是体会文中“我们”的情感,与之共鸣;二是联系实际,说说现在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却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文中的“红领巾”,“阳光”等词语的含义。
3、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难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
例如:分组朗读比赛,这样不但让学生逐步熟悉课文,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朗读、默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由其他成员解决,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4、举一反三,当堂掌握。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导学案

环节一学生环节:分享交流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我知道这首歌的演唱效果:较慢的快板优美、热情地。
环节二教师点播
第二步同伴互助探究12分钟
任务:1.小组合作,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跟音乐学唱歌曲,互相纠错。
2.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
3.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感受到二拍子的节奏的(拍手拍肩)
《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
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型
演唱课
授课时间
第十四周
内容
个人探究
集体交流
知识
与
技能
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过程与
方法
通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我喜欢---同学的表演。
2.自由组合唱一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方法:结合歌曲学习完成。
要求:1.独立完成或求助学师。2.同伴有问题请教老师。
环节一学生环节:交流
环节二教师点播:
第四步拓展应用8分钟
任务:用你喜欢的形式来表现一下你对歌曲的理解。。
方法: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要求:创编之后相互唱给同伴听。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2、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
17《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主备教师:王芳复备教师:李璐班级:___姓名:___等级:___日期:___当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piāo dàng xìng fú huán rào( ) ( ) ( )yǘ kuài sǎ shuǐ qiáng jiǎo(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桨()愉()映()坏()奖()偷()应()环()三、激情仿写。
水中的荷花望着我们,。
天空的鸟儿望着我们,。
补错:拓展提升按课文内容填空。
红领巾_________太阳,阳光,水中鱼儿望着我们,________地听我们___________。
小船儿___________在水中,迎面吹来__________的风。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想象诗歌意境。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学案导案预习检测1.我会读双桨波浪倒映环绕绿树红墙飘荡凉爽愉快迎面功课尽情推开幸福白塔洒水借助工具书完成检测。
同桌对改。
自主读识1.小组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图中有哪些事物,有哪些景物?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然后看图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自主完成,全班交流。
合作交流1、第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第二小节中你能体会孩子们玩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的?3、学习第三小节(1)自由朗读,思考:谁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2)课文中的“红领巾”“阳光”指的分别是什么?(3)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谁安排的?4、找出三小节相同的地方。
先在小组内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6、“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联系课文理解“尽情”是什么意思?“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3、朗读:体会孩子们玩得开心吗?
思考交流
新知导学:
1、我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白塔()的风()的功课
()的伙伴()的生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
环绕()飘荡()
凉爽()愉快()
4、在诗歌第一小节,描写小朋友们实际看到景物的诗句是:()。
在诗歌第二小节,描写小朋友们联想的诗句是:()。
7、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8、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自主练习
汇报交流
随堂检测
(10分钟)
见学习单
练习评价
总结升华
(5分钟)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党和国家安排的,我们要感谢党、感谢人民。
总结汇报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了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热爱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热爱祖国
导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课Fra bibliotek导学案班级
三(1)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教师
刘春娥
课时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2016.9.6
学习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中国少年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录音及相关视频。
导学流程
导学行为
学法指导
激趣导入
(5分钟)
1、教师出示填空,由复习引入2、师板书课题,生质疑
复习引入
探究交流
(20分钟)
预习引导
1、听写生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识字,朗读
问题导学
1、学习第一小节,你放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