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解答【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版】

质粒,如酵母和植物。 ④ 原核生物的DNA位于细胞的中央,称为类核。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DNA序列压缩为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⑤ 真核基因组都是由DNA序列组成,原核基因组还有可能由RNA组成,
如RNA病毒。
5、转位因子的特点。 (1)结构特点:在转位因子的两端,存在末端重复序列(TIR),在转 位过程中至关重要。 (2)结构特点:绝大多数转位因子含有开放阅读框架(ORF),它可能 编码转座酶,促进转位因子的转位。 (3)结构特点:受体DNA上很短的一段靶序列,由于转位因子的插入,靶序
靶位点连接。最后,填补插入位点两侧的单链区。 (4)分析比较细菌转座子的结构与特点? 答:1974年,随着发现与抗生素抗性有关的基因可以在质粒与细菌的染色
5、简述拓扑异构酶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作用机理。 (1)概念:在真核、原核生物中发现有催化双螺旋DNA的超螺旋化或者回
到松弛态的酶类,即负责DNA拓扑异构体的超螺旋与松弛态相互 间的转化,反应都与链的切断——缝合机制相关。 (2)分类:I型拓扑异构酶,II型拓扑异构酶。 (3)特点: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4)作用机理: ① Ⅰ型拓扑异构酶不需要ATP的能量而催化异构体化,作为反应的中间 产物,在原核生物来说是游离型的5′-OH末端扣3′-磷酸末端与酶形成 共价键,而真核生物是3′-OH末端5′-磷酸末端与酶形成共价键。此酯 键中所贮存的能量,可能在切断端的再结合上起着作用。 ② 在Ⅱ型拓扑异构酶中,DNA促旋酶可单独催化闭环状DNA产生超螺 旋,这是独特的。其它二个型的酶,除可使超螺旋松弛也需要ATP的 能量外,还可催化促旋酶的催化反应。
7、熔解温度(Tm)
Tm是指DNA的热变性过程中,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的增加量达到 最大增量的一半时的温度。 8、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是指在真核、原核生物中发现有催化双螺旋DNA的超螺旋 化或者回到松弛态的酶类,即负责DNA拓扑异构体的超螺旋与松弛态 相互间的转化,反应都与链的切断——缝合机制相关。 9、双螺旋呼吸作用 双链DNA中配对碱基的氢键不断处于断裂和再生状态之中,特别是稳 定性相对较低的富含A-T的区段,在微观上,常会发生瞬间的单链泡 状结构,这种现象称双螺旋的呼吸作用。 10、镜像重复 镜像重复由反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序列组成的重复序列。
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目录1.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2014年武汉大学885分子生物学(C卷)考研真题2013年武汉大学887分子生物学(C卷)考研真题2012年武汉大学653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11年武汉大学652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10年武汉大学638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09年武汉大学877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及详解2.南开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2年南开大学853分子生物学(生科院)考研真题2011年南开大学811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3.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4.电子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61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及详解5.河北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4年河北大学878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A考研真题2013年河北大学878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A考研真题2012年河北大学878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考研真题6.暨南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暨南大学836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4年暨南大学836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7.武汉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武汉科技大学616分子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616分子生物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8.其他名校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653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5年宁波大学941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14年重庆大学627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3年深圳大学717分子生物考研真题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5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201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生物学考研真题2011年南京大学834分子生物学(A卷)考研真题。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川贝母及饮片的技术要点探析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川贝母及饮片的技术要点探析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在临床和日常保健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关系到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
中药材和饮片的真伪鉴别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生命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逐步运用于药用动植物及中药材的基源鉴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中国药典》自2010年版起,均收载了中药材和饮片(如蕲蛇、乌梢蛇和川贝母)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控制中药质量的有益尝试。
标准已执行4年,但兄弟单位普遍反映在检验过程中常遇到各种技术问题,无法解决。
本文以川贝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别为例,通过总结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以及常见问题,旨在为即将或正在从事这项检验工作的同仁们提供经验以供参考,以便更高效顺利地完成实验。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a,which has extensive use in clinic treatment and daily health-care.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relates greatly to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ecurity,which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y.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Chinese medicinal decoction pieces is a focal poi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rofess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p,a variety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used in medicinal plants and animals and the ba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achieved good results.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2010,contains the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medicinal slices (e.g,Agkistrodon,wu pin snakes and Fritillaria cirrhosa)molecular biology method,is to adopt new technology,new metho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andard has been four years,but brother units generally reflect the various techn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nspection process,it can′t solve.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Fritillaria cirrhosa,for example,by summing up the main point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and common problems,aiming at will or are engaged in the inspection work colleagues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so that more efficient to complete the experiment successfully.[Key words]Molecular biology;Fritillaria cirrhos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用药,在临床和日常保健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课程编号:1313072215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68 课内实验时数:18学分:3.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分子生物学为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熟练掌握DNA的结构与功能、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密码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本质;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从事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涵盖面非常广,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课程有交叉,《生物化学》是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引言创世说与进化论[1];细胞学说[2];经典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3];DNA的发现[2]第二节分子生物学简史[1]第三节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含义[3];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概念[3];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第四节展望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1];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1]重点: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难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简述阵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诺贝尔奖-细胞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

细胞分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诺贝尔奖2000 M&P 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2001 M&P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2002 Chemistry 质谱法测定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法测定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的结构M&P 器官发育的遗传基础和细胞的程序化死亡2003 Chemistry 发现水通道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2004 M&P发现气味分子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成Chemistry 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2005 M&P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2006 Chemistry真核生物转录的分子基础M&P RNA干扰——双螺旋RNA能够沉默基因表达2007 M&P 基因靶向技术2008 Chemistry 绿色荧光蛋白M&P 艾滋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癌2009 M&P 染色体端粒酶Chemistry 核糖体的机构和功能2010年诺贝尔奖奖项得主化学奖得主10月6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根岸英一和日本科学家铃木彰,因开发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分子的方法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在颁奖状中称,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的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
这种化学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家们创造先进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例如,创造和自然本身一样复杂程度的碳基分子。
碳基(有机)化学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的原因:花朵的颜色、蛇的毒性、诸如青霉素这样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有机化学使人们能够模仿大自然的化学,利用碳能力来为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这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药物和诸如塑料这样的革命性材料。
为了创造这些复杂的化学物质,化学家需要能够将碳原子联接在一起。
不过,碳是稳定的,碳原子之间并不能够轻易发生反应。
因此,科学家们将碳原子联系在一起的首批方法就是基于使碳更为活跃的技术。
这样的方法在创造简单的分子时起到了效果,但是在对更为复杂的分子进行合成时,科学家们在他们的试管里发现了太多并不需要的副产品。
分子生物学排名

B类院校(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国家线):
深圳大学,莱阳农学院,黑龙江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福州大学,鲁东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宁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延安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水产大学,辽宁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吉首大学,佳木斯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延边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华侨大学,皖南医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大连海洋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新乡医学院,辽宁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医学院,齐齐哈尔大学,温州医学院,集美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苏大学,潍坊医学院,山西师范大学,遵义医学院,大连大学,泰山医学院。
中南大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厦门大学
云南大学
西南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大学
吉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12 华中农业大学 A 23 湖南师范大学 A
2 武汉大学 A+ 13 兰州大学 A 24 华东理工大学 A
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贵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贵州大学
考试范围 无 无 无 无 1、《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006年重印);2、《兽医 药理学》陈杖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家畜病理学》第四版,马学恩,中国农业出版社;4、 《兽医临床诊断学》王俊东,刘宗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7月;5、《家畜生理学》陈杰,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 《植物学》金银根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土壤学》黄昌勇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生态学》李博 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农业生态学》陈阜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遗传学》朱军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生理学》王忠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动物营养学》(第2版)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饲料学》(第2版)彭健、陈喜编, 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家畜繁殖学》张忠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7月。《家畜生理学》陈 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1月。 《食品卫生学》何计国、甄润英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吴 谋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夏延斌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5年出版。 《发展经济学》张培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3年。《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历代碑帖法书选》文物出版社,2007年4月。《国外现当代素描研究》于艾君,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9年6月。《素描-新世纪美术教育出版社》罗小航、文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艺 术学专业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文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社会工作实务基础: 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童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3、《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 》(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 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2、《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宪法》周叶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6年第二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人口理论新编》李竟能编 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版。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编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 10次印刷。 1、《人类学通论》庄孔韶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6年。3、《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1、《现代汉语》,黄伯荣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增订第3版。2、《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修定2版。2、《中国历代文论选》(一 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 然等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按全国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八级大纲中规定的读、写、听、说四种技能进行考试。以下书目仅供 英语水平提高参考:1《新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指南》邹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1月。2、《2007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指南》何中清、陈娟主编,新华出版社,2006年8月。3《英语专业八 级阅读200篇》常青藤英语考试研究丛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4、《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 程》戴炜栋、何兆熊主编,2002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英国文学简史》(英文版)刘炳善 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铨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再印刷。2、《欧 洲音乐简史》钱仁康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版,2002年再印刷。 1、《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006年再印刷。2、《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数学分析》(上、下)陈纪修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量子力学》钱伯初,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年。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20200524090730)

生命科学系本科2010-2011学年第1学期试题分子生物学(A)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1、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A )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2、基因组是( D )A、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分子总量B、一个二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遗传单位D、生物体的一个特定细胞内所有基因的分子总量3、下面关于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按全保留机制进行B、按3'→5'方向进行C、需要4种NTP加入D、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4、当过量的RNA与限量的DNA杂交时( A )A、所有的DNA均杂交B、所有的RNA均杂交C、50%的DNA杂交D、50%的RNA杂交5、以下有关大肠杆菌转录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B )A、-35区和-10区序列间的间隔序列是保守的B、-35区和-10区序列距离对转录效率非常重要C、转录起始位点后的序列对于转录效率不重要D、-10区序列通常正好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bp处6、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加工不包括( A )A、加CCA—OHB、5'端“帽子”结构C、3'端poly(A)尾巴D、内含子的剪接7、翻译后的加工过程不包括( C )A、N端fMet或Met的切除B、二硫键的形成C、3'末端加poly(A)尾D、特定氨基酸的修饰—8、有关肽链合成的终止,错误的是( C )A、释放因子RF具有GTP酶活性B、真核细胞中只有一个终止因子C、只要有RF因子存在,蛋白质的合成就会自动终止D、细菌细胞内存在3种不同的终止因子:RF1、RF2、RF39、酵母双杂交体系被用来研究( C )A、哺乳动物功能基因的表型分析B、酵母细胞的功能基因C、蛋白质的相互作用D、基因的表达调控10、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B )A、含有复制原点,抗性选择基因B、含有复制原点,合适的酶切位点C、抗性基因,合适的酶切位点1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是( D )A、调节生长与分化B、调节发育与分化C、调节生长、发育与分化D、调节代谢,适应环境E、维持细胞特性和调节生长12、乳糖、色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的共同特点是( E )A、与DNA结合影响模板活性B、与启动子结合C、与操纵基因结合D、与RNA聚合酶结合影响其活性E、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该蛋白质结合DNA13、Lac阻遏蛋白由( D )编码A、Z基因B、Y基因C、A基因D、I基因14、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损伤时,细菌DNA修复酶基因表达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 A )A、诱导B、阻遏C、正反馈D、负反馈15、ppGpp在何种情况下被合成?( A )A、细菌缺乏氮源时B、细菌缺乏碳源时C、细菌在环境温度太高时D、细菌在环境温度太低时E、细菌在环境中氨基酸含量过高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某双链DNA分子中,A的含量为15%,则C的含量是3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你对基因及其化学本质的认识。
基因,从遗传学角度讲,基因就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含有生物信息的DNA片段,根据这些信息编码RNA和多肽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基因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其结构包括由DNA编码序列,非编码调节序列和内含子组成的DAN区域。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DNA,2.人类细胞核基因结构有何特点?人类细胞核基因有何结构特点?答:人类细胞核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侧翼序列,人类大多数细胞核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交替排列而成,外显子是基因中表现在成熟RNA产物中的序列,编码多肽,而内含子是在初始转录物加工成成熟RNA的过程中被除去,不编码多肽。
侧翼序列包括:(1)启动子: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启动子包括至少一个转录启始点以及一个以上的功能组件,如:TA TA盒,GC盒,CAAT盒。
(2)增强子:位于启动子上游或下游,无方向性,正向与反向都起作用,必须与启动子共同存在才能发挥作用,其作用是增强启动子转录。
(3)沉默子:一种负调节顺式元件,使基因转录降低或关闭。
(4)终止子:一般认为结构基因的终止子是一段回文结构后伴随的一段poly A信号。
3.什么是人类基因组?基因组(genome)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整套DNA。
人的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细胞核基因组由22条常染色体及X、Y性染色体组成,大小约30亿个碱基对。
线粒体基因组由16.5kb的环状DNA构成。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什么?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研究目标1.完成遗传图谱,图距为2~5cM,1995年前。
2.完成物理图谱,分辨率为100kb的STS(sequence tagged site).3.完成转录图谱4.完成序列图谱1.什么是基因工程?它包括哪几个主要步骤?将获取的目的基因片段在体外与载体DNA通过人工剪切、连接构成DNA重组体,将其导入受体细胞并使之无性繁殖(称之为“克隆”)和表达,这种有目的的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人为的改造基因、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的系列过程,总称为基因工程①从细胞中分离出DNA②限制酶截取DNA片断③提取大肠杆菌中的质粒⑤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⑥培养大肠杆菌克隆大量基因/使其表达2.什么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举例说明。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能专一地识别DNA分子上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将DNA切断的内切酶。
识别序列的特点;(I)专一;(2)常由4–6个碱基组成;(3)具有回文序列•经切割可以生成平头末端或粘性末端。
•可以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不同的限制酶称作同尾酶。
3.什么是质粒?理想的质粒载体应具备什么条件?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DAN分子,是共价闭环的环状DAN分子,能独立进行复制。
质粒载体:(1)分子量较小,在细菌中有较多的拷贝数。
(2)松驰型。
(3)具有一个以上的标志,便于筛选。
(4)具有数个或一个单一的酶切点。
天然的质粒不能具备以上所有条件,所以实际应用的都是人工构建的质粒,其中最常用的是pBR322 ,pUC19.,1.外源基因在原核体系中的表达需要具备的条件,及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
外源基因具备的条件⏹编码区不含插入序列,(mRNA-cDNA)⏹位于启动子下游,方向一致,原有的读码框不变;⏹含起始密码子(AUG)、终止密码子(TAA);⏹转录出的mRNA必须有SD序列,调整SD序列与第一个AUG间的距离(因为会对转译效率有影响);⏹选择系统偏好的简并密码;⏹增强产物的稳定性(如:融合蛋白、信号肽)。
1启动子的强弱(主要因素)2基因的剂量3RNA转译效率(SD互补、AUG-SD距离及序列、AUG前后核苷酸序列的适宜性)4密码子5表达产物的大小6产物的稳定性2.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依据蛋白质的性质分为哪几大类?请例举其中的一类,谈谈其原理及应用。
⏹溶解度差别(硫酸铵沉淀法)⏹分子大小不同{透析,超过滤,离心,凝胶过滤(分子筛层析)}⏹蛋白质分子带电性质不同(电泳,离子交换层析)⏹蛋白质吸附性质不同原理:利用不同的蛋白质被吸附剂吸附的强弱不同,在洗脱中吸附弱的物质先被洗脱,吸附强的后被洗脱。
吸附剂无机(活性炭、硅胶、氧化铝)⏹有机(淀粉、聚酰胺凝胶、纤维素)⏹类型⏹吸附柱层析⏹吸附薄层层析⏹⏹蛋白质的特异性配体:利用一些生物大分子可以和相应的物质特异而可逆的结合,如抗原和抗体、激素和受体、酶和抑制剂、酶和底物等。
电泳的原理:原理:在一定pH值下细胞表面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能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泳动。
各种细胞或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同种蛋白荷电量有所不同,故在一定的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不同。
⏹影响颗粒电泳迁移率的因素:缓冲液,电场,支持介质电泳的应用:丙聚烯酰胺凝胶电泳(SDS-丙聚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毛细管电泳基因表达的调控1什么是基因表达?述基因表达变化的特点及其调控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基因表达就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在一定调节机制的控制下,大多数基因经历激活,转录及翻译过程,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赋予细胞和个体一定的功能或形态表型。
但并非所有基因表达过程都产生蛋白质。
rRNA、tRNA编码基因转录产生RNA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
特点:基因表达的生物学意义:1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增殖。
2维持个体的发育和分化。
2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受不同水平的调控,请列举其中三种。
3、真核生物中,基因的表达受不同水平的调控,请列举其中三种。
答:(1)转录前调控:①基因丢失;②基因扩增;③基因重排;④DNA的甲基化;⑤组蛋白修饰。
(2)转录水平的调控:①转录因子同DNA结合,调控基因转录;②蛋白质—蛋白质间作用与DNA序列联系影响转录效率。
(3)转录后调控:①hnRNA的选择性加工运输;②mRNA前体的选择性剪接;③RNA编辑;④RNAi;⑤miRNA。
(4)翻译调控:①翻译因子的磷酸化调控;②mRNA稳定性调控。
(5)翻译后调控:蛋白质修饰。
3为什么说转录起始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中心环节?4举例说明DNA甲基化与肿瘤的关系。
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方法,以及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有何应用?RNA干扰机制及其应用1 说明RNAi的作用机制。
2 分析解释SU GUO的实验结果。
细胞信号转导 1 信号转导的概念及基本途径。
细胞特异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转化为细胞可识别的信号,经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引起特异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称为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途径:2 什么叫受体?简述受体的类型及特征。
受体(receptor):细胞膜或细胞内某些能特异性地与外源性物质(配体)结合,并诱发细胞产生某些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并最终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其化学本质主要是糖蛋白、脂蛋白或糖脂蛋白等。
根据膜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离子通道受体•酶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 cAMP信号通路的基本过程。
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发生构象上变化受体与G蛋白αs亚基结合α亚基与GDP亲和力下降,与GTP亲和力增加,GTP置换GDPα亚基变构,α与β、γ分离,同时α与受体分离(G蛋白至功能状态)活化的G蛋白与AC结合,激活之AC催化ATP分解形成cAMP(第二信使)cAMP活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 (PKA)使靶蛋白磷酸化肝细胞糖原分解甲状腺素分泌肌肉细胞收缩细胞周期张闻1 细胞周期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哪些方面?2 结合专业知识谈谈细胞周期与医学的关系。
1 干细胞具备哪些生物学特点?5、干细胞具有哪些生物学特征?何谓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答: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1)多能性或全能性: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能。
(2)自我更新能力:干细胞具有不对称分裂为1个子代细胞和1个功能细胞,使组织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功能状态。
(3)高度增殖能力。
2 何谓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一个干细胞分裂成一个子代干细胞和一个子代分化细胞称为细胞的不对称分裂。
不对称分裂是干细胞维持自身数目恒定的方式。
3 什么是细胞分化,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和功能上向专一性、特异性方向发展,逐渐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指从受精卵开始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逐渐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使同一来源的细胞产生形态结构,生化特征,生理功能上的差异。
从分子层次上看,这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奢侈基因表达使细胞合成特异蛋白。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合成分化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执行特殊功能,因此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问题。
在细胞内与分化有关的基因按其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持家基因,它不参与细胞分化方向的确定,而仅指导合成维持细胞生存必须的最基本的蛋白质;另一类是奢侈基因,它是指导合成细胞分化为各种特异蛋白质的基因它对细胞的生存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对细胞分化,决定细胞特异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些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
4 何谓细胞的全能性?如何证明分化成熟体细胞的全能性?能分化成完整个体,如,受精卵。
基因打靶与一般的外源DNA转染有什么区别?基因打靶与一般外源性转染有何区别?1什么是凋亡?2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区别。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动有序死亡。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征与坏死完全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个功能性概念,描述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是个体发育中,一个预定的并受严格程序控制的死亡方式。
1 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双向凝胶电泳的原理是第一向基于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用等电聚焦分离,第二向则按分子量的不同用SDS-PAGE分离,把复杂蛋白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在二维平面上分开。
方法:采样蛋白质粗分离蛋白质含量测定等电聚焦平衡 SDS-PAGE 电泳染色取图像计算机校正确定坐标蛋白质点比较8、试述基因治疗中靶细胞的选择及基因整合的方式。
答:选择靶细胞的原则:(1)细胞必须兼顾,足以耐受处理,易于从人体分离并便于回输;(2)具有增殖优势,生命周期长,能存活几个月或几年,最好可以延续至病人的整个生命期;(3)易于受外源性物质的转化。
整合方式:(1)化学法:磷酸盐沉淀法、脂质体包埋、多聚季铵盐和DEAE-葡萄糖试剂转移;(2)物理法:电穿孔、显微注射、裸露DNA直接注射、颗粒轰击;(3)生物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
2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内蛋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