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治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业上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课题二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处理水的一般步骤:①取水②沉淀③过滤④吸附⑤消毒⑥配水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仪器: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2个烧杯、玻璃棒、滤纸②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4、硬水和软水的定义: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煮沸②实验室中:蒸馏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6、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的方法: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产生泡沫很少的是硬水,产生很多泡沫的是软水。

三、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1、装置―――水电解器2、电源种类---直流电通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4、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5、检验: 正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6、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1: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原理和作用① 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

② 常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蒸馏 、 吸附 、过滤 、 沉淀 。

2.过滤操作要领① “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不留气泡;②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 漏斗边缘 边缘,液面低于 滤纸边缘 边缘;③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 玻璃棒 的中部,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处,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 烧怀内壁 。

3.自来水的生产流程知识点2:硬水和软水1.定义① 硬水是指含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较 多 的水。

例如河水、井水等。

② 软水是指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例如雪水、雨水等。

2.鉴别方法:用 肥皂水 ,产生泡沫较多的是 软水 ,泡沫较少或有浮渣产生的是 硬水 。

3.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用 煮沸 ,工业或实验室用 蒸馏 。

课外实验:自制的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沙、蓬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知识点3:氢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小 , 难 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 验纯 。

①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干冷的烧杯内壁有 水雾 产生。

氢气被认为是最 理想 的燃料。

② 方程式: 2H 2 + O 22H 2O③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并向 下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 不纯 ,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 较纯 。

知识点4:电解水实验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是 氧气 ,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是 氢气 ,且与正、负极相连的两侧玻璃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

2.化学方程式: 2H 2O2H 2↑ + O 2↑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小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小结

(3)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用_____肥__皂__水_,硬__水___,泡沫较多的是_____软__水_。
(4)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中用_____蒸__馏_法,生活中用_______法煮沸。
第三页,共十页。
二、水的组成(zǔ chénɡ)
第四页,共十页。
第九页,共十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的分布(fēnbù):海洋约占96.5%,淡水约占
2.53%,可用淡水约占淡水总量的30.4%,大部分不可用。2.水污染来源:(1)工业“三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的不合理施用。废渣、废液、废气。5.过
少。
2.水污染来源:(1)工业“三废”(_________废__渣__(f_èi_zh_ā_)、__废__液_、_)废;气(2)
生活(shēnghu的ó)污任水意排放;(3)
农药、化肥 的不合理施用。
3.消除水污染 4.水的净化:①沉淀法;②过滤法;③蒸馏法。
第二页,共十页。
滤纸(lǜzhǐ)紧贴漏斗内壁
滤:一贴:。之比
第十页,共十页。
三、纯净物的同分种类(tónɡ zhǒnɡ)元素 单 化合质物::由由_________不___同____(__b_ù___tó__n__ɡ)组组种成成元的的素纯纯净净物物。。例例如如:高:锰氢酸气钾(q、īnɡ水qì)等、。氧气等。 氧化物:由___两__种__元__素__组成,且其中一种是________氧_的元__素_____。例化如合:物水、
5.过滤:一贴滤:纸(lǜzhǐ)边缘低于漏斗口 ;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二低: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四章 自然界的水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四章 自然界的水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考点一:过滤1、定义: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2、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3、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烧杯杯口紧靠玻璃棒4、玻璃棒的作用:引流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烧杯不干净、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

例题1海水是一种化学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包括水、溶解于水中的多种化学元素和气体。

在海水中迄今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达80多种。

含量较高的元素除组成水的氢、氧元素外,还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在氯化钠、氢气、镁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H2由离子构成的是NaCl 。

(均填化学式)(2)自然界中的溴元素绝大多数存在于海洋中,其元素符号为Br,根据中文名称猜测溴应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海水也是未来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小明同学从水产市场带回一瓶浑浊的海水,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对其进行净化。

请你加入他们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他们向水中加入明矾,搅拌静置后进行过滤。

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如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滤纸破损。

②下列对过滤过程及结果描述正确的是ABC (填编号)A.此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过滤是利用颗粒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离C.过滤之后得到的”“水”仍是咸的D.过滤之后得到的“水”可以饮用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活性炭起到吸附作用。

例题2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玻璃仪器名称①烧杯;②漏斗;(2)该实验进行的是过滤操作;(3)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边缘要高于液面;(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实验室中如要进一步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则可继续进行吸附(填“吸附”或“蒸馏”);(5)若此操作得到的液体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写一条)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水资源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目前尚不能推广。

淡水只约占全球储水总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和化学元素有80多种。

(2)我国水资源现状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经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③我国水资源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分布不均,人均水量很少。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①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②水体污染的来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和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水体污染的危害:工业废水及农药等所含的有毒物质影响人类和水生植物生长,危害人类健康;含磷洗涤剂、化肥及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大量排放,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④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归纳

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总体来说,地球上总水量大,但淡水很少(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如何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水的净化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因为生活中的水含有杂质,所以需要将水净化,得到纯净的水水的净化过程:1.沉淀:利用自身重力的作用让水中的固体杂质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在水中加入絮凝剂——明矾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杂质2.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3.吸附: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和一些溶于水的杂质4.消毒:用氯气、漂白粉消毒水的净化中,明矾净水、消毒这两步涉及到化学变化,过滤、吸附是物理变化水的过滤:(重点)过滤需要的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嘴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在烧杯内壁硬水和软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取水样,加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浮渣较多的是硬水如何将硬水软化:生活上(煮沸)、实验室(蒸馏)水的蒸馏原理:将水加热至沸腾,水变成水蒸汽,将水蒸汽冷凝成纯净水的过程蒸馏的注意事项:1.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2.蒸馏时,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沸石),防止液体暴沸3.冷凝水从下端进,会使冷凝的效果更好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氢气可以燃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氢气不纯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

水的电解与电池正极相连的管内产生氧气,与电池负极相连的管内产生氢气。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

初中化学单元知识点小结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性质及组成1、物理性质: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在101kPa下,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是100℃。

2、化学性质:①水通电能够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②水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③水能够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④水能够与金属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极上有气泡较快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正少负多)。

②气体检验(正氧负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是氧气;将负极产生的气体移近火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是氢气。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 O2↑。

④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实验考前须知:a、所用电源为直流电(如电池);b、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二、自然界的水(混合物)1、自然界的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而常呈浑浊。

2、软水和硬水:①含义——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②软水和硬水的区别方法——a、将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没有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b、将烧杯中的软水和硬水加热煮沸,冷却后,杯底白色沉淀多的为硬水,没有或有较少白色沉淀的为软水。

③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a、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

b、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但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甚至还会引起爆炸。

④硬水软化的方法——a、煮沸(生活中);b、蒸馏(实验室或工业上)三、水的净化1、沉淀(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①静置沉淀:通过不溶性杂质自身的重力使它们从液体中沉降下来。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与性质:-水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密度为1g/cm³。

-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状态。

2.水的循环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水在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存在,其中97%存在于海洋中,只有3%为淡水资源。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

3.水的净化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包括除杂和消毒两个步骤。

-除杂方法包括自然沉淀、过滤和加药净化等。

-消毒方法包括加氯、加臭氧和紫外线照射等。

-工业上利用水进行冷却、洗涤、溶解、合成等。

4.酸碱与中和反应:-酸是指能溶解在水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是指能溶解在水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相互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5.水的酸碱性:-纯水中,H2O分解为H+和OH-,即[H2O]=[H+]=[OH-]。

-酸性溶液中,H+浓度大于OH-浓度,[H+]>[OH-]。

-碱性溶液中,OH-浓度大于H+浓度,[OH-]>[H+]。

-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有所不同。

6.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通过颜色的改变来判断的物质。

-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红色石蕊等。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不同的颜色。

7.水的pH值和酸碱中和:-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指标,pH = -log[H+]。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 值为7-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是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的。

以上是关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对于理解水的组成与性质、水的循环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净化与利用、酸碱与中和反应、水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水的pH值和酸碱中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具体),使用节水型器具;
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废渣、废液、废气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明矾(作絮凝剂),作用:吸附杂质,使之沉降。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
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
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色素和异味。

4、蒸馏的装置:见书P77,图4-20和4-21
各种净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

降低水的硬度






吸附√√
(少量)


√√√
二、硬水与软水
三、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开水、蒸馏水
2.鉴别方法: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
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
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 .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2H 2O 通电
2H 2↑+O 2↑
二、氢气(H 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
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
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比如H 2)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化学方程式:H 2 + CuO
Cu + H 2O (此处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同,参考练习册99页)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 、CO )
3、氢能源 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
电解水口诀:

-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成本太高,储存和运输困难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 化学式
1、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含义:A 表示某种物质;B 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H 2O :A 表示水这种物质;B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一个水分子;D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 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 2;4H 2O :表示4个水分子。

4、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3H 2O :3表示3个水分子。

5、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 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 化学式的书写:
⑴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
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 2、氧气:O 2
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 ;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
Fe 3O 4;氯化镁:Mg +2 Cl -12;硫酸钠: Na +1
2SO
4 7、 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含有酸根(NO 3、SO 4、CO 3、PO 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 )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
-++
+
例如:Fe 3O 4:四氧化三铁;MgCl 2:氯化镁;Al(NO 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二、 化合价
(3) 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4)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 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 2。

(5)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例如:MgCl 2。

: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
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
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 2+ 与+2价的镁元素:Mg +2
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 为例, 即(+a)×m +(-b)×n =0
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
(2)原子团顺口溜:
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附:常见原子团:
硝酸根:NO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3硫酸根:SO4磷酸根:PO4铵根:NH4
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K+Ca2+Na+Mg2+Zn2+Al3+Fe3+Fe2+Ag+H+NH4+Cl-O2-S2-SO42-CO32-NO3-OH-PO43-等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 m B n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r(A m B n)=Ar(A)×m+Ar(B)×n
2、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 :[Ar(B)×n]
3.元素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