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下来吧
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月亮下来吧》

幼儿教育:________ 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月亮下来吧》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7 页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月亮下来吧》【活动目标】1、利用图谱大胆进行仿编,并尝试完整地讲述。
2、学会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已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物质准备:圆形、半圆形图片数张、儿歌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天黑了,星空中出现了月亮姐姐,小朋友们还记得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小结:对了,月初的时候小月牙弯弯的,过了几天就变成圆形的!再过几天又变成弯弯的小月牙。
二、引导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1、“月亮真调皮,喜欢变魔术,你猜弯弯的月亮会变成什么?”小结:弯弯的月亮变成香蕉,可以那在手里吃……还可以变成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2、“圆圆的月亮会变成什么呢?”小结:圆圆的月亮变成皮球,可以拿在手里玩,变成西瓜拿在手里吃……还可以变成生活中的很多东西。
三、欣赏并学习儿歌。
1、第一遍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月亮的儿歌,听听儿歌里的小朋友和月亮第 2 页共 7 页做什么游戏。
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呢?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你觉得好玩吗?你想不想和月亮做游戏?2、出示图片,欣赏儿歌。
提问儿歌里小月亮做什么事?月亮变成了什么?3、结合图谱,学习儿歌。
师:老师把这首歌,变成了小图谱,谁能看着图谱,给大家朗诵这首歌呢?四、利用图谱进行仿编。
1、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创编。
师:“你想不想请月亮下来呢?你觉得月亮是什么呢?”2、引导幼儿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五、活动结束:月亮告诉我,它有点累了,小朋友们想她的时候在语言区告诉她吧!活动延伸:将图片投放在语言区。
附儿歌: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个皮球呀,小弟弟,要把你,拿在手中玩。
月亮呀,下来吧,你是一面镜子呀,小妹妹,要把你,拿在手中照。
中班语言月亮下来吧教案反思

改进:加强幼儿 口语表达能力的 训练和培养,注 重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
汇报人:
幼儿参与度及兴趣激发
吸引幼儿参与活动,提高活动 趣味性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幼儿参与 度
针对幼儿兴趣设计活动内容, 激发幼儿兴趣
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幼儿自 信心和积极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改进建议及未来规划
调整活动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 增加与幼儿互动环节,提高幼儿参与度 针对幼儿语言发展特点,设计更加适合的教案 结合家长反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反馈:通过活动,幼儿们对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语言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
活动反思与提升建议
亮点:活动能够 结合中班语言教 育的实际,设计 完整、连贯的教 学过程
效果:通过多种 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幼儿对语言 的兴趣和表达能 力
问题:部分幼儿 在表达过程中存 在发音不准确、 表述不清晰的情 况
活动难点及重点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诗 歌内容,鼓励幼儿用连 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 法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 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导入环节:通过故事《月亮走,我 也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活 动的兴趣。
活动环节设计
拓展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中的细节和讨论问题等形式,拓展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评价方式多样性:考察评价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 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
活动效果评价及分析
幼儿参与度: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 参与程度和互动效果
情感体验:评价幼儿在活动中对故 事情节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语言能力: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语 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
中班语言活动:童谣《月亮下来吧》-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童谣《月亮下来吧》活动目标1理解童谣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感受民间童谣的意境美和节奏美。
2对月亮的变化感兴趣,能大胆想象,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向往。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请幼儿通过观察、查阅图书等方式,了解月亮。
2物质准备美丽的月景图、童谣PPT、图谱等。
活动指导一、美丽月景图引入,引导幼儿感受不同形状月亮的美。
“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你觉得它像什么?”二、感受、理解童谣、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一)首次欣赏,初步感受童谣的节奏美和意境美。
提问1“这首童谣的名称是什么?”2“你觉得这首童谣听起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二)借助PPT再次欣赏,理解童谣的内容。
1提问“小弟弟小妹妹是怎样请月亮下的?他们说月亮是什么?”2鼓励幼儿有节奏地回答,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感受月亮“圆—弯”的变化。
(学习量词面、只)(三)学习朗诵、尝试表现。
1.看图谱朗诵童谣,提醒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2.分角色朗诵,并鼓励幼儿配上动作,加强童谣的节奏。
3师幼共同有感情地朗诵,提醒幼儿“呀、吧”等语气助词念得轻又短,增加童谣的韵律美。
4.启发思考“为什么小弟弟小妹妹希望月亮是皮球、镜子、小船呢?”激发幼儿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
三、拓展想象,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启发幼儿想象“你还希望月亮是什么?”2游戏“摸箱”“箱子里藏着各种不同的月亮,请你摸一个和它交朋友,和它说说悄悄话。
”鼓励幼儿仿编童谣里的句子。
3 延伸“月亮有时圆有时弯,它到底什么时候是圆的,什么时候是弯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并把你了解到的带和大家一起分享。
”附月亮下吧(儿歌)月亮呀,下吧,你是一个皮球呀。
小弟弟,要把你,拿在手中玩。
月亮呀,下吧。
你是一面镜子呀。
小妹妹,要把你,拿在手中照。
月亮呀,下吧。
你是一只小船呀。
小弟弟,小妹妹,坐船到天上!。
中班语言活动童谣《月亮下来吧》教案精选

中班语言活动童谣《月亮下来吧》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童谣《月亮下来吧》。
通过童谣的学习,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能熟练地朗读童谣《月亮下来吧》,并理解其寓意。
2. 通过学习童谣,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谣的寓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
教学重点:掌握童谣的朗读节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亮挂图、星星挂图、童谣《月亮下来吧》PPT、卡片。
学具:童谣《月亮下来吧》教材、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月亮和星星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晚上观察到的月亮和星星,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童谣《月亮下来吧》PPT,引导幼儿跟随朗读,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教师示范朗读,并讲解童谣的寓意,让幼儿理解其中的道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进行童谣朗读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发放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提示,用动作表演童谣内容。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月亮下来吧2. 童谣寓意:珍惜大自然,感受美好3. 朗读节奏:强弱强弱,强弱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本节课学习的童谣《月亮下来吧》,并尝试教他们朗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夜晚观察月亮和星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4. 随堂练习的分组朗读比赛;5. 作业设计的家庭成员参与;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个性化指导。
中班月亮下来吧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儿歌:月亮下来吧活动目标:1、发展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3、感受民间童谣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1、背景图、月亮变相图图片、皮球、镜子等。
2、图画纸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一、引入:月亮是怎样的。
1、出示星空背景图,引出儿歌。
(放)晚上,月亮悄悄的出现在天空上,小朋友们看月亮像什么?(幼儿展开想象)一群小弟弟小妹妹在院子里乘凉,看到了月亮,它们也开始议论起来。
2、出示月亮图片,演示月亮的演变过程。
师: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
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二、师生谈话。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吗?(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圆圆的月亮像西瓜、皮球、车轮、盘子……2、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说了圆圆的月亮像什么,那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弯弯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小结:小朋友,你们都说得很对,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小船、牛角……三、出示图片,学习儿歌。
1、师有感情地念儿歌,引导幼儿安静欣赏。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现在老师念给你们听,你们要注意听,听听儿歌里面说到什么了。
2、顺序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图上是什么时候,有什么,请你们完整地告诉老师。
3、带领幼儿边看挂图边学儿歌。
师:老师把图上的内容用一首好听的儿歌说出来,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吧。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皮球、镜子、小船)2、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中班语言活动童谣《月亮下来吧》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语言活动童谣《月亮下来吧》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趣味童谣》部分,主要内容为学习童谣《月亮下来吧》。
通过学习童谣,让幼儿感受夜晚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童谣《月亮下来吧》,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幼儿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童谣,理解童谣内容。
难点:培养幼儿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亮挂图、星星挂图、童谣《月亮下来吧》PPT。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月亮和星星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夜晚的美景,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童谣《月亮下来吧》PPT,带领幼儿朗读并讲解童谣内容,让幼儿理解童谣表达的情感。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组让幼儿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艺术创作(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童谣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如画出自己心中的月亮和星星。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月亮下来吧(童谣)2. 夜晚美景、诗歌欣赏、想象力培养(教学目标)3. 正确朗读、理解内容、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夜晚的月亮和星星,并创作一首关于夜晚的童谣。
答案示例:月亮弯弯,挂在天边。
星星闪闪,陪伴左右。
夜晚美景,让人陶醉。
大自然里,我们快乐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童谣《月亮下来吧》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想。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夜观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夜晚的美景,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月亮下来吧幼儿教案

月亮下来吧幼儿教案月亮来吧教案幼儿月亮字宝宝教案英语小班教案星星月亮大班幼儿儿歌月亮教案篇一:中班语言《月亮下来吧》课后反思中班语言《月亮下来吧》课后反思活动目标: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
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篇二:中班教案语言活动:《月亮下来吧》(儿歌)中1班2012.3.14 执教者:俞玉理活动目标:1、利用图谱大胆进行仿编,并尝试完整地讲述。
2、学会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已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物质准备:圆形、半圆形图片数张、儿歌图谱一份。
幼儿园中班《月亮下来吧》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您好!我为您编写了幼儿园中班《月亮下来吧》教案的前五个章节。
请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形状、变化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2. 通过歌曲、故事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敬畏宇宙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月亮的形状和变化:新月、弯月、圆月、残月等。
2. 月亮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
3. 有关月亮的诗歌、歌曲和故事。
4. 探索月亮的奥秘:月球背面、月震、月食等。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月亮知识。
2. 故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月亮的传说和奥秘。
3. 观察法:鼓励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创作法:鼓励幼儿创作关于月亮的手工、绘画作品,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月亮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2. 月亮手工材料:彩纸、胶水、画笔等。
3. 月亮歌曲伴奏:mp3格式。
4. 月亮故事书籍:可选用手册、绘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月亮歌曲,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月亮的美丽。
2. 基本知识学习:通过PPT展示月亮的形状、变化和特点,讲解相关神话传说。
3. 观察实践:带领幼儿户外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
4. 创作展示:鼓励幼儿用手工、绘画等形式创作关于月亮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对月亮的形状、变化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幼儿在观察和实践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 幼儿在合作、分享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4. 幼儿对月亮神话传说的了解和兴趣。
5. 幼儿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月亮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资源。
2. 月亮手工材料:彩纸、胶水、画笔等。
3. 月亮歌曲伴奏:mp3格式。
4. 月亮故事书籍:可选用手册、绘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