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高职院校课程的开发研究
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摘要:本文通过对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了BIM技术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
研究发现,BI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BIM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和设备设施配套不完善等方面。
因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和改善教学环境的建议,以推动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法,已经逐渐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综合了建筑设计、结构分析、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工具,BI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BIM技术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传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和高效的施工需求。
BIM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创新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应用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BIM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通过使用BIM软件,学生可以模拟和构建建筑模型,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快速创建、修改和优化设计方案。
这样的实践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和审美意识。
其次,BIM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BIM技术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平台,让各方可以共享和交流设计信息,更好地协调工作。
高职“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刍论

邰燕(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 I M)技术与应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及专业建设的要求。
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挖掘和提取思政元素、双向融合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双向融合课堂实践与思政教育、量化思政目标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等策略,探索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专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双向融合路径,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 I M)技术与应用;高职教育;融合;评价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2-0109-04收稿日期:2023-08-22作者简介:邰燕(1987-),女,重庆人,硕士,工程师,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B I M技术应用研究。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礼记·文王世子》中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指的是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传授道德方面的内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传道”指的是道德教育,“受业”指的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解惑”指的是价值塑造。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学生不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本文以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 M)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典型案例等方面,探索理实一体化的从思想观念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机制的双向融合路径,切实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并进,以此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 I M)技术与应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1.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 M)技术与应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建筑施工图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目前很多学校主要侧重学生的建筑施工图绘图能力,忽略了施工图设计能力。
因此在我国建筑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必须结合BIM技术,运用项目制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 BIM技术 项目制教学 课程改革随着我国建筑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根据社会建筑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融入建筑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及大数据的应用知识,通过项目制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效、高校地把理论转化实践。
而《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理论性强,传统教学主要以抄绘为主,虽提高了学生的CAD软件操作能力,但缺少了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更缺少了实践的验证。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建筑施工图设计》是在前序设计课程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综合建筑设计实践能力(技能),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程中,建筑施工图绘制和设计的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方法,体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和面对具体情况的灵活变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但目前很多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施工图的理解比较浅显,简单认为施工图就是在方案图上多绘制一些标注,加之学习过程中缺少和实际工程的衔接,导致学习成果得不到反馈,学习积极性变差。
而教师的教学手段往往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直接给出完成好的施工图纸,让学生先对图纸认识,再通过抄绘、模拟的形式进行知识转变,所以导致学生把施工图设计理解为软件绘图,枯燥而乏味,最终学习兴趣低下,就业范围相应缩小。
即使有些教师就是采用真实项目教学,根据前期的方案来出施工图,学生按照要求设计完成后,由于无实际施工场地的验证,就很难发现问题,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职高专《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建筑施工体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大等特点,致使学生可动手操作的项目较少,未能很好地实现做学一体化的目标。
基于BIM技术的虚拟施工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BIM技术教学改革《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核心课程,也是从事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等岗位的必要专业技能。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做学一体化教学目标,任务的可动手操作性成了关键因素。
由于建筑施工本身体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大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典型任务的动手完成上遇到了困难,故目前的教学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BIM技术的出现,将引发建筑业的一次革新,同样也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BIM技术简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建模”的简称,最初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的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
其被定义为:“建筑信息建模是将一个建筑建设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几何特性、功能要求与构件的性能信息综合到一个单一的模型中。
同时,这个单一模型的信息中还包括了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的过程控制信息。
”目前对于BIM定义尚未统一,例如:认为BIM是虚拟施工(virtual construction),即建筑信息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化的4D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此外,还有认为BIM 是参数化建模(parametric Modeling)、虚拟建造(virtual building)、数字沟通(digital communication)等等。
基于BIM的广西高校建筑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与质量 , 推进绿色建筑 的设计水准 , 都竞相推广应用B I M
( B u i l d i n g l n f o r m a t i o n M o d e l i n g ,பைடு நூலகம்建筑信息模型 ) 技术 , 特别是 2 0 1 0 年更呈爆炸性增长 , B I M 必将给未来设计行业带来一 场变革 , 已成为行业共识 。 O ] B I M 指包含建筑物全部信息的
流、 学生学习意识 明显增强 , 同时也方便 了在学 习过程中 暂时落后 的同学问进行及 时、 便利的交流学习经验 , 使学 生 在公 司项 目实践 中体会 到 了学 习 的乐趣 。
三、 模 拟 公 司制项 目教 学 法在培 养 应用 型人 才 过程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
一+
・
摘要 :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学专业 中占据非常重要 的作用。基 于B I M的建筑设计模式改变 了建 筑设计分工衔接 不密切等一 系列问题。 整合建筑信息模 型必将 成为第二次改革浪潮 。 如何在新时期 紧跟时代的步伐 , 如何使广西高校建 筑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 学能 实现与B I M框架进行接轨是本文要探讨的 目标。
目的 , 但 在实 际教 学 过程 中想 找 到与企 业无 缝对 接 的项 目 是 比较困难 的。 同时学生可参考的教学资源也不能满足项
目化教学的需要 , 比如, 项 目化教材缺乏 、 图书资料更新较 慢、 缺少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性网络课程等 。 3 . 项 目化实 施过 程 与教 学计划 脱 节 。 来 自于 真实 的企 业项 目很难与教学计划保持一致 ,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 ,
、
电脑模 型 , B I Mf  ̄够根据3 D 模 型 自动生成各种 图形 和文 档, 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 , 当模型发生变化时 , 与之关 联 的图形和文档将 自动更新 ; 设计过程 中所创建的对象存 在着 内建的逻辑关联关系 , 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 时, 与之 关联的对象随之变化。翻 2 .基于B I M的建筑行业 发展趋 势 。建筑 信息模 型
《BIM建筑技术》课程设计和研究

【 关键词 】 B I M;R e v i t ; 信息化 ; 建筑技术
Th e de s i g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o f” BI M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e c hn o l o g y ”Cu r r i c u l u m
( G - u a n g d o n g B a i y u n U n i v e r s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4 5 0 )
【 A b s t a r c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i n i s t r y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h o u s i n g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i n2 0 1 5 ” o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o d e l o f
i教育 研究 裾投救竞 埘. 宽
__ ■■ 日*% m m
现为特点。它是一个由很多原因交织而产生的行为问题,脑功能受损 、遗传 2 . 3 掌握 儿童 心理 需要 和情 绪反应 多 动症 儿童 的情 绪 一般 都 是 十分不 稳 定 的 ,一点 儿不 满 意都 会 引起 他 们 因素、发育成熟延迟以及生化代谢异常 、社会教育等因素均与儿童注意力缺 陷的发生有关。 目前许多研究认为注意力缺 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脑对作用于 脾 气暴 躁 。那 么 想要 和 这些 孩 子 和平 相处 ,就 需 要去 了解 他 们 的心 理 ,清 楚 人体的各种感觉的整合功能不 良,即感觉统合失调。有研究指出,感觉统合 他 们 想要 什 么 。并且 在 孩子 情 绪暴 躁 时老 师 和父 母不 能 用过 激 的语 言 和行 为 去压制他们,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只能在弄清楚孩子情绪变化 的原因后采 对 纠正儿 童 注意力 缺 陷有 明显 的效果 。 取相应措施。这里就需要老师和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孩予 ,这样孩子才 2 . 1 合理使用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缺陷多动症。根据多动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制 会 在 心理 上 相信 并 且 听从 老师 和 父母 的安 排 。想 要孩 子 有好 的 心情 ,那 么 训 定教育康复训练计划 ,这里需要一些辅助器材 ,最好是能高度集 中他们注意 练项 目就需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情愿去完成 。从而得 到不 力和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东西。比如,平衡踩踏车 、跷跷板、轮滑、滚筒等器 错 的训练效 果 。 3 结 语 ・ 械。先让弦子们玩简单容易操作的,如果这些孩子们很容易就做到了,那么 感 觉 统合 训练 总 的来 说 有两 个 关键 的方 面 ,一 是根 据 每个 孩 子 的实 际情 就换难度大一些 的,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坚持去做。需要注意 :千万 不能让孩子们直接接触难度过大的,因为多动症儿童心思本来就十分敏感, 况进行一对一的训练 ,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考虑孩子的情绪问题 。二是课程与 旦失败他们的挫折感 比常人会大很多 , 这就容易造成他们脾气暴躁并且不 家庭的结合训练,康复训练中没有完成好的内容,回到家后家长要做到巩固 再配合训练。另外 .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就必须从他感兴趣的地方着手, 练习。训练得当并且长期坚持 ,感觉统合训练就能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 多动好动等问题。注意缺陷多动症治好了,其他并发存在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使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训练过程中并身心投入,这样训练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参考 文献 : 2 . 2 与家 长之 间建立 有效 的沟 通桥 梁 [ 1 】 郑芹 ,卢云 ,吴晓庆等. 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效观察 孩子接触最多的人除了老师就是父母 ,在成长 的过程 中父母的作用尤为 关键 ,那么这就需要家长也加入到训练过程中去。即使是患有多动症,但小 现代 医药 卫生 ,2 0 1 0 ,2 6( 6 ) :8 2 7 - 8 2 9 . 【 2 ] 张来英 . 盐酸哌甲酯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多动症临床研究 【 J 】 . 中外健 孩子在心理上始终是依赖父母的 ,有了父母 的参与 ,训练效果肯定会更加好。 0 1 2 ,( 5 0) :2 1 0 — 2 1 1 . 老师在这时候就只需要起到指导的作用。将活动的细节与需要注意 的地方告 康文 摘 ,2 [ 3 ] 许晶莹,刘新 民. 感觉统合训练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及智力的疗效研 诉家长,让家长带领孩子完成训练。同时家长也要全身心投入 ,不能含糊不 J ]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1 1 ,1 9( 5 ) :5 7 6 - 5 7 8 . 清, 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询问老师。训练结束以后 ,在家里父母也不能松 究[ 懈对孩子的训练。如此课 堂和家庭双管齐下,感觉统合训练才能发挥更好的 [ 4 ] 杨美荣 ,马珊 ,卞东红等 .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多动症的干预效果 [ J 1 . 中 国煤炭 工业 医学 杂志 ,2 0 1 4 ,( 1 0) :1 7 0 3 — 1 7 0 5 .课程设计和研究
高职建筑专业BIM技术人才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与科研Teaching & Research– 268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现代化信息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建筑信息化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建筑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
BIM技术已经成为建筑领域内重要技术形式,因此,高校应当大力推广BIM技术,为了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能够运用新型技术的人才。
高职院校应当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发展BIM技术,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同时满足教学改革要求,这是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BIM技术在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外很多发达国家要求在建筑工程领域运用BIM技术,在高校教学中注重推广BIM技术。
而BIM技术在国内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也很重视这种新型技术应用,在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技术报告中,针对BIM技术提出了合理运用策略,但是高校在如何有效培养出BIM技术人才,还有待探讨。
(一)缺乏相关专业教材教学现阶段,我国高校认识到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的重要性,在教学开展中也有所侧重,但是相应的专业教材却缺少很多实践内容。
在教学中,重视实践,重视学生的实操技能,然而在现有教材中,主要是基于用户体验以及以供应商为主要购买者的软件,还有部分是由项目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来阐释BIM技术内涵以及使用情况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内容过于单一,基本属于高校中建筑专业教学中基础课程,并不符合教学现代化,实践化要求,更加不利于现代化人才培养,不利于人才实践能力提高,培养出的人才综合能力较差,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二)对相关人才培养投入过高当前,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针对BIM技术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在开展工作期间也给予了更多重视,很多高校还建立了实训基地,积极推广BIM技术,并开展多种培训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人才质量。
通过这种培训形式,高校可以为BIM技术人才提供平台进行理论训练,实训操作,为技术人才提供有利的空间环境,这样有利于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
基于“BIM+智慧建造”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建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建筑行业内智慧建筑、BIM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将前沿技术引入职业院校课堂,通过增设部分新课和植入原有课程的方式,将BIM 技术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体系并逐步进入课堂,让学生尽早接触相关专业前沿技术,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配合协作,对学生自身职业的发展规划是有益的,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BIM+智慧建造”;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3-0110-02基于“BIM+智慧建造”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建①裴俊华,柴海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一、引言随着建筑行业低消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行业理念的诞生,人们对建筑的建造过程由过去的粗犷模式逐步向计划管控与精细化管理转变,“智慧建造”技术内核,即信息整合与应用,旨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建立完整过程的数据流与数据库,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在手段和方法上的信息化,为项目广泛意义上的“管理”提升效率[1-3]。
建筑业的飞速发展,BIM 技术逐步进入市场,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专业课程将会逐步跟随国家政策进行改革,对学生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BIM 技术在行业、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如何将BIM 技术融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BIM 的智慧建造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教学改革任务。
二、基于BIM 的智慧建造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2017年4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出要加强业态创新,支持新生业态的发展,大力推广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发包服务模式,同时把推进以BIM 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开发、智慧建筑应用列为行业技术进步的三大目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 1卷 第 2 2期 2 0 1 5 年 8 月
S HAN XI ARCHI T EC T UR E
山 西 建 筑
V0 1 . 4 1 No . 2 2
Au g . 2 0 1 5
・2 53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5 ) 2 2 - 0 2 5 3 - 0 2
C A D, 项 目管理等课程及一些实践项 目为 学生学习 B I M 技术打 些简单 的几何对 象 , 而是 直接 产生 墙 、 梁、 柱、 门、 窗等 建筑 构件 ; 构, 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学校的硬件设备都 已经非常好了 , 学生 自身经 B I M技 术的三维可视 化 , 施工 模拟 , 绿 色 建筑 等 功能 扩充 了设 计
超过 7 0 %, 我 国在 2 0 0 3年左 右引入 B I M技术 , 仅在一些超高层建 后 , 这 些知识都 将融 合 在一 起 , 在学习 B I M课 程 时施 工 , 项 目管
工 程造 价 , 招投标等 内容都集 中在软件 当中 , 必 须要 同时具备 筑 中使用 。B I M技术是 未来 建筑领域 应用 和发展 的趋 势 , 作 为我 理 ,
2 B I M 技术 的优 势 所在
B I M技术不仅可 以提升设计质量 , 还 可 以将 设计 质量 的把控
变得简单 , 易操作 。这 样使 设计 院 的团 队结构 发 生变 化 , 设计 速 度会加快 。对 目 前 的设计流程和 分配机制 也会产 生影 响 , 传统的
I M 技术 课程教 学 的可行 性 设 计模式是方 案设 计和扩初 , B I M技 术在模 型创 建过程 , 房屋建筑学 , 建筑结 动生成平立剖详 图 。B I M建 模 时操 作 的对 象不 再是 点 、 线、 圆这
学校是 B I M技能培训前沿阵地 , 学校 在培养 学生 的过 程 中要
社会需 要这 方面 的人才 , 我们 就应 当根 据社 会需 词, 它说 明 B I M强调 的是 一个 过程 , 建筑 全生 命周 期应 用 的一个 紧跟社会步伐 , 与学生 今后工 作 岗位对 接 , 使学 过程 。所 以我们说 : B I M 是利 用 数 字模 型对项 目进行 设计 、 施工 要对现有的课程体 系做 出调 整 , 南 方的一些 职业 院校 很早就 开始 注重 培养 和运营 的过程 。而在 中 国 , 设计, 施 工和 运 营是 相对 割裂 的 。设 生工作后马上能上手 ,
基于 B I M 技 术 高 职 院 校 课 程 的 开 发 研 究
闺 积 刚
( 甘肃工业职业 技术学 院 , 甘肃 天水 7 4 1 0 2 5 】
摘
要: 介 绍了 B I M 的发展历程 以及 B I M技术 的优 势 , 对高职院校开设 B I M课程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 行了研 究 , 并分析 了 B I M 技
术 对土建类学生 的就 业影响 , 指出 B I M 技术是未来建筑领域应 用和 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 B I M技术 , 课程, 建筑 , 就业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1 B 的 发展
术可实现高精度设计 , 在装配式建造楼 房的过程 中会有成 千上万
I M技术 的人 才 , 专 门开 设 B I M 基础 建模课程 , 专 门为 B I M 咨询 计院靠 出图盈 利 , 对项 目施 工现 场 的配合 相对 不够 紧密 ; 施 工和 B I M 建模人才 。 运营 阶段 的联 系主要 是靠 竣工 图和一 系列 的设计 变更 和产 品报 类企业和建筑施工类 的企业培养其所需要 的一线 B
I M 课 程是 发展 需要 项 目参 与各方在设计 阶段就集合 起来 , 实现 统一 管理 , 统一 调配 , 3 开设 B
提高工程 项 目的经济效应 和社会 效益 , 减少 施工过程 中的一些风 学校课程体 系的设置也是按照 传统 的方 式进行 的 , 设 计是设
险, 进行精益施工 。 目前 B I M 技术在北美等发 达地 区的使用率 已 计, 施 工是施工 , 项 目管理 是项 目管 理 , 彼 此独 立 , 引进 B I M 课程
这些构 件在安 装过 程 中要保证 其位 置准 确 , 不 发 生 B I M( B u i l d i n g I n f o r m a i t o n Mo d e l i n g ) 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 行项 的预制构件 , 碰撞 , 必须要借助 B I M 的碰撞检 查技 术才 可完成 , 在 安装前 将这 目 管理 的新兴技术 , 它 集成 了所 有 的几何 模 型信息 , 功 能要 求及 些 问题都事先消 除, 提高设计精度 , 防止 出错 。 构件特性 。建筑信息模型 已经成 为建设领 域 的热 点 , 该技 术是把
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可能无法适应 B I M 课程 的 们职业 院校必须把握市场脉搏 , 紧 跟市场导 向 , 抢 抓机 遇 , 为社会 这几方面 的知识 , 培养 B I M 技术 人才。
对于 B I M 的理解 , 我们 首 先要 注 意 的是 Mo de l i n g这 个 动名
学习 , 需要 我们 进一 步研 究 , 探索适合 的课程体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