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涂布工艺应用新进展_谢宜风

合集下载

液晶显示器用三醋酸纤维素薄膜新进展

液晶显示器用三醋酸纤维素薄膜新进展

液晶显示器用三醋酸纤维素薄膜新进展谢宜风(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保定071054)摘 要:三醋酸纤维素薄膜已成为液晶显示器中偏光片的重要组件。

各类液晶显示器的快速增长,为三醋酸纤维素薄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详细分析了液晶显示器用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的市场竞争态势,同时对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生产工艺的完善改进,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三醋酸纤维素薄膜;偏光片;溶剂流延工艺中图分类号:T Q314.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24-(2007)01-0035-08收稿日期:2006-11-13作者简介:谢宜风(1935-),男,教授级高工,退休前任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E -mail:xyf3502@163.co m1 概述50多年前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ate Cellul ose,简称T AC )薄膜作为“安全片基”开始应用于照相工业,并很快地完全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纤维素片基。

如今照相胶卷和电影胶片都已度过其产品生命周期的顶峰期,作为银盐感光材料支持体“片基”的需求量随之锐减。

然而随着液晶显示器(LC D )产业的兴起,为T AC 薄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T AC 薄膜因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已成为正处朝阳期的LCD 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性光学薄膜。

近年来,随着LC D 在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等信息图像显示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T AC 膜的需求量已远远超过照相工业鼎盛时期的用量,同时对其性能质量及成本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液晶的显示特性决定其必须与偏光片组合使用。

LC D 用偏光片主要由经碘化物(或二向色性染料)染色再通过拉伸处理的聚乙烯醇(P VA )膜构成。

碘在拉伸的P VA 膜中形成离子络合物并沿P VA 膜的拉伸方向取向,从而显示二向色性,即平行于拉伸方向的光线被吸收,而垂直于拉伸方向的光线则可通过。

由于P VA 膜经拉伸后只有几十微米的厚度,本身的机械强度和挺度均较差,且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产生膨胀或收缩,这样很难适应LCD 在加工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对耐久性的要求。

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的应用

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的应用

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的应用【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的应用】导语: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是在半导体制造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关键工艺。

它通过控制涂布过程中材料的流动性,实现对半导体材料的高精度、高效率涂布,从而使得半导体器件在制程过程中能够达到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的概述狭缝涂布精密成膜技术是一种利用狭缝结构实现材料高精度涂布的技术。

它通过控制狭缝的尺寸和形状,以及涂布过程中的涂布速度和压力等参数,实现对材料的均匀涂布。

狭缝涂布技术具有涂布速度快、工艺简单、涂布厚度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半导体先进制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狭缝涂布技术在半导体制程中的重要性1. 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狭缝涂布技术能够实现对半导体材料的高精度涂布,使得器件的表面平整度更高,从而降低了电阻和电容等性能指标,提高了器件的工作速度和稳定性。

2. 保证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狭缝涂布技术能够实现涂布工艺的高度可控,确保材料的均匀涂布,避免了因为涂布不均匀引起的电子器件的可靠性问题,比如漏电、短路等。

3. 提高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效率:狭缝涂布技术具有涂布速度快、工艺简单等优点,能够大幅提高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狭缝涂布技术在半导体制程中的具体应用1. 薄膜材料的涂布:在半导体器件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薄膜材料进行涂布,以实现对器件的绝缘、隔离和保护。

通过狭缝涂布技术,可以实现对薄膜材料的高精度、高效率涂布,从而保证了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2. 掺杂剂的涂布:在半导体器件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掺杂剂进行涂布,以实现对材料中杂质的控制。

通过狭缝涂布技术,可以实现对掺杂剂的均匀涂布,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3. 电子封装的涂布:在半导体器件的封装过程中,需要对封装材料进行涂布,以实现对器件的封装和保护。

涂布工艺技术研发

涂布工艺技术研发

涂布工艺技术研发涂布工艺技术研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领域,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创新,提高涂布工艺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涂布工艺技术研发涉及到材料选择、工艺参数优化、设备改进等方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首先,涂布工艺技术研发需要从材料选择开始。

不同的涂布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因此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

例如,对于需要提高耐腐蚀性能的产品,可以选择具有防腐蚀功能的涂料材料。

而对于需要提高耐磨性能的产品,则可以选择耐磨涂料材料。

研发过程中还需要对材料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

其次,涂布工艺技术研发还需要优化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涂布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调整涂布机的速度、涂布厚度、喷雾角度等参数,可以获得更均匀、稳定的涂布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涂布工艺参数来提高产品的附着力、耐候性等性能。

工艺参数的优化需要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进行,以找到最佳的参数设置。

最后,涂布工艺技术研发还需要改进设备。

涂布设备的改进可以提高涂布效率和一致性,减少生产成本。

例如,通过改进涂布机的结构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更稳定、精确的涂布过程。

此外,还可以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以找到最适合涂布工艺的设备。

总结:涂布工艺技术研发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材料选择、工艺参数优化、设备改进等方面。

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涂布工艺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涂布工艺技术研发不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因此,对涂布工艺技术研发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精密涂布工艺应用新进展

精密涂布工艺应用新进展

精密涂布工艺应用新进展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REVniW极,通常采用IT0导电膜,其厚度约为50~250nm,透光率为80%;第2电极既可以是透光的,也可以是不透光的,如由铝箔、锰或银组成。

当两电极之间有电压产生时,活性聚合物18、20就会发光。

作为发光层的化合物可以是聚芴或聚噻酚化合物(PEDOT)。

该发明专利的实施例中提到,首先用微凹版辊涂布方法将0.75%PEDOT溶液涂布到已有ITO导电层的聚酯片基上,干燥后得到约80nm厚的干膜,然后在干燥的PEDOT膜上再用微凹版辊方法涂布1%浓度的聚芴化合物溶液,干燥后该发光聚合物膜厚度约为100nm,涂布完成后按要求采用溶剂抹拭法(SAW)替代曝光蚀刻法进行配线图案化,由此可以得到低成本卷对卷生产大面积的有机发光器件。

图4OLED产品剖面结构示意图Fi94CrosssectionofOLED3条缝涂布工艺3.1条缝涂布工艺简述条缝涂布原理如图5所示,涂液首先输入条缝涂布模头的贮液分配腔中,然后经过狭缝向横向的匀化作用,在出口唇片处以液膜状铺展到被涂基体上。

这是一种预计量的涂布方式,即涂布量取决于输人液料量与基材运行速度之比,可预先精确设定。

通常都采用高精度无脉冲计量泵来输送涂布液圈一料,以保持涂液供料的稳定准确。

通过控制涂布模头和被涂基材之间的间隙以及模头下方设置的负压,可以达到薄层涂布的目的。

涂布的均匀性则取决于涂布模头,特别是前后唇片的设计、加工精度、变形状态和涂布物料本身的物性(流变特性和表面张力等),以及涂布间隙、负压和车速等工艺条件的设定。

图5条缝涂布工作原理示意图Fi95Schematicdiagramoftheslotdiecoating一种可用于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OLED等不同产品的超精密条缝涂布模头的外形及其分配腔内部结构,如图6、图7所示[121。

上部唇片横向平直度为lgm/m,表面粗糙度分别为RZ<0.1ttm(碳化钨超硬合金材质)和RZ<0.2btm(不锈钢材质),涂布液分配腔的表面粗糙度RZ<0.2tam。

狭缝式涂布技术的研究进展

狭缝式涂布技术的研究进展

择、涂布精度、涂布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一、狭缝式涂布技术的原理和特 点
狭缝式涂布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狭长的缝隙,将液态或膏体的材料精 确地挤压出来,并按照预设的形状和尺寸涂布在目标表面上。这种技术的优点在 于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涂布,而且涂布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可以自动化生产。
等对狭缝喷管高度补偿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验研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 性;探讨新型狭缝喷管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等。
谢谢观看
三、结论与展望
狭缝式涂布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涂布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通过改进材料选择、提高涂布精度和提升涂布效率等手段,狭缝式涂布 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材料不断涌现。如何 将这些新型材料应用到狭缝式涂布技术中,开发出性能更优的涂层,是未来研究 的重要方向。
3、压力:随着压力的增加,狭缝喷管的高度补偿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当压 力达到一定值时,喷管的推力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压力会导致流体压缩性效应 的增加,从而降低喷管的推力。
四、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狭缝喷管高度补偿性能的数值仿真研究,揭示了喷管形状、 气流速度和压力对高度补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 以进一步提高狭缝喷管的性能。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如 温度、材料特性
2、涂布精度的提升
提高涂布精度一直是科研人员的重点。通过改进狭缝式涂布器的设计,以及 采用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科研人员成功地实现了高精度的涂布。例如,利用机 器视觉技术进行精确的对位和测量,可以实现±1微米的涂布精度。
3、涂布效率的提升

精密涂布工艺应用新进展

精密涂布工艺应用新进展
中 图 分类 号 :T 7. Q5 4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 2 一 (00 1 0 8 0 0 9 6 4 2 1 )0 ~0 2 —1
1 引言
涂布 工艺是 改变 和完善 材料表 面特性 的重要 加 工 工艺 ,而随着科 学技术 的不 断发 展 ,涂 布工 艺更 成 为许多 重要功 能性材料 研究 开发所 不可或 缺 的重 要工 艺技术 手段 。特别是 精密涂 布工 艺技术 可满足 某些涂层 的特 殊要求 ,从 而增加 材料 的附加值 并扩
往往 小于 1 m。另外,锂 电池 电极的涂层 则要求采用 间歇 式涂布方 法来生产。本文 着重介绍 了近年 来微 凹版 涂 布和条缝涂布工艺在平板显示器 、有机发光二极管 ( E ) OL D 、锂 电池行业 中应用 的新进展。 关键词 :精密涂布 工艺;薄层涂布;微 凹版 涂布 ;条缝涂布
膜 的涂层 厚 度 只 有几 十至 1 0 m 左 右 ;而 用 于新 0n
大其应用 范 围 。一 次多层坡 流挤压 涂布 和落帘 涂布
曾是精密涂布工艺技术的典型代表 。正是多层坡流
挤 压涂布 技术 的开发 和应 用 ,使彩 色感光 材料 的多
型充 电锂 电池 电极 的涂层 要求 实现带 状涂布或 间歇 块 状 涂布 。多层挤 压涂 布和落 帘涂布 显然 已不 能完 全 满足 这方 面的要求 。有 大量文 献资料 报导 ,条缝
功能层结构在性能上得以极大完善并实现工业大生
产 。可 以说 ,没有 一次 多层高速 挤压涂 布技 术 ,要
涂布和微 凹版辊涂布工艺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 用 。这 类光 学膜涂 层传统 上采用 真空蒸镀 、化学 沉 积 、等 离子 聚合等 方法 ,这些方 法是在 真空条件

新型涂布技术

新型涂布技术

新型涂布技术新型涂布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涂布设备和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和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涂覆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涂布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型涂布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

首先,新型涂布技术在材料方面的创新是关键。

传统的涂布技术往往使用有机涂料,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新型涂布技术采用了更环保的无溶剂涂料或水性涂料,大大降低了VOC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新型涂布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功能性涂料的开发,如防水涂料、防腐蚀涂料、抗菌涂料等,为物体表面提供了更多的功能。

其次,新型涂布技术在涂布设备方面也有所创新。

传统的涂布设备一般是单一功能的,操作复杂,效率低下。

而新型涂布设备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具有更高的涂布精度和效率,同时操作更加简便,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例如,采用了光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涂布设备可以实现对涂布厚度和均匀性的实时监测和调节,保证涂布质量的稳定性。

此外,新型涂布技术还涉及到涂布工艺的创新。

传统的涂布工艺通常是手工涂布或者喷涂,存在涂布厚度不均匀、浪费涂料等问题。

而新型涂布技术引入了一些先进的涂布工艺,如真空蒸发沉积、离子束溅射涂覆等,能够在微米级的厚度范围内对物体表面进行涂覆,实现高精度的涂布。

同时,新型涂布工艺还可以实现多层涂覆、纳米涂料涂布等功能,为涂布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新型涂布技术的出现为涂布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材料、设备和工艺的创新,新型涂布技术不仅提高了涂布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更加环保和节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新型涂布技术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

微凹涂布技术与横纹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微凹涂布技术与横纹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微凹涂布技术与横纹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摘要:基于市场对超薄精密的涂层需求的不断提升,微凹辊涂布技术才被研发出来。

随着国内产业向高端转型,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微凹涂布技术由高端制造业逐步进入传统行业,给传统行业注入活力。

本文探讨凹版涂布方式,传统凹版涂布的弊端,及微凹涂布的优点。

重点讨论微凹涂布最常见的问题:横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希望相关同业者一起探讨横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并在实际借鉴这些方法分析横纹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快速解决横纹现象,迅速恢复生产。

关键词:涂布头,逆向涂布,微凹辊,刮刀,可调节辊,震动,跳动,张力,横纹。

凹版涂布方式是工业涂布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分为传统凹版涂布和微凹涂布2种涂布方式,传统凹版涂布主要用于有色油墨印刷产品和涂层厚度适中,且涂布均匀性要求不高的产品,微凹涂布属于精密涂布技术中的一种,微凹涂布方式相比较传统凹版方式,操作更加简单,工艺重复性好,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而且其涂布厚度薄,涂布均匀无瑕疵。

主要用于离型膜、光学膜、锂电池隔膜及极片等高端产品上。

微凹涂布对配套设备精度要求高,对人员操作水平要求高。

两者虽都属于凹版涂布,但涂布原理还是大不相同。

一、传统凹版涂布原理与涂布头结构传统的凹版涂布头一般有浆槽、刮刀及上、下辊组成,上辊为橡胶辊,称为背压胶辊,下辊为金属网纹辊,又称为印刷凹印辊,如图1所示。

涂布辊为网纹辊,直径一般为Φ125~300mm,特殊情况,也可以制作更大直径的网纹辊。

传统凹版涂布原理:网纹辊浸泡在浆槽中,通过旋转把涂布液带起,刮刀将网纹辊表面多余的涂布液刮去,留下孔穴里的涂布液,背压胶辊将基材压贴在网纹辊表面。

网纹辊带着基材与背压胶辊一起同向运动,孔穴里的涂布液以一定的设计比例转移到基材上,此过程完成了涂布。

由于网纹辊、背压胶辊与基材的运动方向相同,所以又称为同向涂布。

传统凹版涂布最明显的缺陷有三点:1、当基材与网纹辊分离的过程中,网纹辊穴孔中的涂布液一部分转移到基材表面,一部分留在网纹穴孔中,此时涂布液发生撕裂,这种撕裂造成涂布液涂布不均匀,致使基材表面涂层呈现细小网纹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28~ 43
95
8~ 16 7~ 15
38
25~ 40
1 00
6~ 14
45
28~ 43
1 10
6~ 13
50
25~ 35
1 20
5~ 11
55
20~ 30
1 50
4~ 9
60
21~ 31
1 80
3~ 8
65
13~ 22
2 00
2~ 5
70
16~ 30
2 30
11 5~ 31 5
75
20~ 30
率的限制, 特别是 其涂布液 的利 用率只 有 5% 左 右, 造成巨大的浪费, 难以实现低成本的工业化生 产。因此, 寻求新的精密涂布工艺技术, 适应低成 本、高质量、大规模生产, 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是 必然的选择。如许多光电子产品中的透明电极导电 层 ) ) ) 铟錫氧化 物 ( IT O ) 就一 直采 用溅 射法 制 备。而日立麦克赛尔公司于 2008 年底宣布采用湿 法涂布工艺制成透明 IT O 导电膜[ 1] 。该公司 利用 其水热法制备氧化铁磁粉的经验, 制备了纳米级的 IT O 微粒子, 通过分散配制成 IT O 涂布液, 再经 微凹版辊涂布工艺将 IT O 涂布液涂布在 P ET 基材 上, 经干燥后就得到透明 IT O 导电膜。而另 一方 面, 采用有机导电高分子聚合物, 通过溶液涂布手 段、形成透明导电膜取代 IT O 膜的工艺路线, 已 开始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
据此, 本文将着重介绍微凹版辊涂布工艺和条 缝涂布工艺在平板显示、光电子产品、锂电池等领 域中的应用状况。
2 微凹版辊涂布工艺
21 1 微凹版辊涂布工艺概述 微凹版辊涂布工艺技术是日本康井精机公司在
普通逆 向凹 版 辊涂 布 工艺 基础 上 开 发的 专 有 技 术[ 2] 。其基本原理相同, 都是一种自计量方式的涂 布工艺: 藉助于凹版辊网纹图案、线数以及深度确 定带液量, 并通过一些工艺操作条件因素来决定转 移涂布量的一种 涂布方式。两者涂 布原理如 图 1 ( a) , ( b) 所示。
微凹版辊与普通凹版辊涂布工艺的最大区别就 在于 / 微0。普通凹版辊的直径约为 125~ 250m m, 而微凹版涂布辊的直径, 根据不同涂幅宽度分别为 20m m ( 涂布宽幅为 300mm ) 和 50mm ( 涂布宽幅 为 1600mm) 。这样小直径的凹版辊在涂布时 与被 涂基材的接触面积要小得多。涂布过程中凹版辊凹 槽中的涂液一部分被转移到被涂基材上, 一部分则 仍留在凹版辊的凹槽内。这样进入和离开涂布点的 前后会分别形成 2 个液桥, 如图 2 所示。
往往 小于 1Lm。另外, 锂电池电极的涂层则要求采用间 歇式涂 布方法 来生产。本 文着重 介绍了 近年来 微凹版涂
布和条缝涂布工艺在平板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 ( OL ED) 、锂电 池行业中应用的新进展。
关键词: 精密涂布工艺; 薄层涂布; 微凹版涂布; 条缝涂布
中图分类号: T Q 574. 4
在固定凹版辊型号和涂液物性的条件下, 微凹 版辊的线速与被涂基材的运行速度比, 决定着涂布 量。湿涂层厚度与微凹版辊线速度/ 基材速度比之 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3 所示。
为 1 ~ 1000cps,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甚 至 可 以 达 到 2000cps。正因具有上述的特点, 微凹版涂布工艺 已得到越来越广的实际应用。据日本康井精机公司 介绍, 在过去 20 年中, 该公司已向世界各大公司 销售了 100 台以上的微凹版辊涂布生产设备, 其中 包括美国的伊斯曼柯达、杜邦、3M 、日本的 JV C、 日立、东芝、松 下、三 菱化学、帝人 以及韩 国的 SKC 等不同工业领域的顶尖企业。而众多有关功 能性薄膜制备的专利文献中, 也列出了微凹版辊涂 布工艺应用于不同功能性涂层制备的例子。
30
表 1 微凹版辊 网纹数与涂布量对应关系表
T able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t coat w eig ht
and mesh lines
网纹
湿涂层厚度
网纹
湿涂层厚度
线/ 英寸 25
( 微米) 50~ 80
线/ 英寸 85
( 微米) 13~ 22
30
30~ 45
90
2 50
01 8~ 2
8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20
注: 如表所示, 涂布量在一定 范围内受控 于凹版辊 线速度/ 基材 运行速度之比
21 2 微凹版辊涂布工艺在功能性薄膜制备中的应 用
21 21 1 在防反射、防昡光、抗划伤等功能性光学 薄膜制备中的应用
防反射膜可以显著地改善各种光照条件下观看 影像 显示的 效果。日 本油脂 公司 在 WO97/ 45207 中提出了采用微凹版辊涂布工艺制备厚度为 1Lm 以下超薄涂层防反射膜制备方法[ 3] 。实例之一, 首 先以全氟辛基甲乙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可聚合单体
( a) ) 与普通凹版涂布; ( b) ) 工作 原理图 图 1 微凹版涂布
Fig1 Schematic diag ram of t he micr o- g rav ur e coat ing ( a) ; and g r avure coating ( b)
图 2 微凹版与普通凹版涂布离去角及积液的比较 F ig2 Compariso n o f co ating bead for bot h micr o- g rav ur e and g ravure coat in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5624- ( 2010) 01-0028- 10
1 引言
涂布工艺是改变和完善材料表面特性的重要加 工工艺,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涂布工艺更 成为许多重要功能性材料研究开发所不可或缺的重 要工艺技术手段。特别是精密涂布工艺技术可满足 某些涂层的特殊要求, 从而增加材料的附加值并扩 大其应用范围。一次多层坡流挤压涂布和落帘涂布 曾是精密涂布工艺技术的典型代表。正是多层坡流 挤压涂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使彩色感光材料的多 功能层结构在性能上得以极大完善并实现工业大生 产。可以说, 没有一次多层高速挤压涂布技术, 要 实现多达 10 余层而总厚度仅为 20Lm 左右的彩色 胶卷工业化生产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照相感光材料
在通常大直径凹版辊的情况下, 易产生较大的 干扰液桥, 造成涂层弊病。特别当凹版辊还有压紧 背辊工作时, 情况尤为严重, 而微凹版辊涂布工艺 由于凹版的直径小, 而且又没有压紧背辊, 所以进 入和离开涂布区的液桥量很小, 比较稳定, 从而有 利于提高转移涂布的质量。
29
为除去凹版辊从料盘中带上的过多涂液, 微凹 版辊所使用的刮刀要远比普通凹版辊所使用的更为 柔软而且压力更小, 刮角近似于正切角, 主要起匀 化和定量的作用, 而普通凹版辊的刮刀则更偏重于 刮的作用。这样微凹版辊本身以及刮刀的寿命可延 长许多。
表 1 则给出了在上述速度比范围内不同线条数 微凹版辊涂布可达到的湿涂层厚度范围。
从表 1 中 可看到, 如 果选用 250 线的微凹 版 辊, 配合适当的操作条件可以得到 1Lm 的湿涂层。 而涂液的固含量是 5% 的话, 则可得到 50nm 厚的 干涂层。这正是微凹版涂布工艺比其它涂布方法得 到更薄涂层的优点。微凹版涂布工艺既可适应水溶 性涂液, 又可适应溶剂性涂液的涂布, 其粘度范围
图 3 涂布量与微凹版辊线速度/ 基材速度比的 相互关系曲线图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wet thinness and speed ratio
一般情况下, 当微凹版辊线速度/ 基材速度比 达到 01 6 时, 开 始涂布 带料, 速度 比达到 11 0 ~ 11 3 时, 即可达到表面光滑和均匀的涂布量; 速度 比为 11 3~ 21 0 时, 涂布量进一步增加, 速度比超 过 21 0 时, 涂布呈不稳定 状态, 涂布 量反而会 减 少。如图 3 所示, 直 线部分的速度比为 11 0~ 21 0 之间, 但通常 11 0~ 11 3 是最好的操作区间, 即可 达到最好的表观, 而又可适当调节涂布量。
收稿日期: 2009- 12-01 作者简介: 谢宜风( 1935- ) , 男, 上海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已退休) 。
28
工业虽已日趋衰微, 但挤压涂布和落帘涂布技术仍 在轻工造纸, 膜材料加工, 包装材料等行业中得到 了推广应用。
近年来, 平板显示产业以及一些新型光电子产 品, 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产品的涂层往往要求更 薄、更均匀, 从而对精密涂布工艺技术又提出了新 的要求。例如液晶显示器所用的防反射膜、防眩光 膜的涂层厚度只有几十至 100nm 左右; 而用于新 型充电锂电池电极的涂层要求实现带状涂布或间歇 块状涂布。多层挤压涂布和落帘涂布显然已不能完 全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有大量文献资料报导, 条缝 涂布和微凹版辊涂布工艺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这类光学膜涂层传统上采用真空蒸镀、化学 沉积、等离子聚合等方法, 这些方法是在真空条件 下将固态组分气化蒸发沉积在特定的基体上。由于 必须采取真空密闭操作环境, 难以实现低成本、高 效率的卷对卷式大规模生产。采用旋涂法虽也能得 到均匀的薄层涂布效果, 但受到涂布面积和涂布效
日本富士公司 在 US20080113165 专利中提 出 了由硬质层和低折射层双层结构防反射膜的制备方 法[ 5] , 涂布均采用了微凹版辊涂布工艺。硬质层的 涂布工艺条件: 涂布车速 10m/ m in, 凹版辊直 径 50m m, 网 纹 密 度 为 180 线/ cm, 凹 槽 深 度 为 40Lm, 以线速度为 30m / min 逆向运转, 经干燥固 化后的硬质层膜为 7Lm 。然后在硬质层上涂布 低 折射层。涂布 工艺条件: 涂布车速 15m/ min, 凹 版辊直径 50mm , 网纹密度为 180 线/ cm, 凹槽深 度为 40Lm, 以线速度为 30m/ min 逆向运转, 低折 射层厚度为 100nm。富士公司还 有多件防反射 膜 专利, 尽管配方组分及膜的组成有所不同, 但涂布 方式都采用微凹版涂布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