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发电机内冷却水防止铜腐蚀的方法和措施
发电机内冷水防腐处理技术

机的空心导线 由纯铜制成。发 电机一 般 使 用 除盐 水作为冷却水 , 铜在纯 水 中不会发 生腐蚀 , 但 在一 定的条件下也会发 生腐蚀 … 。为防止腐蚀 的发 生 ,
发 电机 内冷 水 处 理 有 多 种 方 法 J , 如 除盐处理 、 缓
根 据铜 在一 定 p H条 件 下 , 使铜 导线 进 入稳定 区
U X讥 g ( S t a t e G i r d T i a n j i n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C o m p a n y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T i a n j i n 3 0 0 3 8 4 , C h i n a )
me t h o d s, us e d t o c o r r e c t s e l e c t i o n me t h o ds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g e n e r a t o r i n t e r n a l c o o l i n g wa t e r .
蚀 剂处 理 、 碱化处理 、 超净化处理等 , 均 有 成 功 的 应
用 经验 。
此, 搞好发 电机 内冷水 的防腐处理 , 对保障发电机 的
安全 运 行 , 杜 绝 事 故 的 发 生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由 于
1 内冷 水 防腐处理技术种 类
1 . 1 溢 流排 水 法
水的冷却能力 比空气大 5 0倍 , 故大容量 的现代发 电
机 均采 用 水 冷 。铜 具 有 优 异 的 物 理 化 学 性 能 , 发 电
发电机铜导线受内冷水腐蚀的机理及防护范文(3篇)

发电机铜导线受内冷水腐蚀的机理及防护范文一、前言冷水系统是许多工业设备和发电机组中广泛应用的循环水系统之一,其作用是保持重要设备的温度稳定。
然而,在冷水系统中,铜导线受到内部冷水的腐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这种腐蚀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机理铜导线受冷水腐蚀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1. 溶解氧的存在冷水系统中的溶解氧是铜导线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溶解氧可以与水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并导致铜导线的腐蚀。
尤其当冷水系统中的溶解氧含量较高时,腐蚀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2. 水的酸碱性冷水系统中的水的酸碱性也会对铜导线产生影响。
如果冷水系统中的水呈酸性,酸性物质会直接与铜导线发生反应,导致铜导线的腐蚀。
同样,酸性水中的氧化铜离子也会加速铜导线的腐蚀。
另一方面,碱性物质也会与铜导线产生反应,造成腐蚀。
3. 温度的影响冷水系统中的温度也对铜导线的腐蚀产生影响。
温度较高的冷水系统会使铜导线发生氧化反应加快,从而加速铜导线的腐蚀。
4. 流速的影响冷水系统中的水流速度也会对铜导线的腐蚀产生影响。
当水流速度过大时,水会对铜导线形成冲击效应,加速铜导线的腐蚀。
此外,水流速度过大也会使系统中的氧分布不均匀,从而加剧铜导线的腐蚀程度。
三、防护措施针对发电机铜导线受内冷水腐蚀的机理,以下是一些防护措施的范例:1. 水处理对冷水系统中的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是防护铜导线腐蚀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添加除氧剂去除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铜导线的腐蚀程度。
此外,控制水的酸碱性也是关键。
可定期检测水的pH值,若发现酸性或碱性过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 材料选择在设计冷水系统时,应优先选择对铜导线具有良好抵抗腐蚀性能的材料。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材料来代替铜导线。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铜导线受到内冷水腐蚀的机会。
3. 温度控制对冷水系统中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从而减少铜导线的氧化反应。
桥电二厂双水内冷发电机铜线棒防腐处理

图1
l#机内冷水取样加药简单示意图
运行技术
4试验结果 2001年12月14日开始进行1#发电机铜线 棒防腐处理试验。经过预成膜、连续成膜、巩固 成膜三个阶段,达到了预期目的,内冷水pH值、
2
棒防腐处理。 BTA的化学名称是苯骈三氮唑,其分子式为 C。H。N,,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针状晶体,味苦,无 臭,微溶于水,易溶于醇等有机溶剂,常温下挥 发,属非剧毒品。 BTA之所以能起缓蚀作用,是由于它与铜能 溶合生成保护膜cu(C。H,N,),但是当有氨存在 时,会破坏这种保护膜,所以含氨凝结水作为内 冷水时不易用BTA处理。BTA溶于水后,一部分 离解产生H+,水溶液显弱酸性,不利于保护膜的 生成,所以,在采取BTA处理时,同时加入EA效 果会更好,其原因是:EA即为乙醇胺,是强碱,化 学性质活泼,在EA水溶液中BTA的溶解度更 大。加入EA可以使内冷水的pH控制在 7.0~9.0,促使铜表面保护膜的生成,提高保护 膜的质量。
月份
l
作用,这样使发电机内冷水中铜含量日益增高, 见表1、表2(指标:Cu2+≤200斗g/L)。 表1#1机内冷水Cu2+监测情况
\迫间
项卣\
1998
1999
2000
200l
合格率(%)
71.4
42.8
33.3
63.6
2001年#1机内冷水Cu2+监测情况
2 3 4 5 6 7 8 9 10
I
平均值(彬L)
各项指标达到合格。保证了发电机安全运行。 关键词:发电机内冷水铜线棒防腐处理 1概述 桥电二厂1#机自1995年投运以来,其发电 机内冷水中铜含量时常超标,原因是作为内冷水 补充水的除盐水pH<6.8(内冷水指标:pH≥6. 8),且除盐水未经除氧,因此发电机冷却水实质 上成为含氧的微酸性水,对发电机铜线棒有腐蚀 表2
发电机内冷水的处理方法(二篇)

发电机内冷水的处理方法国内外控制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混床处理法、向内冷水补加凝结水法、碱化处理法、密闭式隔离水冷系统法和缓蚀剂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逐一进行介绍。
1混床处理法小混床用于除去水中的阴、阳离子及内冷水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杂质,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运行周期短、运行费用较高,或可能由于运行终点未及时监测,反而释放大量的铜离子污染水质[2]。
小混床内装的普通型树脂常泄漏大量低分子聚合物,它们会污染系统并使小混床出水pH偏低,加重铜表面的腐蚀。
因此,可以增设一套RNa+ROH混床,组成双套小混床。
由于发电机内冷水铜导线的腐蚀产物主要含Cu2+和HCO-3,增设RNa+ROH混床后,在RNa+ROH混床内,会发生下列离子交换反应:Cu2++2RNaR2Cu+2Na+(1)HCO-3+ROHRHCO3+OH-(2)通过上述反应,内冷水中微量溶解的中性盐Cu(HCO3)2转化为NaOH,使溶液最终呈微碱性,从而改善了内冷水水质,抑制了铜的腐蚀。
运行时,交替投运RNa+ROH和RH+ROH小混床。
当pH低时,投运RNa+ROH小混床,此时电导率会随着Na+的泄漏逐渐升高;当电导率升到较高时,关闭RNa+ROH混床,投运RH+ROH混床,内冷水的pH值会降低;当pH低到一定值时,再投运RNa+ROH混床,如此反复操作以使内冷水各项指标合格。
双套小混床处理法对提高内冷水pH值、降低铜腐蚀的效果较好,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如:在RNa+ROH运行状态,如果补充水水质不良,将会有大量Na+短时泄漏,导致内冷水电导率快速上升[2],这样会使泄漏电流和损耗增加,严重时还会发生电气闪络,破坏内冷水的正常循环,甚至损坏设备。
2向内冷水补加凝结水法向内冷水补加凝结水相当于向内冷水中加入微量的氨,从而提高pH值,达到防腐的目的[3、4]。
采用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敞开式内冷水系统容易使氨气挥发、二氧化碳溶解,使内冷水pH值降低。
优化发电机内冷却水的方法和措施

优化发电机内冷却水防止铜腐蚀的方法和措施白亚民1,戴骥2,宋朝晖3(1.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100045;2.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省德阳市618000;3.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大同市037043)摘要:对国内水内冷汽轮发电机长期运行后普遍存在内冷空心铜导线腐蚀和绝缘引水管堵塞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铜线圈腐蚀以及水管堵塞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水内冷发电机绕组铜腐蚀水管堵塞大型发电机定、转子绕组采用水内冷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内部散热问题,使发电机温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发电设备长期稳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随着发电机水内冷却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近些年发电机内冷水系统故障有了明显下降,但依然是造成发电机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铜线圈腐蚀以及水管堵塞故障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是因为虽然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对防止水系统机械性故障的发生有较大改善,但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在内冷水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发电机长期安全运行对内冷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某些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特别是电导率和酸碱度(pH值)超标长期运行,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因此,相应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防止发生重大电力生产事故的措施中,都专门对发电机内冷水水质控制做出了规定。
但由于各生产厂家和不同时期制定的不同体系的标准对水质要求的规定不够统一,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混乱,甚至由于某些参数规定的不合理,最终导致了发电机水内冷管路发生堵塞等故障,为此原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发布了新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1],对此进行了规范。
本文介绍了发电机内冷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控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对内冷水质控制不当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阐述,并介绍了优化内冷水系统控制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
1 发电机内冷水系统的结构1.1 定子绕组水内冷却定子绕组水冷却回路是从水箱流出的水经过泵、冷却器、主过滤器、汇流管,流入定子绕组,最后再回到水箱。
发电机内冷水的处理方法

发电机内冷水的处理方法冷却水是发电机内部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冷却发电机部件的作用。
因此,对冷却水的处理尤为重要,以确保发电机的可靠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对于冷却水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检测、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材料选择、防腐保护措施和冷却水的定期更换。
一、水质检测冷却水质量的检测是确保发电机的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评估冷却水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并判断是否达到发电机的工作要求。
有几个主要指标需要检测,包括水中的硬度、溶解氧、pH 值和水中杂质的含量等。
通过合理的水质检测,可以及时检测到冷却水中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循环系统的材料选择循环系统的材料选择是设计冷却水循环系统时的关键问题之一。
由于冷却水中含有一定的酸性物质和杂质,如果选用不合适的材料,会导致循环系统内的管道和设备受到腐蚀和损坏。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其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一般情况下,不锈钢、铝合金和塑料等材料都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因此可以作为循环系统的材料选择。
三、防腐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冷却水循环系统不被腐蚀和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腐保护措施。
首先,可以向冷却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缓蚀剂,它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少金属与水的接触。
其次,可以定期清洗和冲洗冷却水系统,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沉淀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此外,还可以定期更换冷却水,避免水中的杂质和盐分积累过多,从而对发电机造成损害。
四、定期更换冷却水冷却水的定期更换是保持冷却系统运行良好的关键。
由于冷却水中存在一定的溶解物和杂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杂质会逐渐积累并降低冷却效果,甚至导致冷却系统的堵塞和损坏。
因此,定期更换冷却水是维护冷却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而言,建议每隔一定时间(如半年或一年)更换一次冷却水,并在更换时彻底清洗冷却系统,以确保冷却水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发电机内冷却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水质检测、循环系统的材料选择、防腐保护措施和冷却水的定期更换。
发动机冷却水管防腐处理方法

发动机冷却水管防腐处理方法
1. 使用防腐液,可以选择市售的专用防腐液,将其按照说明书
上的比例与清水混合后倒入冷却系统中。
这种方法可以形成一层保
护膜,防止水管生锈腐蚀。
2. 定期更换冷却液,定期更换冷却液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管腐蚀。
老化的冷却液中的防腐剂会逐渐失效,因此定期更换可以保持水管
的防腐性能。
3. 清洗冷却系统,定期清洗冷却系统可以去除系统中的杂质和
沉积物,保持水管的清洁。
清洗后再加入新的防腐液可以提高防腐
效果。
4. 检查水管状态,定期检查水管的状态,确保没有漏水或者腐
蚀现象。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可以保护水管不受进一步损坏。
总的来说,发动机冷却水管的防腐处理方法包括使用防腐液、
定期更换冷却液、清洗冷却系统和定期检查水管状态。
这些方法可
以帮助保护水管,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
定子冷却水处理系统的腐蚀与防止

定子冷却水处理系统的腐蚀与防止引言:在电力行业中,涡轮发电机是重要的能源发电设备。
定子冷却水处理系统是该设备的重要部分,用于冷却定子部件。
然而,由于水中的化学成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冷却水系统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
本文将从冷却水腐蚀的原因、腐蚀影响、腐蚀预防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定子冷却水腐蚀的原因定子冷却水腐蚀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电化学因素、机械因素和材料因素。
1. 电化学因素电力设备处于特殊的电化学环境中,导致电池反应发生。
这些电化学反应会造成定子冷却水金属部分的腐蚀。
例如,电解物质的形成会引发凝结物的产生,从而对金属表面造成腐蚀。
2. 机械因素冷却水中含有的悬浮颗粒、有机物、微生物等会对金属表面产生机械磨损。
尤其是在流速较高的情况下,这种机械磨损会进一步加剧。
3. 材料因素常用的定子冷却水处理系统的金属材料主要是铜、铝等。
这些材料在特定的电化学环境下易受腐蚀。
此外,材料的质量和表面处理也对冷却水的腐蚀状况有直接影响。
二、定子冷却水腐蚀的影响定子冷却水腐蚀会对冷却系统及整个电力设备的运行产生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冷却效果腐蚀产物会在水系统中沉积,并阻碍冷却水对定子的传热效果,导致温度升高,冷却效果下降。
2. 损坏金属部件腐蚀会导致金属的损失,并可能引起金属部件的开裂、破损,进一步影响设备的整体结构完整性。
3. 水质污染冷却水腐蚀产物也会对冷却水中的溶解物质产生影响,使其超出规定范围,从而污染水源。
4. 减少设备寿命由于腐蚀的影响,设备的寿命将缩短,提前进入报废期,增加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三、定子冷却水腐蚀的预防方法为了保护定子冷却水处理系统免受腐蚀的影响,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预防方法:1. 选择适当的材料在选材时,应根据冷却水的化学成分和特性选择适当的材料。
例如,在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冷却水中,不应该使用容易受到硫酸盐腐蚀的材料。
2. 控制冷却水质量定期检测冷却水的化学成分、溶解固体物质、微生物含量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行维护,如添加除氧剂、防垢剂等处理药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发电机内冷却水防止铜腐蚀的方法和措施白亚民1,戴骥2,宋朝晖3(1.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100045;2.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省德阳市618000;3.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大同市037043)摘要:对国内水内冷汽轮发电机长期运行后普遍存在内冷空心铜导线腐蚀和绝缘引水管堵塞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铜线圈腐蚀以及水管堵塞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水内冷;发电机绕组;铜腐蚀;水管堵塞大型发电机定、转子绕组采用水内冷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内部散热问题,使发电机温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发电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随着发电机水内冷却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近些年发电机内冷水系统故障有了明显下降,但依然是造成发电机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铜线圈腐蚀以及水管堵塞故障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是因为虽然在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对防止水系统机械性故障的发生有了较大改善,但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在内冷水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
发电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对内冷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某些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特别是电导率和酸碱度(pH值)超标长期运行,可能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因此,相应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颁布的防止发生重大电力生产事故的措施中,都专门对发电机内冷水水质控制做出了规定。
但由于各生产厂家和不同时期制定的不同体系的标准对水质要求的规定不够统一,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混乱,甚至由于某些参数规定的不合理,最终导致了发电机水内冷管路发生堵塞等故障,为此原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发布了新编制的电力行业标准[1],对此进行了规范。
本文介绍了发电机内冷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控制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对内冷水质控制不当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优化内冷水系统控制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
1 发电机内冷水系统的结构1.1 定子绕组水内冷却定子绕组水冷却回路是从水箱流出的水经过泵、冷却器、主过滤器、汇流管,流入定子绕组,最后再回到水箱。
当水经过主过滤器后,有6%~10%的水分流到混合床(Mixed Bed)净化。
主回路水压、水温可以调节,氧含量由于水箱中氮的存在而得到控制。
1.2 定子和转子绕组水内冷却水冷却转子绕组需要采用专用措施来密封其定子部分与转子部分的过渡通道。
主回路的水从水箱经过水泵,流入冷却器和主过滤器。
水流过主过滤器后,一半将进入定子绕组,另一半则进入转子绕组。
定子绕组排放出的冷却水直接流回水箱,而转子绕组流出的冷却水要经过水接头才返回到水箱。
2 运行中冷却回路的化学性及干扰2.1 水的中性控制实验研究证明,冷却水质酸碱度为中性,含氧量低、净化度高、导电率低,不含其他化学物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功效。
在实际运行中发现,在水中若注入一点儿氧,它将立即与铜表面产生化学反应,此时的闭环系统其含氧量浓度小于30μg/L。
由于不断对支流进行净化,其水的电导率将会维持在约0.μS/cm。
定子冷却水调节系统设置了大量的部件和设备,在系统没有受到干扰,结构紧密的情况下这些部件将可靠运行。
若水泵、阀门及其管件等部件结构不紧密,在有空气介入的情况下,将会造成由于结构引起的干扰,也会产生氧化铜沉淀物。
铜的腐蚀率取决于水中的氧浓度和pH值。
有关部门对铜腐蚀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氧浓度为200~300μg/L时,铜的腐蚀率最大。
随着pH值的增加,腐蚀率将降低,当pH值达到一定值时,腐蚀率已接近零了,见图1。
对比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氧化层的条件下,在低氧化还原电势下(氧浓度<100μg/L),将形成Cu2O;在高氧化还原电势下(氧浓度>100μg/L),将形成CuO。
图1 铜的腐蚀速率与水的pH值及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关系曲线氧化铜的溶解度取决于pH值以及铜的化合价。
在pH值小于8时,Cu2O的溶解性比CuO低得多。
随着pH值的降低,氧化铜的溶解度将大幅度升高。
pH值在8~9之间时,这2种氧化铜的溶解度都将很低,可达到碱性度的要求。
当pH值大于9时,在室温下,其溶解度又会升高。
氧化铜的溶解度还与温度相关,当温度逐渐升高时,其最小的溶解度向pH值降低的方向移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分析出引起诸多问题的原因了,例如导体中沉淀物的形成。
一个紧凑的冷却系统是平衡的,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但是如果有空气进入,由于CO2的影响,pH值将降低,铜腐蚀率会升高,溶液中Cu+和Cu2+将随之增加,氧化铜溶解度也将升高。
同时氧化还原电势也将升高,这将形成大量的比Cu2O溶解度高的CuO。
若氧气只是瞬间进入,如空气瞬间泄漏,氧气将会很快被混合床消耗,二氧化碳将被释放出来,氧化还原电势将下降,pH 值将上升[2]。
这将使CuO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从而导致空心导体有沉淀。
除了机械部分有沉淀外,在高干扰区域内,溶液过饱和也会产生晶体沉淀,这就是管壁波纹形成的原因。
若水流流速受限的情况没有被及时纠正,被冷却的导体将因此发生局部过热,甚至破坏导体绝缘,最终会熔化定子线棒。
当水流流速受限时,可以通过对各单个线棒水流量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确认内冷水管路被堵塞的状况。
若有沉淀物则可酸化清洗掉。
清洗溶液的选择取决于阻塞物的类型,比如是氧化铜还是金属铜。
若冷却水为中性,在空气饱和的状态下,将产生高溶解度的CuO,同时也将增加铜的腐蚀度。
2.2 水的碱性+低氧控制进一步实验研究表明,在pH值为8~9时,只产生微弱的铜腐蚀和溶解氧化铜现象。
这里推荐一种优化发电机冷却水回路的方法:使冷却水具有碱性+低氧特性。
使冷却水具有碱性有以下2种方式:①注入碱液;②使用钠元素,Na从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提取。
最先考虑到的是第2种方法,但为了提取Na,需要将树脂维持在一定的比例,这是不容易办到的,尽管这种方法仍在一些发电机组中使用。
采用注入碱液的方法目前已被证实是安全可靠的,并被国外制造商作为标准方法,其特点是在流过离子交换混合床(Mixed Bed)的回路中注入碱液。
碱液装置和工作过程见图2。
为了方便测量装置监控碱液的浓度,在水纯度最高的地方(如混合床后)注入碱液溶液。
碱液由泵注入到水处理回路。
除了监控诸如电导率、氧含量等重要的化学控制参数外,还要监控以下参数,以供报警:①定子单根线棒温度和不同槽间温差;②各分支路出水温度和温差;③液压参数(压差、流速等)。
目前按图2所示原理开发的一种新型发电机内冷水控制系统(含自动加碱装置)已经在国电大同二电厂二期600MW发电机上试运,运行效果比较满意,使内冷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对DL/T 801—2002的一些诠释已经执行了几年的电力行业标准DL/T 801—2002对规范发电机内冷水质的监测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需要说明的是该标准规定的pH值为7.0~9.0,并不是上面文中所述的最理想的范围8.0~9.0,而且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管水中的含氧量是多少,pH值为7时铜的腐蚀速率都数倍于pH值等于8的情况,换句话说,pH值在7~8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腐蚀现象,绝不是理想的水质范围,但该标准为什么这样规定呢?笔者参加了标准的审查和报批工作,该标准在长达2年多的制定过程中,对pH值范围的规定始终争论比较大。
工作组调查中发现,近些年国外先进的发电机内冷水质的规定和检索到的有关研究文献都表明,把pH值控制在8.0~9.0之间最理想,这在国外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所以标准编写工作组最初的征求意见稿是把pH值控制范围规定为8.0~9.0。
后来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及大量征求基层意见,由于过去普遍执行控制在7.0~8.0之间的规程,因此大量现有的水质控制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旧规程的要求,在保证电导率合格的前提下,一般可以使水质pH值维持在7.0~7.5之间运行,也是基本可以保证发电机安全的,至少腐蚀速度比较慢。
研究证实,pH值低至6.95是铜腐蚀速率急剧增加的界限,并且pH值在7.0~7.2以下水中含铜量才很快增加[4],所以把7.0作为最低标准要求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立即规定不能低于8.0,我国大量的现行发电机内冷水处理设备将立即面临淘汰,这不符合国情,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该标准保留了pH值在7~8之间仍认为合格的旧标准规定,但把上限升高到9,若某发电机还是保持过去的pH值在7~7.5运行,就从旧标准的“完全合格”变成新标准的“勉强维持在规定的下限运行”,为达到新标准的“完全合格”要求,至少应当达到8.0,因此电厂有条件时就应当对旧设备进行改造,这是新标准的隐含意义。
因此,我们认为该标准还是过渡性的,一旦我们的发电机内冷水处理设备普遍得到改进之后,应当按修订的标准要求内冷水pH值不能低于8运行。
4 结束语根据全世界的发电机运行情况看,冷却系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由于空气的进入,将造成水流限制。
冷却回路最初运行于低氧、高纯净度的中性水中,将其最优化,使水的pH值提高至8~9,使水呈碱性,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沉淀形成,并且将主回路水的氧含量保持在10~30μg/L,可避免转子绝缘管内形成导电层。
5 参考文献[1] 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2] Heard J G : Summary Report to Questionnaire Corrosion inWater cooledGenerator Windings Elektra 96, 1984[3] Emshoff H W and Krug M: Water Cooled Stator Windings ofTurbo GeneratorsComputerized Monitoring of Stator Bar Water Temperature Rise for Early Detectionof Over Heating due to Flow Restrictions in the Stator Windings CIGRE-Report No 11~09 CIGRE -Conference Sept 1986.收稿日期:2006-02-23作者简介:白亚民(1949-),男,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主要从事发电机试验研究和电机标准化工作;戴骥(195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发电机氢油水系统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