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 读后感 拒这个世界因为“特别”而精彩

合集下载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梵高内心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他那充满激情与痛苦、热爱与挣扎的一生。

梵高,这个名字在艺术史上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然而,在他生前,却鲜有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他在孤独与贫困中坚守着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书中描绘的梵高,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艺术巨匠,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困惑的普通人。

他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但他对大自然和生活却有着异常敏锐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在他后来的绘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梵高的绘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早期的作品风格较为灰暗,充满了对生活的迷茫和不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大胆地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将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倾注在画布上。

他笔下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对光明的渴望;他画中的星空,不再是宁静的夜空,而是充满了流动的能量和无尽的幻想。

然而,梵高的艺术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和生活上的安宁。

他一生贫困潦倒,靠弟弟提奥的资助维持生计。

在爱情方面,他也屡屡受挫,这无疑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依然坚持每天作画,用画笔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的精神世界是如此丰富和复杂。

他对艺术的追求近乎疯狂,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他对色彩和形式的探索,对传统绘画规则的突破,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但同时,他内心也充满了孤独和痛苦,他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被视为疯子。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梵高的命运感到悲哀。

他是一个天才,却生不逢时,在他活着的时候,未能享受到应有的赞誉和尊重。

但同时,我也被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所深深打动。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艺术的真谛,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他灵魂的倾诉和生命的见证。

《梵高传》读后感_《梵高传》读书心得五篇

《梵高传》读后感_《梵高传》读书心得五篇

《梵高传》读后感_《梵高传》读书心得五篇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

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

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共打击参阅《梵高传》读后感(一)合上了最后一页,梵高的故事还在脑子里回响。

梵高最后最后的激情创作是在阿尔,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

在那里有强烈的阳光与恐怖的西北风,梵高每天早上背上画架,晚上带着幅满意的作品,赶着黑夜归来。

阿尔恶劣的天气,营养不良,失眠,长期的精神亢奋(这是他画画的唯一动力),他患了可怕的癫痫病(更像是精神分裂)。

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给一个妓女,他被送进精神病院。

他一旦在理智恢复时,又开始创作。

可是随着精神的衰退,他明白自己的激情已逐渐消退。

为了不给他弟弟增加负担(梵高从开始绘画时,经济****都是弟弟提供的,也是弟弟在精神上支持他)他用手枪结束了生命。

而他永远都不知道,他的绘画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藏品,()被后人景仰膜拜。

梵高的一生是艰辛的。

但他却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目标。

他用十年的时间表达着他的艺术。

他在阿尔画的“向日葵”,被当时的一位欣赏艺术的医生说:“我这一身,如果能创作这一幅画,就成功了。

”不论在恶劣的煤矿,还是精神极度痛苦的阿尔,他都认为绘画是工作,是他能存活唯一精神动力。

有人说,只要长期的坚持一件事,不管怎样也会成功。

或者更准确的说,长期从事时,必定要加入激情,加入单纯对事业的追求。

《梵高传》读后感(二)你们知道梵高吗?写《梵高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斯通,书中介绍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当我看到梵高一幅又一幅壮丽辉煌的油画时,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了!梵高这个人本身长得奇丑无比呢!他长着一双呆滞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凹,一些鱼尾纹在他眼睛旁,目光显得很忧郁,并长着一对粗眉,它们让人觉得不搭配;还有一双小耳朵,小到像洋娃娃的耳朵,一个鹰钩鼻,鼻子向下塌,并且是秃顶呢!他的行动也很笨拙,呆头呆脑的。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这位传奇的画家,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让我感慨万千。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梵高的世界。

他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却从未熄灭。

梵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性格有些孤僻和执拗,这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显得与众不同。

他不善于迎合他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梵高早期的画作并不被人们所认可,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异常艰难。

他没有稳定的收入,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但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

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梵高在阿尔勒的那段时光。

他租下了一间黄色的房子,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艺术家的乐园。

他每天都沉浸在绘画中,从日出到日落。

那时候的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希望能和其他艺术家一起交流创作,共同追求艺术的真谛。

他画了那著名的《向日葵》,那些鲜艳的黄色花朵,就像他心中燃烧的热情。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他的行为和作品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是如此的怪异和不可理解,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记得有一次,梵高在田野里作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蓝天白云下,金黄色的麦田一望无际。

梵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眼睛里只有那片美丽的麦田和天空。

他不停地挥动着画笔,脸上沾满了颜料,衣服也变得脏兮兮的。

周围的农民路过,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人嘲笑他是个疯子。

但梵高根本不在乎,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他的画。

当他终于完成那幅画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还有一次,梵高为了画一个农妇,他跟着她在田间劳作了一整天。

他仔细观察着农妇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

他看到农妇粗糙的双手,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还有那疲惫但坚定的眼神。

他把这些都画进了他的作品里,让这个农妇的形象变得无比生动和真实。

2023年梵高画传读后感(精选5篇)

2023年梵高画传读后感(精选5篇)

2023年梵高画传读后感(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梵高画传读后感(精选5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这位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就像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却又充满了对生命和艺术的无尽热情。

书中描绘的梵高,并非一开始就是那个被后世敬仰的伟大画家。

他早年的经历充满了迷茫和挫折,做过牧师、店员等工作,却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然而,正是这种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的过程,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

梵高对艺术的热爱是纯粹而炽热的。

他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绘画之中。

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喷薄而出。

他不追求传统的绘画技巧和规则,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在梵高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那金黄的麦田、璀璨的星空、盛开的向日葵,都被他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他用色彩来诉说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微风的吹拂。

然而,梵高的一生却又是如此的孤独和悲惨。

他的艺术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贫困潦倒,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孤独和困苦中坚持创作。

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的兄弟情,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温暖。

提奥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予了梵高极大的支持,让他能够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

但即便如此,梵高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依然无法得到完全的缓解。

最让我感到痛心的是,梵高最终在精神的极度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离去,让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让我们深刻地反思社会对艺术家的态度以及人性的冷漠。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梵高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创作?是他内心对艺术的坚定信念,是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还是他对美的不懈追求?或许,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才造就了他独特而伟大的艺术成就。

同时,梵高的故事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常常在追求成功和被他人认可的道路上迷失自己,而梵高却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赞誉和财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梦想的执着。

梵高传读后感400字

梵高传读后感400字

梵高传读后感400字
《梵高传》是一部描写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的传记,作者是美国作家欧文·斯通。

这本书让我对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他那种执着和热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梵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内心和外部环境作斗争。

他的艺术才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他的作品几乎没能卖出一幅,生活贫困,精神痛苦。

但他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创作,不断地探索。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每一幅画都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的绘画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的,色彩斑斓,线条简洁而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梵高的坚韧和执着所深深感动。

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挫折和痛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但如今却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名字也成为了永远的传世之星。

梵高的一生是充满戏剧性的,他的艺术创作也是一部传奇。

他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但如今却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名字也成为了永远的传世之星。

梵高的一生是充满戏剧性的,他的艺术创作也是一部传奇。

他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但如今却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名字也成为了永远的传世之星。

《梵高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梵高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范文(通用20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梵高传》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梵高传》读后感篇1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做一次交谈。

——题记梵高,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现在,人们争相购买他的画。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惊人画作背后的故事呢?他的画家之路上充满荆棘,在19世纪,印象派画家是不太为人们所认可的。

但梵高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印象派画家,于是,他走上了这条荆棘之路。

一、体验、懂得他当画家的第一站是在博里纳日。

在这里,他为了更好的了解旷工们,得到矿工们的信任。

他租了那里最差的一间房,他和矿工过着一样的生活。

他用他的工资去帮助矿工,他和矿工们一样穷。

这样他才懂得矿工们,他才能成为一个能把所有的矿工画在一张画上的一个人身上的印象派。

所以,只有体验过,才会懂得。

二、艰苦、坚强痛在他生活路上有很多,人们嫌弃他和议论他但是他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

他被嫌弃过,被人议论,但是,这有算什么呢?他爱的是画画;他经历过许多次失败,但是,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坚持下去的一定会成功;他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生活在人们的议论中。

他生活在只有一点点钱这种艰苦的生活。

所以,不要因为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我们要坚强。

三、爱、恨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三爱三别。

第一次,是在巴黎。

他爱上了一个叫乌苏拉的小姑娘,但是她并不爱他,她已经有了一个未婚夫了。

本来被爱改变得活泼的小伙子,又变回来原先那个沉默寡言的人。

第二次,是在海牙。

他爱上了一个叫克里斯汀的女人。

在他的朋友们和他的亲戚们中,只有一个人支持着他,其它人都反对他。

慢慢的她也不爱他啦。

于是他就离开了海牙。

第三次是在纽恩南。

一个叫玛高特的女人爱上了他,他也爱她。

但是,人们认为梵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认为梵高配不上玛高特,玛高特的姐姐们和母亲也不同意。

《梵高传》观后感

《梵高传》观后感

《梵高传》观后感《<梵高传>观后感》在看完《梵高传》之后,我的内心像是被一场绚烂而又深沉的色彩风暴席卷过,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中,梵高的一生就像一幅充满了强烈对比和冲突的画作。

他那对艺术的执着和狂热,仿佛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烈火,即便在生活的重重困境中,依旧燃烧得那么炽热。

我清晰地记得片中梵高在阿尔勒的那段时光。

那个小镇,阳光似乎格外偏爱,慷慨地洒在每一寸土地上。

梵高就置身于那片灿烂的阳光中,他的眼睛里满是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痴迷。

他会在麦田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风吹过,金黄的麦浪一波接着一波,而他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身上沾满了泥土和麦穗,只是专注地观察着光线在麦穗上的变化,捕捉着每一个瞬间的色彩和形状。

他住的那间小屋子,简单而破旧,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他的气息。

墙上挂满了他未完成的画作,颜料随意地摆放在桌上,地上还散落着一些画稿。

他常常在深夜里,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继续在画布上挥洒着自己的激情。

还记得有一次,他为了画一幅星空,半夜爬上了屋顶。

夜晚的风凉凉的,吹在他的脸上,但他丝毫不在意。

他抬头仰望着那片浩瀚的星空,眼中闪烁着惊喜和感动。

星星像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而那轮明月则洒下柔和的光芒。

他就这样静静地看了很久很久,仿佛要把这片星空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然后,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屋里,拿起画笔,将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呈现在画布上。

他的笔触急促而有力,色彩浓烈而奔放,那一刻,他仿佛不是在画画,而是在与星空对话,在向世界倾诉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梵高也是那么的真挚和单纯。

他和高更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充满了欢笑和争吵。

他们会为了一幅画的创作理念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在灵感迸发时一起兴奋地欢呼。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郊外写生,看到了一片美丽的花园。

高更想要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而梵高却主张用更加夸张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

两人争论不休,最后决定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

当他们完成作品后,互相看着对方的画,先是一阵沉默,然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梵高传》
梵高人尽皆知,是因为他的那副《向日葵》。

在我印象中的梵高是他那张奇怪的割了耳朵的自画像。

他长相瘦削,红头发,棱角分明,这一点从他的自画像中就可得知。

他更加不是绅士,偏执,粗鲁,大嗓门,惹人讨厌。

他从不完美,甚至疯狂。

他正因如此生不逢时,造就潦倒的一生。

尽管在其死后,画作的价值被炒到难以附加的程度,跟风赞扬的人也随之一片叫好。

但终究是令我唏嘘不已。

梵高死去了,跟风的人却如此众多。

现在,全世界人都看好他了,真是可笑、可悲。

可叹的是又有几个人真正懂他呢?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容不下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画家,他又怎会最后精神发作,自杀而终呢?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

他生性善良,同情穷人,后期他大量的作品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梵高无疑是非常超前的画家。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
受。

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

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如此看来,梵高是个天才。

所以上帝为了公平的,让天才这样饱受磨难,几经沧桑?
如梵高这样的事例,既不空前,也将不会绝后。

好多画家都不能跨出这样的怪圈了,好像只有其死之后,画作才会值钱。

或者说是在其死之后,画作会变得更加值钱。

那我倒一直在思考,这些画作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些反复炒作的明码标价又是怎样的讽刺。

充斥着如此拙劣的商业气息,大众们是真的懂这些画作吗?
在我看来,却有这样一个拙劣的认识。

梵高这类画家只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现在也是如此,只有幕后的操手暗自窃喜地大把数钱,各类“炒作”一直存在着。

我只但愿,这个世界多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人,真正能够欣赏画家画作的人。

这个世界再多一些包容,多一点对“另类”的欣赏,殊不知这个单调的世界正因为千千万万“个别“而更加地丰富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