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吴昌硕齐白石的篆刻

合集下载

齐白石篆刻艺术

齐白石篆刻艺术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齐白石篆刻的基本特色是“胆敢独造”,在艺术面貌上是以“苦心经营”达到“藏巧于拙”,形成“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对现代中国篆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主张,通过其作品将朴素执著、怀乡恋土、变革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直接表达出来。

如果说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印,在制作上主要是一种技艺,明清时期的印人把篆刻发展成一门艺术,齐白石则通过篆刻作为倾诉感情、寄托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把这门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展之九“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的金石心迹”于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此次展出的齐白石三百方石印中,除少量是为家人、学生和他人所刻印章外,大部为其自用印。

这批篆刻精品在他的创作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其文献性弥足珍贵,其艺术性自成系统。

这些印章充分反映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印风的形成过程,其中尤以大量钤盖于画上的诗文印章为典型,为我们研究齐白石篆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齐白石一生治印无数,“三百石印斋”是齐白石的斋号之一,他也常以“三百石印富翁”为号,并很早就见于他的书画作品上。

巧的是,北京画院正好收藏了三百方齐白石的石印,本文择其一二印拓,以飨读者。

篆刻心得体会【优秀3篇】

篆刻心得体会【优秀3篇】

篆刻心得体会【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篆刻心得体会【优秀3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Yi Shu Ping Jian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吴浩然江苏师范大学摘要:吴昌硕是近代书法篆刻大师,他的“诗书画印”四绝中成就最高的就是篆刻。

而其篆刻理念贯彻“印从书出”,以刀法表现笔意为指归,因此在他的篆刻作品中多有书法用笔的意趣。

吴昌硕篆刻作品中丰富多变的笔意表现将其篆刻作品的精神和意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当代诸多印人效仿临摹的对象。

本文为探寻和分析吴昌硕篆刻中究竟有哪些笔意以及如何表现笔意进行研究。

关键词:吴昌硕篆刻刀法笔意冲切结合刀笔相融中图分类号:J2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28-02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以篆刻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吴昌硕的篆刻以“印从书出”的理念为本,用刀法传递笔法。

他的“诗、书、画、印”四绝相辅相成。

他结合自身的这种艺术特点在篆刻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铁笔之下尽现其书中之笔意,可谓将“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吴昌硕的篆刻中有哪些笔意的表现呢?他又是如何通过刀法来表现笔意的呢?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吴昌硕的书法笔意及其吴昌硕篆刻作品中的笔意表现和刀法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吴昌硕篆刻刀法特征概述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可能最早接触的就要算篆刻了。

而他多年钻研的篆刻也使他声名远播,名扬海外。

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于源于古法的传承性以及前无古人的创新性相结合。

本着“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将笔法融入刀法,将笔意融入金石,形成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篆刻艺术风貌。

以其刀法而言,吴昌硕并不限于浙派的切刀,或皖派的冲刀,而是根据表现印文对象的效果与意境,而自如运用,有时会随机应变而产生新的刀法。

(一)刀法特点———冲切多变,动静相宜吴昌硕篆刻的刀法是其篆刻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从不拘泥于单一的刀法运用,也不规划刻什么样的印就要用什么样的刀法,他的刀法多变性使得它的篆刻作品没有单一的死板或灵动,而是在动静共存中各具特色。

关于篆书、篆刻的两点反思

关于篆书、篆刻的两点反思

宁凰習閏•创作I当代艺术家 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I

关于篆书、

篆刻的两点反思

◊邹涛

邹涛,1962年生于宁夏,

浙江衢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

究员、《中国书法》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篆

刻家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等。特邀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担任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评审委员兼学书

观察员等。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且饮墨;审一 吴昌硕的篆刻

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等主办的"与古为新——

篆书平谷论坛暨全国篆书名家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

(1997)、日本大

本山相国寺承天阁美术馆(1998)等中外美术馆举办个展十余次。著有《赵

之谦年谱》《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卷》《篆刻津梁》

《书斋雅物——笔墨

纸砚》《雅室清赏一文房杂项》等。主编《

吴昌硕全集

》等数十种

一、

“E

卩宗秦汉”与篆书学习

这两年,应某出版社之邀,为

书法篆刻

讲座》系列丛书撰写《篆书八讲》一册。因为

写篆书,少不

r对篆书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

包括汉以前和唐以后两大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呢?因为自汉字起源,直至汉代篆隶交接,至少 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文字历史,

都是"篆书"史,

从甲骨文、商周金文

、春秋战国列国文字(这些

统称为"大篆”),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篆书——

“小篆”,直到汉代渐渐篆隶融合,最后被淘汰

出实用文字范畴,而在其他领域沿用。篆书在汉代被隶书取代,脱离

r日常实用

越来越沉寂,直到唐代李阳冰将其作为一个 古老的书体重新发掘,

进入书法艺术的创作范

畴。李阳冰好古,师法秦相李斯,入古出新,得

至打当时书法界乃至历代书法评论家们的赞许。 颜真卿写碑,也要专门指定李阳冰为其以篆书

题额,著名的有《颜氏家庙碑》题额,可见其篆

书影响力之大。李阳冰之后,篆书基本上都在

李阳冰的体系之下,日渐式微。清中期邓石如师

吴昌硕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吴昌硕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吴昌硕绘画的特点是什么吴昌硕绘画的特点吴昌硕的绘画以篆印入画,格高韵古,元气淋漓,动人心魄,使观者为之心壮。

王森然《吴昌硕先生评传》谈吴昌硕日:“盖师于浩博之自然、俊伟之人格与诚挚之情感,雨承于伟大之精神也。

其经历名山巨川,得天地之奇气,披读万卷书籍,摄古人之精华.摆脱一切纷靡,养内心之元神.运其奇气元神输送之笔端.留其迹象于纸上。

故其章法、笔气、墨韵,无不奇特,无不饱满。

”吴昌硕之画震人心魄,其根本关要在重气。

昊昌硕画的布局大起大落取对角斜势,用枝干衔接以增画面气势.注重画面错综回应,枝干交播.以顺应逆,以抽藏,巧,且于题款纵横、长短,用印的多少、大小、朱白、位置都与布局气势统盘处置。

他曾说:“奔放处离不开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

”吴昌硕绘画布局,得益于金石篆刻修养甚多。

吴昌硕绘画对色彩运用亦能有所创新。

他使用的西洋红,深红古厚,配合其得益于金石治印的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正如潘天寿所说:“以金石治印方面的质朴古厚的意趣,引用到绘画用色方面来,自然不落于清新平薄,更不落于粉脂俗艳,能用大红大绿复杂而有变化,是大写意花卉最善用色的能手。

”吴昌硕善用复色,在复色中起制约,协调作用的也是红与黑,加上利用宣纸的白色。

但是他的红色与黑色都是在复色的作用下起着变化,在变化中得到统一,所以使人感到既丰富又沉稳。

吴昌硕用重色的斑斓浑厚与其大气磅礴的画面极相协调,是形成他画风的重要因素。

吴昌硕绘画的艺术特点,以“苦铁画气不画形”、“不似之似聊象形”为宗旨,以篆法入画,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极力发挥书法“写”的表现性,以“意造”为法,“惟任天机外行”,以达到“心神默与造化能”的境界,“宣郁勃开心胸”以泄他胸中浩荡之气。

吴昌硕之画以松梅、兰石以及竹菊杂卉为主,喜画藤本蔓类植物,间作山水、人物、神佛,大都自辟町畦,独立门户。

“梅花性命诗精神”,“苦铁道人梅知已”,吴昌硕喜写梅花,与别人不同。

他的《沈公周书来索画梅》诗,对自己的篆法写梅非常自信。

近 代 各 大 名 家【篆 刻 印 谱】【中】

近 代 各 大 名 家【篆 刻 印 谱】【中】

近代各大名家【篆刻印谱】【中】□■近代各大名家【篆刻印谱】■□【中】齐璜(1864--1957)字濒生,号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

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

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均卓绝出众的艺术家。

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在近代篆刻艺术史上是继吴昌硕、黄士陵之后又一位能开宗立派的巨人。

他的篆刻初学浙派中的丁敬、黄易。

后学赵之谦、吴昌硕。

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而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

他在艺术见解上最推崇“独造”,并且身体力行,曾说:“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

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

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

由此可见,他对自已的独创充满着自信。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极富猛利狂悍、痛快淋漓,创造出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大匠之门江南布衣借山门客偷得浮生半日闲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八砚楼白石落红寄苹吟屋人长寿罗福颐(1905--1981)字子期,又署紫溪、梓溪,七十后自号偻翁,浙江上虞人。

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之第五子,自幼秉承家学,由父兄为他教授四书五经,并无其它学历。

课余写字刻印,阅读家藏古印谱,手拓青铜器铭文,并开始摹集玺印文字。

与他父亲的学生容庚、商承柞是青年时代的学友,十八岁时即出版《古玺汉印文字徵》。

为不使学识“黄土埋幽,与生俱尽”,他努力笔耕,著术多达一百二十三种。

文革中下放至湖北干校备受迫害。

十年浩劫后,克服年迈力衰,三年中足迹遍涉大江南北十五个省、市,访问了二十七个博物馆及文化机构,采集古玺印资历料近万件。

粤教版高中美术选修:气象万千——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乔大壮、陈巨来印作_课件

粤教版高中美术选修:气象万千——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乔大壮、陈巨来印作_课件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 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 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 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 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 《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 1948年7月3日)近代词人、篆刻 家。原名曾劬,字大壮,以字行 ,号波外居士。四川华阳县(今 双流县)人。清末就读于北京辞 学馆。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 书。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 授。历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 、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台 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好友许 寿裳被暗杀,深受刺激,自沉于 苏州枫桥下。
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作品
齐白石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 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 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 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 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 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 、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 虫蟹,天趣横生。
乔大壮作品
乔大壮作品
陈巨来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 ,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 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 ,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 ,寓居上海。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 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 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 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 专家。
黄牧甫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 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 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 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 能义,著存《竹瑞堂集》。
黄牧甫作品
黄牧甫作品
吴昌硕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 ,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 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 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 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 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 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 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 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 、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 ,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 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 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吴昌硕的故事

中华历代名人故事-吴昌硕的故事

中华历代名⼈故事-吴昌硕的故事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名俊卿,字昌硕,⼜署仓⽯、苍⽯,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苍、⽼⽸、苦铁、⼤聋、⽸道⼈、⽯尊者等。

下⾯⼩编给⼤家讲⼀讲中华历代名⼈故事-吴昌硕的故事。

书画、篆刻⼤家吴昌硕 吴昌硕出⽣在浙江安吉⼀个风景清幽的⼭村⾥,⼗⼏岁在私塾⾥念书时爱好刻印,书包⾥经常带着刻印⼯具,⼀有空就拿出来磨⽯奏⼑。

塾师怕他耽误功课总加以阻⽌,但他还是背着⽼师痴迷于刻印。

吴昌硕的⽗亲也爱刻印,见此情况就加以⿎励指导,从此他对篆刻的爱好真可说是到了废寝忘⾷的地步。

吴昌硕幼时学习刻印,因为家境贫苦,困难很多。

买不起⽯章,有时只能以砖头、⽡⽚等代⽤,偶尔弄到⼏⽅⽯章就视同珍宝,反复磨刻,直到剩下薄薄的⼀⽚。

没有印床,吴昌硕就⽤⼿握⽯奏⼑。

⼀次不⼩⼼刻伤了左⼿⽆名指,伤⼝很深流⾎不⽌,疼痛难忍。

但他为了学艺,并不因此⽽放松刻印。

后来伤⼝虽然结了痂,指甲却从此脱落不再重⽣,成了他勤学苦练的纪念。

30多岁时,他始以作篆籀的笔法绘画,苦⽆师承,后经友⼈⾼邕之介绍,求教于任伯年。

伯年要他作⼀幅画看看。

他说:"我还没有学过,怎么能画呢?"伯年道:"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画上⼏笔就是了。

"于是他随意画了⼏笔,伯年看他落笔⽤墨浑厚挺拔,不同凡响,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将来在绘画上⼀定会成名。

"吴听了很诧异,还以为跟他开玩笑。

伯年却严肃地说:"即使现在看起来,你的笔墨就已经胜过我了。

"此后两⼈成了挚交。

吴昌硕毕⽣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专⼼致志,数⼗年如⼀⽇。

晚年,他在艺术创造等⽅⾯虽都有很⾼深的造诣,但他不仅绝不骄矜,反⽽⽐先前更加谦虚。

他时常对⼈说:"我学画太迟,根柢不深,天资也不⾼,仅仅做到了多看、多画⽽已。

"⼜说:"学画未精书更劣,似雪苔纸拼涂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力度 ,提高全民族的环保 意识。增加科技投 入 ,提高环保产 在 对外贸易是拉动我 国经济增长 的主力军 的情 况下 ,如何 在新 业 的科技水平。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有重点地选择基础条件好 形势下发展我 国的对外贸 易 ,已是 迫在眉睫 。只要我 们能够积 的地区发展环保产 业 ,建立环境 贸易基地 ,开发和生产 出更多 极 面对 ,与 时俱进 ,以次 为契机 ,深入 推进科教兴 国战略 ,大 的绿色产品 ,以点带面地推动环保 贸易发展 。这样 ,比仅仅只 力发展教育业 :积极促进 我国高科技产业 的发展与产业升 级换 是贯彻 I010 0 S 4 0 等绿色标准 , 更为积极 ,更带来长远利益 的 代 ;提高企业与全 民族的创新 素质 以及 以生态经 济为核心 ,贯 要
篆刻 艺术 作 品具 有社会 教 育功 能 。 会 有 识 之 士 的重 视 、认 可 。 2 0 年 一 次 07
不可能靠阅历、 靠亲身的体验、 亲身实践 但 是 ,这 种 教 育 明显 区 别 于 那 种 耳 提 面 拍卖会上 ,吴 昌硕 的一方篆刻 作品能拍 来解决。 作为个体 的生活视野 , 其范围是 命式 的道德说教 ,区别于那 种正襟危 坐 卖到 18 万 元的好价 钱 ,真是 太神 、太 60 十分有限的。 人要想得到丰富知识 , 一方 做 报 告 、 道 理 的 教 育 方式 , 区 别 于 那 奇 了。一 个收藏 家能如此看 重这方篆刻 讲 也 面可 以从社会 科学 、 自然科学 的研 究成 种促膝谈心 、 做思想工作 的教 育形式。 篆 作 品,花 这么高 的代 价收藏这 方篆刻作 果如历史 学、社会学 、人类学.地理学 、 刻艺术 作品 以审美 为宗 旨 ,其所形式 的 品 , 是 一 种 不 可 多 得 的慧 眼 。 于 这一 真 对
术 ,如文学 、电影 、电视 、绘画 、书法、 心 全 意 的纯 正 教 育 收 获 更 大 。 此 , 刻 因 篆
吴昌硕生于 14 年 , 4 初名剑侯 ( ) 8 俊 ,
小 ,与形势发展和 要求极不相称 。国家有关部 门应加强环保宣

面对 知识经 济的挑 战 ,面对 国际 贸易领域 出现 的新特 点
维普资讯
感悟 吴 昌硕 齐 白石的篆 刻
海安县墩头 中学 顾如铭
艺术作 品的教 育感化 功能历史地 受到社
人 的 知 识 积 累 , 别 是 对 社 会 、 人 篆刻 、剪纸等会作 出特殊 的奉 献。 特 对
生、 对历史 、 自然、 对 对各种事物 的认识 ,
知 识经 济 的根 本 特征 国 际贸 易 的新特 点
【】 幼 文 , 界 经 济 M】上 海 : 5张 世 . 立
我 国的基 本对 策
信 会 计 出版 社 , 9 9 19 .
【】 肖光 恩 . 4 当代 国 际 贸 易 发展 的新 趋 势 及 我 国对 策【 】湖 北 大 学 学报 ,0 1 J. 20
参 考文献 :
【】柳卸林 . 1 知识经济导 M】北京 : 济管理 出版祉 ,98 . 经 19 .
【】F M 谢勒 , 术 创 新 — — 经 济增 长 的 原 动 力【]新 华 出 2 .. 技 M,
版 社 , 2 01 0
与传统 经济模 式不 同的四项根本特征之 中。 与此相对应 ,国际 贸易的新变化也 呈现 出四项新的特点 , 而根本对策 的提 出 , 也 将从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出发进行思考 c 下图) 如 。
多 ,又具有切实的可行 性。
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 , 力推进传统产业绿化 与环保 产业 的发展 , 大 就 能趋利避害 ,在知 识经 济时代确立我 国在 国际贸易中的更为
有 利 的 地 位 。铘
3总结
知 识 经 济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经 济 模 式 , 世 界 经 济 与 国际 分 对 工 的发 展 , 着 深 远 的影 响 。其 对 国 际 贸 易 的影 响 , 源 于 其 有 根
物理学 、动植 物学等 学术著作 中去研究 教育效 果 ,是潜移 默化和 审美欣 赏之后 现实 , 我只是在 电视屏幕 上一 过 , 没有过
和索取 ,另一方面或者 说不可 忽视 的一 不期而然 的收获 。 多事 实表明 , 很 篆刻艺 多询 问有没有他特殊 的原故 ,留给我们 个方面 是欣 赏 令人产 生审美愉悦 的艺 术 作 品 的 教 育 的感 化 作 用 有 时 比 那种 全 对 此 有 兴 趣 者 去 寻 故 、访 宝 … …
( ) 5、
图 1 知 识 经 济 特 征 与 国际 贸 易特 点 及我 国对 策 的 动 力 传 导 流 程 图
1 0科学 中国人 4
20 0 8年第 2 期
维普资讯
又名俊卿 . 昌硕 . 字 浙江安 吉人。 是我 在 青少年 时曾做 过木 工。二十 七岁开 始 个时代所 需要 而缺少 的精 神。在 当今 科 他
国 近 代 杰 出 的 金 石 书 画 家 。 吴 昌硕 篆 刻 读 书 写 字 . 画 后 来 学 刻 印 .由于 他 学技术发 明创造 经济生产 日新月 异的 学 风 格 :” 健 、秀媚 ” 雄 。他 的 印章 最 突 出 是 长期刻苦 自学, 自强不息 , 使其成为现代 新 时 代 很 少 人 顾 及 去 玩 这 些 不 起 眼 的
() 5
【】刘 丽娟 , 接 知 识 经 济挑 战 、促 5 迎
进我 国对外贸 易的发展[ . J】 当代经济研
究 ,0 07, 2 0 () 【】赵 俊 平 . 识 经 济 对 国际 贸 易 的 6 知 影 响 与 对 策【 . 金 贸 易 ,o o ̄. J】财 2 o () 【】张 晓 梅 . 识 经 济 时 代 国际 贸 易 7 知 创 新 问题 研 J 、 国流 通 经 济 , 0 5 】中 2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