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读后感
《两个小孩子》读后感

《两个小孩子》读后感《〈两个小孩子〉读后感》读了《两个小孩子》这篇文章,就像是在心灵的湖泊里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篇文章里的两个小孩子啊,就像两颗未经雕琢的璞玉,天然又纯粹。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透着一种质朴的生命力,就像春天田野里疯长的野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他们没有大人世界里的那些弯弯绕绕,就这么直白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我们曾经失去的童真。
我们这些在尘世里摸爬滚打久了的人啊,心灵像是被一层厚厚的茧子包裹着,变得不再那么敏感,不再那么容易感受到纯粹的快乐或者悲伤。
而这两个小孩子呢,他们的快乐就像一阵风,轻轻一吹就满溢出来。
比如说他们发现一只小蚂蚁,就能够兴奋地蹲在那里看好久,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那光啊,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我们大人呢,看到蚂蚁可能最多就是匆匆瞥一眼,然后就被生活里的各种琐事拉走了思绪。
这两个小孩子之间的感情也特别真挚。
他们会因为一个小玩具而互相分享,那种分享不是带着目的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就单纯是因为我想把这个好玩的东西给你。
这多像小时候我们和小伙伴之间的感情啊。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块特别漂亮的橡皮,那是我在众多文具里最宝贝的东西。
可是当我的小伙伴羡慕地看着它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把它递到了小伙伴的手里。
小伙伴那时候的笑容啊,就像阳光洒在心上一样温暖。
这两个小孩子之间也是如此,他们的感情就像一坛老酒,越陈越香。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我们经常会对别人有所防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的。
哪里还能找到像这两个小孩子之间这么纯粹的感情呢?这篇文章里的两个小孩子还充满了探索世界的勇气。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不管是一朵盛开的小花,还是一片飘落的树叶,他们都想要去探究个明白。
他们就像勇敢的小探险家,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横冲直撞。
而我们大人呢,往往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对周围的事物都变得麻木了。
我们很少会像这两个小孩子一样,去对一个普通的事物产生那么强烈的好奇心。
大冰《小孩》读后感

《小孩》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小孩》的书,它是大冰的作品。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大冰的文字简洁而有力,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在《小孩》中,他描绘了一群身世各异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身世坎坷,有的遭遇不幸,但都以自己的方式坚韧地生活着。
这些孩子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和挫折,但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强大和勇气。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名叫瓶罐的小孩。
他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为了生计不得不走进艺术学院学习表演。
尽管遭受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但同时也看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
除了瓶罐的故事外,书中还有其他许多感人的故事。
比如一个名叫樱桃的女孩,她因为家庭破裂而离家出走,一路上历经磨难,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她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痛苦和无助,但同时也看到了她内心的温柔和善良。
读完《小孩》后,我深深地被大冰的文字所打动。
他通过这些孩子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些孩子们虽然遭受了种种不幸,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最后,我想对大冰表示由衷的感谢。
他的作品不仅给了我许多启示和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就能够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小孩》读后感(最新)

《小孩》读后感喜欢大冰的书,起源于某次出差,在机场书店买了他的那本《乖,摸摸头》,从此以后喜欢上大冰老师,每年都会买他的一本书。
《小孩》是去年出版的。
也许跟着很多年轻朋友们一起叫他冰叔,更为亲切。
他的人生过得很传奇,也很霸气,特别有自己的个性,也非常的善良,在他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读到不可思议的有情的故事。
也许那就是他所谓的江湖,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每个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的角落里。
很多人生活得没有希望,但是不甘于这样没有尽头的生活,选择了改变,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音乐的力量,然后走出了困境,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书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已经超过18岁,然而冰叔仍然给这本书取名“小孩”,正如封面所说: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从未长大,也从未停止生长。
这本书里的故事:送你一棵树——写的是一个叫瓶罐的小孩兄弟——写的是一个叫大松的小孩天津往事——写的是一个叫苹果的小孩台北儿子——写的是一个叫阿宏的小孩客家姑娘——写的是一个叫采的小孩道歉感谢信——写的是一个叫黄健翔的小孩凡人列传——写的是一个叫老潘和一个叫婷婷的小孩妹妹——写的是一个叫樱桃的小孩说书人——写的是一个叫大冰的小孩印象比较深的三个故事:瓶罐,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但是他坚持练鼓,坚持看书,直到神秘老者的出现,改变了命运。
其实改变命运的,还是他自己。
阿宏,人生辉煌,在得知父亲重病无人照顾时,毅然放下一切,全身心去照顾父母,帮助重病的父亲复健,照顾生活起居。
反观现在社会大部分现象,年老的父母帮助孩子照顾孩子,有的人买房创业娶妻生子,都还是在用父母的钱。
而当父母有个身体酸痛的时候,孩子经常说的是多休息,多喝水。
其实有时候父母想要的,只是你的陪伴而已。
当父母越来越老,变回小孩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要承担起家长责任的时候,希望我们都有阿宏那份勇敢与担当。
婷婷,曾是抑郁症患者,她尝试向社工寻找帮助,可是病情反反复复,最终求助于精神科医生,接受药物治疗,可是一停药,又开始复发。
大冰《小孩》读后感2022字

大冰《小孩》读后感2022字大冰《小孩》读后感2022字:三天时间,没做很多其他的作业,认真地看完了大冰的新书(小孩),因为那都是舍不下的故事,所以一次次放弃其他时间来阅读。
他的六本书都看了,每次看那些书里的故事,就像是听人述说,那些人的生平和那些或许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经历。
大冰书里面的故事都很多元化,有些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听说,有些你可能也想不到,总之感觉很丰富很奇妙,当然也有很多令人心疼或者同样感到揪心的事。
看了那些故事,会觉得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样,人生是可以那么的与众不同,经历可以那么坎坷心疼以及人性有那么多面。
其中,在悲观的基调上,也有很多善良和温暖,总之读完,五味杂陈。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采的故事,或者是她的性格。
自小她家就遭遇变故,原来的状况良好的家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变得鸡犬不宁,她便也承担起大姐的角色,很自立懂事。
在学习上也是拔尖,只是想有更好的出路吧。
在进入这个复杂的社会后,我佩服的事她的勇气和做自己,在无人帮助的背景下独自奋斗在自己选择的岗位,就算在面对原则性问题时也没有妥协,直接拒绝,她的坚持和做自己真的很勇敢,也许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吧,本来就没拥有什么,所以更加胆大。
家庭变得更糟糕之后她离开深圳去做了很多年的志愿者,在世界各地,也许是救赎自己的一条漫漫长路。
她的一生颇多曲折与奇特的经历,让她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她是一个在思想和见识上都很丰盈的女人,也因她的日日不断精进学习和在生活中锻炼,才得到一生后面看似轻松立足的本事,而从她的这些年经历来看,更让我觉得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白学的东西和白看的书,她的一些事情使我想到自己,很相似,所以情感触动很大,不过我比她还是幸运很多。
另一个人是患了抑郁症的婷婷,对她的经历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了大一的自己,那个行尸走肉般的我。
本来从初中的自卑到高中的慢慢放开,经历了不少心路历程,结果却没想到在大一还会有那样的一次性格转变,一切又似乎回到了起点,甚至到了谷底。
你好小孩读后感

《你好,小孩》读后感
《你好,小孩》是一本由李小萌所著的育儿书籍,它以小孩、妈妈、爸爸、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角色为切入点,全方位地剖析了亲子育儿话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育儿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去感受、去实践。
首先,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了作为父母的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时,我们也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信任和依赖的人。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育儿技巧。
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教育孩子,也可以让我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家长。
总之,《你好,小孩》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育儿书籍,它让我对育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些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践中,为孩子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孩子读后感

小孩子读后感前几天,我那小侄子拿着一本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之后还非要缠着我,让我听他讲讲读后感。
看着他那兴奋又认真的小模样,我心里忍不住乐了,这小家伙,还挺有想法。
他眨巴着那双大眼睛,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姑姑,你知道吗?我觉得小王子可有意思啦!他一个人在那么多星球上旅行,遇到了好多奇怪的人。
”小侄子说到这儿,顿了顿,似乎在回忆书里的情节,“那个国王,自己觉得权力特别大,可实际上啥也管不了;还有那个酒鬼,一直喝酒说是为了忘记自己喝酒的羞愧,这不是自相矛盾嘛;还有那个商人,就数星星,说自己拥有那些星星,可是他根本就没好好欣赏过星星的美。
”他皱着小眉头,一脸的不解:“姑姑,这些大人好奇怪呀,为什么他们都不懂得真正重要的东西呢?”我摸摸他的头,笑着问:“那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呀?”小侄子歪着头想了想,说:“我觉得像小王子照顾他的玫瑰花那样,用心去陪伴,去爱护,这才重要。
还有他和狐狸的友谊,他们互相陪伴,互相理解,这多好呀。
那些大人都只想着权力、金钱,太无聊啦。
”听着他稚嫩的话语,我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这孩子,虽然年纪小,却能看出这些来,真是不简单。
小侄子接着说:“姑姑,小王子最后回到他的星球去找他的玫瑰花了,我特别高兴。
我想,他一定和玫瑰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说完,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看着他那充满童真的样子,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
那时候,也是这样,一本书就能让我沉浸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让我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我对小侄子说:“宝贝,你能从书里看出这些,真的很棒。
读书就是这样,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明白不同的道理。
”小侄子用力地点点头,“姑姑,我以后还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我要知道更多的故事。
”我笑着说:“好呀,那姑姑等着听你给我分享更多的读后感。
”和小侄子的这番交流,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纯真和美好。
他们没有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能够用最直接、最纯粹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书中的一切。
大冰《小孩》读后感

大冰《小孩》读后感大冰《小孩》读后感范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冰《小孩》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冰《小孩》读后感1我在8月5日看了一篇文章,名叫《小孩》。
小孩是人群中的矮人族,他们热爱土地、热爱自由。
主要的兴趣就是玩,一脑子玩的想法。
为什么我的题目叫《返老还童童心未泯》呢?是因为人长大走向成人社会以后,会有许多的改变或伪装。
与小孩相比,他们只不过把表面的不洁净藏在心里。
每一个成人都想回到童年,很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有些事,小孩敢做,大人却不一定敢做。
比如,小孩敢在任何地方号啕大哭,大人却不敢;小孩敢在任何地方撒尿,大人却不敢;小孩还可以把公司的重要文件拿来折成飞机、小船,甚至撕成雪花乱撒,一个成人,你就算打死他,他也不敢。
所以小孩的自由和天真,是成人所没有的,甚至是羡慕的。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想到了我身边的大人。
妈妈经常嘱咐我一定要仪态万方、举止得体,妈妈遵守的很好。
爸爸也是这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人,他工作很忙,才不会玩泥巴、堆石堆,在地上打滚。
目前,我处在成人和小孩之间。
有时候我有小孩的天真自由、童真纯洁,但有时候我也有成人的影子和生活的烦恼。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小孩天真和无邪的可贵,等我长大成人,一定还要保持这颗纯洁的童心!大冰《小孩》读后感2都说大冰的文字很温暖,为什么我才读了一篇就数度哽咽,难道是我太感性了吗?读着瓶盖如茶树一般的人生,在夹缝中生存,在苦难下前行。
什么是好的出路?小时候妈妈告诉他,读书会有好出路,但到底是什么她也不知道。
辍学后,好友告诉他上艺术学院能有好出路,可是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哪敢想那些。
跟着大松后,没人告诉他什么才是好的出路,他一度浑浑噩噩,不知前路在哪儿。
遇到贵人后,他终于替自己和朋友找到了好出路,可是他却并没有像常人想的那样走下去。
找到出路后,他反而放弃了,回到家乡,种茶卖茶,帮助着很多像他一样的人。
《完美的小孩》读后感

《完美的小孩》读后感《〈完美的小孩〉读后感》读了《完美的小孩》这本书,就像在心灵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这书里描绘的完美小孩,就像是精心雕琢的美玉,没有一丝瑕疵。
他们成绩永远名列前茅,就像那山顶上永远最先被阳光照耀到的松树,笔直又出众。
他们乖巧听话,对父母长辈的话言听计从,就如同训练有素的小宠物,主人一个指令,就立马执行。
可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孩子吗?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孩,他妈妈总是想把他打造成那种完美的小孩。
给他报了无数个补习班,孩子每天忙得像个不停转的小陀螺。
孩子喜欢画画,可妈妈觉得这对提高成绩没帮助,就不许他画。
那孩子眼里的光啊,就像被乌云遮住的星星,一点点黯淡下去。
这让我不禁想问,所谓的完美小孩,是不是就像被关在精美笼子里的小鸟,虽然外表光鲜亮丽,可却失去了自由翱翔的快乐呢?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这种完美的概念所迷惑。
就像我们去市场买水果,总是想要那些长得最圆润、最饱满、没有一点疤痕的。
可那些有点歪瓜裂枣的水果,说不定反而更甜呢。
孩子也是一样啊。
一个有点调皮捣蛋,偶尔会犯点小错的孩子,他可能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能创造出无数新奇的东西。
就像那些野生的花草,虽然没有被精心修剪得整整齐齐,却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和最独特的美。
书里所展现的那种完美小孩,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我觉得这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像白天和黑夜,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一味地追求完美,那是不是就像在追逐自己的影子,永远也追不上呢?我们都知道,大自然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那为什么我们要要求孩子成为一模一样的完美模板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天赋。
有的孩子擅长数学,像个小小的数学家,能解开一道道复杂的难题;有的孩子对音乐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就像一只灵动的小鸟,能在音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还有的孩子热爱运动,像一只充满活力的小猎豹,在赛场上风驰电掣。
我们应该尊重这些不同,而不是强行把他们都塑造成所谓的完美小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孩》读后感
与其说这是一篇读后感,不如说这是一个揭露一个倔小孩,老小孩的种种“光荣事迹”!
以下是当当网对于这本书的描述:现象级畅销书作家大冰2019年全新作品。
走过的路越多,越喜欢宅着;见过的人越多,越喜欢孩子。
这是一本可以用来下酒的奇书。
随书附赠数十首有钱也买不到的原创歌曲。
但是个人观点:什么畅销书作家?他不过是一个野生说书人罢了!一个能把故事讲得让人含笑流泪的疯小孩。
他的每一本书都放在我的书架上,为什么偏偏写了这本书的读后感呢?是有前书的续集吗?不是!是这本书更特别吗?不是!恰恰是因为这本和前书一样:小孩的封面,“不主流,不本分”的字句,时不时的各地方言。
(哭笑不得、小声嘀咕:庆幸自己是个成都幺妹儿,因为遇见这个老小孩后,解锁了不少自己都少听的四川方言,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个假川妹儿!)咳咳,转回正题:咱是来揭露某小孩“罪行”“的。
嗯,不对,是写读后感的!
他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他说: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他说: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
他说的话很多,他亦做到了。
所以他说:平行世界,多远生活。
那么他便拿起话筒做主持人,拿起手鼓做鼓手,拿起酒瓶做酒吧老板,拿起笔做野生说书人。
他总说,你们看书就行,别学我人,但是,活着这么潇洒自在,应该少有人不投来艳羡的目光吧。
他说:千金散去,下文却是“百城百校音乐会”。
他侠气性情,特立独行,不惧逆行。
此前种种仅为铺垫,读一本书,看一个人,慢慢走进书中的故事,看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浮现眼前。
在生存压力与生命无常中为自己及同类寻找出路的拉祜族小孩瓶罐、爱嬉笑爱助人常怀一颗赤子之心的顽童大松、把儿子以1块钱卖掉,舍弃舒心生活照料父亲的台北儿子阿宏,抗争宿命漂泊半生为血脉丝承拼尽全力的客家姑娘采,爱憎分明雪中送炭不问回报的老大哥黄健翔,世俗而透亮干净简单自渡亦渡人的老潘婷婷梁叔,种过大米养过小猪、为自己找家找亲人的东北姑娘樱桃,还有那个留在记忆深处乖巧而干净的苹果……
这些赤城的干净的散发微微光芒的小孩,用他们的故事,如烛火、萤火、流星和闪电,点亮独行的暗夜,也劈散世间的戾霾,与恒河沙数的普通人和普通事一起,红尘历劫,构成人间有情……
这是一本骗人眼泪,再替人擦泪的书,看着看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强烈建议,躲在家中,关好房门,不然人会以为你是神经病!我不是那种泪点低的人,但看到书中每个故事的那些揪心处,心还是会提到嗓子眼儿,默默擦掉眼泪好像事情开始有了转机,继而舒心展颜。
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特别,可能芸芸众生,总有些人的经历是相似的,但却不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小孩》不教人忠厚孝道,不教人勤劳勇敢,不教人励志奋进。
它只是用身边朋友的事迹告诉你原来这件事情可以这样抉择,继而毅然走去,至于结果只是心中无悔,然路途遥远,总有别样风景驻足道路两旁,任君感受。
他说别人的故事,永不应翻刻成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会明白,人生底色是悲凉。
有一天就明白,悲凉之上,自有自修自证的温暖。
浪荡天涯的孩子,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永远随处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