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论文结构与写作流程解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论文结构与写作流程解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论文结构与写作流程解析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展示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论文结构和流畅的写作流程。

本文将解析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论文结构和写作流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引言引言部分是论文开篇,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研究问题和目的。

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中,引言应包括背景介绍、研究问题的阐述和研究目标的明确。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计算机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的进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研究问题的阐述:明确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该问题的研究意义和挑战。

研究目标的明确:确立研究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算法、开发一个应用等。

二、相关工作综述在相关工作综述部分,需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性的介绍和分析。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进行组织,列出已有研究的优缺点,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工作,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缺陷和不足的分析,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和创新点。

三、方法与实现在方法与实现部分,需详细介绍论文所采用的方法和实现的具体步骤。

如果是开发一个软件或系统,需要介绍软件架构、功能模块和实现细节;如果是进行算法设计,需要详细描述算法的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

此外,对于涉及到实验数据的论文,还需要对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实验设置进行详细说明,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的部分。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分析,回答研究问题,验证研究假设,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和讨论。

在本部分中,需要将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并结合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同时,也应该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讨论,并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五、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整个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毕业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毕业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不再只是一个办公工具,它已经进入普通的家庭用户,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促使计算机成为家庭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但应熟悉计算机系统基本部件的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常见故障的维护和维修,而且要有过硬的组装计算机的能力,以及系统设置,测试,维护,维修及优化的能力。

关键字:Windows XP;组装;BIOS;注册表;目录摘要 (1)1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3)1.1 计算机分类和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状况 (3)1.2 微型计算机CPU (6)1.3 计算机主板 (8)1.4 计算机内存 (10)1.5 计算机硬盘 (12)1.6 计算机显卡 (15)1.7 计算机显示器 (16)1.8 计算机硬件配置举例 (18)2 计算机的硬件组装 (21)2.1 计算机硬件拆分步骤 (21)2.2 计算机硬件组装步骤 (21)2.3 计算机硬件测试 (22)3 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 (30)4.1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35)4.2Windows XP (或其他Windows版本)的安装 (36)4.3使用Ghost软件工具备份和恢复操作系统分区 (39)4.4计算机操作系统配置优化 (43)4.5病毒查杀软件的安装和升级 (44)4.6其他软件工具 (45)4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检查和维护 (45)5.1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 (335)5.2 计算机硬件故障检查方法和步骤 (336)5.3计算机硬件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姓名XXX学号XXXXXXX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考试的手段和媒介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考试方式和手段正面临着强烈的冲击。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经历了从传统的纸笔考试到计算机辅助考试,再到实现了真正的无纸化考试。

在线式考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考试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考试成本,使得网络考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评测结果更为准确和客观。

将“在线考试系统”作为设计题目主要是为了把教师从传统的卷纸考试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考试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前台的网页设计”和“后台的题库系统服务”。

该系统所能实现的主要模块功能,包括学生信息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考试科目管理、题库管理、自动组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

本系统采用ASP语言进行开发,集题库管理,在线考试,实时评判于一体,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该系统的体系结构,软件功能模块等,系统通过提高考试的效率,增强测试的反馈效果,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针对性。

本系统速度快、稳定性强,为学生课程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灵活、方便、科学的检测手段,经过测试,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非常适合于学校的考试工作。

关键词:在线考试; ASP技术; 数据库开发和应用; 随机生成试卷;目录摘要................................................................ 关键词: ............................................................ 绪论 ................................................................1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1.1ASP技术......................................................... 1.2数据库技术....................................................... 1.2.1数据库技术概述................................................. 1.2.2ADO与数据库的交互技术.........................................2系统分析........................................................... 2.1分析.............................................................2.1.1条件的可行性 (6)2.1.2技术的可行性...................................................2.1.3经济上的可行性.................................................2.1.4考试系统的实用性...............................................2.2系统构架与开发环境...............................................2.2.1确定系统的构架.................................................2.2.2选择开发环境...................................................2.3系统需求分析..................................................... 3数据库分析与设计...................................................3.1数据流程分析.....................................................3.2数据库概念设计...................................................3.3数据库逻辑设计................................................... 4系统设计与实现.....................................................4.1总体设计 (10)4.2模块的详细设计...................................................4.2.1管理员子系统...................................................4.2.2学生管理子系统.................................................5系统测试........................................................... 5.1测试内容......................................................... 5.3测试总结.........................................................6结论.............................................................. 参考文献 ............................................................ 致谢............................................................... 绪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也有长足的进步,这就要求各个环节都均衡发展,其中之一是教师如何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其校园网中的应用的论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其校园网中的应用的论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其校园网中的应用的论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其校园网中的应用的论文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输给各个系统。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重点阐述了以两个(OSI、TCP/IP)参考模型及一个(IEEE 802局域网)协议为基础探讨了一个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

引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及其深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网络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并用到各行各业。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的介绍了体系结构中的ISO模型,以及成为实际国际标准的TCP/IP模型,另外,也介绍了局域网协议IEEE 802 。

依据网络体系结构的原理,依据TCP/IP模型和局域网协议设计了一个校园网原型。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CAN,Computer Network Architecture)[1] 其定义为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具体来说,网络体系结构就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应设置哪几层,每一层次又能提供哪些功能的精确定义。

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精确的定义,而这些功能是用什么样的硬件与软件去完成的,则是具体的实现问题。

本文侧重讨论了其中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IEEE 802局域网协议[2]。

1.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OSI参考模型本身并不是网络体系结构。

根据定义,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和相关协议的集合,而OSI参考模型并没有精确定义各层的协议,只是描述了每一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有七层组。

这七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3]。

1.2TCP/IP参考模型TCP/IP(通常它是指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发展至今最成功的通信协议,它被用于当今所构筑的最大的开放式网络系统Internet之上就是其成功的明证。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剖析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剖析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论文题目一种容错实时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__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级147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_______完成时间: 2015 年 12 月一种容错实时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摘要】为满足对安全关键领域日益增长的可靠性需求,通过对容错关键技术和多处理器系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松耦合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双机容错实时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

该方案无缝整合了计算机硬件级、操作系统级、应用级的容错技术,以达到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

然后,利用马尔科夫状态图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显著地从整体上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关键词】双机热备份;容错;实时嵌入式系统;可靠性。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Fault-Tolerance Real-TimeComputer ArchitectureAbstract Based on fault-tolerance technique and multi-processors system, a fault-tolerancereal-time embedded dual system solusion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solusion is based upon the loosely coupled multiprocessors architecture. this architecture seamlessly. integrates the fault-tolerance design techniques of hardware level, operating system level, and application level The system reliability is analyzed by the Markov state diagr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scheme can enhance the system reliability remarkably.Key words duplicated hot backup; fault–tolerant;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 reliability。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篇一:计算机系统结构简述摘要: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个有多个层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着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结构;冯诺依曼结构;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在问世将近7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共历经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更新换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计算机系统结构。

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概念现代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果继续细分可以分成7层。

L0:硬联逻辑电路;L1:微程序机器级;L2:机器语言级;L3:操作系统级;L4:汇编语言级;L5:高级语言级;L6:应用语言级。

其中L0级由硬件实现;L1级的机器语言是微指令级,用固件来实现;L2级的机器语言是机器指令集,用L1级的微程序进行解释执行;L3级的机器语言由传统机器指令集和操作系统级指令组成,除了操作系统级指令由操作系统解释执行外,其余用这一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由L2和L3共同执行;L4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首先被翻译成L2或L3级语言,然后再由相应的机器执行;L5级的机器语言是高级语言,用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被翻译到L3或L4上,个别的高级语言用解释的方法实现;L6级的机器语言适应用语言,一般被翻译到L5级上。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较为经典的定义是Amdahl等人在196x年提出的: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由于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所以处在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显然不同。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3篇 计算机毕业论文6000字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3篇 计算机毕业论文6000字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3篇计算机毕业论文6000字精品文档,仅供参考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3篇计算机毕业论文6000字电子计算机通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逻辑计算,具有存储记忆功能,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

它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1试论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与网络安全管理论文关键词: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安全管理论文摘要:本文对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现状和问题原因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对网络安全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

从实施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现实条件和实际要求出发,提出了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策略和解决方案,针对不同情况的船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1引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船舶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造船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船舶轮机监控系统、航海驾驶智能化系统、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等应用纳入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实现船岸管控一体化。

在我司近几年建造的4万吨级以上的油轮上,普遍安装了计算机局域网。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用于传输船上动力装置监测系统与船舶航行等实时数据;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用于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船舶机务、采购、海务、安全、体系管理与油轮石油公司检查管理)并通过网络中船舶通讯计算机实现船岸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船岸资源共享,有利于岸基他船舶管理人员对船舶的监控与业务指导。

前者属于实时系统应用,后者属于船舶日常管理系统应用,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子网)之间采用网关进行隔离。

目前,船舶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相对简单,因此,船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基础比较薄弱。

随着船龄的不断增长,船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逐渐老化;并且,船上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和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所以船舶计算机及网络的技术状况比较差,影响各类系统的正常使用与船岸数据的交换。

计算机科学导论论文

计算机科学导论论文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学习,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文主要写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和学习计划、对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对软件工程的认识和理解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学完这门课之后自己对大学四年的一些基本规划以及对未来的畅想。

关键字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大学规划、未来畅想一、引言计算机,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诞生不过仅仅60多年,却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应用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今,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人类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计算机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人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想要更好的发展,单单能够操作计算机已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对计算机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对计算学科有更系统的认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计算机学科有了全局的认识之后,才能有目的的向更深的领域发展,才能取得成绩,推动计算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

通过《计算机科学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都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加自己对于所选专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注入了动力。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计算机才只是刚刚起步而已,很多方面的技术还是比较缺乏的,很多硬件都是用的外国的技术,一些高级的软件、系统也都是源自国外的。

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如果失去了这些技术支持,对国家的发展必然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加快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是迫在眉睫的,这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因此,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生,我们不仅是为我们自身的发展而努力学好专业,更要有危机感、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处理机的测评:
评价多处理机系统必须测度与处理能力、可靠性、设计和开发等有关的性能指标
系统的处理能力包括价格-性能比、吞吐量和资 源共享等三个因素.
一般来说,单处理机系统的性能随其价格的增长 而提髙,如果只要获得一般性的处理能力,那末使用 多机系统是相当不经济的.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和价 格曰益降低,可以研制价格性能曲线按线性递增的多机系统,利用增加处理机数目的方法来达到提高系统 性能的目的.这种方法在经济上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从理论上讲,多机系统的最佳性能是单个处理机最佳 性能的总和,但在实际中是很难办到的.图4表示系统的性能-价格关系曲线,
图4性能-价格关系曲线
总结:
本论文根据参考论文文献,进行思考总结。由于微处理器新体系结构的发展,将会出现在一片芯片上集成多个处理器的微处理器,因此,多处理机系统的节点本身将成为 一个紧耦合多处理系统,然后再通过某种互联网络实现松耦合的MPP系统或群机系统。虽然现在多处理机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存储空间,但是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多处理机的调度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挖掘。就像参考文献所说,随着人们进一步开发新的微处理器芯片,探索更加灵活、能适应更多应用的互联网络,发展新的存储方式,使I/O性能与整个计 算机能力保持平衡,MPP、群机及SMP等多处理机体系结构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将朝着3T目标迅速发展。
关键字:多处理机;体系结构;总线;调度
引言:
微电子技术和封装技术的进步,使得高性能的VLSI微处理器得以大批量生产,性能价格比不断合理,这为并行多处理机的发 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系统性能增长的根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微电子技术,另一个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五十年代以来,人们先后采用了先行控制技术、流水线技术、增加功能部件甚至多机技术、存储寻址和管理能力的扩充、功能分布的强化、各种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以 及支持多道、多任务的软件技术等_系列并行处理技术,提高计算机处理速度,增强系统性能。多处理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并行计算机发展中人们最关注的结构。
多处理机的分类:
当前多处理机系统结构主要分成以下三类:
(1)紧耦合的共享内存对称多处理机系统:包 含一个处理机集合,共享一片物理内存,操作系 统的同一副本可以对称地在各个处理机上运行, 且共享同一片系统数据结构空间。进程内多线程 模型就是以这种体系 结构为背景提出来的,由于多线程共享用户进程虚空间,特别适合于中小粒度的 并行任务实现。如图1所示。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论文题目:计算机系统结构中多处理机技术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X
摘要:多处理机是指能同时执行多个进程的计算机系统.多处理机通过共享的主存或输入/输出子系统或高速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利用多台处理机进行多任务处理,协同求解一个大 而复杂的问题来提高速度,或者依靠冗余的处理机及其重组能力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可用行。该文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发展、多处理机的总线以及处理机系统中通信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和两种特殊的多处理机系统结构,以及现今几种典型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处理机分配与调度策略。而本篇论文主要根据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扩展延伸,主要介绍了多处理机技术,它的总线以及分配调度方面。
多处理机的介绍:
多处理机是指能同时执行多个进程的计算机系统。
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多处理技术能够充分地发挥高性能的32位微处理机的有效性,用大量低价格的部件配置高性能 的计算机结构系统.以典型的VAX11-780计算机系 统为例,它大约每秒执行10条指令(MIPS),大型中央处理机(CPU)每秒执行5〜10X106条指令,超级计算机毎秒执行50〜10X106条指令.现在,正在进行的许多研究课题是将64台每秒可执行10*条指令的处 理机SB置为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系统.在某些应用场合,它甚至可以达到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但价格仅相当于VAX或小型多处理机系统中有两种主要的连接方式:一种是共享存贮器的的多处理机系统,另一种是消息传递的分布式多处理机 系统。由于专用信号处理系统一般要求结构紧凑,在满足实时性要求的前提下,对系统资源的利用率要求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上,故其操作系统简单实用,不具备消息传递的多处理机系统中的复杂的消息寻径能力;另外,由于信号处理场合的大计算量要求,系统内处理机比较多,单纯的共享总线结构效率不高。因此,共享总线结构和分布式结构相结合是一种发展趋势。大多数多处理机系统的互连结构都会趋于同一基本形式,处理机之间交换数据会因为没有通信口的原因必须通过共享存贮器,其处理效率随着处理机数目增加而下降。
(2)松耦合多处理机簇:利用高速网络将各独立计算机互联,各个计算机拥有自己的内存及操作系统副本,各个计算机物理配置能力一致在系统功能分工上,有一主控节点,负责处理机资 源分Si这种体系结构适合独立并行作业或大粒 度并行任务实现,各节点任务通过消息通讯传送 同步消息,如利用PVM MPI通讯库传送消息。如图2所示
参考论文链接:
/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0&filename=DNZS201006084&uid=WEEvREcwSlJHSldRa1FhcTdWZDlrZVpUNHB0YlBOK1lCQndibVNYUmNSQ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TkxNzZyV00xRnJDVVJMMmZZdVp0Rnl6aFZMck9JU1BSZmJHNEg5SE1xWTlOWUlSOGVYMUx1eFlTN0RoMVQzcVQ=
在存储技术上的发展,目前新型计算机逐渐衍生出了虚拟存储器。新型系统有种叫全Cache存储系统,就是不用主存,只用Cache和辅存两种存储器构成“Cache—辅存”存储系统。这种系统的等 效访问周期与Cache很接近,等效存储容量就是虚拟地址空间的容量。所以存储空间对于计算机是完全够用的。而且MPP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使系统容易扩充,虽然也存在其他一些问题。
多处理机的调度主要有组调度、多级动态调整、负载共享与指定处理机调度。每一种调度都有其特点,目前调度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但主要在多级动态 调度方面和组调度方面,如用户多线库调度器与 操作系统内核调度器之间建立一种通讯机制的研究;探索如何利用UNIX中的信号机制,实现内核调度与核外多任务库调度之间的信息交换等。
参考文献:
[1]郑纬民.计算机系统结构[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康继昌.现代并行计算机原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3]李学干,徐甲同.并行处理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新一代微处理器体系结构[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8.
图2
(3)多处理机池结构:通常大规模并行处理机采用这种结构,后台的处理机池专门用于并行任务的运行,前台拥有控制、I/O等节点控制节点负责处理机的分配,与多处理机簇不同的是,一但一个用户作业的多任务占用了处理机池内的若 干处理机,在并行作业没完成之前,不再分配其 它作业占用这些处理机后台的处理机存储在实现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分布的存储器,即 每个处理机拥有一个独立的存储器;一种是拥有 一个分布共享的存储空间,各处理机拥有存储器 但由硬件支持实现一个线性编址共享的物理存储空间如图3所示。
若按另一种分类法,调度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调度是使用者在设 计算法或编译程序时将任务分配给处理 机.如OCCAM语言能允许程序员禪 定指令执行顺序、通信通道和执行的部 件.动态调度表示在系统运行时对任务 进行分配.动态调度提高了处理机的利 用率,但增加了调度时间.动态调度还 可分为分布调度和集中调度两种.
多处理机的调度:
并行计算推动了并行计算机的发展由于用户并行任务在多处理机系统中运行,处理机分配 与调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及用 户作业的周转时间。多处理机系统的体系结构不同,则处理机分配与调度算法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多处理机系统体系结构对不同粒度的用户并行任务有不同的适应性,如何选择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如何组织用户并行任务利用并行机制,也是并行处理的关键问题。
多机系统一般具有多级调度控制,毎一级可以使 用静态调度或动态调度、集中动态调度或分布动态调 度.动态调度可以采用先进先服务、先最小服务时间 和随机选择等方案.当把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机操作时,则需要有更完善的调度策略.任务所需要的最大 处理机数目是在编译时确定的.若运行中遇到处理机 数目不足时,调度器必须等待或根据较小数目的处理机折迭任务.模拟试验证明,折迭任务与等待方法相比,折迭任务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系统性能和处理机的高利用率.
[5]张亮.毫米波导引头目标识别与实时处理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1997.
[6]徐甲同,李学干.并行处理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在通信和存储技术上的发展:
在通信技术上的发展,新型的多计算机系统采用的是虫蚀寻径方式,它克服了上述的缺点。包被进_步分成更小的片,每个片相当于虫的_个节,“蠕 动”是以节为单位顺序地向前爬行。只有头片知道包发往何处,所有数据片必须跟着头片。不同的包可交替地传送,但不同包的片不 能交叉,否则它们可能被送到错误的目的地。每个消息中的片以流水方式在网络中向前“蠕动”。当消息的头片到达一个节点A的寻径器后,寻径器根据头片的寻径消息立即作出路由选择。虫蚀寻径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息通信方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调度是指将作业分给各处理机操作的一种功能.依据调度的内容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
高级调度是对作业进行调离,每 个活动作业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进程, 每个进程完成作业的部分功能.中级调 度是响应短时间的负载波动,暂时挂起 活动的进程达到系统操作的均衡.低级 调度是将已准备的进程分S给相应的处 理机.每级调度可以应用先入先出,循 环法,先最短作业或最短保持时间等调 度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