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幼升小面试中的看图说话
一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训练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训练学生看图说话能力的方法和活动。
1. 图片描述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图片,由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描述。
教师首先给学生看一幅图片,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和人物。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问答活动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图片,询问学生关于图片中事物的问题。
例如:“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他在做什么?”等等。
通过问答的形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 观察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图片,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5分钟。
之后,教师收起图片,让学生根据记忆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5. 情景对话选择一些情景图片,比如学生在学校、家庭、公园等地方的场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展示的情景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指导,如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和回答,并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口语进行交流。
6. 图片连连看将一些单词和图片配对,然后教师将这些图片分发给学生。
教师逐个念出单词,学生根据听到的单词找到对应的图片。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的联动,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训练和活动,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指导,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少儿口才看图说话课程教案

少儿口才看图说话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少儿口才看图说话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通过观察图画来获取信息并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片卡片,包括各种场景、人物、动物等。
2. PPT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记录学生的发言。
3. 分组卡片,用于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例如:“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Step 2: 图片观察与描述(10分钟)- 准备多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有一定的故事性或情境性。
- 将一张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片刻,然后要求他们描述图片中的内容、人物或情境。
-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或句型作为参考。
Step 3: 图片讲故事(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然后用图片中的内容编写一个小故事。
-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讲述故事的情节、人物和冲突等。
- 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其他组员可以提问或给予反馈。
Step 4: 图片演讲(15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演讲。
-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图片中的事物、人物、情境,以及自己对图片的感受和想法。
- 学生可以借助PPT或白板来展示图片,并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
Step 5: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 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然后通过合作讨论来编写一个对话或剧本。
-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中的情境和人物来设计对话内容,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指导幼儿看图说话

如何指导幼儿看图说话看图说话是通过趣味化、情境化和规范化的看图说话训练,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听说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孩子的作文写作打下扎实的思维基础。
引导看图说话老师要了解以下几点: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1、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
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2、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3、接着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4、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
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看图说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家长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引导孩子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孩子的想象自由驰骋。
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因为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尽量让孩子创新思维,在符合图画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
所以我们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是培养其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
小朋友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如果是多幅图,除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还要多问问什么了?怎么办?怎么回事?等,以弄清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教师招聘幼教面试之讲故事技能——看图说故事

教师招聘幼教面试之讲故事技能——看图说故事
绝招一:粗看——大致看懂图意
绝招二:细看——仔细看每一幅图,看明白画了些什么
绝招三:详说——在说话时,第一幅图要介绍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谁)注意观察各幅图中表情和动作,再想想可能会说什么,想些什么。
绝招四:联想——展开想象,在最后一幅图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
观察图片角度: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物品?表情、动作、气泡里的话、天气、在想什么?想表达什么?
讲故事描述图片:天气、景色、心情、地点、时间、想什么?说什么?干什么?拿什么?
描述技巧:多加一些形容词(如兴高采烈、漂漂亮亮)、副词、加入对话、拟声词、展开描述。
例:小乌龟开店。
如何教孩子看图说话

如何教孩子看图说话教孩子看图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图片,并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词汇量、拓展思维逻辑和培养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孩子看图说话的方法和技巧,旨在帮助家长与教育者有效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一、选择适合孩子的图片当我们决定教孩子看图说话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图片。
图片可以是简单易懂的图画书、卡片或者照片,其中的内容应该和孩子所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相关。
选择具有明确主题的图片,如动物、交通工具、食物等,这有助于孩子从容地进行描述和表达。
二、观察图片并引导描述引导孩子观察图片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关键步骤。
当孩子看到一张图片时,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例如,“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动物在做什么?”、“动物长什么样子?”等等。
这样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对图片进行仔细观察,并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三、鼓励自由表达在教孩子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并尊重他们的自由表达。
无论孩子的描述是否准确,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提高孩子的表达技巧和语言水平。
四、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教孩子看图说话不仅仅是指让他们对图片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当孩子描述完图片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观点,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
例如,“你觉得动物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场景中还有其他可能发生的事情吗?”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五、游戏化教学在教孩子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有趣的游戏。
例如,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张图片,让孩子依次选择一张卡片并描述图片内容。
如果孩子的描述准确且连贯,可以给予奖励或表扬。
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六、多样化练习为了帮助孩子巩固和提高看图说话的能力,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多样化的练习。
幼升小看图说话题目掌握这些套路,幼升小面试看图说话毫无压力

幼升小看图说话题目掌握这些套路,幼升小面试看图说话毫无压力说到看图说话,很多家长觉得好简单,无非就是用几句话形容一下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事儿呗。
这在我们大人眼中不值得一提的事儿,在孩子那里可是需要耗费不少脑细胞的,更会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
这幅图,怎么看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不过在小朋友的眼中这副图表达的意思却是这个样子。
还有的小朋友更厉害,硬生生地给这些图片加上了完全不一样的意思,不得不说现在孩子思维的活跃程度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了。
看图写话是小学一二年级必学、必练、必考内容,要想练好看图写话,得先从看图说话开始培养,看图说话也是幼升小民办面谈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点。
它考验孩子的观察认知能力、发散思维联想能力,还考察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生活中怎么提高孩子的这些能力,小火花来和大家说一说。
看图也要有诀窍看图说话,顾名思义,首先得会看图。
会看图,理解了图片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才能用用语言输出。
不过,看图可不是盯着看,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行。
小火花就以上面这张图举例子,小朋友最先关注的是图片中有哪些小动物,在这幅图里面,有青蛙、乌龟、鸭子、公鸡,还有小猫,除此之外还得看清楚这些小动物脸上的不同表情,他们的动作,他们所处的场景,场景里有哪些布景......也就是说,我们看图的时候,要看全图里到底有什么。
爸爸妈妈们要引导孩子有顺序地看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这样孩子就能对画面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光看全还不行,还得看懂,以这幅图为例,下雨了,雨中的小动物们明明被雨淋,脸上的表情却都是笑嘻嘻的,说明大家在开心地享受雨。
但是小猫脸上的表情却跟大家都不一样,她明明没有淋雨,手上还拿着伞,为什么却显得没有那么高兴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了。
对细节的敏感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推荐一个可以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小游戏找不同,培养孩子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
说话不是简单说说就行孩子刚刚开始做看图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们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他们能把话说对、说清楚就好。
看图写话的技巧

看图写话的技巧技巧一:认真观察,简称“看”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看着图片说话,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但是,这个说话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要用通顺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说出图中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看到图片就不假思索的说,要达到上面的要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那么,要想说好,说得漂亮,第一步就要认真观察,看清图上有什么。
图片上有什么(人或物)?注意,一点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比如,一个太阳、一棵树、一本书、一个房子、人们脸上的表情、人们手里拿的东西,甚至几滴汗水,这都是关键信息。
是获取时间、地点的重要信息,更是了解人物心理和心情的重要信息。
技巧二:联想和想象,简称“想”第一步“看”做完后,我们就要根据看到的信息去展开想象,想图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图中的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心情怎么样?还要联想人们可能说了什么话?进而去想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用技巧二,我们来说一说上图中的具体事情。
上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根据第一步的观察,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想到,在春天的早晨,一位爷爷带着孙子晨跑,一位阿姨在长椅上看书。
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是春天,还是春天的早晨,而不是中午?因为标题说了,春天的早晨,即使标题没有标明,我们从红色的太阳也能知道是早晨,从人们的穿着和周围环境也能知道是春天。
这就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
那么他们在什么地方呢?弯弯曲曲平坦的小路和两旁的大树、草坪和长椅,我们知道这是公园。
那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呢?通过观察爷爷和孩子的表情,他们脸上都挂着笑容,我们能知道他们很开心,很享受这早晨的美好时光。
人们说了什么,如果我们联想一下,爷爷会说:“小孙子,你不要骑那么快,我跟不上你。
”孩子会说:“爷爷,早晨的空气好清新呀!”那如果我们继续再联想结果,爷爷和孙子在公园玩得很开心,然后他们愉快地回家了。
技巧三:串成一段话,简称“说”第二步“想”完成之后,我们就要把想到的事情串成一段话,这一段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顺序的,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做什么,最后怎么样,这样的顺序来说。
看图说话指导方法

看图说话指导方法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一张图片来进行言语表达。
这是一种既有趣又富有创意的方式,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指导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看图说话。
第一步:观察图片首先,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给出的图片。
注意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包括人物、场景、物体等等。
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个细节的表情、动作或者颜色,这些都会给我们后续的表达提供线索。
第二步:分析图片在观察图片之后,我们需要分析图片所传达的信息。
思考图片中发生的情节、故事或者与当下社会相关的主题。
同时也要留意图片中可能存在的隐喻、象征或者冲突等等因素。
第三步:构思内容在分析图片之后,我们可以开始构思我们的表达内容。
想一想我们要传达的主题、要表达的感情或者想要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这一步可以结合之前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自由发挥,尽情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第四步:展开表达在构思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开始编写我们的表达文字。
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故事、诗歌、议论文等等。
在表达时,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个人的思考和感情。
第五步:再次观察和修改在完成表达之后,不要忘记再次观察图片,看是否有遗漏的细节可以加强表达效果。
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文字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准确、简练和生动。
以上就是通过图片进行看图说话的指导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构思和表达,我们可以将一幅静止的图片变成生动的语言。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开拓思维,培养创意和想象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进行看图说话,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训练幼升小面试中的看图说话
2013-10-11 11:36:34 青华园教育网
【收藏本页】【我要评论】
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
只有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
可首先引导他们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
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
使孩子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说话中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引导孩子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让孩子的想象自由驰骋。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孩子由于没有经过说话训练,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
家长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开始的要点不应过高。
所以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让孩子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鼓励孩子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孩子大胆思维、合理想象。
例可问问孩子:“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
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要引导他们:“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
”对那些口头表达较差的孩子,家长们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四、培养表达能力
刚开始训练时,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要求孩子不仅要说完整,更是要说得具体、生动,说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看图说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孩子说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是生动的、有趣的。
五、培养积极性
要想让在看图说话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说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认可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
所以建议家长们多把文章发表在博客,甚至用一个专用的本子把他们的哪怕是几句或一段话或几篇文章收集起来。
六、引导孩子课外阅读,为写作打基础
孩子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也认为,那些爱听故事和阅读的孩子,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
为此,在平时,家长要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并鼓励他们自己讲故事。
为了扩大阅读面,家长还要推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从小培养孩子优美的语感,在阅读时,认认生字,划划优美词句,并鼓励记下来,还可以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使孩子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