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35 新人教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37含答案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37含答案

高效演练371.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

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回答下列问题:(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________。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这5种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

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可结合问题作答。

W的氯化物为正四面体结构,则应为SiCl4或CCl4,又W与Q形成高温陶瓷,故可推断W为Si。

(1)SiO2为原子晶体。

(2)高温陶瓷可联想到Si3N4,Q为N,则有NO2与N2O4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且和Si、N等与同一元素相邻,则只能是S。

R为As,所以R的最高价化合物应为As2S5。

(4)显然X为磷元素。

①氢化物沸点顺序为NH3>AsH3>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

②SiH4、PH3和H2S的电子数均为18,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和V形。

(5)由题中所给出的含字母表示的化学式可以写出具体的物质,然后配平即可。

答案:(1)原子晶体(2)NO2和N2O4(3)As2S5(4)①NH3、AsH3、PH3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高,相对分子质量AsH3大于PH3,分子间作用力AsH3大于PH3,故AsH3沸点高于PH3②SiH4正四面体,PH3三角锥形,H2S角形(V形)(5)SiCl 4+4NH3Si(NH2)4+4HCl,3Si(NH2)4Si3N4+8NH3↑2.下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晶体中,粒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晶体是________。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16 新人教版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16 新人教版

高效演练161.(2015·哈尔滨模拟)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HCl气体溶于水B.酒精溶于水C.冰融化成水D.碘升华【解析】选A。

A项,HCl气体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故A正确;B项,酒精溶于水后,酒精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故B错误;C项,冰融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共价键没有被破坏,故C错误;D项,碘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被破坏,故D错误。

2.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IBr的电子式B.HClO的结构式为H—O—ClC.HIO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D.MgO的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Mg·+··Mg2+]2-【解析】选C。

I、Br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即可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 正确;B中H、Cl、O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次氯酸,其电子式为,结构式为H—O—Cl,B正确;HIO的结构与HCl O类似,其中I、O两原子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C不正确;D中MgO是离子化合物,正确。

【方法规律】8电子稳定结构判断方法判断分子中各原子是否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主要方法有2种:(1)经验规律法:凡符合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8的皆为8电子稳定结构。

(2)试写结构法:判断某化合物中的某元素最外层是否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应从其结构式或电子式结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判断,如①H2O,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H2O中每个氧原子又与两个氢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所以H2O中的氧原子最外层有6+2=8个电子;但H2O中的氢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②N2,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N与N之间形成三个共价键,所以N2中的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加固训练】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Cl3B. H2OC.SiCl4D.PCl5【解析】选C。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09 新人教版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09 新人教版

高效演练09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 S ③SO3④H2S ⑤FeCl2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全部【解析】选A。

2Cu+S Cu2S,Cu和S不能直接化合生成CuS;S+O2SO2,二者不能直接化合生成SO3;2Fe+3Cl22FeCl3,二者不能直接化合生成FeCl2。

【加固训练】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

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

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A.SO3H2SO4H2SO3H2S SB.SO2H2SO3H2SO4SO2SO3C.SO3H2SO4H2SO3SO2Na2S2O3D.SO2H2SO3H2SO4H2S S【解析】选D。

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得溶液H2SO3,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生成H2SO4和HBr,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H2S,把H2S通入H2SO3得到沉淀S。

2.(2015·济宁模拟)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B.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能按照上述转化关系直接转化的可以是硫元素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D.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解析】选B。

若溶液中有S也会出现此现象,A项错误;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和Cu 加热才可发生剧烈反应,C项错误;可能受到Ag+影响,生成AgCl沉淀,D项错误。

3.(2015·兰州模拟)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脱水性)【解析】选B。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12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12Word版含答案

高效演练121.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B.NO与O2C.O2与N2D.NO2与O2【解析】选B。

NO和O2在常温常压下易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O2:2NO+O2====2NO2;而SO2和O2反应需催化剂、加热;N2和O2反应需放电或高温条件。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3Fe3++NO↑+2H2OB.铜片与浓硝酸:Cu+N+4H+====Cu2++NO↑+2H2OC.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OH-NH3·H2OD.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OH-NH3↑+H2O【解析】选A。

B项应为Cu+4H++2N====Cu2++2NO2↑+2H2O;C项应为N+OH-NH3↑+H2O;D项中HC也参与反应,应为N+HC+2OH-NH3↑+C+2H2O。

【方法规律】铵盐与碱的反应条件及反应方程式(1)若是铵盐溶液与烧碱溶液共热,则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OH-NH3↑+H2O。

(2)若反应物为稀溶液且不加热时,则无氨气逸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OH-====NH3·H2O。

(3)若反应物都是固体时,则只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导入少量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入少量石灰水。

则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 )A.①不变浑浊,②变乳白色B.①变乳白色,②不变浑浊C.①变乳白色,②变乳白色D.①不变浑浊,②不变浑浊【解析】选B。

碳与浓硝酸反应产生CO2和NO2的混合气体,而NO2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为强酸,故混合气体直接通过石灰水,会产生Ca(NO3)2溶液,难以得到CaCO3沉淀;混合气体先通过水,NO2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则剩余NO和CO2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石灰水会产生CaCO3沉淀。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18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18Word版含答案

高效演练181.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

对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2将完全转化为NH3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解析】选C。

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A错;此反应中的任何时刻N2、H2的浓度都不可能相等,B错;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D错。

2.(双选)(2014·海南高考)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B.BaO量不变C.氧气压强不变D.BaO2量增加【解析】选C、D。

因为温度不变,只缩小体积,则化学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缩小体积,氧气浓度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氧化钡物质的量减少,过氧化钡物质的量增加,B错误、D正确;因为平衡常数不变,所以氧气的浓度不变,则压强不变,C正确。

【方法规律】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分析的思维模式3.(2014·安徽高考)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象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解析】选A。

根据A项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高,是放热反应,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v(NO2)=0.2 mol·L-1·s-1,单位错误,B错误;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C错误;增大氧气浓度,平衡逆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加固训练】下列反应中符合下图图象的是( )A.N2(g)+3H2(g)2NH3(g)ΔH=-Q1kJ·mol-1(Q1>0) B.2SO3(g)2SO2(g)+O2(g)ΔH=+Q2kJ·mol-1(Q2>0) C.4NH3(g)+5O2(g)4NO(g)+6H2O(g)ΔH=-Q3kJ·mol-1(Q3>0) D.H2(g)+CO(g)C(s)+H2O(g)ΔH=+Q4kJ·mol-1(Q4>0) 【解析】选B。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11

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11

高效演练111.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解析】选B。

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说明不存在氯气,是加入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白色沉淀,是加入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说明存在氯气分子,是加入水。

【互动探究】(1)若集气瓶中加入淀粉KI溶液,振荡后现象是什么?提示:振荡时Cl2将KI中的I-氧化成I2,I2使淀粉变蓝色。

(2)若集气瓶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后现象是什么?提示:氯气溶于水后,氯水中含有HClO,HClO的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

2.(2015·南昌模拟)下面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B.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C.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会褪色D.氯气是黄绿色气体,闻其气味时要小心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直接闻【解析】选C。

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A 错误,C正确;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需要点燃或加热,B错误;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D错误。

3.(2015·三明模拟)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先将钠预热,在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并通入氯气即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B.反应产生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C.棉球①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产生污染D.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氯气已被碱液完全吸收【解析】选D。

棉球②变蓝色则证明碱液已经反应完全,不能吸收过量氯气,D项错误。

4.(2015·邵阳模拟)下列变化过程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①HCl ②Cl2③Ca(ClO)2④HClO ⑤CO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解析】选D。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05 新人教版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高效演练05 新人教版

高效演练051.下列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质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 )A.过氧化钠B.硫化钠C.硫酸亚铁D.氢氧化钠【解析】选A。

过氧化钠能够与水或二氧化碳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硫化钠易被氧气氧化为硫单质,是还原剂;硫酸亚铁中的Fe2+易被氧气氧化成Fe3+,作还原剂;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主要是与二氧化碳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2015·莱芜模拟)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 )A.3S+6NaOH====2Na2S+Na2SO3+3H2OB.2CH3COOH+Ca(ClO)2====2HClO+(CH3COO)2CaC.I2+2NaClO3====2NaIO3+Cl2D.4HCl(浓)+MnO2高温MnCl2+Cl2↑+2H2O【解析】选D。

A项,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S,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项,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项,NaClO3和I2分别为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项,MnO2和HCl 分别为氧化剂和还原剂,4 mol HCl中有2 mol表现出还原性,另外2 mol表现出酸性,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一未配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X+6H+——3X2+3H2O,据此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3∶1C.5∶1D.7∶1【解析】选C。

由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出该离子方程式为5X-+X+6H+====3X2+3H2O,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4.(2015·许昌模拟)已知下列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B.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C.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D.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解析】选B。

①中铁钉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铁钉作还原剂,B项正确;②中硫酸亚铁被浓硝酸氧化,Fe2+被氧化成Fe3+,Fe2+只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C项错误;③发生的反应为2Fe3++Cu====Cu2++2Fe2+,不属于置换反应,D项错误;从以上反应综合可知,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为Fe3+>Cu2+>Fe2+,A项错误。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36含答案

2016届高考(人教版全国通用)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演练36含答案

高效操练 361.(2015 ·湛江模拟 ) 以下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或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2 ,3- 二甲基 -2- 乙基己烷B.CH3CH2CH2Cl 氯丙烷C.属于芬芳化合物D.属于羧酸【分析】选 D。

A 项,该物质的名称为 3,3,4- 三甲基庚烷,故 A 错误;B 项,该物质的名称为1- 氯丙烷,故 B 错误; C项,芬芳族化合物一定含有苯环,故C错误; D项,— COOH为羧酸的官能团,故D正确。

2.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三硝基甲苯的分子式为C7H3N3O6B. 等质量的甲烷、乙烯、1,3- 丁二烯分别充足焚烧,所耗用氧气的量挨次减少C.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个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1D.2,3- 二甲基丁烷的核磁共振氢谱中会出现两个峰【分析】选。

A 项,三硝基甲苯的分子式为7 H5N3O6,错误;B项,A C等质量的 C x H y焚烧耗氧量多少是比较y/x 的值, y/x 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正确; C项,该物质的分子中有两种环境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 1∶3,正确; D项,2,3- 二甲基丁烷的核磁共振氢谱中会出现两个峰,且面积之比为6∶1,正确。

3.( 2015 ·宁波模拟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均三甲苯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1B.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2,4,5- 四甲基 -3 ,3-二乙基己烷C.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利用红外光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法均可鉴识二者D.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构成同样,化学式均为 C6 H12O6,知足 C m(H2O)n,所以,均属于糖类化合物【分析】选 D。

肌醇为环己六醇,属于环醇类,葡萄糖是多羟基醛,D错误。

【方法例律】键线式表示的有机物分子式的推导(1)图中的端点、折点、交错点上都表示碳原子,由此确立碳原子数。

(2)确立含有的官能团个数。

(3)由碳四价、氧二价、氮三价等来确立分子中的氢原子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演练351.(2015·六安模拟)Ti、Fe、Cu、Ni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1)Ti(BH4)2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

在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Fe2+都能被硝酸氧化。

HNO3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3)常温下Fe(CO)5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

据此可以判断其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____,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0,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B.极性共价键C.非极性共价键D.配位键(4)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SO4,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解析】(1)在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

(2)HNO3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

(3)在常温下Fe(CO)5呈液态,熔点和沸点较低,是分子晶体具备的性质,故属于分子晶体;在化合物Fe(CO)5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极性共价键,铁元素和羰基之间形成配位键。

(4)在此配合物中配体由1个NO和5个H2O分子构成,故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答案:(1)M 9 (2)sp2(3)分子晶体B、D (4)62.(2015·开封模拟)氢、碳、氧、硫元素是自然界极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它们构成了许许多多的化合物。

(1)如图所示是H2O2的空间构型,H2O2分子中每个氧原子都是__________杂化,H2O2为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H2S和H2O2的主要物理性质如表所示:H2S和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室装饰材料中往往含有甲醛,甲醛中碳氧原子之间含有__________个σ键,__________个π键,甲醛中碳元素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甲醛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解析】(1)H2O2的分子结构为H—O—O—H,1个氧原子形成2个σ键,还有2对孤电子对,所以其杂化类型为sp3杂化,因该分子有孤电子对,则其为极性分子。

(2)熔沸点、溶解性要从分子的极性及氢键的角度分析,H2S和H2O2均是极性分子且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所以只能从氢键角度分析。

(3)甲醛的结构式为,分子中碳氧原子之间含1个σ键和1个π键,碳元素采取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

答案:(1)sp3极性(2)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溶于水后也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3)1 1 sp2平面三角形3.(2015·厦门模拟)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1)X、Y的元素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Q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它属于第________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Y、Z、E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解析】(1)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其外围电子排布应为3s23p4,可推得该元素为硫元素;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K层有2个电子,则L层应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应为碳元素。

(2)地壳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Z元素应为氧元素,XZ2是SO2,YZ2是CO2,分子空间结构是由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得出的。

(3)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所以Q的核电荷数为24,应为铬元素。

(4)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应为氟元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

答案:(1)S C(2)V形直线形SO2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3)Cr 4 1s22s22p63s23p63d54s1+6(4)F>O>C【方法规律】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分析方法“相似相溶”规律(也称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若溶剂和溶质之间存在氢键,则溶解性好。

(2)“相似相溶”规律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3)如果溶质与水发生反应,也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4.已知A、B、C、D、E代表五种元素。

A元素的三价离子3d能级处于半充满;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C的原子轨道中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且与B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气体;D的原子序数小于A,D与C可形成DC2和DC3两种分子,且DC2是极性分子,DC3是非极性分子;E是短周期元素中除了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3)E与C以1∶1形成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VSEPR理论判断DC3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解析】A元素的三价离子3d能级处于半充满,即为3d5,则它的原子价电子构型为3d64s2,故为铁元素;由“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推出,B为碳元素;由“C的原子轨道中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且与B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气体”推出,C为氧元素;由“D的原子序数小于A,D与C可形成DC2和DC3两种分子,且DC2是极性分子,DC3是非极性分子”推出,D为硫元素;由“E是短周期元素中除了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推出,E为钠元素。

(1)A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2)B、C、D分别对应的是碳、氧、硫元素,它们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S>C;(3)E与C以1∶1形成的物质是Na2O2,电子式为Na+]2-Na+;(4)根据VSEPR理论,SO3中硫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故SO3的空间立体结构为正三角形;(5)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He。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64s2(2)O>S>C (3)Na+]2-Na+(4)正三角形(5)He5.A、B、X、Y、Z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元素可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B与A同周期,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X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578 kJ·mol-1,I2= 1 817 kJ·mol-1,I3=2 745 kJ·mol-1,I4=11 575 kJ·mol-1;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固体,其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Z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

请回答下列问题:(1)A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是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分子中存在____________个σ键。

(2)X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超高导热绝缘耐高温纳米XB在绝缘材料中应用广泛,晶体与金刚石类似,属于____________晶体。

B的最简单氢化物容易液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X、氧、B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

(4)Z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Z与人体分泌物中的盐酸以及空气反应可生成超氧酸:Z+HCl+O2ZCl+HO2,HO2(超氧酸)不仅是一种弱酸而且也是一种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活性。

下列说法或表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化剂是O2②HO2在碱中不能稳定存在③氧化产物是HO2④1 mol Z参加反应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5)ZYO4常作电镀液,其中Y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Y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_。

【解析】A元素可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是碳元素;B与A同周期,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是氮元素;X原子的第四电离能剧增,表现+3价,则为铝元素;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固体,其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元素;Z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29,是铜元素。

(1)AY2化学式是CS2,其结构式为S=C=S,为直线形,是非极性分子,存在2个σ键;(2)X是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3H2↑;XB是AlN,晶体与金刚石类似,属于原子晶体;B的最简单氢化物是NH3,氮原子电负性大,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容易液化;(3)铝、氧、氮元素的电负性与非金属性一致,由大到小顺序为O>N>Al;(4)Z是29号铜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H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5价,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①正确;HO2为超氧酸,具有酸性,可与碱反应,故HO2在碱中不能稳定存在,②正确;还原产物是HO2,故③错误; 1 mol Cu参加反应生成+1价铜离子,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④正确;(5)S中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2)/2=4,孤电子对数为(6+2-2×4)/2=0,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硫原子杂化方式为sp3。

答案:(1)非极性分子 2(2)2Al+2OH-+2H2O2Al+3H2↑原子分子间形成氢键(3)O>N>Al(4)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③(5)正四面体sp3杂化6.(2015·福州模拟)氮元素有多种化合物,它们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如N2H4+HNO22H2O+HN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