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溶洞内建坝条件分析与设计

合集下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建工)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建工)

、地基与基础处理工程
以该小区一幢十层建筑为例介绍其地基与基础处理技术。 该工程原设计采用了预制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但施工中管桩被送 入土中多米仍未能收桩,有些还不见踪影。在此情况下,设计经咨询 研讨后修改地基技术指导文件,改用深层搅拌桩加固地基,基础改为 浮筏基础。在深层搅拌桩项目建设周期中出现了土方塌陷,为了确保 工程质量,对地质情况再次钻探勘查。钻探结果证实,该工程主要有 四个大的土洞(溶洞与之伴生),还有个别很小的洞。其分布如图所 示
强夯法—在覆盖形岩溶区,处理大面积土洞和塌陷时,强夯法是一 种省工省料、快速经济且能根治整个场地岩溶地基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夯击遍数遍,夯点距 。如无地下水影响,两遍夯击间歇时间可不 受限制,在夯击过程中,如果夯锤突然下陷,说明下部有隐伏土洞,此时 可随夯随填土或砂砾土料处理。
对岩洞土洞中软土较深地段,适宜于挤密性。采用砂柱、石灰柱、 松土桩、混凝土桩或者钢管等打入洞内,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稳定 性和强度。
()、溶岩地基可不加处理的场合 属于下列情况的,岩溶地基可不
加处理:
()、可采取绕避措施的情况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宜采取“绕避”措施:
岩溶区。断裂、孔隙发育,宽度和密度较大,其底与 溶洞、暗河相通的地段。溶洞、暗河发育地区,溶洞的洞径大、顶板 薄、裂隙发育、基岩破碎,暗河水流较大且洞内无或少充填物的地段; 岩溶水以表流和暗流交替出现,岩溶发育复杂无规律。落水洞分布较 密且漏水严重,塌陷时常发生的地段;基岩起伏、流塑或可塑软土分 布广且厚度变化大、地下水活动强烈地段;地基处理费用太高的地段。
对非土洞范围部分成孔不够理想的搅拌桩,在搅拌桩桩心浇筑素 混凝土桩。
4、处理经验
在溶洞地区的地基处理必须慎之又慎。这类工程,在地质资料详 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评价、对比选出合理的地基技术指导文件。此 外,在考虑整体支承上部荷载的技术指导文件时,应重点处理顶板很 薄的溶洞。

溶洞设计方案

溶洞设计方案

溶洞设计方案溶洞是地下岩溶成因形成的一种地质地貌类型,具有独特的地下洞穴结构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溶洞开展旅游观光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提出一种设计方案,旨在创建一个安全、舒适且富有吸引力的溶洞旅游项目。

一、溶洞开发与利用背景溶洞作为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价值。

它们的地下形态、岩石构造和地下河流等特征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然而,溶洞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和游客活动对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

因此,对于溶洞的开发与利用需要谨慎策划和科学规划。

二、溶洞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1. 保护原生态环境:溶洞是自然形成的地质奇观,保护其原生态环境是设计方案的首要原则。

尽量减少对洞穴内部的干扰和破坏,保持洞穴内稀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完整。

2. 游客安全为先:保证游客的安全是溶洞设计方案的核心原则。

通过合理的洞穴通道设置和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会遇到安全隐患。

3. 提供优质体验:溶洞旅游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客的体验。

设计方案应注重提供舒适、便利、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让游客享受充分的观光乐趣。

三、溶洞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1. 洞穴通道设置:洞穴内应设置清晰明了的游览路线,引导游客有序参观。

通道宽度适中,考虑到游客分布的均匀性和溶洞内部的环境承载力。

2. 安全设施建设:洞穴内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防护栏、消防设施等,确保游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疏散。

3. 照明系统设计:为了提供良好的观赏环境和安全需求,洞穴内的照明系统应当充分考虑光线柔和、均匀的特点,并在需要时增加适量的照明。

4. 导游服务:洞穴内应有专业导游,向游客提供有关溶洞地质特征、自然景观的相关知识,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溶洞的美。

5. 信息发布:在入口处及洞穴内设置信息发布牌,向游客提供溶洞相关信息、安全注意事项等,方便游客获取必要的信息。

6. 其他设施设置:洞穴内可设置洗手间、休息区等基础设施,以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基本需求。

溶洞内景观施工方案设计

溶洞内景观施工方案设计

溶洞内景观施工方案设计1. 引言溶洞是一种天然地下空洞,形成于溶解、崩塌或者流水作用。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美丽的景观,在旅游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溶洞内景观施工方案,以提供游客更好的观赏和体验体验。

2. 环境分析在设计溶洞内景观施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对环境的充分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质构造分析通过对溶洞内部地质构造的分析,了解岩层的稳定性、土质的特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以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2.2 气候环境分析了解溶洞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降雨情况,以便合理选择材料和植被,并考虑气候对施工的影响。

2.3 生物环境分析溶洞内往往生活着丰富的生物群落,对生物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施工方案对生物的影响最小化,并提供合适的保护措施。

3. 设计原则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原生态保护原则尊重溶洞内部的原始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保护原生态系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对生物的干扰。

3.2 自然融合原则设计方案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尽可能保持溶洞内景观与周围自然景观的一致性,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材料选择来达到这一目标。

3.3 安全可持续性原则考虑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游客在欣赏溶洞内景观时不会造成伤害,并保证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4. 施工方案设计基于环境分析和设计原则,提出以下溶洞内景观施工方案设计:4.1 照明设计针对溶洞内部的光照条件,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以突出景观的特点,并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同时避免对生物的干扰。

4.2 路径规划设计合理的路径规划,引导游客参观溶洞内的景点,同时避免破坏原生态环境,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确保游客安全。

4.3 植被选择与布局根据环境分析和设计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并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增加溶洞内部的绿化效果。

4.4 岩石布景利用溶洞内自然存在的岩石和矿物资源,进行岩石布景设计,打造独特的景观效果,同时保护溶洞内的地貌特点。

喀斯特地下水库的基本原理及成库条件

喀斯特地下水库的基本原理及成库条件

喀斯特地下水库的基本原理及成库条件
邓自民;杨泊
【期刊名称】《贵州科学》
【年(卷),期】1993(11)1
【摘要】喀斯特化岩体中存在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溶孔、溶隙、溶洞和管道构成的地下空间。

在垂直水动力分带中,下部饱水带中的地下空间充满喀斯特地下水,而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中绝大部分是空气。

兴建喀斯特地下水库就是选择合适的地段,修建地下坝或地表坝,拦截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利用包气带中的地下空间或与之相通的地表洼地蓄水,形成地下水库。

喀斯特地下水库是喀斯特区开发喀斯特水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一些特定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下,它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邓自民;杨泊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23
【相关文献】
1.贵州普定马官岩溶地下水库成库条件及效益研究 [J], 汪文富
2.喀斯特地下水库与成库条件 [J], 邓自民
3.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EH-4)在喀斯特地区水库成库条件论证中的应用 [J], 朱海
东;蒋才洋
4.北塔山牧场大石头地下水库成库条件及库容计算方法研究 [J], 秦国强
5.北塔山牧场大石头地下水库成库条件及库容计算方法研究 [J], 秦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喀斯特地貌建水库典型事例

重庆喀斯特地貌建水库典型事例

喀斯特地貌上的水电奇迹——构皮滩水电站“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纶对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生动描写。

站在电站右岸观景台,相当于80层高楼的232.5米大坝迎面而来,混凝土双曲拱坝壮犹如灰色长龙飞跃江面,在云山雾罩的清晨,与周围的墨山碧水自然融合,将乌江拦截成一动一静两个世界,几十只水鸟高高低低的站在电站的排水口旁,捕食着小鱼。

对岸工地机械轰鸣,为确保2017年通航,通航建筑物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

构皮滩,这个生长构皮树的大山峡谷,已经因为贵州省和乌江干流上最大的水电站和不久后将通航的世界上航道组成最为复杂的通航建筑物而闻名。

构皮滩水电站是目前岩溶地区最大的水电站。

在喀斯特地貌上能不能建高坝?前苏联专家给第一代乌江水电人的结论是:不能。

然而,永不言败的构皮滩水电人在数十年的艰苦探索中,用自己的胆识与才干,创造出了喀斯特地貌上的水电奇迹。

一座电站三代心血2001年,雷辉光是十余个首批踏入构皮滩的成员之一,现在,他是构皮滩电站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兼副厂长。

雷辉光既目睹了构皮滩水电站的原始荒凉,也见证了构皮滩水电工程的奇迹辉煌——1年全面启动、2年正式开工、3年大江截流、4年大坝开始浇筑、5年启动机电安装工作、7年水库蓄水,8年投产发电。

构皮滩水电站是乌江干流梯级第5级电站,是国家“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及贵州“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建设的最大水电项目。

构皮滩水电站由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构皮滩水电站的水库总库容64.5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30米。

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单机容量6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6.82亿千瓦时。

从2001年破土动工、2009年投产发电到2011年工程完工,这十年时间,雷辉光说,他和很多同事只干了一件事情——建设构皮滩水电站。

因此他们被戏称为水电站的“活化石”。

实际上,为这个水电工程付出的不仅仅是构皮滩建设者的10年韶华,还倾注了设计单位三代设计总工程师的智慧与心血。

深埋隧洞中的岩溶地基工程地质问题及地基处理

深埋隧洞中的岩溶地基工程地质问题及地基处理

深埋隧洞中的岩溶地基工程地质问题及地基处理摘要:本文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深埋隧道的喀斯特地貌为例,对其中的地质概况和其中存在的地质问题以及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洞;岩溶;地基;处理前言发电站由低坝、长引水隧道和工厂建筑物组成。

其中引水的隧道共有三条。

圆形隧道长10公里,孔的直径为8.7~9.8 m米。

将近一半多的引水隧道位于碳酸盐山区。

施工后发现岩溶还在发育,且和溶洞一样受较多因素影响。

溶洞跨度较大且成群分布,地下水活跃、岩体填充物较松软等许多山体结构给地基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部分典型的岩溶地基的地质状况、存在的具体地质问题和地基处理措施。

一、大跨度充填过水型溶洞这种溶洞充满碎石以及黏土并且地下水比较活跃,虽然跨度较大但周围岩体还比较完整。

1.1溶洞区间的地质概况2+040 m溶洞隧道深600米以上。

溶洞发育于T 2 jj红色紫色角砾岩的边缘,溶洞下游侧和底板围岩为T 2 jj与中三叠统青岩群( T 2 q 4 )之间的过渡岩。

近溶洞边缘岩体腐蚀破坏。

溶洞段上下游各有两条条延伸不长的小断层,这些小断层影响着溶洞的发育。

溶洞隧道的纵剖面为v型,深度六十米左右。

下游呈虎嘴状,上游边界较陡,并且稍稍像下游倾斜。

隧道下的溶洞填充较多的可塑性黄色黏土、碎石,深度段碎石较少、黏土含量增多。

再下部为石块黏土层,且石块层中有架空现象,孤石含量约占三分之一,部分碎石能占到一般左右,且直径6米左右。

溶洞中的碎石含量更高且分布较杂,可塑黏土还是对整个溶洞填充物工程性状的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1.2基础工程的地质问题和处理方法溶洞段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的渗透不稳定性以及塌陷问题。

在对当地具体情况考察之后,使用桩基和拱桥两种方法来对其进解决。

由于溶洞填充物没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不能当做摩擦柱,而且溶洞内部环境复杂,无法考虑施工后的具体情况,不能保证施工质量,端承柱方法也无法采用。

溶洞的上游岩体比较完整,下游呈虎嘴状,有较多的隐伏溶洞,且下游较完整的岩体厚度可达40米。

浅谈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溶洞及事故桩处理方法

 浅谈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溶洞及事故桩处理方法

浅谈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溶洞及事故桩处理方法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岩石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具有溶洞、地下河道、钙华溶岩等特征。

在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溶洞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地质现象,由于地下岩溶洞的特殊结构特征,使得其在工程建设、采矿、隧道建设等领域使用中存在着风险和难度。

一、喀斯特地质背景与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质背景与形成原因主要与岩石的化学性质和地形条件有关。

溶岩地层主要有石灰岩、石膏、盐岩、白垩土、玄武岩、火山灰及其混合体等。

在这些地层中,石灰岩是最易被溶的。

水在石灰岩中滲过甚至渗透下来,会逐渐与石灰石接触然后与其发生颠倒反应,溶解出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随着溶解的过程,石灰岩中将产生许多洞穴。

在这些洞穴中,在水的侵蚀作用下,会逐渐发展成为巨大的溶洞和岩溶地貌。

二、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溶洞的风险在喀斯特地质条件下,地下岩溶洞的特殊结构特征,使其在地下工程建设和矿山勘探中易发生倒塌、崩塌和顶板失稳的风险。

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喀斯特地区的地质资料缺乏,同时喀斯特有“无危地区崩坑有,有危地区崩塌无”的特殊表现形式,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其破坏力是非常大的。

三、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溶洞事故桩处理方法钻孔灌注桩、应力抽放法、围屏加固法等是工程经常采用的处理方法。

而在喀斯特地质条件下,这些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

正因如此,研究如何对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下溶洞事故桩进行科学处理,不仅可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建设,也可以为解决这一地区地质工程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应对喀斯特地质条件下溶洞的事故桩处理方法包括常规处理方法和特殊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包括钻孔灌注桩、添加钢筋网和加固土层等。

此外,对于大量的岩溶洞穴威胁到发病区的山体,可以采用掉石屏障加固方法。

特殊处理方法则应针对岩溶洞穴的结构类型、位置和岩溶储水含量等综合因素开展。

在可选择的填充材料之间,应选择适合地质条件、环保、经济适用等方面的材料。

同时,对于较难填充的局部岩溶洞穴可以采用嵌合技术进行处理,填充坚实的混凝土或发泡材料进行固结。

喀斯特地质溶洞地基施工技术概况

喀斯特地质溶洞地基施工技术概况

施工简便 , 成本较低 。通过将原有机械强度低的 填 , 以提高整个地基的机械强度。该方法施工时 ,
充 填 物更 换 为高 机械 强 度 的材 料 , 以提高 整 个 基 不 需要 人 员 进人 岩 溶 洞 , 适 用 于对 空 间较 大 的空
础 强度 的 目的 。挖 填法 适用 于岩溶 洞 中原有 充 填 洞 进 行 充 填 加 固 , 也适用于空间较大的 、 洞 内 已
《 云南煤 炭> > 2 0 1 4年第 4期
喀斯特地 质溶洞地基施 工技术概况
刘 道精 ( 云南 省东 源煤 业股 份公 司 云南 昆明)
有着重大 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 有关建筑 摘要 : 喀斯特地质岩溶发育地 区溶 洞 、 溶 沟 施 ,
上 进 行建 筑 时 , 会 因溶洞 、 溶 沟 的存 在 , 导 致 地 层 基 础 中溶 洞 、 溶 沟 的处 埋 方 式 , 各 地 积 累 了大 量 力 学性 质发 生 改变 , 需 要进 行地 基处 理 。因溶 洞 、 的方 法 和 经 验 ,不 少 技 术 经 济 效 果 好 的成 功 案
纳 。便 于 在 喀斯 特 地质 岩 溶 发 育地 区溶 洞 、 溶 沟 况 , 按 照 不 同的 充 填 物 和 充 填 方法 , 可 再 细 分 为
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决策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喀斯 特地质
引 言
溶洞地基
处理
技术
( 一1 充 填法
充 填 法是 在 最 底部 采 用 块 石 、片 石 作 填料 ,
中部用碎石填塞 , 上层用土或混凝土填塞 。 该方法
在 喀 斯 特地 质 岩 溶发 育 地 区 , 由于 水 的长期 在溶 洞 、 溶沟 内可 能有 地下 水流 动 的情况 下 , 可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岩组 , 透水性 相对 较弱 , 为 相对 隔水层 , 是 岩 溶 发 育 的


下 限。为此 , 认为该洞 内水 库不存 在深层岩 溶渗漏 问题 。 伏 流河 段两岸 均有 地下水 以岩 溶管道 形式 补给河 水 , 两 岸 没有排 向邻 谷和 下游 的地下 岩溶管 道系统 , 地 表和 地
第2 0卷第 8期
2 0 1 4年8月
水 利 科技 与 经 济
Wa t e r Co ns e r v a n c y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c o n o my
Vo 1 . 2 0 No . 8 Au g ., 2 01 4
道倒灌 渗漏 和邻谷渗 漏 问题 , 水 库 蓄水后诱 发构 造型地
震 的 可 能性 小 。
3 坝 型 选择
推荐 坝 线 坝 基 工程 地 质 条 件 对 重 力 坝 和 拱 坝 均 较 适 宜。断面狭窄 , 适宜修建拱 坝 , 但 两 坝 肩 若 嵌 深 至 弱 风 化 图 2 动 水 压 力计 算 图
荷载 的数值 , 并选择不 同的荷载组 合 , 用 以验算 坝体 的稳
定 和 强度 。

4 . 1 . 2 . 1 坝 体 自重

Hl
坝体 自重是维 持大 坝稳定 的主要 荷载 , 其 数值 可 根 据坝 的体 积 和材料容重 计 算确定 :


( 1 )
图3 有 防渗 排 水 时坝 底 扬 压 力 分 布 图
4 . 1 . 2 . 3 扬 压 力
1 ) 坝基 面扬 压力 。见 图 3 。

==


9 6 5 . 0 m+泥沙压力 ( 淤沙高 程9 8 0 . 0 m)+自重 +扬压 力
+ 设 计 正 常温 降 ( 以下简称工况 1 ) 。
I \ 、

5 7
2 )特殊 组合 : 校核 洪水位 1 0 0 0 . 1 5 m与相 应尾 水位 9 7 5 . 5 5 m 4 - 泥沙压 力 ( 淤沙 高 程9 8 0 . 0 I 1 " 1 )+自重 +扬 压 力 + 设计 正常温升( 以下简称工况 2 ) 。
1 2 m, 开挖量相 对要 小 , 施工 难 度相 对要 小 。因此 , 在 对
( c o S 2 -c o s g h) ( s i n :+s i n 。 )
式中 : 、 :为 反 弧 段 上 通 过 圆 心 竖 线 两 侧 的 中 心 角 ,
( 。 ) ; 为反弧段上的平 均流速 , m / s ; q为单 宽流量 , I n / s ; g为重力加 速度 , 取 g= 9 . 8 1 N / k g ; 为水容 重 , 取 。=
9. 81 k N/m 。
两种 坝 型 的选 择 比较 重 , 本文 主要选 择 的坝型为 重力 坝
型 式 开发 。
4 重 力 坝 荷 载 和 稳 定 分 析
4 . 1 荷载分 析 4 . 1 . 1 荷载 组合
1 )基本 组 合 : 正 常蓄水位9 9 0 . 0 m与 相 应 尾 水 位
计算公 式如下 :
P =


层 中下部岩体 , 水平方 向需开挖 5— 7 m, 河床 坝基若嵌入
弱风化层 中下 部岩 体 , 开 挖深 度 为 1 2—1 3 m, 开挖 量较
大, 洞 内施工条件差 , 施工难 度较 大。而重力坝 两坝肩若 嵌深至强风化层 中下部岩体 , 水平方 向只需开挖 3~5 n l , 河床 坝基若嵌 入强 风化层 中下部岩体 , 开 挖深度 为 l 0~
下 分 水 岭 基 本 一致 , 为 补 给 型 河 谷 。水 库 建 成 后 , 不 存 在


( 3 )
式中: 日 为坝前水深 , m; r t 为上游坝坡系数 ; 。 为水容重 ,
取 0 = 9 . 8 1 N / k g 。 2 ) 动水 压力 。 图 2为 动 水 压 力 计 算 图 。
4 . 1 . 2 荷载 计 算
作 用 在重 力 坝 的 荷 载 主 要 有 : 坝 体 自重 、 上 下 游 坝 面
上 的水 压 力 、 扬压力 、 浪压力 、 泥沙压 力 、 地 震 压 力 及 冰 压




/ p



力等 。设计重 力坝 时 , 应根 据具 体 的运用 条件 确定 各 种
中心线 上 的扬 压 力强 度 为 。 。 日 下 游 坝 址 扬 压 力 强 度 为 , 其 间均 以直 线连 接 , 形 成 折 线 形扬 压 力 分 布 。
( 2 )

40 一
伍 承驹 : 喀斯特 溶 洞 内建坝 条件分 析 与设计
2 )坝体 内部扬 压力 ( 折 坡截 面 ) 。 上 游 坝 面 扬 压 力
4 . 1 . 2 . 2 坝 面上 的水 压 力
1 )静水压力 。当坝 面为倾 斜 时 , 为计 算简 便 , 常 将
水 压 力 分 解 为 水 平 水 压 力 和 垂 直 水 压 力 两 部 分 进 行 计
算。
P l: 1

对于坝基设有防渗帷幕 和排水孑 L 的实体重力 坝, 扬压 力可按 图 3计算 , 在 坝踵的扬压力强 度为 。 H , 在排 水孔
地下岩溶 管道倒贯渗漏 和邻 谷渗漏问题。 由于水库 抬升水 位不高 , 库容 不大 , 该 水库库 盆基底
地层岩性 为中硬质厚层 块状 灰岩 、 白云质灰 岩和 泥灰岩 ,
无软弱地层分 布。格所 断层 ( F 1 ) 顺河 通过库 盆 , 断层 破 碎带 宽 6—8 m, 为胶结 较好 的角砾岩 , 导水 性差 , 未发 现 近期 活动迹象 , 库盆地 质体属裂 隙层状 岩体类 型。因此 , 认 为水 库成库 条件成 立 , 水库 建成后 不存 在地下 岩溶 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