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质与水质标准
水质工程学习题08

水质工程学(上)例题、思考题、习题第1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
2.各种典型水质特点。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分类指标。
第2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1.水的主要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2.反应器原理用于水处理有何作用和特点?3. 反应器的类型。
4.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3章凝聚和絮凝例题1.设已知K=5.14×10-5,G=30s-1。
经过絮凝后要求水中颗粒数量浓度减少3/4,即n0/n M=4,试按理想反应器作以下计算:1)采用PF型反应器所需絮凝时间为多少分钟?2)采用CSTR反应器(如机械搅拌絮凝池)所需絮凝时间为多少分钟?3)采用4个CSTR型反应器串联所需絮凝时间为多少分钟?解:1)将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得:t=ln4/(5.14×10-5×30)=899s=15min2)将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得:t=(4-1)/(5.14×10-5×30)=1946s=32min3)将题中数据代入公式得:t=(41/4-1)/(5.14×10-5×30)=269s总絮凝时间T=4t=4×269=1076s=18min由此可知,推流型絮凝池的絮凝效果优于单个机械絮凝池,但采用4个机械絮凝池串联时,絮凝效果接近推流型絮凝池。
2. 某地表水源的总碱度为0.2mmol/L。
市售精制硫酸铝(含Al2O3约16%)投量为28mg/L。
试估算石灰(市售品纯度为50%)投量为多少mg/L。
解:投药量折合Al2O3为28mg/L×16%=4.48mg/L,Al2O3分子量为102,故投药量相当于4.48/102=0.044 mmol/L,剩余碱度取0.37 mmol/L,则得:[CaO]=3×0.044-0.2+0.37=0.3 mmol/LCaO分子量为56,则市售石灰投量为:0.3×56/0.5=33 mg/L。
水质与水体自净答案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1-1名词解释水污染: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该状态为“水体污染”。
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水质标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有关水质的统一规定。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水体自净: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这一现象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物: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
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总固体: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
(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1-2试区别悬浮固体和可沉固体,区别悬浮固体和浑浊度。
它们的测定结果一般如何表示?如果对水样进行过滤操作,将滤渣在103~105℃下烘干后的重量就是悬浮固体,结果以mg/L计。
而可沉固体是指将1L水样在一锥形玻璃筒内静置1h后所沉下的悬浮物质数量,结果用mL/L来表示。
浑浊度是指水中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一般来说,水中的不溶解物质越多,浑浊度也越高,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定量关系。
因为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它的大小不仅与不溶解物质的数量、浓度有关,而且还与这些不溶解物质的颗粒尺寸、形状和折射指数等性质有关。
将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称为1个浑浊度单位或1度。
由此测得的浑浊度称为杰克逊浊度单位(JTU)。
1-3取某水样250mL置于空重为54.342 6 g的古氏坩埚中,经过滤、105℃烘干、冷却后称其质量为54.3998 g,再移至600℃炉内灼烧,冷却后称其质量为54.362 2 g。
黄君礼《水分析化学》课件讲义

12
n 残渣(Residue)…水中除溶解性气体外的杂质。
1.总残渣(Total Residue )(总固体Total Solid )
…水中固体物质总量。
2.总可滤残渣(Totalid)
…能通过0.45um滤器的固体物质。
3.总不可滤残渣(Total Unfilterable Residue) (悬浮固体 Suspended Solid )
…不能通过0.45um滤器的固体物质。
4.挥发性残渣(Volatile Residue)…600 ℃能挥发的物质。
5.固定性残渣(Fixed Residue)…600 ℃不能挥发的物质。
6.可沉降物(Settleable Matter)
13
1.总残渣(Total Residue ) 蒸发皿105℃烘干、称重—W1 蒸发皿装水样水浴蒸干 105℃烘干、称重—W2
紫外吸光度值 UVA —利用有机物在紫外光 区的吸收,间接反应水 中有机物的量。
氧化还原电位 ORP
—与水中氧化剂、还原 剂有关,是废水生物处 理过程重要控制参数 。
9
n 臭味(Odor)
1.文字描述 (20℃,摇荡) 无 微弱 弱 明显 强 很强 2.臭阈值(Odor Threshold Value)
v 物理指标 (Physical Index) 不涉及化学反应,测定后被测组分形态不发生 变化。
v 化学指标 (Chemical Index) 表示水中杂质及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第1章水质和水质标准

盐含量高于南方地下水,因而北方地区地下水大多为硬度高的结垢型的水;而南方地区地表 水中的Cl 、SO 4 2-含量高于北方地区,水的腐蚀性较强。
-
1.2 水体污染与自净
一、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环境容量,
水质工程学
第 1 章 水质与水处理概论
肥会随降水、径流、渗流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体中,造成天然水体的农药污染和水体富营养 化。 农田径流还将农业废弃物(牲畜粪便、植物秸杆)带入水体中,其中含大量致病菌、病 毒等。 ④ 大气沉降与降水 大气中的污染物有相当一部分随着大气沉降与降水进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 如全世界每天由工厂、船、车辆所排入大气的石油烃约6800多万吨,进入大气中的石油 烃绝大部分被氧化,约400万吨通过沉降又回到地面,其中一部分进入各类水体形成有机污 染。 三、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1、水体自净 污染物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 少或浓度降低,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 2、自净机理 ① 物理净化:污染物通过稀释、扩散、混合、沉淀和挥发,使浓度降低。 ② 化学作用:通过水体的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与凝聚等作用,使污 染物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③ 生物净化:通过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发 生变化,污染物总量和浓度降低。 非生物降解物质:主要通过混合稀释在河流中得到净化; 可生物降解物质:通过混合稀释和生物净化得到降解。 (1)水体自净的数学模式 一般而言,物理(主要是混合稀释)过程和好氧生物氧化过程在河流水体自净中占主导 地位。因此,水体自净数学模拟也集中在对这两个过程的描述上。 1)物理净化作用 物理净化作用:稀释与扩散、混合、沉淀 只降低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而不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总量。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答案

水质工程学(Ⅰ)例题、思考题、习题第1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
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几类?了解各类杂质主要来源、特点及一般去除方法.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类。
悬浮物:尺寸较大(1?m-1mm),可下沉或上浮(大颗粒的泥砂、矿碴下沉,大而轻的有机物上浮)。
主要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死亡后的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这类杂质由于尺寸较大,在水中不稳定,常常悬浮于水流中.当水静置时,相对密度小的会上浮与水面,相对密度大的会下沉,因此容易去除。
胶体:尺寸很小(10nm-100nm),具有稳定性,长时静置不沉。
主要是粘土、细菌和病毒、腐殖质和蛋白质等.胶体通常带负电荷,少量的带正电荷的金属氧化物胶体。
一般可通过加入混凝剂进去去除。
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如Ca2+、Mg2+、Cl—等离子,HCO3—、SO42-等酸根,O2、CO2、H2S、SO2、NH3等溶解气体分子.溶解物与水成均相,透明。
但可能产生色、臭、味.是某些工业用水的去除对象,需要特殊处理.有毒有害的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也是生活饮用水的去除对象。
2.各种典型水质特点.(数值可不记)江河水:易受自然条件影响,浊度高于地下水.江河水年内浊度变化大。
含盐量较低,一般在70~900mg/L之间。
硬度较低,通常在50~400mg/L(以CaCO3计)之间。
江河水易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色、臭、味变化较大,水温不稳定。
湖泊及水库水:主要由河水补给,水质类似河水,但其流动性较小,浊度较低;湖水含藻类较多,易产生色、臭、味.湖水容易受污染。
含盐量和硬度比河水高。
湖泊、水库水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海水:海水含盐量高,在7。
5~43。
0g/L之间,以氯化物含量最高,约占83。
7%,硫化物次之,再次为碳酸盐,其它盐类含量极少。
海水须淡化后才可饮用。
地下水:悬浮物、胶体杂质在土壤渗流中已大部分被去除,水质清澈,不易受外界污染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温度与水质都比较稳定,一般宜作生活饮用水和冷却水.含盐量通常高于地表水(海水除外),大部分地下水含盐量在100~5000mg/L,硬度通常在100~500mg/L(以CaCO3计),含铁量一般10mg/L以下,个别达30mg/L。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三、给水水质标准
2.城市供水行业水质标准 建设部根据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城市的规模,于 1992年将自来水公司划分为4类: 第一类为最高日供水量超过100万m³/d的直辖市,对 外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国家一级企业的自来水公司 (以下简称水司); 第二类水司为最高日供水量超过50万m³/d的城市,省 会城市和国家二级企业的水司; 第三类为最高日供水量为10万m³/d以上,50万m³/d 以下的水司; 第四类为最高日供水量小于10万m³/d以下的水司。
电子工业用水要求较高,半导体器件洗涤用水及药液 的配制,都需要高纯水。
四、排水水质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规定了污水排入地面水水域的水质要求,包括标准分 级、标准值、排水定额、水的循环利用率、标准实施和取 样、监测等,适用于排放污水和废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按地面水域使用功能要求(特殊保护水域、重点保护水 域、一般保护水域)和污水排放去向,对向地面水水域排 放分别执行一、二级标准。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 行三级标准。 对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道的污水, 必须根据下水道出水受纳水体的功能要求重点和一般保护 水域的规定,分别执行一级或二级标准。
二、水质标准
为保护水源免受污染,污水需要排入水体时要求处理 到允许排入水体的程度,即为污水排放标准。我国有关部 门制定的各类污水排放标准,分为一般排放标准与行业排 放标淮两类。
一般排放标准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农田污泥中污染物 控制标准》(GB4284)。
三、给水水质标准
在纺织和造纸工业中,水直接与产品接触,要求水质 清澈,否则会使产品产生斑点,铁锰过多能使产品产生锈 斑。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与思考题习题与思考题第⼀章污⽔⽔质与污染指标1.列表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2.⼀般情况下,⾼锰酸钾的氧化能⼒⼤于重铬酸钾(前者的标准氧还原电位为1.51V,后者为1.33V),为什么由前者测得的⾼锰酸盐指数值远⼩于由后者测得的COD值?3.通常COD>BOD20>BOD5>⾼锰酸盐指数,试分析原因。
4.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分两个过程:氨化和硝化。
⽣活污⽔的BOD5与哪个阶段相配?氨化与硝化能否同时进⾏?第⼆章⽔体污染与⾃净1.怎样辨别河流的受污状况与⾃净能⼒?2.河流⽔体的主要⾃净机理是什么?氧垂曲线主要描述什么作⽤与过程?3.河流⾃净氧垂曲线⽅程式的⼯程意义是什么?应⽤时需注意什么问题?4.试验表明,T(℃)时的第⼀阶段⽣化需氧量L T与20℃时的第⼀阶段⽣化需氧量L20有如下关系:L T=(0.027+0.6)L20。
试问L为什么依温度的不同⽽异?5.某城镇废⽔量为500m3/h,服务的当量⼈⼝为19.2万,若每当量⼈⼝每天排出的BOD5为25g,试根据上题公式计算10℃(冬季)及24℃(夏季)时废⽔中BOD5的总量(kg/d),并略述其对处理负荷的影响。
6.在⽔体⾃净计算过程中,已确定出排污点处河⽔与污⽔完全混合后允许的有机物总量为11.20mg/L,已知混合后20℃时的耗氧速度常数为0.18,试求定排污点处允许的BOD5值。
7.⼀条⼤河的⾃净常数f=2.4,k1=0.23d-1,河⽔和废⽔混合在受污点的起始亏氧量为D a=3.2mg/L,起始L a=20.0mg/L。
试求:(1)距受污点1d流程处的亏氧量;(2)亏氧临界点的时间t c与亏氧量D c;(3)最⼤复氧速率点的时间t i与亏氧量D i。
第三章污⽔的物理处理1.城市污⽔常⽤的物理处理设备有哪些?各部分作⽤是什么?2.查阅资料和⼿册归纳总结格栅和筛⽹各⾃作⽤是什么?它们各适⽤于什么场合?3.试述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和⼆次沉淀池在污⽔处理中的功能。
水质全分析标准

目录第一章测定总则及一般规定···················································································1§1—1 总则·········································································································1§1—2 一般规定·································································································1第二章水样的采集····································································································8§2—1 取样装置·································································································8§2—2 水样的采集方式····················································································8§2—3 水样的存放与运送················································································9§2—4 水质全分析的工作步骤···································································10第三章水质全分析项目测定方法及其结果的校核·········································11§3—1 电导率的测定····················································································11§3—2 pH的测定(pH电极法)·····························································17§3—3 钠的测定(pNa的测定)······························································22§3—4 浊度的测定························································································26§ 3—5 碱度的测定(容量法)··································································30§3—6 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直接法)··················································32§3—7 亚硝酸盐的测定(格里斯分光光度法)······································33§3—8—1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36§3—8—2 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快速法)·······························39§3—9 全固体的测定····················································································42§3—10 溶解固体的测定·············································································45§3—11 悬浮固体的测定·············································································47§3—12 全硅及活硅的测定(氢氟酸转化分光光度法)·······················49§3—13 钙的测定(EDTA滴定法)·························································54§3—14 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57§3—15 铝的测定(分光光度法)····························································60§3—16 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64§3—17 硫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69§3—18—1 铁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71§13—18—2 铁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74§3—19 硝酸盐的测定(苯酚磺酸比色法)············································77§3—20 钾的测定(原子吸收分析法)····················································80§3—21 活性硅的测定(钼蓝比色法)····················································83§3—22 铁铝氧化物的测定(重量法)····················································86§3—23 酸度的测定(容量法)································································88§3—24 磷酸盐的测定(磷钒钼黄分光光度法)···································89§3—25 铜的测定(双环已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91§3—26 溶解氧的测定(两瓶法)····························································94§3—27 亚硫酸盐的测定(碘量法)························································98§3—28 残余氯的测定(比色法)····························································99§3—29 硫化氢的测定(比色法)························································103§3—30 腐植酸盐的测定(容量法)····················································106§3—31 微量油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107§3—32 油的测定(重量法)·································································110§3—33 亚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113§3—34 水质全分析结果的校核····························································115第一章测定总则及一般规定§1—1 总则1.实验室应具有化学分析的一般仪器和设备,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电导仪、pH、pNa、pX计等和常用的玻璃仪器以及电炉、高温炉、烘箱、水浴锅、计算器等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铁 铁
铁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水中含铁量在 0.3~0.5mg/L时无任何异味,达1mg/L时便有明显的金属味,在0.5mg/L 时色度可大于30度。“国标”规定:生活饮用水中含铁不应超过 “国标”规定: 0.3mg/L。 。
8.锰 锰
锰也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水中含锰量如超过0.15mg/L时, 水就会产生金属涩味。毒性较小,“国标”规定不应超过 “国标”规定不应超过0.1mg/L,是 , 从感官和危害角度提出的。 从感官和危害角度提出的。
1.3.2 水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1.微量元素及其他无机物。 .微量元素及其他无机物。 2.有机物 . 3.放射性物质 . 4.消毒剂及消毒副产物 .
1.4 用水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包括饮用和工业用水对象等)所要求 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 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等级。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的原则.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分为四大类: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分为四大类: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毒理性指标 细菌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 放射性指标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根据人们终生用水的 安全来考虑的 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11.挥发酚类 挥发酚类
酚分为挥发酚与不挥发酚,水中含酚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 特别时炼焦和石油的工业废水,其中以苯酚为主要成分。“国标” “国标” 规定:根据感官要求,定为饮用水中挥发酚类含量不应超过0.002 规定:根据感官要求,定为饮用水中挥发酚类含量不应超过 mg/L。 。
1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其化学性质稳定,较难分解和消除,毒性极低。“国标”规 “国标” 定为不应超过0.3 定为不应超过 mg/L。 。
13.硫酸盐 硫酸盐
硫酸盐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但含量过高就 会使水具有苦涩味,且能使人腹痛、腹泻、甚至便 血。“国标”规定不应超过250 mg/L。 “国标”规定不应超过 。
14.氯化物 氯化物
一个是生化需氧量BOD,该值越高说明有机物 含量越多,水体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另一个是水中溶解氧DO,它是维持水生物生态 平衡和有机物能够进行生化分解的条件。
一般在单一污染源的情况下,BOD与DO变化曲 线如图2-1所示。 氧垂线(DO曲线)方程 菲里 普斯方程: 在一条河流中,质量守衡原理: 流入的BOD量-流出的BOD量+流段中增加的BOD 量-流段中有机物分解所需的BOD量=该流段BOD 增量
毒理性指标
1.氟化物 氟化物
氟化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使人体正常组织成分之一。“国标” 综合考虑饮用水氟含量对牙齿的轻度影响和氟的防龋,以及堆广大 高氟区饮水进行除氟或更换水源所付的经济代价,规定饮用水中氟 规定饮用水中氟 含量不得超过1 含量不得超过 mg/L。 。
2.氰化物 氰化物
水中氰化物有剧毒,氰化物使水呈杏仁气味,其嗅觉阈浓度为 0.1 mg/L。“国标”采用一定安全系数,规定饮用水中氰化物不得 “国标”采用一定安全系数, 超过0.05 mg/L(以游离氰根计)。 超过 (以游离氰根计)。
化简后可得到:
同理可导出流段内DO的质量平衡方程式:
Q-进入水体断面的流量 C-水体中的DO值 b-水体中的BOD值 M-沿水流方向单位时间单位距离内增加的BOD值 N—单位时间单位距离内水中植物光合作用增加的溶 解氧量 r1-耗氧率 r2-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大气充氧率
图1-1 BOD和DO变化曲线 和 变化曲线
第一章
水质与水质标准
1.1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 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 1.1.1 天然水体中的杂质 天然水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 自然环境(所接触的大气、土壤等) 人类活动(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等) (1)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 胶体颗粒和悬浮物3种。
溶解物:主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离子交换, 渗透法) 胶体颗粒:主是细小的泥砂、矿物质等无机物 和 腐殖质等有机物(混凝、沉淀、过滤) 悬浮物:主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新陈代谢的 产物,尺寸大易除(沉淀、气浮)
(2)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将水中杂质分为无机物、 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将水中杂质分为无机物、 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将水中杂质分为无机物 有机物、生物等几类。 有机物、生物等几类。
无机杂质(主要是溶解性离子、气体、悬浮性的泥 砂)表现PH、电导率、硬度、含盐量等。 有机杂质(常见腐殖质类、蛋白类) 生物杂质(主要是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等) 表现 为色度、浊度等。
5. pH值 值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倒数的对数值。是衡量水中酸碱度的一项 重要指标。
6.总硬度 总硬度
含有钙与镁离子的水叫做具有“硬度”的水。水中钙离子与镁离 子含量的综合叫做水的总硬度。水的硬度有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两 种,总硬度是这两种硬度之和。 “国标”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 国标”规定: 不能大于450mg/L(以碳酸钙计)。 不能大于 (以碳酸钙计)。
3.臭和味 臭和味
“国标”规定饮用水不得有异臭、异味。测定水中臭 国标”规定饮用水不得有异臭、异味。 气没有标准的单位表示,一般常以水样在40℃及60℃时测者的 感觉用文字定性描述并以臭气强度表示。描述臭气强度分为6 级。味在强度上也分为6级。
4.肉眼可见物 肉眼可见物
“国标”规定水中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国标”规定水中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1.2 水体的污染与自净
1.2.1 水中常见污染物及来源
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悬浮性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 质。 按常用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分: 1.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COD、BOD、TOD、 TOC表示 2.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人工合成化合物、纤维素、 木质素等植物残体) 3.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颗粒状无机杂质、酸碱 度、氮磷等营养杂质) 4.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氰化物、砷化物和重金 属离子)
水中氯化物含量过高,使水产生令人厌恶的 味道,长期饮用氯化物含量过高的水还会引起高血 压、心脏病和婴儿猝死,“国标”主要根据味觉考 “国标” 虑规定为不应超过250 mg/L。 虑规定为不应超过250 mg/L。
15.溶解性总固体 溶解性总固体
水中溶解性总固体主要成分为钙、镁、钠的 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无机物。“国标”规 “国标” 定溶解性总固体不应超过1000 mg/L。 定溶解性总固体不应超过 。
1.2.2 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 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 下, 使藻类过量生长,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 解氧,而后藻类、水生物死亡使异养微生物 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 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 现象。
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很大,对人类健康、 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很大,对人类健康、 水体功能等都有损害,包括: 水体功能等都有损害,包括: (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2)降低水的透明度。 )降低水的透明度。 (3)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 )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 (4)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 )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 (5)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态 )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的影响。 的影响。
BOD,DO含量
洁 净 段
降 质 污 染 段 O2
恢 复 段
又 复 洁 净
BOD DO又 复 饱 和 DO BOD BOD DO
污 水 源 口
历 时 ( 流 程 )
1.3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 1.3.1 水中的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中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密 切,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细菌、病毒、致病 原生动物,此外还有藻类、真菌、寄生虫、 蠕虫等。
2.混浊度 混浊度
混浊度本身并不直接代表水的性质,而是综合性地反映 水的混浊程度,属于感官性质。混浊度大小与水中的悬浮物质、 胶体物质的含量有关。混浊度用白陶土标准比浊法测定,相当 于1mg白陶土在1L水中所产生的混浊程度作为一个混浊度单位, 用度表示。“国标”规定不超过 度,特殊情况不超过 度。 “国标”规定不超过3度 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 色度
饮用水的颜色是由于带色有机物、金属或高色度的工业废水造 成。水色的存在使饮用者不快甚至感到厌恶。衡量水中的色度用铂 钴标准比色法,规定相当于1mg铂在1L水中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 国标”规定色度不超过15度 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国标”规定色度不超过 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8.铅 铅
铅常随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摄入量过多可引起中毒。世界 卫生组织于1972年规定每人每周摄入铅的总耐受量为3mg,当饮用 水中铅含量为0.1mg/l时可能引起儿童血铅浓度的增高,根据国内管 网水含铅量一般均低于0.05 mg/L的实际情况,“国标”规定铅浓度 “国标” 不得超过0.05 mg/L。 不得超过 。
6.镉 镉
镉是有毒元素,食用镉污染的食物可能会蓄积于体内造成慢 性中毒。“国标”规定饮用水中镉含量不超过 “国标”规定饮用水中镉含量不超过0.01 mg/L。 。
7.铬 铬,可引 起皮肤、粘膜、肝、胃、肾、口腔、血液部分的疾患,并有导致肺 癌的可能。“国标”规定为不得超过 “国标”规定为不得超过0.05mg/L。 。
(3)从杂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的、污染性的两类 从杂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的、 从杂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的 2.1.2 各种典型水体的水质特点 一般将天然水体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地 表水又可以分为江河水、湖泊水库水、海水 等。
江河水:不同流域、不同季节、不同 气候 条件下差别很大;含盐量、硬度偏低;浊 度变化大。 湖泊、水库水:水质变化小;含盐量、硬 度较江河高;浊度较小;易富营养化。 海水:含 盐量高(MgCl2、CaSO4) 地下水:水质较稳定、含盐量、硬度较高; 浊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