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殇赋
长安赋

长安赋By郭军盘古开天,三皇拓土,农耕文明,礼仪祧成,山河垂统,民族昭睦。
尧天舜日,贞观之治,恩泽神州九百万,穿越华夏五千年。
时序近代,列强入室,倭寇进闾,生灵遭涂炭,赤县蒙刀俎。
幸哉,志士投笔,雪民族大辱;黔首揭竿,护华夏故土。
同治壬戌年,大江东去,西风东渐,上海滩头,长安浦建,名曰上海洋炮局。
三易寒暑,举厂东迁,紫金山东麓,玄武湖西畔,金陵制造局,机器造军械,引入西方先进管理,荣膺第一家西洋式兵工厂美誉;心祭战以止战信条,力行师夷长技以制夷夙愿。
南京扎营,长安定型,制护江铁甲,以保家卫民;铸倚天利剑,以固国强军,宏旨百姓长安,国运祚顺。
“七七事变”,倭寇侵犯,金瓯残缺,社稷倒悬。
次年冬至,长安西迁重庆,肩负支前重担,同胞同仇,共赴国难。
八年抗战泣鬼神,六成军火出长安。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功垂史册;为中华御敌入侵,彪炳汗青。
一九四九年,共和国诞生,铁锤镰刀,改天换地,长安正名,猛进发展。
一九五八年,平战结合,造出军用吉普,为国庆十年阅兵方阵领队,“长江”亮相天安门,长安声誉满京城。
长安人一代复一代,魂系军工,矢志不改。
多情应笑生华发,弹指一挥三十载。
军民结合,以军为本,寓军于民,未雨绸缪,找米下锅,思在人前,行在人先。
一九八四年仲冬,长安牌微车驶下线,开创中国微车先河。
改革开放三十年,积跬步,聚垒土,汇涓滴,道阻且跻,溯游从之,优良传统仰承,企业文化浸润,招来四方彦俊,礼贤天下精英。
自主开发“三国四地”成一体;强企富民跻身中国汽车前列,人脉文脉相济,物华翰华齐昌。
长安行天下,朋缘结万方。
白驹过隙,世纪复旦,长安飚速,势如裂变,玉成于寰宇顶级,金科乃科学发展。
二零零八年,长安集团责股分离,长安工业再度战略转移。
翌年三月,退城进郊,启动第三次大迁徙,渝北故地,长安新区,物埠民熙,才俊广聚。
时光流转,梦想不渝,秉承军工传统,炽扬长安文化,列华夏军工之盟主,跻世界军工之巨挚。
盛世雄风,长安躬逢,志若鲲鹏,谁与争锋?待到大功告成日,军工人心旌张扬,庆贺宏图大展,祈福鸿运大昌,经典长安百余载,与君同醉共举殇。
《国殇》原文和翻译译文

《国殇》原文和翻译译文1、《国殇》原文和翻译译文《国殇》原文和翻译原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美好安徽赋》

《美好安徽赋》泱泱江淮,吴天楚地,雄踞华夏腹心,地接南北通途,滔滔长江穿东西,巍巍别山收眼底。
怀峦抱嶂,吞湖吐江,天地形胜,鬼斧神工,尽得山水之宠,独享造化之功。
名山名湖,名城名物,名才名俊,汇聚八方灵秀,凝融一脉繁富。
其山水之壮美,名胜之富集,人物之风流,物产之丰饶,民俗之淳朴,精神之斑斓,蟠中华举世而无双,扬四海炳史以千秋!安徽之美,美在史迹斑斓。
盘古开天地,人猿相揖别,弹指一挥间,风雨数千年。
古哉安徽,宇宙洪荒。
先王操新石器劳作,淮夷居夏商周繁衍。
猿人、智人、古人择地生长,猎兽捕鱼,刀耕火种,筚路蓝缕,锄月耕云,心同精卫,填海何妨?进化人字洞中,洪蒙史迹犹存。
巢氏构巢启蒙愚,圣舜躬耕以兴农,禹会诸侯天下安,紫烟歌曲动寒川。
凌滩遗迹,初现人类文明;双墩汉墓,见证六安国光;九江名郡,彰显秦汉辉煌。
编钟纹饰之繁缛,漆器色泽之光鲜,陶鼎造型之厚重,丝锦质地之美艳,阅读列祖功业之华章,传承江淮历史之荣光。
上下五千载,方圆十四万,处处皆名胜,步步现文明,寸寸露珠玑,片片呈辉煌。
华夏浩浩兮,一统炎黄;江淮淼淼兮,尊列汉皇。
功昭千秋兮,德荫八荒。
老庄三曹弘至道,三坟五典铸纲常。
列春秋而比日月,耀神州而壮天壤!安徽之美,美在人文渊薮。
中华堂堂,安徽皇皇。
名家辈出,辐射光芒。
圣哲相传,代有辉光。
礼乐雅集,文脉恒昌。
文明古地,山高水长。
若夫指点江山,纵论千古人物,青史留存多少辉煌;至若激扬文字,秋水落霞,天空拂映多少星芒。
牧野之战,子牙立功垂青史;道德宝典,老子探究兴衰存亡;逍遥游篇,庄子取譬设喻仪态万方;九合诸侯,夷吾助齐称霸王;封为上卿,甘罗擒敌真风光;揭竿而起,大楚兴而陈胜王;悲歌“虞兮”,霸王挥剑壮志昂;风起云飞,刘邦垓下威风扬;东吴水师,周郎羽扇破橹樯;魏武扬鞭,东临碣石著华章;八公山上,东淝水草木皆兵;太白仰啸,天门中断九天长;禹锡陋铭,以文铭志天下昭彰;东坡过邑,千里烟波唱大江;龙兴庙里,元璋百战大明盛昌;欧阳醒作醉翁,史称千古华章;敬梓潜心儒林,安徽第一文豪不虚狂;茂荫独列《资本论》,不愧为中华好儿郎;翰林传书,“尺巷”和邻好宰相;状元帝师,家鼐创办京师大学堂;三河血战,英王力撑危局踏险浪;击败孤拔,铭传守台青史长;威海出鞘,汝昌热血洒海疆;缅甸丛林,安澜壮志殒异邦;仁安羌捷,立人灭寇功绩何辉煌;独秀远瞩,民主科学大旗扬;遵义会议,稼祥力助转变好影响;雪枫亮剑,血染沙场痛断肠;淮海决战,刘邓饮马长江起苍黄。
百城赋一一张家港赋

百城赋一一张家港赋古暨阳图画卢星堂作江之长兮,江之长,万里潮带峨眉雪,云波遥接金陵浪。
迎扶桑之日出兮,送沧海之茫茫。
共朝霞之远飞兮,随鸿雁之高翔,开我中华之风气兮,举凤翎而腾龙骧。
东涛衔海云兮,一尾扫苍莽。
春秋之延陵兮,吴中魏晋之暨阳。
南朝之梁丰兮,沙洲形胜之临江。
领经济之风骚兮,挥文明之云裳。
人居之典范兮,不逊于伊甸之丽朗。
滨水之口岸兮,连中华之五湖三江。
福地之祉和谐兮,春风万缕吹醒一体之城乡。
县域之域有限兮,戊子首开联合国人居高奖。
文化之绵延如水兮,张家之源远流长。
吴歌如天籁之破云兮①,宝卷出于河阳。
诗经如后生之晚出兮,让尊千年凤凰。
太伯仲雍之风导兮,礼贤别却中原之周王。
江南名邑之化育兮,勾吴之有疆。
陆器之笔凌云兮②,一领吴中状元之翘楚,锦冠博带立马长安庙堂。
杨生之才绝世兮,榜眼眼察于黎民疾苦,济尽天下隐于悠悠恬庄。
名筝之饮露兮,还见太子昭明之彷徨。
读书之不厌兮,峻茂红林石台覆雪藏。
沙洲之才杰兮,志在四方。
热血一腔兮,以我中华为故乡。
云海之茫茫兮,波涛之碎浪,日出之国远兮,鉴真之慈航。
一出之不利兮,再济复成殇。
律宗挂席之东航兮,尊胜憩一夜而飞凤凰。
皓月千里兮照云洋,晁卿举杯兮酹扶桑。
大唐之赠裘者还见兮,牵太白长安之苍梧愁肠。
浪如山兮,山如浪,奈良之远兮在何方?历万难千险兮,终成于六航!鉴真之精诚兮,一苇渡沧海于目盲。
君不见飞浪遥下东吴起白烟兮,笑记今朝之欢畅。
君不见晋代庆安一瞥若惊鸿兮,古今万千之感慷!秋云连潮兮,蒹葭茫茫。
江之长兮,啸沧海于滔滔桀浪。
紫霞之出于东山兮,青峰幽隐良渚之晚唱。
夫差之豢群鹿兮,醉伴雨晨之春芳。
佳人之眠于怀兮,慨然倾国失城邦。
郭璞之城南借笔兮,共江淹之赋江。
追九天之青云兮,济苍生之无量。
拓盐铁之塘兮③,风云共天虹而飞扬。
东横之逶迤兮,绵延入月夜之春江。
崔生之南来兮,春霖泽北宋之梓桑。
沙洲有至贤兮,如香雪梅花之有高堂④。
文曲之子瞻兮,东坡之擎苍。
君不见妍春之呦鹿兮,西子之撷香。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原文及翻译范文

左传·隐公·隐公三年原文及翻译三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逝世。
讣告上写的是庚戌日,所以《春秋》也记载死日为庚戌,即十二日。
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夏季,君氏死。
君氏就是声子,没有发讣告给诸侯,安葬后没有回到祖庙哭祭,没有把神主放在婆婆神主的旁边,所以《春秋》不称“薨”。
又由于没有称她为“夫人”,所以不记载下葬的情况,也没没有记载她的姓氏。
只是因因为她是隐公的生母的缘故故,所以才称她为“君氏”。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王暗中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公,郑庄公埋怨周平王,平平王说:“没有这回事。
”所以周、郑交换人质。
王王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人质。
平王死后,周王室的的人想把政权交给虢公。
四四月,郑国的祭足带兵割取取了温地的麦子。
秋天,又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
周朝朝和郑国彼此怀恨。
君子说说:“诚意不发自内心,即即使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事,又用礼仪加以约束,虽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离间他们?假如确有诚意,,即使是山沟、池塘里生长长的野草,蘋、蘩、蕴、藻藻这一类的野菜,一般的竹竹器和金属器皿,大小道上上的积水,都可以献给鬼神神,进给王公,何况君子建建立了两国的信约,按照礼礼仪办事,又哪里还用得着着人质?《国风》有《采采繁》、《采蘋》,《大雅雅》有《行苇》、《泂酌》》这些诗篇,就是为了表明明忠信的。
”武氏的儿子子来鲁国求取办丧事的财物物,这是由于周平王还没有有举行葬礼。
宋穆公病重重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记。
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能得以保全脑袋,先君如果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回答呢?请您事奉与夷来主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
”孔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事事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家事务。
中华先秦时期诗词歌赋

中华先秦时期诗词歌赋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需要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中华先秦时期诗词,仅供大家参考!中华先秦时期诗词11关雎佚名〔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2蒹葭佚名〔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古人对光阴的雅称

古人对光阴的雅称1.岁:一年为一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期年:一年横戈且趁从军乐,不及期年待政成。
——夏竦《到任泾州寄长安府学诸先辈》3.积年:多年,好几年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杜甫《远怀舍弟颖、观等》4.曩:从前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伤友》5.向:先前今之屈,向之骄也。
——《谷梁传·成公二年》6.久之:很久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王昌龄《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7.良久:很久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高适《渔父歌》每常把酒,向东望良久。
——任华《寄李白》8.异日:将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9.旦旦:天天叶舟旦旦浮,惊波夜夜流。
——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10.旦日:第二天旦日思双屦,明时愿早谐。
——陆龟蒙《风人诗四首其三》11.日:一天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司马相如《凤求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12.翼日:明天翼日大风雨,慎勿临长途。
——方以智《古诗三首其二》13.翌日:次日翌日倏分携,南北各如萍。
——释智圆《送惟凤师归四明》14.旦:早晨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15.质明:天刚亮清漏宿斋宣祖庙,质明行事昊天坛。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其二》16.亭午:正午海棠亭午沾疏雨。
便一饷、胭脂尽吐。
——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17.宵:晚上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18.暝:天黑了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9.即日:当天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李商隐《即日》20.中夜:半夜中夜悲兮当告谁,独收泪兮抱哀戚。
——嵇康《思亲诗》21.失时:过时食饮从来戒失时,衣裘亦复要随宜。
——陆游《自咏二首其二》22.无何:没有多久无何覆社稷,为尔含悲辛。
班昭《大雀赋》作年考-实用医学论文

关于班昭�大雀赋�的作年,目前研究者多把它确定为永元八年(96).如陆侃如在�中古文学系年�中指出:永元八年,班昭入宫讲学,奉诏作�大雀赋�.�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又卷十上�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讳绥��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六十六载昭�大雀赋�:"大家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献大雀,诏令大家作赋."超于七年封侯,邓后于八年为贵人,故系于此[1]125.石观海在�中国文学编年史�汉魏卷�中指出:(汉和帝刘肇永元八年)班昭约四十八岁,被召入宫讲学,其�大雀赋�或作于此年;此后数次进宫,为后宫师,号"大家".�后汉书�列女传�卷八十四:"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按,班赋云"大家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献大雀,诏令大家作赋",班昭永元七年封定远侯,(�后汉书�班超列传�卷四十七)邓太后永元八年为贵人,([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皇后纪�卷十上)班赋或作于此年[2]241.比较陆侃如和石观海分别列出的文献资料,可知,两人作出结论的依据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后汉书�列女传�,班超封为定远侯的时间和邓太后的入宫时间.相异之处则是,陆侃如下结论的语气十分肯定,而石观海的则较为犹豫.根据�后汉书�班梁列传�记载:(永元七年)下诏曰:"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先帝深愍边萌婴罗寇害,乃命将帅击右地,破白山,临蒲类,取车师,城郭诸国震慑响应,遂开西域,置都护.而焉耆王舜,舜子忠独谋悖逆,恃其险隘,覆没都护,并及吏士.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窴以西.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司马法�曰:�赏不逾月,欲人速睹为善之利也.’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3]582由此可知,为了巩固汉朝的政权,捍卫边疆地区的安全,加强朝廷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而在西域奔波了二十多年的班超,因其卓越的功勋在永元七年(95)被封为定远侯.又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邓太后)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3]419.因此很多研究者根据上述两条信息,就认为班昭的�大雀赋�作于班超封为定远侯的第二年,也即班昭进宫做皇后诸贵人的老师之时,即永元八年.然而遍查永元八年的历史记载,却没有发现关于进献大雀的任何记载.所以针对目前学术界把班昭�大雀赋�的作年定为永元八年的这个结论,笔者并不认同.因为,班超的封侯和邓太后的入宫,只是为班昭创作�大雀赋�提供了一种可能,只能算作旁证,但它不能作为我们判断�大雀赋�作年的充分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要想确定班昭写作�大雀赋�的准确时间,必须要首先梳理清楚大雀的进献之时,这才是下结论的关键依据之所在.首先,笔者查阅史书发现,永元十三年(101),在�后汉纪�,�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以及�后汉书�西域传�中都有关于安息国向汉朝进献大雀的历史记载,现列举如下:(十三年)冬十月,安息国献师子,大雀.班超上书求代,曰:"��谨先遣子勇随献物入塞."[4]280(永元十三年)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3]P18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性的造物 ,红烛 照亮 了别人 ,却 在燃烧 自己中失 去了生成 发展 。这 种譬喻 ,比把人 生比作推着 巨石上
山的过程还要悲 哀。实质上,它漠
心力 而为 ,乃 至 “ 不顾身 ” 奋 ,那
就要反躬 自省 了。因为生命 的质量 不 在 于结 果 ,在 于一 种 过程 的享 受 ;因为你 的背后 ,交织着许多渴 望的眼神 ,老人要赡养 ,儿女要培 养。在病得不轻 的时候 ,不要 为功 利所役 ,为着 自己和家人 的幸福 ,
知道 ,捐款 的意义已仅仅虚化成了
一
种象征 。五年前 ,为英年早逝的
师兄捐款 ,现在他的坟头已是芳 草 萋萋 ;三年前 ,为倒在讲台上被救
护 车送 到大 医院 的同龄人捐款 ,也 没能阻断他 的病情恶化 ,如今他的
本应在天人合一 的大宇宙意识 中寻 求 自己目标 的教师 ,其主体个性在 固化 的制度 中开始沦失 。僵卧三尺
讲 台往往升华为一首壮美 的歌 ,被
应该 及时刹 车 ,放慢脚 步 ,学着享 受工 作 以外 的生活 乐趣 ,兼顾 自 身 、家庭 与事业 。 行文至此 ,笔 端流泻出这样 的
诗句 :
大名和头像 已赫然刻写在墓碑 的中
央 了。此 次捐款 ,惟愿物有所值。
媒体宣扬 。于是 ,带病工作渐成为
了身体本钱 ,也泯灭 了灵动 的思想
为悲壮 ,把身心完完全全地交给 了 教育事业 ,然而事业无法 为他们买
精神。现在 ,我 的同事患病却本 能 地要到学校 里来 ,不难看 出特定 的
■
首。 我在思考 ,发生在身边的不幸
们思想精 神的栖居与宣泄之所 ,是
社会 和谐 的基本元素 。当我们在追
体走进了医院,得 的是较严重的肝
病。我原 以为他会休养几天 ,不想
.
求远大 目标 而身心疲惫 的时候 ,是 家给我们温存慰藉 ,是源于血缘关 系组 织起来 的家为我们支起一片天
热 点
关 注
制度 已把他打造成 了工作机器 ,以 致一旦失去了工作 的土壤 ,就不 自
觉生 出一种落 寞感 。
又想起了我另外一位朋友 ,他
一
门心思放在工作上 ,年纪轻轻就 当上 了科 长之 职。在常人看来 ,他
●
春风得意。可他时常 向我诉苦 :夫 妻关 系亮 起 了红 灯 ,父 子关 系紧 张 。我 说 ,事业 和 家庭 是人 的两
翼 ,目前对你 而言最重要 的事 ,是
徐
元 Biblioteka 智 从工作情结 中解放 出来 ,把错位的 血缘 与工作 的关系理顺过来 ,不妨
回归到 “ 以家为家 ”的原点 。
家 ,是我们 的存身之地 ,是我
前阵子 ,我 的一位 同事拖着病
单 ,为他们买单 的是赢老孤幼 ,是 顶 梁柱坍塌后地道 的弱势群体 。如 果 他们 灵 魂有 知 ,一 定 会 痛心 疾
事捐款 ,心里很不是滋 味。这 已是
我在短短的 四年中 ,为一所不 到一 百名教工的学校第三次捐款了。我
视作为有灵 动的人 的特质 ,无视教 育 双赢 互利 的特 点 。在这 种 背 景
下 ,才有 了 “ 学生是 教师 的上帝 ” 的功利化理念 ,才有 了应运 而生 、 应 时而出 的缺失 人性 的苛刻 制度 。
空。人因为爱 家 ,才有更多 的爱推
及 家 以外 的 人 和集 体 。 而学 校 是 职
一
师 / 。我听了 殇 赋 \ 、“ / 呆在家中养病,不习惯” /
他 的话 ,丝毫起不 了感动 的情愫 ,
\ 他第 二天就来上班 了。一问 ,他说 ,
是 怎样形成 的 。透 过 固化 的制度 , 我隐隐地可 以看 到思想 的妄虐 ,人
性 的漠 视 。
心里分明涌动着悲怆 。
I・ 我为年富力强 而负病在身 的他
业化 了的教师的工作 之所 。因为它 源于社会 理想 的种种规范 ,变得崇
忧虑 ,为我们灵动 的人 以求达到某 0 种 目标有悖心力而为 ,或者被一种 缺失 人 性 的东 西牵 着鼻 子 走 而忧
长久 以来 ,因循李商隐 “ 春蚕 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的 诗句 ,教师被喻 为蜡烛 。蜡烛是什
么?在我看来 ,是一种单边 的无生
高起来 ,很多教师也 因此将其 当作
自己的第二个家 ,将其 变成 理想 的 栖息地 ,甚至为其不顾后果地奉献
自己 的一 切 。 如 果 ,是 为 了某 种 目标 而 违 背
篁 虑。
期 几天前 ,我们 几个 年纪大一点 的人 ,特地赶 到曾工作 过的学校 ,
一
而最让我迷惑不锵的是 ,他们 的病为什 么非要拖到不可救药 的地
步 !他 们 带病 工 作 ,死 而 后 已 ,甚
种常规 的生活状态 。 这种被动式 的带病工作 ,耗损
痛看朋辈成新 鬼 ,忧 向疾病为
闲文 。 ( 作者单 位 :湖北武汉 市新洲 区实 验高 中)
责任编辑 赵霭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