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合集下载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教案《爬天都峰》教案1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

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理解带生字的词。

重点理解:似乎:好像。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质疑问难。

4.试读课文,纠正字音。

文中除“发”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读准“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发颤”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似乎”的“似”读(sì)不读(shì)。

《爬天都峰》精选练习题参考

《爬天都峰》精选练习题参考

《爬天都峰》练习题参考《爬天都峰》精选练习题参考通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生词,今天语文网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同步练习题,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爬天都峰》练习题参考篇1一、听写词语山峰、陡峭、铁链、似乎、苍白、仰望、咱们、奋力、辫子、笑呵呵、勇气、居然、忽然、终于、决心、力量、白发苍苍二、多音字fā( ) xiāng( ) sì( )发相似fà( ) xiàng( ) shì( )三、形近字峰( )连( )勇( )陡( )仰( )蜂( )链( )涌( )徒( )昂(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居然( ) 似乎( ) 忽然( ) 汲取( )鼓舞( ) 笔陡( ) 奋力( )我能拼fēng dǐng yǒng qì biàn zi( ) ( ) ( )jū rán yǎng tóu fèn lì( ) ( ) ( )我能辨决( ) 峰( ) 顶( ) 陡( ) 优( )诀( ) 蜂( ) 项( ) 徒( ) 忧( )要认真观察思考呀!我会选居然果然忽然虽然张小红同学( )学习成绩很好,但身体却非常弱。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 )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

中华健儿( )不负重望,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了金牌大丰收。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终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意思——一取得——┌───┬───┬───┬───┬─────┬─────┐│要查字│ 音节│ 音序│ 部首│ 再查几画│组两个词│├───┼───┼───┼───┼─────┼─────┤│ │ │ │ │ │ ││ 陡│ │ │ │ │ │├───┼───┼───┼───┼─────┼─────┤│ 攀│ │ │ │ │ │├───┼───┼───┼───┼─────┼─────┤│ 念│ │ │ │ │ │├───┼───┼───┼───┼─────┼─────┤│ 勇│ │ │ │ │ │└───┴───┴───┴───┴─────┴─────┘四、选字填空。

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案

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案

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爬天都峰》全文。

生字词卡片。

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有利于学生阅读和讨论的环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否曾经爬过山,爬山的经历和感受。

4.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座山,写一篇关于爬山的短文,可以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5.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反思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业完成情况。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访谈评估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6.2 评估方法:作业批改和课堂互动记录。

小组讨论观察和记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知识点及练习题

【知識點】生字詞:爬、峰、頂、似、蒼、仰、咱、奮、辮、勇、居頂峰、似乎、忽然、白髮蒼蒼、咱們、奮力、終於、辮子、勇氣、決心、居然、力量、仰起詞語解釋與運用:(1)奮力:充分鼓起勁來,造句:我們奮力攀登,終於到達了山頂。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造句:平時很老實的小明,今天居然和同學打起架來。

(3)終於:最後,末了(跟“始”相對)。

造句:經過幾個月的鍛煉,我的體質終於增強了。

(4)決心:堅定不移的意志。

造句:同學們決心在學校運動會上為班集體爭光。

近義詞:汲取——吸取、奮力——努力、鼓舞——鼓勵居然——竟然、紀念——懷念、終於——終究反義詞:高——低、仰——俯、筆陡——平坦、奮力——鬆懈本課易錯字:仰、爬、勇需要掌握的句子:描寫景物的句子、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

知識掌握:背: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1)這段話寫出了天都峰的兩個特點:(高)和(陡)。

描寫天都峰高的句子是: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描寫天都峰陡的句子是: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2)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於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氣)。

(3)爬啊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終於”指在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的共同努力下爬上了天都峰頂。

【練習題】(1)同音字:爬()扒()耙()峰()風()瘋()似()寺()飼()仰()養()癢()辮()辨()辯()遍()蒼()倉()奮()憤()糞()居()拘()鞠()勇()永()(2)形近字:峰()蜂()逢()頂()領()項()蒼()艙()搶()仰()迎()柳()勇()通()湧()居()據()鋸()似()擬()(3)選詞填空:似乎、忽然、終於、居然①他平時成績不太好,可是這次考試()考了全班第一。

《爬天都峰》小学语文精彩教案

《爬天都峰》小学语文精彩教案

《爬天都峰》小学语文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天都峰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运用生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生字词的训练,并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生字词。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热情高涨。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原文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案

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案

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天都峰的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看法,引出本课课题《爬天都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爬天都峰的过程和感受。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2. 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3. 回答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够成功爬上天都峰?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户外活动,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本节课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及作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及作业

17 爬天都峰【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一黄山四绝【奇松】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

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

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

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其中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30余株。

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于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黄山无石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计数。

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怪石】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

其中著名的怪石有“飞来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等。

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

【云海】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特别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而波涛汹涌、白浪排空,黄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东海、前海、后海。

【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紫石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

黄山温泉由紫石峰下喷涌而成,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阅读课文段落,完成后面练习。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我的小辫子,()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1.根据课文填空。

2.补上缺的标点。

3.写出这段话说明的道理。

●二、写你生活中一次印象深刻的谈话,注意写出人的神态、动作、语言。

学习小结:
爬天都峰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妹妹。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思考.练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填空,读一读,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我()向峰顶爬去。

(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

4.抄写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