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和____。
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7、192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_____与____的关系。
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_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_____,它包括了解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C儿童的年龄特征D教师实际水平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的明确D情感深厚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2.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C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A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10.下列( D )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1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1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九)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九)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________学习和探究学习。
2.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政治)课与________的教学。
3.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___、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4.在我国,学科课堂标准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__式两种。
5.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新的“三中心”即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和________中心。
6.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__。
7.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形成了“六艺”教育。
“六艺”是________、乐、射、御、书、数。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________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9.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外性、稳定与非稳定性和________。
10.晚上睡觉前背诵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受到________抑制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11.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记忆1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是( )。
A.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C.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14.教师获取报酬主要通过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和( )来体现的。
A.带薪休假B.政治地位C.有偿家教D.教师节15.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
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2021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七)

2021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七)(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2道小题,每小题l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学是( )。
A.学生学的活动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 ( )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建立。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冯特D.詹姆斯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贝尔4.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大教育论》D.《教育心理学》5.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B.教育为谁服务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教育怎样培养人6.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8.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
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9.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1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11.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12.反映了教育内部因素之外,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的是( )。
A.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经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1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七)

2021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七)(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2道小题,每小题l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学是( )。
A.学生学的活动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 ( )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建立。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冯特D.詹姆斯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贝尔4.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大教育论》D.《教育心理学》5.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B.教育为谁服务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D.教育怎样培养人6.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8.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
A.教育实验观察B.严格控制的观察C.全结构式观察D.教育现场观察9.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D.实质教育1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11.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12.反映了教育内部因素之外,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的是( )。
A.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经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押题主观题题目作答(七)

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押题主观题题目作答(七)作答要求:闭卷作答,完全模拟考场真实水平。
不要求答的有多么好,但是要求求真。
在解释概念原理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一、案例分析题1.材料:在一节自然科学课上,吴老师一上来就问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或者喝到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水是白色的!还有的学生说:“大海是蓝色的,所以水是蓝色的!”也有同学思考了一会儿,对老师说:“我去过漓江,那里的水是碧绿色的!“我去过九赛沟,那里的水也是绿色的!”紧接着,吴老师拿出一杯牛奶和一杯白开水,又问道:“水和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们陷入了沉思,都知道牛奶也是白色的,那么水也是白色吗!课堂上立刻安静了下来,一些学生在下面悄悄讨论,吴老师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学生:“在常温和常压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它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而我们看到大海河流、湖泊的颜色不同,是因为太阳光照射、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等原因导致的。
学生们听了描述后,也终于明白了生活中水的真正颜色。
(1)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为什么不同学生的回答不一样。
(2)结合实际和建构主义的观点,谈一谈教师应如何教学。
【答】2.材料:我在上公开课《九色鹿》课文时,讲到了九色鹿得知昔日那个被自己救起来的人却恩将仇报时很气愤,课堂掀起了一个高潮,大家都在气愤地谴责。
突然,一位同学的饭盒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同学楞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那位同学更是看着我,顿时脸都红了。
我马上笑着说:“瞧,连饭盒都气愤地跳出来了。
”孩子顿时大笑,那孩子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我便再借机说:“那就请饭盒的主人来表现一下气愤吧!”那孩子顺利读完了,还迎来了其他同学的掌声,他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问题:(1)评析老师对“饭盒事件”的处理。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
【答】3.材料:某重点中学初二学生周某认为自己天赋较高,教师每天授课内容知识点少,很容易就学会,因而不用着急学习,初三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就能考入重点高中。
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四套)202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它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七)一、单项选择题1.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的依据是()。
A.是否控制观察环境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2.新课改强调学习评价要淡化甄别,重视()。
A.选拔B.评优C.发展D.检查3.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B.发现学习、尝试学习、分组学习C.体验学习、讨论学习、分化学习D.转移学习、分配学习、小组学习4.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5.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选择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6.()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必要前提。
A.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B.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C.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D.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B.商C.周D.秦8.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
下列不属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的是()。
A.道德情感B.道德行为C.道德意志D.道德动机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0.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1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12.要想了解家长对学生参加劳动所持的态度。
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调查法13.班集体是一个以()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
A.直接交往B.间接交往C.相互沟通D.个人与集体相互作用1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性B.多样性C.模糊性D.低级性15.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再到(),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
A.道德标准B.道德意志C.道德习惯D.道德信念1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洛克1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18.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规范性B.历史性C.客观性D.强制性19.教学规律是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的联系。
A.主观B.客观C.偶然D.不稳定20.()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与调节。
A.教学评价B.学习策略C.教学监控能力D.教学组织形式21.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上的相互关系是()。
A.人际互斥B.人际沟通C.人际关系D.人际交往22.大宝是一名大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他倾向于从现实问题出发联系到抽象问题,再从抽象问题回到现实问题中去。
大宝在学习方面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B.外倾C.系列性策略D.整体性策略23.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是由()第一次完整陈述出来的。
A.杜威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罗伯特?塞尔曼24.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B.教学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25.班级管理的各项原则中,()是社会主义民主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A.全员激励原则B.自主参与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通情达理原则26.在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时,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对人不对事B.尊重学生人格C.轻易作出结论D.多作主观判断27.下列哪项属于学生的权利?()A.民主管理权B.教育教学权C.受教育权D.科学研究权28.()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A.家长B.学生C.教育者D.受教育者29.()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3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二、填空题31.“月明星稀”是感觉的__________现象。
32.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也称为__________。
33.情感包括理智感、__________和美感。
34.比较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和异类比较。
35.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__________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6.《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__________。
37._________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38.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盛行于__________世纪。
39.按人的气质类型分类,林黛玉属于__________,鲁智深属于__________。
40.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41.晕轮效应42.教学模式43.分组教学44.组织策略45.第一印象46.德育方法47.抽象思维48.无意想象四、案例分析题49.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拉拉扯扯,做做停停,家长对于这个孩子无可奈何,而孩子非常喜欢看电视,常常因为看电视影响做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我给家长的建议是:以看电视作为奖励的刺激物,只有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者只有孩子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看电视。
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在完成作业的速度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请你用学习理论的知识分析一下此案例。
50.齐老师于课堂中看见一只蝴蝶在学生面前飞来飞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齐老师首先让学生驱赶蝴蝶,然后突然说:“下面请同学们以我们刚才的情景打一个词牌名。
”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齐老师把答案告诉了他们——“蝶恋花”,然后解释道,“你们就好像祖国的花朵,蝴蝶在你们面前飞来飞去,不就是这种意思吗?”学生们哈哈大笑,于是齐老师接着讲新课。
请结合相关理论对案例中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育观察法的分类如下:(1)根据是否控制观察环境,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4)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5)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可分为叙述观察法、取样观察法和评价观察法。
2.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新课改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要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3.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新课程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绩,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6.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提高教师道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必要前提。
7.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夏。
8.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一般来说,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9.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是指围绕全班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10.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风等。
11.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因素构成。
12.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略。
13.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班集体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
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
14.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承担着很多职责,担任着很多角色,因此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5.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再到道德习惯,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
16.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教育家是杜威。
17.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略。
18.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
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
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19.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学规律是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着的。
教学规律区别于教学原则,教学原则不是教学规律。
20.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积极而主动的评价、反馈和调节。
它具有能动性、评价性、调节性、普遍性和有效性等。
21.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社会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发展变化决定于交往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题目中四个答案都是与人际有关的概念,要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2.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采用整体性策略学习的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从现实问题出发联系到抽象问题,再从抽象问题回到现实问题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