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类型
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m u t ne f t we m b in b t o Ni ia r a i n. The b t m i ou l ldo oson ft ds o so he Lo r Ca ra o t m utt ng Fo m to iu n s a ga l t e o he
S na n yn o ma in a dt eb o lsi—i e t n ft eP r in Qi i o ma in wa eiv d t iin De g ig F r to n h ica t l so eo h e m a x aF r to sb l e o c m e
De ., 00 e 2 8
四川盆 地 东 南 部海 相 层 系优质 烃 源 层评 价
以丁 山 1井 为 例
付 小 东 , 建 中 , 格 尔 秦 腾
( 国 石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无锡 石 油 地 质 研 究 所 , 苏 无 锡 2 4 5 ) 中 江 11 1
m i n Lo t n Fo m a i a ng a r ton,b a k ud t ne he Low e l ra oto ng a r a in a a k lc m s o soft r Siu i n b t m Lo m xiFo m to nd blc
质 泥岩 为 中等烃 源岩 。川 东南 地 区 多套 优 质 烃 源 岩及 再 生烃 源 的存 在 , 该 区的 油气 勘 探 提供 了丰 富 的物 质 基 础 。 为
关 键 词 : 源 岩 , 生 烃 源 ; 山 l井 ; 东 南 烃 再 丁 川
中图 分 类 号 : 1 2 1 5 TE 2 . 1 文献 标 识码 : A
川西北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物质基础——优质烃源岩

川西北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物质基础——优质烃源岩腾格尔;秦建中;付小东;李武;饶丹;张美珍【摘要】川西海相油气勘探程度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薄弱.通过区域地质、烃源岩形成环境、有机地化和有机岩石学等综合研究,重点探讨了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情况.龙门山北段海相油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好,主要有筇竹寺组、大隆组优质泥质烃源岩和栖霞组、茅口组优质碳酸盐岩烃源岩,而泥盆系烃源岩分布有限,奥陶纪-志留纪缺乏优质烃源岩形成条件.该区经历过大规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和后期破坏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对川西海相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预测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和川西坳陷深处具有良好的海相油气勘探前景.【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8(030)005【总页数】6页(P478-483)【关键词】生烃潜力;油气显示;海相烃源岩;大隆组;古生界;中生界;龙门山北段;川西北地区【作者】腾格尔;秦建中;付小东;李武;饶丹;张美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龙门山逆冲推覆带及川西坳陷隐藏着勘探潜力巨大的海、陆相油气聚集带,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三叠—侏罗系海陆过渡相、陆相层系一直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重点之一,而海相层系因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油气勘探程度低,成藏条件研究薄弱[1~7]。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特征与分布梁英波*, 张水昌, 朱光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龙潭组是中国南方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以含煤为主要特征。
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烃源岩发育区主要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由深灰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和灰质泥岩以及黑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组成,普遍夹薄煤层(王宓君等,1989)。
发育区向北和东逐渐过渡为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称为吴家坪组,主要由低有机质丰度的灰岩组成,不属于烃源岩。
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和三叠系气藏的主要气源岩(马永生等,2005;朱光有等,2006)。
目前在川东北龙潭组烃源岩发育区已经发现了飞仙关组和长兴组气藏群,探明储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
由于四川盆地北部龙潭组埋藏较深,烃源岩样品采集困难,另外晚二叠世扬子台地沉积环境差异大,致使对龙潭组烃源岩的分布与生烃潜力的评价滞后于勘探。
本文通过大量样品的有机碳热解、成熟度、生物标志物和生物薄片分析,系统的描述了龙潭组烃源岩的生油气潜能和有机质类型等特征,并勾绘出了龙潭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其在四川盆地北部的发育状况。
1. 龙潭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1.1 有机质丰度、类型及其来源龙潭组的泥质岩类有机碳丰度很高,在采集的84个样品中TOC 大于2.0%的样品超过了80%(表1),平均达4.37%,最高达12.72%,属于非常优质的烃源岩。
龙潭组中的灰岩或泥灰岩样品TOC 很低,在近200个样品中超过75%样品低于0.5%,平均TOC只有0.36%,生烃潜力有限。
因此,龙潭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类。
龙潭组煤岩和泥岩干酪根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2‰~-24‰和-24‰~-26‰间,属于Ⅲ型有机质,以生气为主。
通过对河坝1井和华蓥山煤矿龙潭组泥质烃源岩切片分析,烃源岩样品的薄片中线体植物残片十分丰富。
线体植物是生存在1300Ma~第三纪的螺旋管类(类似褐藻),属于海陆交互相水生植物。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储层的认识及其意义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储层的认识及其意义倪超;郝毅;厚刚福;谷明峰;张力涛【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2【摘要】四川盆地中部下侏罗统大安寨段可划分为三个亚段,主要由暗色泥页岩、结晶介壳灰岩、泥质介壳灰岩三种岩性构成.暗色泥页岩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是主要的烃源岩,滨浅湖高能滩相结晶介壳灰岩一向被认为是主要储层,其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露头地质调查、岩心和薄片观察、物性资料及试油资料的分析表明,浅湖—半深湖较低能滩相含有机质泥质介壳灰岩是主要的储集层和产层,单层厚度薄,但累积厚度较大,分布面积广,常夹于暗色泥页岩中,源储一体,更有利于成藏.这类泥质介壳灰岩的壳间孔构成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壳间孔平行于壳体的长轴方向排列,并常见黑色有机质充填.认为四川盆地大安寨段的油气勘探方向可由结晶介壳灰岩向含有机质的泥质介壳灰岩拓展,浅湖—半深湖较低能滩沉积相带可成为新的勘探领域.初步预测大安寨段上部的一亚段新增有利勘探面积6100 km2,中部的一三亚段新增有利勘探面积6600km2.【总页数】12页(P45-56)【作者】倪超;郝毅;厚刚福;谷明峰;张力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储集层微观结构及油气意义 [J], 庞正炼;陶士振;张琴;杨家静;张天舒;杨晓萍;范建玮;黄东;韦腾强2.考虑基质孔缝特征的湖相致密灰岩类型划分——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J], 田泽普;宋新民;王拥军;冉启全;刘波;许启鲁;李扬3.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主控因素 [J], 杨光;黄东;黄平辉;闫伟鹏;杨天泉;戴鸿鸣;林建平4.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含云质储层成因研究 [J], 邓燕;黄东;米鸿;金涛;闫伟鹏5.含泥质灰岩储层的测井流体识别要要要以中东YL-DS油田为例含泥质灰岩储层的测井流体识别要要要以中东YL-DS油田为例 [J], 刘忠明;吴见萌;葛祥;冷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
寒武统为例
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评价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该地区烃源岩具有高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有机质含量一般大于2%,成熟度在0.8%-1.3%之间。
同时,烃源岩具有
良好的烃源潜力和热演化程度,是形成油气的有利烃源岩。
其次,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突出。
在烃源岩中,富集了一系列与有机质相关的元素,如碳、氧、氢、氮、硫等。
其中,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含量与其可溶性有机硫同步增加。
此外,烃源岩中还富含大量的痕量元素,如铁、镍、钼、钴、铜等,这些元素也是烃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该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前景。
该地区处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崛起带,是天然气和油气的主要勘探区域。
此外,该烃源岩处于富水气区,具有良好的热演化条件和成藏空间,处于勘探热点区域。
综上所述,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具有高演化海相烃源岩的区域,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突出,是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80
1.35 1.63 2.56
0.16 0.78 6.14
裂 缝 -孔 隙 型
川东
裂缝型、裂 川东、川
缝-孔隙型 南、川西南
裂缝-孔隙 川东、川南、 型、孔隙型 川西南、川中
6 T1j1 石灰岩、白云岩
200
1.58
0.01 裂缝-孔洞型 川南、川东
7 T1f2+3 8 T1f1
第 33 卷 增 刊 2
2012 年 12 月 文 章 编 号 :0253-2697(2012)S2-064-10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Vol.33 S.2
Dec. 2012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洪海涛 杨 雨 刘 鑫 陈 文 夏茂龙 张 静 王蜀源
0.84
<0.01 裂缝-孔洞型 四川盆地
11 P2q
石灰岩
100
1.09
<0.01 裂缝-孔洞型 泸州、自贡
12 C2h
白云岩
6~40 5.49
0.5~2 裂缝-孔隙型
川东
13 14
O1 ∈2+3
白云岩 白云岩
40 8~60
2.33 2
碳酸盐岩气藏在四川盆地油气生产中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前人已对 上 三 叠 统 以 下 的 海 相 碳 酸 盐 岩 储 层做了大量深入细致 的 研 究 工 作,得 出 了 很 多 具 有 阶 段性指导作用 的 重 要 认 识 。 [1-3] 从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四 川 盆 地 碳 酸 盐 岩 勘 探 取 得 了 突 飞 猛 进 的 进 展 ,随 着多个勘探重大发现,地 质 认 识 和 勘 探 理 念 也 在 不 断 更新。以前人的研究 成 果 为 基 础,笔 者 对 该 盆 地 碳 酸 盐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四川盆地碳酸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杨克明【摘要】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通过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钻井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及沉积相资料,推测雷口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大邑—温江—彭州—广汉及孝泉地区,烃源岩厚度达250~350 m,有机碳含量为0.4%~0.6%.川西雷口坡组烃源岩形成于生物生产力较高、水动力较弱、海水循环受限、盐度较高、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缺氧和沉积速率较低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烃源岩有机质的保存.川西地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综合分析表明,该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类型较好;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中常见固体沥青和超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指数TI为12.5%~98.03%,主要为Ⅱ1-Ⅱ2型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浮游生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The Middle Triassic Leikoup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marine target f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in recent years. Geochemical analyses were made with rock samples from the Leikoupo Formati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sedimentary data were studied. Source rocks in the Leikoupo Formation mainly distribute in Dayi, Wenjiang, Pengzhou, Guanghan and Xiaoquan. They are about 250-350 m thick, and have a TOC content of 0.4%-0.6%. The sourc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ith high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quiescent depositional setting, restricted seawater circulation, high salinity, anoxic bottom water and low deposition rate, all favor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inorganicgeochemistry and organic petrology indicated that, the source rocks in the Leikoupo Formation displayed a low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with good organic type. Solid bitumen and ultramicro macerals were observed on photomicrographs. Organic type index ( TI) ranges from 12.5%-98. 03%, indicating Type Ⅱ1-Ⅱ2 source rocks. Organic matter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hydro?plankton, showing a good hydrocarbon potential.【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9页(P366-374)【关键词】生烃潜力;烃源岩;雷口坡组;中三叠统;四川盆地西部【作者】杨克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成都 6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5近年来,川西地区多口钻井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川西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雷口坡组也成为川西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之一。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类型与生烃潜力

第3 3卷 第 1 期
OL& G SG O O Y I A E L G 21 0 2年5 2 1 ) 1 0 1 0 5 9 8 (0 2 0 — 0 0—0 9
四川 盆 地 二 叠 系烃 源 岩 类 型 与 生 烃 潜 力
刘 金之 高 张殿 徐美 唐瑞 全有 , 钧 , 波 , 伟 ’ 娥 , 鹏
( . 国石 化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京 10 8 ; 2 中 国石 化 华 北 石 油 局 , 南 郑州 7 20 ) 1中 北 003 . 河 10 0
摘要 : 通过 野外和岩心样 品系统采集 , 四川盆地 二叠系烃源 岩元 素组成 、 okE a、 同位素 组成等地球化 学参数分析 , 对 R c—vl碳 确立 了二叠系烃源岩干酪根类型 以I型为主, I 局部存在 I型或 Ⅲ型 ; 利用烃源岩 T C和热解生烃参数探讨 了其 生烃潜力 , O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高于灰岩 , 生烃潜力大。 同时, 于高演化海相泥岩和灰岩 生烃 潜力进行 了恢复 , 出了高演化泥 岩 对 提 和灰岩生烃潜力的恢复对客观评价 我 国南方高演化碳 酸盐岩具 有一定 必要性。 四川 盆地二叠 系烃源岩 热演化程 度普遍 高, 已达到高一过成熟 阶段 ; 早 自垩世 二叠 系烃源岩进入 生气高峰有利于后期 天然气聚集成 藏, 我国南方海相 上组合 在 为
so e a e a h g e OC, n r ae o e ta o y r c r o e e ain t a i so e . e r so e h v t n sh v i h r T a d g e trp tn ilfrh d o a b n g n r to h n lme t n s W e tr d t e h — d o a b n g n r to tnt l fmai r c r o e e a in poe i so rne mud t n e a i so e t ih t e ma trt wh c s n c s a so s nd lme tn swih h g h r lmau iy ih i e 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类型
四川盆地海相烃源岩按照岩性可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类型。
碎屑岩主要由灰、深灰、灰黑色泥质岩、黑色炭质泥岩和煤系地层组成,分布于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中二叠统下部梁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
碳酸盐岩的岩性主要为灰黑、深灰色泥灰岩和泥晶灰岩,广泛分布于中上奥陶统、中二叠统栖霞组至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
经查阅前人研究资料发现,四川盆地内主要的海相烃源岩大致分为以下七套: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灯三段烃源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中二叠统茅口-栖霞组烃源岩、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