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大纲
【学校】2024年高考大纲解读-备战高考必备!

【学校】2024年高考大纲解读,备战高考必备!导言大家好,我是哈密瓜老师。
高考对于每一个中国学生来说都是一场决定未来的关键考试。
2024年的高考大纲昨天刚刚发布,今天我将为大家解读这份备受关注的大纲,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第一部分:大纲的重要性大纲是高考备考的基石之一,理解并熟悉大纲内容对于高考的成功至关重要。
大纲提供了每一个科目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让我们知道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准备。
因此,了解2024年高考大纲的变化是备战高考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语文科目H1: 2024年语文科目大纲2024年的语文科目大纲相较于之前有一些变化。
在阅读理解方面,将更注重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提取文字中的表面信息。
作文部分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时时刻刻注重实际运用。
H2: 如何备战语文科目备战语文科目要注重多读多练多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多做一些习题,培养自己的解题技巧和答题速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思辨和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部分:数学科目H1: 2024年数学科目大纲2024年的数学科目大纲变化较小,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和题型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例如,对于函数和图像的关系,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利用函数关系描述图像的几何特征。
大纲中还明确要求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H2: 如何备战数学科目备战数学科目需要从基础知识出发,打牢基础。
各类题型的练习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常考题型,如函数、几何等。
此外,多做一些模拟题和历年真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解题速度。
第四部分:英语科目H1: 2024年英语科目大纲英语科目一直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2024年的英语科目大纲在阅读理解、听力和写作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
阅读理解将更注重考生对文章细节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听力考试将增加一些实际对话和信息交流的内容,写作要求将更加注重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024高考政治大纲

2024高考政治大纲一、前言本大纲旨在为2024年高考政治科目的命题和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明确考试内容、要求和考试形式,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高考政治科目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测试考生的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政治基础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商品、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
时事政治(1)国际政治形势:包括主要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
(2)国内经济形势: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3)社会热点问题:包括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运用能力(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建议。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一定分值,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型与分值分布: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其中,简答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论述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
五、复习建议与策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知识,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时事政治:考生应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提高运用能力:考生应通过大量练习和实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

2020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疫情背景下的高考之“变”变化一:考纲取消,命题无范围、更灵活2019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宣布。
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有人担忧,“取消划重点,整本书都成重点”。
一、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
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
两本考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3.试题分析(2020年有重大修订)在考纲和说明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届考生关注新题型、新动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对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分考查目标、解题思路、试题评析、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2023云南 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23云南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云南省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是面向云南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选拔性考试,旨在考查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社会常识。
二、考试目标1. 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考查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3.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 时事政治;4.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 试卷结构: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组成。
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多项选择题占20%,判断题占10%,简答题占20%,论述题占10%。
五、考试难度与能力要求1. 考试难度:以中等难度为主,适当增加难度较大的题目;2. 能力要求: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社会常识。
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备考建议1.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2.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 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4. 多做练习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5.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试评价与反馈1. 考试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2. 反馈建议:及时向学生反馈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
八、总结云南省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备考的重要文件,学生应该认真研读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多做练习题并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和努力,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山西高考大纲2023年高考各科目考试说明

山西高考大纲2023年高考各科目考试说明一、语文科目考试说明1. 考试内容:语文科目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和文学常识三个部分。
2. 阅读理解:考生需要阅读一篇或多篇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材料可能包括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3. 写作:考生需要根据所给的题目或材料,进行作文写作。
作文题目可能涉及社会热点、人生哲理、文学作品等。
4. 文学常识: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等。
二、数学科目考试说明1. 考试内容:数学科目考试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分析、概率与统计四个部分。
2. 数与代数:考生需要掌握数的性质、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等基本知识。
3. 几何与图形:考生需要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内容。
4. 函数与分析:考生需要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等内容。
5. 概率与统计:考生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的基本方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内容。
三、外语科目考试说明1. 考试内容:外语科目考试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个部分。
2. 听力:考生需要听取录音材料,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阅读:考生需要阅读一篇或多篇外语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 写作:考生需要根据所给的题目或材料,进行外语写作。
写作题目可能涉及日常生活、社会问题、文化交流等。
5. 口语:考生需要进行口语交流,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或进行情景对话。
四、理科综合科目考试说明1. 考试内容: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内容。
2. 物理:考生需要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定律、物理实验等内容。
3. 化学:考生需要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等内容。
4. 生物:考生需要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进化、生物实验等内容。
五、文科综合科目考试说明1. 考试内容: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内容。
高考政治40题文化部分答题大纲

40 题文化生活主干知识第一种一个微观小切口设问方式(要注意整本书的联系、材料信息)第一单元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或者论证(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反、正、动力和支持三个方面进行论证)(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根据材料体现出来的要素进行分析,如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等)二、运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证(1)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对内)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对外)因此,我们要提高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与二三四单元的结合)三、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分析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精神武器。
2024年高考政 治时政题大纲解析

2024年高考政治时政题大纲解析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政治这门学科,紧密联系着社会现实和国家发展,时政题更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在 2024 年的高考政治中,时政题大纲的变化和重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时政题在高考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考查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
通过时政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来的高考趋势来看,2024 年的时政题可能会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
例如,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俄合作等;国际组织的重要决策和活动,如联合国的相关议题。
对于国内政治,党的重要会议和决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都可能成为出题的热点。
二是经济领域的新动态。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诸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新的经济政策的出台、数字经济的发展等,都有可能在高考时政题中出现。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政治原理,以及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
三是社会民生问题。
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很可能成为高考时政题的素材。
考生需要从政治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理解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和举措。
四是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众多成就,如航空航天、5G 技术、人工智能等。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反映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意义,例如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
那么,考生应该如何应对 2024 年高考政治中的时政题呢?第一,要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
可以通过阅读权威的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
同时,要学会对这些新闻进行分析和思考,将其与所学的政治知识联系起来。
202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20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背景
题目在选材上更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为背景。
1.以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23题依托谈到的“钉钉子”精神;全国卷Ⅱ第18题依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
2.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为载体
全国卷Ⅱ第38题依托中国和希腊“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全国卷Ⅲ第14题依托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3.以实体经济发展为载体
全国卷Ⅰ第12题、第13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Ⅱ第13题、第14题、第15题等,全国卷Ⅲ第12题、第20题、第38题等,呈现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如创新、品牌、“走出去”等)、面临的问题等。
4.看重时间节点(周年或关键之年)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全国卷Ⅱ第23题依托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全国卷Ⅱ第39题依托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全国卷Ⅲ第39题依托兰考打赢脱贫攻坚战等。
新理念
1.“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2题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2题中的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全国卷Ⅱ第20题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卷Ⅲ第18题、第23题中的生态问题所承载的绿色发展理念、第38题中的《外商投资法》所承载的开放发展理念等。
2.“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39题依托人民政协70华诞考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卷Ⅱ第16题、第17题考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监察机关等的地位、作用。
3.“彰显文化自信”理念贯穿全国卷三套试题
全国卷Ⅰ第19题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第20题的丹顶鹤、第40题的传统村落,全国卷Ⅱ第40题的爱国敬业精神,全国卷Ⅲ第39题的艰苦奋斗精神等均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