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轻松搞定"货币政策"
2014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7小题.每题1.0分,共7.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当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出现挤出效应时,可以配合使用以消除挤出效应的政策手段是( )。
A 增加货币供给B 减少货币供给C 增加收入税D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当政府为克服经济衰退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会出现因利率提高而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此时配合的货币政策应旨在降低利率。
故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达到这一效果。
第2题北京延庆的冬季旅游处于低谷,大量第三产业人员失业,这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B 季节性失业C 结构性失业D 周期性失业【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的失业,广泛存在于农业、建筑业、旅游业等季节性较强的行业中。
题中由于冬季导致第三产业人员失业,属于季节性失业。
第3题何种政策组合会使得利率肯定下降,收入的变化则不确定?( )A 松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B 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C 松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D 紧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正确答案】:B如果中央银行意在使用货币政策将失业率降低2个百分点,那么( )。
A 政府支出会增加B 利率会下降C 居民消费会下降D 潜在GDP会增加【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中央银行用货币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会使货币供给增加,从而使利率水平下降。
第5题已知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a=15%,超额准备金率b=20%,公众现金持有率c=10%,如果央行增发货币H=100亿元,则货币供应量将增加( )亿元。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三)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三)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10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国考行测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国考的重心所在,职业培训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复习资料之经济常识,供大家备考学习。
「例题1」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
A.坚持维护群众利益,提髙人民生活水平B.坚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C.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D.坚持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专家详解: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坚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
故选B.误区提示:本题看似简单,但由于属理论政策,考生会因为记忆不清而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答题。
A 项即坚持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项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则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D项坚持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式。
「例题2」自从货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
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最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A.铸币B.商品货币C.纸币D.黄金专家详解: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其作用只是代表流通中的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相比而言,铸币、商品货币、黄金等货币形式因其本身有价值,即使受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升值、贬值现象,故选C.误区提示:本题易误选B.出现误选B项的原因在于考生对商品货币的概念理解不透,误认为商品货币比纸币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
1.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A.个人业主制企业B.合伙制企业C.合作制企业D.公司(法人)制企业2.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有()。
A.国有资产分级所有B.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C.国有资产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经营D.国有资产分散由各级政府经营3.政府预算赤字会()。
2014年国考终极密押卷:行测(四)答案

2014年国考终极密押卷:行测(四)答案华图教育一、常识判断1.A[解析]根据题意,凡主语涉及到货币、外汇的都属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范畴,显然CD 属于,B选项“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毫无疑问的属于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
只有A选项“转移支付”属于财税制度改革涉及的范畴。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2.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洛川会议召开于1937年,而晋绥干部会议召开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故可首先从时间上排除CD。
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性会议,主要是纠正了“左”的错误,确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故通过排除可知正确答案为B选项。
3.D[解析]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4.D[解析]根据题意A选项李白字太白,故A选项是以作者的字来命名的;B选项苏轼号东坡,故B选项是以作者的号来命名的;C选项徐宏祖号霞客,故C选项是以作者的号来命名的。
D选项范仲淹谥号范文正公,故D选项是以作者的谥号来命名的,与ABC均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C[解析] 九品中正制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一、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
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
二、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
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
三、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
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
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3、定品:即确定品级。
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
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
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预测题(附答案)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预测题(附答案)1.(单选题)随着新税收改革法令的通过,低收入纳税人每年将平均减少100元到300元的财税负担。
所以,税收改革将有益于低收入纳税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动摇上述结论?()A. 税收改革通过简化税收代码将为许多人节省他们计算税收的费用B. 税收改革通过取消对住房的补贴而使低收入纳税人平均每月增加960元的房租C. 低收入纳税人支持新税收改革法令D. 在新的税收下,有少量高收入的纳税人也会减少财税负担参考答案:B题目详解:属于通过削弱论据来削弱论点类试题。
题干中的结论是税收改革将有益于低收入的纳税人,其原因是低收入的纳税人每年所交的税有所下降,B项指出低收入纳税人虽然每年平均减少了100元到300元的财税负担,但每年却增加了960元的房租,不但没有得益,反而对其造成损失,严重地动摇了题干中的结论。
2.(单选题)加利福尼亚的消费者在寻求个人贷款时可借助的银行比美国其他州少,银行间竞争的缺乏解释了为什么加利福尼亚的个人贷款利率高于美国其他地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 个人贷款比银行做的其他种类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大B. 因为要支付相对高的工资来吸引胜任的员工,加利福尼亚的银行因为它们提供的许多服务向储户收取的费用比其他地方的银行高C. 因为加利福尼亚的银行存款和美国其他地区的银行存款都受相同的保险保障,它们的安全性并不比其他地区的银行存款差D. 加利福尼亚的银行向储户支付的利率比美国其他地区的银行低,因此在加利福尼亚,吸收储户的竞争较少参考答案:B题目详解:属于削弱题干的逻辑论证类试题,题干中的结论是加利福尼亚的个人贷款率高的原因是银行间缺乏竞争.B项表示银行对所提供的许多服务收费高才是加利福尼亚的个人贷利率高于美国其他地区的真正原因,而并非是银行间竞争的缺乏,削弱了结论。
3.(单选题)某乡间公路附近经常有鸡群聚集。
这些鸡群对这条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2014公务员行测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财政政策:税收、财政补贴等促使宏观经济总量变化。
货币政策:通过央行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
贴现率、发行政府债券、汇率等。
1、财政政策的运用“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企业倒闭→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信贷规模扩张→通货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
2、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货币供给量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息率下降→投资增加消费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消费减少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恰好相反。
1 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经济过热,央行可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消费。
反之,则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需求。
)
2 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一国货币升值,将不利于该国出口贸易,容易导致国际热钱的流入,有利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汇总(及答案)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汇总(及答案)1.(单选题)社会总需求是指对一国总产出的意愿购买量,它包括()。
广西人事考试网博汇教育A. 企业需求、家庭需求和政府需求B. 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出口需求C. 劳动力需求、要素需求和科技需求D. 工资、利润和折旧参考答案:B题目详解:社会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2.(单选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不带有国家的性质。
A. 部门一体化B. 自由贸易化C. 关税同盟D. 经济同盟E. 共同市场参考答案:B题目详解:自由贸易化要求贸易不受国家干预的自由化。
选B。
3.(多选题)垄断利润是()。
A. 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B. 资本家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额利润C. 资本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获得的超额利润D. 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E. 靠垄断地位获得的巨额利润参考答案:DE4.(单选题)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
A.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 社会分工C. 生产资料私有制D. 市场经济参考答案:B题目详解: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一般基础和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
所以,选B。
5.(单选题)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不包括()A. 劳动者B. 生产资料C. 生产工具D. 劳动对象参考答案:C题目详解: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劳动资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
劳动资料是一个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庞大物质系统,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劳动工具所加工的一切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就构成生产资料,这是生产力中的物的要素,劳动者是生产中人的要素。
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储备之经济篇

华图网校: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储备之经济篇2014年公务员考试已经启幕,很多考生已经投入到备考当中。
在这一阶段的心情就如同是夏日里酷暑的煎熬。
而一个解析透彻的分析就如同是徐徐清风,能够抚平焦躁的内心,在清静里备战省考。
一、走出备考的误区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的各个模块中,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不仅考察考生的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考察考生对时政热点的敏锐性。
部分考生认为常识部分的备考无从下手,往往是盲目的涉猎各种各种书籍,或是放弃这部分的备考,这直接暴露的部分考生对于常识部分的备考误区。
我们应当坚持一分都不能放弃的理念,放弃的不仅是分数,而是追逐自己梦想的机会。
常识判断部分并非无规律可循,考纲中明确说明测查考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这就告诉我们常识考试是结合热点考察。
那么在复习中是时刻关注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部门,以此作为复习的方向。
二、经济常识备考指导综合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部分考试的特点,从其体系上来讲,基本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块内容。
由于公务员考试不会对专业性要求太高,此部分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国家经济政策与经济成就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是公务员必备的工作素质之一。
无论笔试还是面试,对时事热点的考核贯穿于公务员考试始终,关注热点是考生备考期间必须下功夫去做的工作。
联系到经济学常识方面,我们可以从真题中看出,将经济学知识与国家经济政策、经济成就结合的题出现的次数也不少。
【例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2014年行测知识选择题

1 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在短期内会导致股票指数下降的政策是:()。
A. 银行存款利率上调,银行准备金全上调B. 银行存款利率上调,银行准备金全下调C.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银行准备金全上调D.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银行准备金全下调2 在我国,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由谁来回答?()A. 政府B. 生产者C. 政府和生产者D. 生产者和消费者3 下列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B.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C.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D.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4 我国采取的预防智力残疾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 食用盐加碘B. 食用盐加锌C. 食用盐加铁D. 食用盐加硒5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实施行政许可。
A. 其他国家机关B. 有关企业、事业单位C.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D. 其他行政机关6 对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等处理,或者因其他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
A. 依法判决予以撤销B. 予以变更C. 发回重审D. 驳回起诉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A. 基础性B. 能动性C. 协调性D. 主导性8 这份公文的发文机关标识应为()。
A. ××市人民政府文件B. 中共××市委文件C.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D. 中共××市委办公室文件9 某旅游者与旅行社签订一份由旅行社提供的合同,在该合同履行过程中,旅行社和旅游者对合同中“名胜古迹”含义的理解发生分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轻松搞定"货币政策"
2014年公务员考试报名陆续开始,“2014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轻松搞定"货币政策"”供考生参考。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调解经济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所采取的措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分别适用两种货币政策呢?一般来说,经济萧条时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相反,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总结一个口诀方便大家记忆:大萧条,要扩张;通货胀,紧缩忙。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与货币政策一同经常被提起的还有财政政策,学员对于两者的区别不是很明确。
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如何迅速区分两者?有个小技巧:看政策的实施主体是谁。
简单的说,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是银行,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是国家(财政部)。
比如下调利率这项措施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一般人都具备这样的常识,利率是跟银行有关的,显然这项措施的实施主体是银行,那么它就是一项货币政策。
再比如降低税率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我们都知道税率是财政部的事情,跟银行无关,那么它就是一项财政政策。
三、中国人民银行常用货币政策及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有以下几种: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等。
而其中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法宝”。
这些常用货币政策都是国考的高频考点,将这些常用货币政策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用一句口诀总结:公开业务买债券,下调金率再贴现,降低汇率利出口,利率低来消费巅。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买入债券、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再贴现率、下调利率都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降低汇率有利于出口,这些都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
那么反之,卖出债券、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再贴现率、上调利率都有利于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提高汇率有利于进口,这些都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下面我们以一道真题为例来验证我们总结的小技巧和口诀。
【例题】2010年1月18日和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这一政策属于(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这道题的题干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是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根据我们总结的小技巧,主体是银行就是货币政策,所以可以排除AC选项,剩下BD选项。
我们总结的口诀是公开业务买债券,下调金率再贴现,降低汇率利出口,利率低来消费巅。
只要属于口诀中的都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而题干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然不在这个范畴,所以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最后得出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