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离园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的离园教案

幼儿园小班离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留恋之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自我整理物品的能力,提高独立性。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离园的意义,知道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同学道别。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个人物品,如书包、画作等。
2. 学习与老师和同学道别的方式。
3. 回顾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感受离园的不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整理个人物品,道别的方式。
难点:感受离园的不舍,表达感激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模拟离园场景,让幼儿实际操作,体验整理物品和道别的过程。
2. 情感引导: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受离园的不舍,培养感恩之心。
3. 互动交流: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在幼儿园的美好回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离园场景图,故事课件,歌曲《再见》等。
2. 环境准备:营造温馨的离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再见》,引导幼儿进入离园情境。
2. 情景模拟:组织幼儿模拟离园场景,学习整理个人物品,与老师和同学道别。
3. 讲述故事:讲述一个关于离园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离园的不舍,培养感恩之心。
4. 互动交流: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在幼儿园的美好回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 总结:引导幼儿认识到离园是成长的一部分,鼓励他们勇敢面对。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在幼儿园的美好回忆。
2. 家长协助幼儿整理个人物品,培养独立性。
八、教学反思:1. 观察幼儿在离园场景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离园的认知和情感。
2. 针对幼儿在离园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方式:1. 观察幼儿在离园场景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整理能力和道别方式。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活,为升入小学做准备。
2. 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培养感恩之心。
小班安全不能私自离园教案

小班安全不能私自离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离园的危险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2. 帮助幼儿明白离园需要家长或老师的陪同;3. 引导幼儿学会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安排,不私自离园;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离园的危险性;2. 引导幼儿学会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安排;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明白离园需要家长或老师的陪同;2. 引导幼儿学会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安排。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图片、故事书;2. 老师准备,故事情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 幼儿准备,好奇心、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5分钟)。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观看一些图片,让他们看到一些孩子离园后发生的危险情况,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故事,引导思考(15分钟)。
老师讲述一则关于小朋友私自离园后发生的危险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离园的危险性,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不能私自离园。
3. 引导讨论,明确观点(10分钟)。
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能私自离园,需要家长或老师的陪同。
并且让他们明白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安排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4. 游戏互动,强化认知(15分钟)。
老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的力量,让他们明白只有和大家一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5. 角色扮演,巩固学习(10分钟)。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扮演家长和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离园需要家长或老师的陪同。
6. 总结提醒,课程结束(5分钟)。
老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再次强调离园需要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不可以私自离园。
并提醒幼儿,如果有需要离园的情况,一定要先和老师或家长商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于离园的危险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离园需要家长或老师的陪同。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他们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听从安排的必要性。
小班一周计划离园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4.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内容周一:文明礼仪教育1. 活动主题:争做文明小标兵2. 活动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 组织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知识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 演示文明礼仪情景剧,让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文明礼仪。
周二:环保意识教育1. 活动主题:绿色家园,从我做起2. 活动内容:- 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片,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 组织幼儿进行环保知识竞赛,提高环保意识。
- 指导幼儿制作环保手工艺品,培养环保观念。
周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1. 活动主题:我能行,我最棒2. 活动内容:- 组织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如穿衣服、整理书包等。
- 指导幼儿学习整理床铺、叠衣服等生活技能。
-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周四:艺术素养提升1. 活动主题:多彩世界,创意无限2. 活动内容:- 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亲子艺术作品。
- 播放幼儿艺术作品展示,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周五:团队协作精神培养1. 活动主题:团结互助,共创佳绩2. 活动内容:- 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拔河、接力跑等。
- 指导幼儿学会相互鼓励、关心和帮助。
-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亲子团队协作活动。
三、活动实施1. 活动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离园时间2. 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操场、教室等3. 活动组织者:班主任、保育员、家长志愿者4. 活动实施步骤:- 活动前,组织者提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活动中,组织者密切关注幼儿参与情况,确保幼儿安全。
- 活动后,组织者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幼儿反馈意见,为下一周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四、活动评价1. 评价内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效果、幼儿行为习惯等。
离园活动教案

离园活动教案教案一:目标:通过离园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内容:1. 准备活动:在离园前,告知幼儿们将进行一次观察游戏,带上纸和铅笔,准备观察并记录他们在离园途中看到的各种事物。
2. 出发观察:带领幼儿们一起出发,沿路观察并记录他们看到的事物,例如树木、花草、车辆、人们的活动等。
鼓励幼儿们多角度观察,并督促他们用准确的词汇和简单的图画进行记录。
3. 团队合作: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幼儿们相互帮助和合作,例如一起观察同一件事物并记录,或者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4. 分享总结:在返回园所后,组织幼儿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邀请他们互相交流、比较彼此观察到的不同或相似之处。
老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他们的观察结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2. 检查幼儿在纸上所记录的观察结果,评估他们用语言和图画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案二:目标:通过离园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活动内容:1. 准备活动:在离园前,准备一些放大镜、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并提前了解园外的一些自然景观、植物或昆虫等信息。
2. 出发观察:带领幼儿们一起出发,使用观察工具,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植物或昆虫等。
鼓励幼儿们用多种观察工具观察,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做出推测。
3. 探索发现:鼓励幼儿们主动探索自然,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新的发现。
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让他们感受到观察的乐趣和跟团队分享的重要性。
4. 团队合作:鼓励幼儿们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鼓励他们对他人的观察结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提问。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和兴趣表现。
2. 观察幼儿是否能合作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3. 听取幼儿的观察表达,评估他们对自然的了解和好奇心的培养程度。
幼儿园小班离园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离园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离园的意义和过程;
2.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
4.给幼儿留下愉快的离园回忆。
二、教学内容
2.1 离园的意义和过程
1.老师介绍幼儿园的离园制度和离园的意义;
2.通过玩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离园的基本流程。
2.2 独立自主能力培养
1.老师组织幼儿整理书包和铺床;
2.引导幼儿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用品。
2.3 合作能力培养
1.老师组织幼儿合作进行整理教室的活动;
2.通过引导,让幼儿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2.4 留下愉快的离园回忆
1.组织幼儿进行合影留念;
2.老师为幼儿制作小礼物作为离园纪念。
三、教学步骤
1.老师介绍离园的意义和过程;
2.幼儿玩游戏了解离园的基本流程;
3.整理书包和铺床的活动;
4.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用品;
5.合作完成教室整理活动;
6.合影留念;
7.分发离园纪念礼物。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离园教学内容。
通过游戏、收拾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离园的过程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和合作能力,留下愉快的离园回忆。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对于离园这件事是很在意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个活动,做好幼儿的心理引导,让他们更加愉快地离开幼儿园,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好铺垫。
小班离园安全教案30篇

小班离园安全教案30篇《小班离园安全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离园安全教案30篇!(1)小班防火安全游戏教案《着火了,怎么办?》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防火的粗浅知识和自救的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3、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1、收集火灾的案例及录像。
2、有消防车声音的录音带、湿毛巾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1、播放录音带,小朋友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什么事情了?2、这里有一段关于火灾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二)避免火灾的发生及自救的方法避免火灾的发生:出示图片1、(一个小朋友在玩火)这个小朋友这样做对吗?2、(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掉到床下的墙角了,一个小朋友在用火柴照明)小朋友这样做安全吗?小结:这两个小朋友的做法都不对,这样做容易引起火灾。
幼儿自救的方法:1、小朋友假如我们碰到火灾了,我们怎么做呢?(幼儿可自由讨论,拨打火警电话119;根据图标赶快离开现场,到邻居家呼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浓烟熏着晕倒;走安全出口等)2、刚才小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办法是打火警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
3、小结:我们拨打火警电话时一定要讲清楚自已家的地址,这样可以让消防员们迅速赶到你家来灭火。
4、那着火的时候,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呢?(三)消防演练1、播放消防演习视频,让幼儿自己观察,说出自救办法--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用灭火器灭火,从安全出口离开…….2、消防演习活动,组织幼儿迅速按规定的疏散线路带领幼儿有序下楼,集中到操场安全地带,再清点人数。
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幼儿快速、安全、有序地脱离受灾地点,做到无遗漏、无丢失、无伤害。
(四)活动结束总结幼儿在消防演习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加深幼儿多消防知识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 离园教案

幼儿园小班离园教案简介本离园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的学生,旨在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减少因离园而产生情感上的压力和不适。
本教案包含了离园前、离园时、离园后三个阶段的活动,涵盖知识点丰富,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顺利离园。
离园前活动一:温馨告别每一个学期的末尾,老师都会安排温馨告别仪式,给学生和家长们一个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需要在仪式上表现出谢谢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在获得表扬和礼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即将离开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们告别。
活动二:珍惜日常生活在离园前的日子里,老师要引导幼儿珍惜每一天在学校的时光,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度过美好的时光。
离园时活动一:礼物交换在离园时,学生和老师可以互相送礼物,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感,增加孩子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认同。
对于幼儿,一份小小的礼物,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
活动二:留影纪念在离园时,为了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老师提议与小朋友们拍照片留念,回家后还能和家人分享。
同时,一张班级照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回忆起一段快乐的时光。
离园后活动一:接待新生在小班离园后,新学期会有新朋友加入到小班中来。
老师要引导幼儿有怀旧情感,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班级生命力的不断续传。
活动二:家人陪伴幼儿园小班学生离园后,家长的陪伴和引导非常重要,他们要在家中继续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让孩子继续保持对学校和老师的好感。
总结通过上述各项活动,幼儿在离园前、离园时、离园后都得到了积极的引导,有利于他们切实地解决因离园而产生的情感困扰和不适。
同时,这种引导还可以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离园安全活动教案(6篇)

离园安全活动教案(精选6篇)离园安全活动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一)进一步了解入园、离园要注意安全,并能做到来园、离园要刷卡。
(二)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及保护本身本领,体会保护本身的紧要性。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来园、离园的视频及案例。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进一步知道来园要刷卡。
提问:小伙伴们,你们平常是怎样来幼儿园的呢?来了幼儿园以后应当怎么做?(二)视频播放,引导幼儿了解不刷卡离园的后果。
1.老师播放视频:小华被他的叔叔接走了。
2.提问:谁来接小华?来接的时候叔叔有无刷卡来园?3.猜想小华被接走后的故事。
4.连续播放视频:幼儿小华下午放学时被他叔叔(父亲的伙伴)接走,谁知他并没有把小华送回家,而是把他藏到一个隐秘的地方,继而给小华的父亲打电话勒索钱财。
警方破案后得知,他和小华父亲只是生意上的伙伴,常常去小华家,所以小华也认得他,这次由于赌博输了钱,找小华父亲借遭拒绝,因此怀恨在心趁其不注意拿走了小花的接送卡。
事后虽然小华获救,但对孩子的身心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5.提问:放学时我们应当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6.老师小结:离园时小伙伴们要安静耐性等待家长,不独立离开幼儿园,不和陌生人走。
家长必需凭卡接孩子,假如不是你的父亲妈妈爷爷奶奶,肯定要让他们给老师打电话交代清楚才能离园。
走的时候自动和老师说:“XX接我来了,老师再见”。
(三)找几名幼儿扮演家长模拟练习入园和离园。
离园安全活动教案第2篇教案背景:交通规定和交通标志是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碰到的,他们有本身的困惑和看法,但由于同学对交通方面的爱好不高,缺乏自动性。
“怎么才能使同学自动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教学当中呢?”这是我课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设计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游戏。
课前让同学到网上收集和交通有关的资料(可以让父母帮忙),课堂上我让同学以小老师的身份参加活动中,利用模拟情境游戏,调动同学学习的爱好,让同学通过亲身体验,取得交通方面学问,能够自发遵守交通规定,学会保护本身,做一个文明、有修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离园活动教案【篇一:小班一日活动教案】小班一日活动教案一、晨间自由交往目标:1.愿意将自带的玩具拿出来参与玩耍。
2.学习来园与老师及同伴打招呼。
3.认辨感兴趣的玩具。
准备:相应的电动玩具数个过程:1.指导幼儿选择区角玩玩具,鼓励幼儿把自带的玩具拿出来参与玩耍。
教师重点关注幼儿玩耍的状况,及时参与,与幼儿自然交谈。
2.幼儿围在教师身旁,让幼儿把自带的玩具拿出来展示,引起幼儿对自带玩具的关注,学习互相感谢的语句。
教师取用具有特色的玩具进行展示,让幼儿观赏。
在观赏中学习相应的声音,鼓动幼儿模仿。
二、户外活动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中要相互转换地看,从目标中看过程,从过程中看目标;)(要学会利用好不同的场景,让孩子获得参与的机会)1.愿意观看哥哥姐姐的活动,了解“许多”的含义。
2.尝试参与哥哥姐姐的活动,有运动的感觉。
准备:与大班联系,提出建构山洞的要求过程:1.带领幼儿在操场上游走(游走意味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运动),边看边说。
2.看哥哥姐姐搭建山洞,由教师带领幼儿“小火车进山洞”。
游戏反复多次。
三、生活活动——盥洗、喝水目标:1.辨认场景,学习找相应的入厕位置。
愿意接受老师帮助,及时入厕。
2.知道便后洗手,听相应的洗手儿歌进行操作。
(小班阶段的儿歌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暗示幼儿的操作;儿歌尽可能是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程序和要求,看成是提示幼儿规则的警句,能规范就规范,不能规范即以顺口溜的方式来表达)3.辨认毛巾上的符号,学习擦手。
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辨认男女厕位,帮助幼儿找到相应的厕位,提示幼儿及时地整理好裤子。
2.督促幼儿便后洗手,教师了解和关注幼儿的洗手方法,以念儿歌的方式提示洗手方法和步骤。
3.指导幼儿辨认擦手毛巾的标记,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毛巾。
要求幼儿把手擦干。
四、户外游戏——玩吹泡泡目标:1.知道牙刷可做吹泡泡的工具,愿意试玩,感悟快乐。
2.学习用相应的词语说泡泡。
准备:肥皂水、牙刷小杯子若干、泡泡枪一把过程:1.出示牙刷,让幼儿说说牙刷的用处。
2.教师示范,让幼儿感受牙刷的替代价值。
(幼儿没有经验可直接示范)3.取用工具,试玩吹泡泡。
教师关注幼儿的玩耍状态,及时与幼儿对话,鼓励幼儿边玩边说。
4.幼儿休息,教师用泡泡枪展示玩法,让幼儿说说泡泡的状态。
然后鼓励幼儿跟随教师抓泡泡5.让幼儿继续用牙刷玩泡泡,引导幼儿将泡泡吹到花草上或水池里。
鼓励幼儿边玩边说。
(此时的第二次吹泡泡。
工具相同,但吹的场景方式了变化)五、生活活动——盥洗、吃点心注:盥洗要求与过程同上(略)吃点心——重点在于用餐规则。
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座位和餐具,鼓励幼儿吃完点心。
六、游戏——纸团印画泡泡目标:1.感受废报纸的特性,对声音、变形感兴趣。
2.愿意团、搓等动作,自制小球,体验成功的快乐。
3.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印画。
准备:废报纸、水粉颜料、小框过程:1.让幼儿取用废报纸在教师带领下用抖动、搓揉、纸团还原等方式进行玩耍,听声音、看形态的变化,学说相应的词语。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制作多个纸团,让点数,区辨一筐和许多纸球。
3.出示颜料盘,辨认颜色。
教师演示操作程序,介绍过程和提出要求。
让幼儿进行印画练习。
教师重点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并督促幼儿在指定的场景中操作。
4.要求幼儿将纸团放回筐中,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泡泡回家了”把幼儿的作品圈画成一个个小家。
5.带领幼儿洗手。
七、户外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目标:1.愿意听教师唱歌,理解歌曲内容。
2.会相互拉手组成圆圈,跟随教师的歌声做相应的动作。
过程:1.老师唱歌,小朋友拍手(室内)2.带幼儿到室外操场上,学习手拉手,组成圆圈。
听着教师的歌声,跟随教师据歌词内容进行游戏。
反复进行。
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相应的象声词,如打气、爆炸等。
八、欣赏活动——小泡泡变变变目标:愿意欣赏教师的绘画过程,学说相应的物名,对这种形式感兴趣。
准备:教师准备泡泡画的范作、油画棒过程:1.边为印画的圆圈勾线,边数数,理解“许多”的含义。
2.在圆面上添画,变出幼儿常见的物品,学念相应的名词和象声词。
激起幼儿的联想。
九、盥洗(过程要求同上)十、生活活动:餐前准备、进餐、午睡1.认识餐具、展示相应的菜肴。
教师和幼儿交流已有的进餐经验。
提出进餐的要求。
2.组织进餐者重点关注幼儿的进餐情绪,在提供食量上注重差异。
鼓励幼儿愉快进餐。
3.餐后逐个指导幼儿擦嘴、漱口。
4.根据幼儿的进餐速度,及时帮助用餐完毕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桌面玩具,在指定的场景中安静玩耍。
5.组织幼儿午睡,关注幼儿对自己床位的辨认。
指导幼儿整齐摆放鞋子。
十一、起床、盥洗、吃点心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从上至下揉搓自己的身体部位。
感受苏醒操。
2.要求幼儿找到自己的鞋子,学习穿鞋。
3.盥洗、吃点心。
4.教师观察幼儿的仪表是否整齐,并及时帮助整理。
十二、户外活动——玩活动器具根据幼儿的进餐速度,由主班教师带领相关幼儿在低矮的活动器具上玩耍。
随时提示幼儿遵守规则。
十三、儿歌——泡泡变变变目标:1.能跟随教师的绘画学习相应的儿歌。
2.学习点数,说总数。
区分“1和许多”。
准备:白色铅画纸、油画棒、圆片物形若干、剪刀过程:1.教师在吧白纸上用勾线的方式画许多圆,边画边数,学习区分“1和许多”。
2.给圆圈添画,变常见物形。
同时,随事实念儿歌。
例如:小泡泡,圆又圆,我用彩笔变一变,哈哈——变出一个红苹果。
??3.教师当场将图画上的物形剪下,赠送给幼儿。
教师再用记号笔添画上五官。
(结合对五官的指认)。
十四、离园1.让幼儿取回自带的物品,教师再次检查幼儿的仪表,据需要及时整理。
2.互相道别,学说礼貌用语“大家再见”,教师关注每位幼儿,做到安全有序离园。
【篇二:小班一日活动教案】小班一日活动教案一、晨间活动:区域活动目标:1、熟悉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方法。
2、增进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准备:布置好各区域活动过程:1、互相问好,师幼、幼幼相互交流。
2、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进入活动,教师作好引导、观察。
3、整理活动区,适当讲评。
二、早锻炼:大型玩具三、晨间谈话1、点名2、谁是你的好朋友四、教学活动(一)朋友目标:体验没有朋友的孤独和有朋友的快乐。
准备:挂图、磁带。
重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小鹿没有朋友它就难过,有了朋友它就高兴的心情,感受朋友间的友谊之情。
过程:一、给幼儿讲故事,当讲到“小鹿在门口悄悄地流泪”时,提问,妈妈带小鹿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它为什么还哭?引导幼儿猜想小鹿哭的各种原因。
二、继续讲故事。
提问:小马、小羊搬来后,小鹿为什么笑了?三、总结概括,小鹿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没有朋友他就难过,有了朋友它就高兴。
四、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和好朋友在一起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觉得高兴?你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做什么事?怎么做去大家会非常快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玩。
五、课间操六、教学活动(二)蚂蚁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会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2、培养小朋友唱歌及表演的兴趣。
重难点: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
准备:1、活动前带小朋友到户外观察蚂蚁。
2、磁带、录音机。
过程:一、谈话:“我为蚂蚁想办法”,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教师提问:1、蚂蚁长的什么样?2、一只蚂蚁在洞口发现了一粒豆子,怎么才能搬进去?请小朋友为它想办法。
二、学习歌曲。
1、听录音,欣赏音乐。
2、教师示范演唱。
3、跟音乐朗诵歌词。
4、教师教唱歌曲。
5、分组演唱。
三、歌表演1、鼓励小朋友创编动作,教小朋友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学做游戏:“蚂蚁搬豆”。
七、户外活动:羊角球八、欣赏活动:才艺展示九、午后活动:音乐游戏《高人和矮人》十、午休安静入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小女生把头发上的发卡和皮筋摘下来交给老师。
十一、日常活动 |我的玩具大家玩目标:不独占玩具,愿意将自己的喜欢的玩具与大家分享。
过程:一、讲述故事二、提出问题1、小龙开始怎样做的?2、小龙后来是怎么做的?3、小龙为什么与小朋友一起玩的特开心?4、小结:“好孩子有了玩具大家玩。
”三、玩具大家玩1、教师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告诉幼儿这是怎么喜欢的玩具,它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请小朋友们也来玩。
2、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和玩法。
3、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玩具角玩。
4、观察孩子是否只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如何玩的?4、鼓励幼儿体会一个人在家玩和大家一起玩的不同感受。
十二、户外活动:海洋球十三、幼儿离园1、整理幼儿仪表、衣物等。
2、小结一日活动,复习教育教学内容。
【篇三:小班下午半日活动方案】小班下午半日活动方案1、小六班家长半日活动方案一、来园活动:(7:40-8:10)(一)晨间接待要求:(1)热情接待幼儿、家长,观察晨检牌,了解幼儿的身体情况,关注幼儿的情绪。
(2)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师生共同问好,提醒个别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二)桌面游戏:玩小花片、穿木珠等目标:(1)能自己选择内容,乐于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活动。
(2)活动结束能将玩具整理好并放回原处。
(3)鼓励个别幼儿积极参与桌面游戏。
二、晨间锻炼:(8:10-9:10)1、户外游戏:竹梯地垫指导要点:学习前滚翻时手脚要尽量靠近。
2、晨跑、韵律、早操韵律:踏浪。
早操:响铃操。
模仿操:扩指、小花猫上学校目标:(1)幼儿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与同伴一起活动。
(2)做操时动作有力,精神饱满。
三、谈话、点心活动:晨谈、点心(9:1 0-9:40)目标: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洗手。
2、能一口点心,一口豆浆,保持桌面整洁。
四、教学活动(9:40-10:20 )活动内容:怕冷的大恐龙(一)活动目标:1、能一页一页地翻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简单说出图上有什么。
2、能说出几种抵御寒冷的方法,知道运动可以使身体暖和。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感受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前知识准备:活动前已感知到冬天的寒冷。
材料准备:1、认识并知道恐龙有庞大的身体。
2、幼儿用书、故事磁带3、画有一个大恐龙的背景图。
4、自制一本大书《怕冷的大恐龙》。
5、提前一天发家长活动通知书。
(三)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恐龙图片问: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做客了?(幼儿回答)观察图片提问:“这只恐龙大不大?恐龙的旁边有什么?下雪天冷了,是什么季节啊?”(2)想办法为恐龙取暖。
“阿嚏,阿嚏,大恐龙真冷啊,小朋友想想怎样才能使大恐龙暖和起来?” (火堆、衣服、被子‘逐一出示放在图上,和恐龙比较大小’)2、倾听故事,并根据图片上的故事回答问题。
(1)出示大书,“老师这本书里也有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故事的名字叫《怕冷的大恐龙》。
(2)“冬天真冷啊,大恐龙到哪里去了,观察图片,学大恐龙说的话(要有冷的感觉)(3)“谁来帮助它了,小姑娘会对它说什么?(学说小姑娘的话)它的什么伸进来了,为什么身体不会进来?”(4)“谁来想办法了,小弟弟、小妹妹想了什么办法?”(5)“大恐龙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学小朋友说的话)恐龙的头上有什么掉下来了?”“刚才想了这么多办法,哪个办法最好?”(加深前面的办法)3、完整地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