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乡统筹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及对中国启示

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及对中国启示摘要:本文首先对西方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演变进行梳理总结,其次以发达国家为例分析评价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其做法,最后提出对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启示一、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的演变1.20世纪50年代后,对城乡发展关系有了一系列较深入的探讨,其代表人物:(1)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是这一时段研究的经典之作。
该模型奠定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认为经济增长和现代化,需要城市—工业加速的增长和向以城市社会为基础的社会转化,需要将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农业部门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因而城市掠夺农村的资源、资金和劳动力应理所当然。
(2)乔根森对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等假设进行再思考,指出农业剩余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认为从一开始就必须保持丁业和农业之间的平衡发展。
(3)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指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城市病”及“农村病”的根本途径。
与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不同,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不是把农业和农村作为工业化的一个工具,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发展目标。
托达罗认为,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不是依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而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但与此同时,这一模型对现代工业部门增加就业的结果持消极态度,没有揭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于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意义。
2.20世纪70年代后,城乡发展关系代表人物:(1)利普顿对城乡发展关系理论进行批判,认为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的实质就在于城市人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力,通过“城市偏向”政策使社会的资源不合理地流入自己利益所在地区,而资源的这种流向很不利于乡村的发展,其结果不仅使穷人更穷,而且还会引起农村地区内部的不平等。
(2)Corbridge认为“城市偏向”的症结,在于低廉的粮食价格以及其他一系列不利于农村的价格政策,偏向于城市工业的投资战略及由此引起的农村地区技术的缺乏,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落后。
国外城乡统筹规划经验及启示_冷炳荣

□ 冷炳荣,易 峥,钱紫华国外城乡统筹规划经验及启示[摘 要]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面对这一现实,研究选择英国、欧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从规划编制体系、政策设计和组织安排等角度,分析城乡统筹理念下国外地区规划经验及其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启示,包括采取整体的思维、整合的方法,平等对待、统筹考虑城乡区域;重视空间规划对区域统筹的纲领作用,以空间规划为平台,整合政府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突出村庄规划的实际运用价值,成果表达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实事求是地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城乡统筹;空间规划;英国;欧盟;韩国[文章编号]1006-0022(2014)11-0121-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Overseas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Leng Bingrong, Yi Zheng, Qian Zihua[Abstract] Presently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still has large regional gap and needs to be balanced. The paper studies UK, EU, and southKorea from planning compilation system, policy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analyzes their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experience: city and countryare equally treated in integration; spatial planning is a platform and program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village planning shall be practical andconcise to solve farmers’ problems.[Key words]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Spatial planning, UK, EU, Korea0引言面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事实,2013年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而城乡统筹是“五个统筹”中的重要内容。
城乡一体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城乡一体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李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邵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刘守英摘要: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农业支持率指标及有关数据,本文首先测算了各国农村、农业政策的转折点,然后对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社会政策、政治发展的转变规律进行了总结。
研究发现,在工业化早期,为加速资本积累,各国普遍会在推动农业增长的同时,抑制农村社会和政治发展,但在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将会存在一个经济与社会政策、政治发展逐步转向并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且从总体上看,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政策转向快于早发国家。
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工业化,国际经验,政策转向本文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城乡统筹发展基础领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本文研究也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对内开放背景下的结构改革和中国地区发展收敛模式研究”(批准号:71303043)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结构改革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异质性模式研究”(批准号:C13YJ790075)的资助。
一、工业化战略与农村、农业政策演变大约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人类社会才进入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
由于这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是同步的,因此众多研究都把工业化与近代国家的崛起联系起来(如罗宾逊、伊特韦尔,1982;钱纳里等,1989)。
到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基本上成了各国决策层的共识。
但恰如罗斯托(1962)指出的,只有超过一定门槛的投资率(至少10%),才能抵消人口增长的压力,使人均产出显著增加。
因此,能否把传统社会不到5%的储蓄率提高到门槛值以上,就成为各国经济能否起飞的关键①。
罗斯托(1962)曾据此测算出,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经济分别约在1783~1802年、1843~1860年、1830~1860年、1850~1873年、1878~1900年起飞。
国内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及启示

国内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及启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需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阶段,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国政府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湖北省咸宁市公共服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湖北咸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需要统筹城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注重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加拿大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张玉亮,2010):居民福祉机会平等;通过经济发展减少机会差别;所有加拿大居民享有质量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
加拿大政府通过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积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是在省级政府建立财政支出均等化体系;三是确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确保各省公共服务具有可比性,这样就可以确保居民跨省流动时不受影响;四是制定详细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细则与办法,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美国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也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在教育领域,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在医疗保障服务领域,针对贫困者和老年人分别设立医疗保险和医疗补贴,针对儿童设立专门的医疗补贴;在失业保障服务领域,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救济金,并积极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再就业的能力;在残疾人服务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残疾人受到各项特殊的照顾。
德国的均等化政策包含两个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8):国家层面上的均等化和区域层面上的均等化。
英国城乡统筹政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启示上

英国城乡统筹政策对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启示上)摘要:工业革命后,英国迅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早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教训后,英国政府开始了对城乡统筹政策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矛盾逐渐凸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
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中国,面临着与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几乎相同的城市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英国的城乡统筹经验,以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战略服务。
关键词:英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一、前言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其城乡统筹历史基本上反映了西方城乡一体化探索的全过程。
我们在研究英国历史时,不难发现英国城乡统筹政策及其演进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贡献。
如英国第一个制定了城乡规划法①,第一个建立了“田园城市”②,第一个实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③,第一个提出“卫星城”概念④,第一个实现了郊区城市化⑤等。
由此看来,英国是世界城乡一体化的一个试验基地,关于乡村发展、城镇化的许多新思想和新计划在英国得以实践和论证。
城乡统筹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经道路,二者统一于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
[1]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城镇化任务艰巨,“三农”问题突出,在处理城镇化快速推进与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矛盾的过程中,借鉴英国关于城乡统筹的理念与政策措施,对于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英国城乡统筹的历史背景(一)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失衡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开始了城市化步伐,并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在城市化早期,由于政府缺乏政策干预,导致城市迅速扩张而乡村逐渐衰落——乡村经济不断萎缩,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形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为了发展城市机器化工业,英国长达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许多农民被赶出土地,而在当时近代大工业还未完全建立,城市难以吸收和接纳大量乡村移民,结果这些剩余劳动力遭到了城市居民的鄙视、抵制乃至驱逐[2],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国内外城乡统筹实践及启示

国内外城乡和城市化起步时间较早,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早期,由于重城市和工业、轻乡村和农业,这些国家大都经历了城乡尖锐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了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协调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他们日益认识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大量措施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趋向一体化,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城乡的高度一体化,城市和乡村具有相近的生活水平。国外发达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成功实践,为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发。
一、 国外城乡统筹理论的发展
1
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央、 地区和地方三级组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 有序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
1 . 1 . 2 走“ 城市复兴” 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英 国的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把地区的复兴策略与整个城市的
收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3 — 0 6 修回日 期: 2 0 1 3 - 0 3 - 1 6 作者筒介 : 彭忠平 , 女, 汉族 , 1 9 6 3 年生 , 英 国伍斯特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 正处级 , 现任广西壮族 自治 区人 民政府发展 研究中心农村 经济研究处处 长 , 从 事政府决策咨询工作 , 目 前 主要研究方 向是农村经济研究、 城镇化研究 、 城 乡统筹发展研究 。
1 . 1 . 4 重视职业技术教 育 美国重视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 , 美国的“ 工读课程计划”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 了农 民的技能和素质 。 1 . 2 英 国
l 9 世纪英国城镇人 口占总人 口的 3 3 %, 2 0 0 1 年英国的城市化率为 8 9 %, 2 0 0 5 年达到 9 0 %以上。在城 市化进程 中, 英 国和其他国家一样 , 出现过“ 城市病” 和逆城市化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 , 英国通过建立由中
1 . 1 . 1 建立完善的农业保护政策体 系 美国始终确立农业作为第一产业 的重要地位 , 政府出台各种措施 直接扶持农业。如通过保护性收购政策和 目标价格支持相结合的做法来稳定 和提高农民收入 , 通过生产 灵活性合 同和反周期补贴等形式给予农 民直接收入支付。此外 , 在美 国联邦财政补贴项 目拨款的基础上 , 要求当地政府拿出一定 比例的配套资金支持农业。 1 . 1 .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 自 2 0 世纪 3 O年代 以来 , 美 国一直重视农村 的道路 、 水 电、 排灌、 市场等基础设施及教育 、 文化、 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 , 目前大部分乡村 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 城市相差无几。如 , 2 0 0 0年美国农村公路里程 3 0 0多万 k m, 占公路总里程的一半 , 虽然承担的运输强度不 大, 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1 . 1 . 3 健全推进城 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法律体 系 美 国从 2 0世纪 5 0年代后期起 , 政府制定 了一系列优惠 的郊区税收政策 , 鼓励工厂和居 民从都市迁往郊 区。
城乡统筹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

城乡统筹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日本日本的城市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期,1950~1977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从37.5%上升至76%,步入世界高水平之列。
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经济背景与我国当前虽有诸多不同,但在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和资源条件方面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均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规模狭小,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等。
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适应工业化、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通过立法和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政策与农村土地制度,并在解决与城市化、农地制度改革相关的农民利益保障问题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农村从土地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一)完善立法,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摆脱二战后的困境,日本在战后采取了“高增长、低福利”的发展战略,加之农业生产率下降和农产品需求相对萎缩等因素,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55年,城市工薪家庭人均收入为农户人均收入的1.3倍,1960年扩大至1.5倍。
上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开始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961年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将缩减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作为基本法的目标之一。
(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日本政府于1951、1952年先后制定颁布了《土地征用法》与《农地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制,保障了农民土地财产权,使他们能够通过土地权利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同时,为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对农地流转进行全面管制。
此后,农地制度的改革一直以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如何加快农地集中和扩大规模经营为中心而展开。
1962年和1970年,日本政府先后两次修改《农地法》,废除土地保有面积上限,撤销对地租的限制。
1975年制定的《农振法》允许农民经过集体协商,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条件,自由签订或解除10年以内的短期土地租借合同,以此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 乡统筹是我 国解决 “ 三农” 问题的一项 重要举措 。时至今
日, 国不同地 区正在开展试点工作 , 在全 也取得 了一些成绩 , 出现 诸如“ 苏南模式 ”“ 、珠江三角洲模 式” 上海模 式” 和“ 等典型 , 但在具 体的实旋 过程之 中也 存在一些问题 , 如何解决或完善是今后政府
程中国 内外的 “ 共性” 个性 ” 与“ 何在 , 目前情况 下应 如何搞好我 在 国的城 乡统筹。
一
、
理 论 与实践
( 1 论预设 一 理
“ 创新 ” 的概念和 创新理论是 由熊彼特在 1 2年出版的< 1 9 经 济发展理论> 书中首次提 出的 , 一 认为 创新 包括产品创新 、 术创 技
碑意义 的论文 — - 劳动无限供给下 的经济 发展>首次提出了完 _ ( , 整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式。 指出二元经济是发展 中国家在 他 发展过程 中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他针 对城 乡二元经济存在的突出 问题 , 出了区域整合 思想 , 提 认为 “ 区域是一个 整体 , 城市 只是其 中的一部分 ”即“ , 城乡一体”之后 , 。 美国发展 经济学 家拉尼斯和美
纬度 , 讨 国外对我 国的启示 以及相应 的对 策。 探 关键词 : 乡统筹; 城 理论预设 实践经验 启示借 鉴 :
作者简介 : 向生, 张 电子科技 大学政治 与公 共 管理 学院 20 07级行政 管理硕士 生; 张震 , 电子科 r 技 大 学教授 中图分 类号 : 9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 17 (0 8 30 8- 3 F 0 2 A 1 89 8一2 0 ) -0 2 0 0 - 0 :
展过程 [ 2
构理论 。 加拿大学者麦基在对亚洲一 些国家进行长期的研究后提
出了 D S K T E A O A亚洲城 乡关系理论 , 其核心就是城 乡—体化。 他
认为 由于城 乡两 大地理 系统的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
新 的空间形态 : 乡关 系 日以密切 , 乡之间 的传 统 差别和地域 城 城
继承 了 熊彼特 的创新 理论 。主要 从 制度 变革 的原 因和过 程入
手 。 出 了制度 创新模 型 , 实和 发展 了熊 彼特 的 制度 创新 学 提 充
说。 制度 创新 的动力在于个人 、 织和 社会 团体 为追求 自身利益 组 的最大化 而对制度结构 的改进。制度 的变迁可 以分 为内在 的动
和社会各界必须 关注的 问题 , 引起 理论界 的高度重视 , 也 发表 了
一
近现 代 以来 , 乡问题 一直很突 出, 多西方社 会学家和城 城 许 市理论学家对其进行 了诸 多研究 , 在这些西方知名学者 中具 有代 表性 的论述 主要有 : 国城 市学家 、 以英 社会 学家霍华 德为代表 的
囝 蛑匏 .
臻
界限日 益模糊 , 从而在 地域 组织结构 上出现 了农业活 动和非农业
市和 乡村优点 的理想城市 , 他称之 为“ 田园城市 ” 田园城市 实质 。 上是城和 乡的结合体 , 它包括城 市和 乡村 两个部 分 , 城市 四周为 农业用地所围绕 , 乡在各要素流动基础上 的整体协 调发展。同 城
筹理论与实践 对我国的启示 ” 为研 究路径 , 探讨 在城 乡统 筹的过
籍华 人发展经济学 家费景汉丰 富和 发展 了刘易斯 的二元经 济结
力和外在 的动力 , 制度创新 的原因和根据 在于制 度本身 , 即制度
本身是 有局限性的 , 也就是 制度的单一性 与 多样性 的矛盾 , 定 规
性和选择性 的矛盾 , 稳定性 与变化性的矛盾 。哪 戴维斯和诺斯认
为, 制度创新需要 有一个相 当长的过程。 因为 制度创新存在 着一 定的 时滞问题。在制度 学家看来 , 制度不 断完善 的过程 , 是这 就 样一种 周而复始的从 制度的非均 衡到制 度均衡 的动 态变化 与发
“ 田园城 市 ” 论、 理 以美 国著名城 市学家刘易斯为代表的城 乡二元 经济结构理 论和麦基 的亚洲城 乡关 系理论 。 霍华德于 1 9 年 出 88 版的《 日: 明 一条通 向真正改 革的和平道 路>后来在 1 O 年再 ( 92
些有分 量的学 术文章探讨其路径。同时, 我们必须看到 , 国的 我
新、 组织创新和市 场创新等。 之后 , 美国经济 学家戴维 斯和诺斯
时, 还强调城市 的规模必须 加以限制 , 用地 是保留的绿带 , 农业 永
远不得改作他 用。刘易斯对 霍华德 的城 乡一体 化思想大加赞扬 , 并与 1 5 9 4年在 英国曼彻斯特 大学学报上发 表了一篇具有 里程
城乡统筹在时间上毕竟晚于国外 , 的一些理论预设和实践经 它们
验对我国应当具有 启示和借鉴意义。 于此 , 鉴 本文以“ 国外城 乡统
版时改名为 < 明日的 田园城市) )一书 中具体 阐述 了他 的城 市理
论。他 倡导“ 用城 乡一体 化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 乡对立 的 旧社会结构形态 ” 。他在序言 中说道 : “ 城市和 乡村都各有其优点 和相应缺 点 。 市和 乡村必须 成婚 , 城 这种愉 快的结合 将进发 出新 的希望 , 新的生活 , 新的文明。 ” 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 有城
’
舌 嚣
般 篇; 甏
国外城 乡统筹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张向生 张 震(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 05 ) 10 4
摘 要 : 乡统筹 已成为 当今各 国发展城 市与农村 经济的重要举措 。我 国的城 乡统筹5作在 时间 : 城 - . 上毕竟晚 于 国外 , 管改革开放 以后 出现 了诸 如“ 尽 苏南模 式”“ 、珠江三 角洲模 式” 上海模 式” 和“ 等典 一 型 , 国外的一 些经验对我 国仍有启示 和借 鉴意义。 但 鉴于此 , 本文拟从“ 理论预设” 实践 经验” 和“ 两个 :